佛教和道教对于“苦”的定义,以及对待苦的态度和减轻的方法。
1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佛对于苦的认知来源于自己的修行系统,苦行、禅坐。藏传佛教中还有密宗修行-----个人觉得有点类同道教修仙。佛通过行走、读书去认识世界。道对苦的认知,表现得不是很强烈,因为受制于自己的基本理论:顺其自然。二教对于苦的定义,没有确切的、明确的表达。都是通过比拟的修辞进行描述【苦】这个概念。佛会用菩提、婆娑等词汇,或者用某位佛中有修为的弟子的经历来向我们释义。道责会用貌似很敷衍的万能词:自然、天道,其实没有敷衍我们,只是我们修为不够,不能把握有和无两个状态之间的状态,去看待世界。还有一点,没有确切定义这点,不是佛道二教不给,是因为二者都受一个【教】的限制,这不仅是佛道二教的共性,甚至基督、莫斯林等宗教也会用比拟、列举的方式,阐述一切概念。这样一是保证了自身宗教的神圣性,二是保证了信徒的求知欲。假如给我们阐述过明,我们怎么会自己去寻找答案呢?
对待【苦】的态度和减轻方法。佛对此态度比较客观,但是不能说比道唯物主义(下文区分)。佛会用切身实际去感受【苦】,如行走、诵经、读书(稍微区分下诵经),甚至平时扫地、打水等。等做这些平常必须的事情后,有了一定的自己的世界观,就会得出自己如何去减轻痛苦。道对此的态度是比较活泼,认为【苦】是应该的,本来就有的,或者自然的(所以说道不全是唯心主义,因为他承认客观事物),甚至是美好的,如果没有苦哪晓得乐呢?然而道缺乏的是,没有很好地带动信徒的主观能动性,毕竟在一个顺其自然,无非无、有非有。。。的大框架下,不好入手,就像是没剥壳的鸡蛋,你从哪下嘴,没有一点天赋真不好入道。
对于苦的减轻方法,上文只是阐述。楼主如果真觉得自己有心结,且不是信徒,那就找个好朋友或者父亲说说,别找母亲说,因为为母爱子切,只会说好的方面,有时因为女性的形象思维给你火上浇油。父亲爱子深,不擅长对爱的表达,但是会很理性地解读你的心结。楼主如果早入佛门或道说,那就去拜拜地藏菩萨,道教比较凌乱的系统,我也不知道该拜谁,拜个你喜欢的吧。
纯手工哦~楼主求给分
对待【苦】的态度和减轻方法。佛对此态度比较客观,但是不能说比道唯物主义(下文区分)。佛会用切身实际去感受【苦】,如行走、诵经、读书(稍微区分下诵经),甚至平时扫地、打水等。等做这些平常必须的事情后,有了一定的自己的世界观,就会得出自己如何去减轻痛苦。道对此的态度是比较活泼,认为【苦】是应该的,本来就有的,或者自然的(所以说道不全是唯心主义,因为他承认客观事物),甚至是美好的,如果没有苦哪晓得乐呢?然而道缺乏的是,没有很好地带动信徒的主观能动性,毕竟在一个顺其自然,无非无、有非有。。。的大框架下,不好入手,就像是没剥壳的鸡蛋,你从哪下嘴,没有一点天赋真不好入道。
对于苦的减轻方法,上文只是阐述。楼主如果真觉得自己有心结,且不是信徒,那就找个好朋友或者父亲说说,别找母亲说,因为为母爱子切,只会说好的方面,有时因为女性的形象思维给你火上浇油。父亲爱子深,不擅长对爱的表达,但是会很理性地解读你的心结。楼主如果早入佛门或道说,那就去拜拜地藏菩萨,道教比较凌乱的系统,我也不知道该拜谁,拜个你喜欢的吧。
纯手工哦~楼主求给分
展开全部
佛说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详细的意思你百度一下,就能得到。我把自己对于面对苦的态度和减轻的方法给你做个提醒!
1.生苦,我们今生为人不能选择,但是,如果觉悟,能够利用此生修道,提升境界,就不会有生苦了
2.老苦,“老”这个字形容的是“弱”“衰”,如果能够把自身的欲望减轻,不在有很多妄念,身虽老然体健
3.病苦,俗话说“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所以,只要管住自己这张嘴,不但没有病苦连灾祸也避免了
4.死苦,大多数人的认知是死了什么都结束了,却不知“根本没有生死”,能看得到的生死只是阶段性的,但是,人们面对死亡之所以恐惧,就是舍弃不下自己所拥有的财产、儿女、房屋、情感,再加上临死前所面对的老苦、病苦,如果能有正确的认知,即便是要死了,也不会有死苦的感受!
5.后面的四种苦,都是报得,我们无法左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深刻学习和体会宇宙人生的真相,然后逆来顺受,把我们过于苛求的心放下,顺应生活的轨迹,迎合一切有缘的人,真实营造一个使我们能拥有幸福美满生活的基础
阿弥陀佛
详细的意思你百度一下,就能得到。我把自己对于面对苦的态度和减轻的方法给你做个提醒!
1.生苦,我们今生为人不能选择,但是,如果觉悟,能够利用此生修道,提升境界,就不会有生苦了
2.老苦,“老”这个字形容的是“弱”“衰”,如果能够把自身的欲望减轻,不在有很多妄念,身虽老然体健
3.病苦,俗话说“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所以,只要管住自己这张嘴,不但没有病苦连灾祸也避免了
4.死苦,大多数人的认知是死了什么都结束了,却不知“根本没有生死”,能看得到的生死只是阶段性的,但是,人们面对死亡之所以恐惧,就是舍弃不下自己所拥有的财产、儿女、房屋、情感,再加上临死前所面对的老苦、病苦,如果能有正确的认知,即便是要死了,也不会有死苦的感受!
5.后面的四种苦,都是报得,我们无法左右,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深刻学习和体会宇宙人生的真相,然后逆来顺受,把我们过于苛求的心放下,顺应生活的轨迹,迎合一切有缘的人,真实营造一个使我们能拥有幸福美满生活的基础
阿弥陀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因为无常,所以苦。常,就是不变的,但是我们的心老是执着那个无常的东西,世间岂有永恒的东西呢?我们贪恋的东西何曾能够一直不变呢?因为失去,就要痛苦。所以,我们要找到那个“常”,安住在“常”里就好了,是我们的课题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无常即苦,轮回即苦。
对待方法即是减轻执着心,。破除执着心的当下,即是解脱。
身虽在轮回之中,但心已不受干扰和束缚。
破执,一定是减轻痛苦以及解决痛苦的唯一无上之法理,但此二字说来很容易,但却是整个佛教佛法的主旨精髓,具体的实修和方法,建议施主可以浅参六祖坛经开始。
对待方法即是减轻执着心,。破除执着心的当下,即是解脱。
身虽在轮回之中,但心已不受干扰和束缚。
破执,一定是减轻痛苦以及解决痛苦的唯一无上之法理,但此二字说来很容易,但却是整个佛教佛法的主旨精髓,具体的实修和方法,建议施主可以浅参六祖坛经开始。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以经文原文。共是八苦。以八正道除之。
《增一阿含经》(节选)
云何为苦谛。所谓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忧悲恼苦.
怨憎会苦.
恩爱别苦.
所求不得苦。
取要言之。五盛阴苦。是谓苦谛。
-----
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增一阿含经》(节选)
云何为苦谛。所谓
生苦.
老苦.
病苦.
死苦.
忧悲恼苦.
怨憎会苦.
恩爱别苦.
所求不得苦。
取要言之。五盛阴苦。是谓苦谛。
-----
南无阿弥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