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哪些?
展开全部
心血管疾病
1:冠心病和高血压
不少年轻人认为,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就高血压而言,仅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达到8%。当然,这其中一部分是继发于其他疾病而出现的高血压。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应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30岁以后,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并且纠正诱发血压增高的饮酒、口味过咸等不良习惯。那么,冠心病呢?冠心病就是心脏血
管的动脉硬化了。这种过程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当然,血管只有狭窄到一定程度,或是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时才会有明显症状。由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发病年龄也不一样,有些人甚至一生也不出现明显症状。可是目前,很多年轻人出现了冠心病心肌梗死,有的还因此而死亡。这些都提醒我们,年轻虽然是最大的财富,但不是保险箱,能否很好地利用这个财富,还取决于您自己!
2:运动卒死
现代很多人工作紧张,长期超负荷运转,没时间锻炼。偶尔有一点放松时间,便想起“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于是跑到健身房狂练一番,或是一口气爬到山顶。他们以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殊不知,
这样做的危害更大。前不久,国内两位企业界的名人相继在健身房运动时发生猝死,令人扼腕!这些人长期工作紧张,体能透支,疾病已悄然而至,蓄势待发。一旦激烈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
也就不足为奇了。运动后有点喘,微微流汗,讲话不累,就表示此次运动强度适当。若活动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明显感到疲乏,甚至有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说明运动过量了。
3:心绞痛
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时犯心绞痛的时候,总是先忍着,尽量不吃药,以为经常吃药,以后就无效了。其实不然。心绞痛的急救用药如硝酸甘油等,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高的时候,才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甚至一天吃上三四次,不会形成耐药性。另一方面,心绞痛发作时,及早服药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病情,减轻心肌损伤的程度,减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4:急性心肌梗死
有些冠心病患者对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太少,觉得手术有风险,在紧急时刻不愿选择最佳急诊介入手术,错失救治良机甚至失去了生命。其实,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有20多年历史,它为冠心病提供了药物
治疗以外的又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冠心病介入治疗创伤小、效果好。可是有资料表明,仅有30%的急性心绞痛、急性心梗等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了紧急介入手术;高达7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由
于种种原因选择了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改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如果经济条件许可,介入治疗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5:冠心病
很多经常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迅速消失,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因此,有些人错误地以为,放完支架后就没事了。其实,支架治疗只是一种物理治疗。它通过改善血管局部狭窄,从而
减轻心肌缺血而使心绞痛得到缓解。但是,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冠心病的危险性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冠心病没有治愈。况且,有些患者血管病变较多,支架只放在了几个重要的部位,还有的狭窄血管没有放支架。因此,即使放了支架,也不等于万事大吉了,同样应注意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且应根据病情按医生要求继续服药治疗。
6:血脂
有些患者血脂在正常范围,可是大夫却给他开了降脂药,他们认为这是胡乱用药。其实不然。近年来国内外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血脂化验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并不一定就不需要治疗,关键要看个体情
况。例如,LDL-C为135mg/dL,对于一个无任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人而言,确属正常范围无需降脂治疗;但对患过心肌梗死,做过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糖尿病或同时有多种危险因素的
患者,则该血脂水平就偏高。把LDL-C降至100mg/dL以下,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对于急性冠心病患者,如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他汀类降脂药如舒降之、普拉固等,可起到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这时候用降脂,其实是发挥该药物降脂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而不是为了降血脂。
7:高血脂
高血脂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疾病,和高血压一样是终身性疾病。通过服用降脂药物,血脂可以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并不等于高脂血症就治愈了。一旦停药,血脂会很快再次升高。在高血压的治疗
过程中,当血压长期稳定后,即可试行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以最少的药物和尽可能低的剂量维持目标血压。而对于调脂药来说,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血脂达标后可以减量或停药。临床观察显示,达标后调
脂药减量往往会引起血脂反弹。同时,减量也容易动摇患者坚持降脂治疗的信念,不利于长期疗效的维持。因此,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如出现严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就不应减量或停用降脂药。
8:降脂药物
很多患者认为降脂药副作用很大,对肝肾都有毒,所以有畏惧心理。他们觉得血脂高点儿,也没有症状,还是不吃降脂药为好。其实,就目前最常用的他汀类降脂药来说,大多数人对它的耐受性良好,通常只有0.5%~2.0%的病例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减少药物剂量后,常可使这些人升高的转氨酶下降,再次增加剂量或选用同类药物时,转氨酶常不会升高。如果患者尤其是联合用药患者肌酸激酶(CK)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则应慎重考虑,予以减量或停药、随访,待症状消失、CK下降至正常,再重新开始治疗。另外,是否选用降脂药一定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决定。如果一个人是冠心病高危患者,用他汀类降脂药获益很大,这时候支持我们使用该药的砝码无
疑会加大。
9:高血压没有症状
一般来说,大约有50%的早期高血压病人可以完全没有任何症状,这种高血压其实潜在的危险更大!因为,有症状的人,会促使他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有助于病情的控制;而没症状的人,只是由于个体差异,对高血压不敏感,因而往往忽视了治疗。但是,血压高所造成的危害却不因症状的有无而消失。很多人直到出现心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后才去治疗,悔之晚矣。所以,只要诊断为高血压病,都应该认真地治疗。
10:血压低于140/90mmHg就可以了
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以为血压降至140/90mmHg就足够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国外最新研究资料显示,55岁时血压正常者以后90%发生高血压。年龄40~70岁的人,血压从115/7
5~185/115mmHg这个范围,收缩压每增加20mmHg或舒张压每增加10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一倍。血压越高,未来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的危险越大。目前主张血压在理想范围内
越低越好,当然病人应可以耐受,没有任何不适表现。人们应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对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患者,血压水平应低于130/80mmHg以下,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
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1:冠心病和高血压
不少年轻人认为,冠心病和高血压是老年人才得的病,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就高血压而言,仅在我国6~18岁的中小学生中,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已达到8%。当然,这其中一部分是继发于其他疾病而出现的高血压。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年轻人,应定期测量血压,尤其是30岁以后,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并且纠正诱发血压增高的饮酒、口味过咸等不良习惯。那么,冠心病呢?冠心病就是心脏血
管的动脉硬化了。这种过程早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当然,血管只有狭窄到一定程度,或是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时才会有明显症状。由于遗传、饮食、生活习惯以及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人发病年龄也不一样,有些人甚至一生也不出现明显症状。可是目前,很多年轻人出现了冠心病心肌梗死,有的还因此而死亡。这些都提醒我们,年轻虽然是最大的财富,但不是保险箱,能否很好地利用这个财富,还取决于您自己!
2:运动卒死
现代很多人工作紧张,长期超负荷运转,没时间锻炼。偶尔有一点放松时间,便想起“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于是跑到健身房狂练一番,或是一口气爬到山顶。他们以为这样对身体有好处。殊不知,
这样做的危害更大。前不久,国内两位企业界的名人相继在健身房运动时发生猝死,令人扼腕!这些人长期工作紧张,体能透支,疾病已悄然而至,蓄势待发。一旦激烈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
也就不足为奇了。运动后有点喘,微微流汗,讲话不累,就表示此次运动强度适当。若活动后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明显感到疲乏,甚至有头晕目眩等不适症状,说明运动过量了。
3:心绞痛
很多冠心病患者,平时犯心绞痛的时候,总是先忍着,尽量不吃药,以为经常吃药,以后就无效了。其实不然。心绞痛的急救用药如硝酸甘油等,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高的时候,才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甚至一天吃上三四次,不会形成耐药性。另一方面,心绞痛发作时,及早服药治疗,可以迅速缓解病情,减轻心肌损伤的程度,减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4:急性心肌梗死
有些冠心病患者对新技术、新疗法了解太少,觉得手术有风险,在紧急时刻不愿选择最佳急诊介入手术,错失救治良机甚至失去了生命。其实,冠心病介入治疗已有20多年历史,它为冠心病提供了药物
治疗以外的又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冠心病介入治疗创伤小、效果好。可是有资料表明,仅有30%的急性心绞痛、急性心梗等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了紧急介入手术;高达7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由
于种种原因选择了药物保守治疗,效果很不理想。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改变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如果经济条件许可,介入治疗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5:冠心病
很多经常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迅速消失,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因此,有些人错误地以为,放完支架后就没事了。其实,支架治疗只是一种物理治疗。它通过改善血管局部狭窄,从而
减轻心肌缺血而使心绞痛得到缓解。但是,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冠心病的危险性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冠心病没有治愈。况且,有些患者血管病变较多,支架只放在了几个重要的部位,还有的狭窄血管没有放支架。因此,即使放了支架,也不等于万事大吉了,同样应注意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且应根据病情按医生要求继续服药治疗。
6:血脂
有些患者血脂在正常范围,可是大夫却给他开了降脂药,他们认为这是胡乱用药。其实不然。近年来国内外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血脂化验检查结果在正常范围并不一定就不需要治疗,关键要看个体情
况。例如,LDL-C为135mg/dL,对于一个无任何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健康人而言,确属正常范围无需降脂治疗;但对患过心肌梗死,做过支架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糖尿病或同时有多种危险因素的
患者,则该血脂水平就偏高。把LDL-C降至100mg/dL以下,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对于急性冠心病患者,如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他汀类降脂药如舒降之、普拉固等,可起到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这时候用降脂,其实是发挥该药物降脂作用以外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而不是为了降血脂。
7:高血脂
高血脂是一种血脂代谢紊乱疾病,和高血压一样是终身性疾病。通过服用降脂药物,血脂可以长期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并不等于高脂血症就治愈了。一旦停药,血脂会很快再次升高。在高血压的治疗
过程中,当血压长期稳定后,即可试行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以最少的药物和尽可能低的剂量维持目标血压。而对于调脂药来说,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血脂达标后可以减量或停药。临床观察显示,达标后调
脂药减量往往会引起血脂反弹。同时,减量也容易动摇患者坚持降脂治疗的信念,不利于长期疗效的维持。因此,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如出现严重或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就不应减量或停用降脂药。
8:降脂药物
很多患者认为降脂药副作用很大,对肝肾都有毒,所以有畏惧心理。他们觉得血脂高点儿,也没有症状,还是不吃降脂药为好。其实,就目前最常用的他汀类降脂药来说,大多数人对它的耐受性良好,通常只有0.5%~2.0%的病例发生肝脏转氨酶升高。减少药物剂量后,常可使这些人升高的转氨酶下降,再次增加剂量或选用同类药物时,转氨酶常不会升高。如果患者尤其是联合用药患者肌酸激酶(CK)高于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则应慎重考虑,予以减量或停药、随访,待症状消失、CK下降至正常,再重新开始治疗。另外,是否选用降脂药一定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决定。如果一个人是冠心病高危患者,用他汀类降脂药获益很大,这时候支持我们使用该药的砝码无
疑会加大。
9:高血压没有症状
一般来说,大约有50%的早期高血压病人可以完全没有任何症状,这种高血压其实潜在的危险更大!因为,有症状的人,会促使他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有助于病情的控制;而没症状的人,只是由于个体差异,对高血压不敏感,因而往往忽视了治疗。但是,血压高所造成的危害却不因症状的有无而消失。很多人直到出现心衰、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后才去治疗,悔之晚矣。所以,只要诊断为高血压病,都应该认真地治疗。
10:血压低于140/90mmHg就可以了
受传统高血压防治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以为血压降至140/90mmHg就足够了。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国外最新研究资料显示,55岁时血压正常者以后90%发生高血压。年龄40~70岁的人,血压从115/7
5~185/115mmHg这个范围,收缩压每增加20mmHg或舒张压每增加10mmHg,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一倍。血压越高,未来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和肾脏疾病的危险越大。目前主张血压在理想范围内
越低越好,当然病人应可以耐受,没有任何不适表现。人们应尽量将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对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患者,血压水平应低于130/80mmHg以下,这样有助于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
延缓肾功能的恶化。
2012-07-26
展开全部
1. 什么是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目前是中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每年夺走将近300万人的生命,占我国人口总死亡率的34.3%(城市)及32.9%(农村),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一类具有极高遗传比率的心血管疾病被称为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该类疾病的发病由基因突变所导致,具有很高的遗传比率,会伴随基因在家族中广泛传递,极大威胁着整个家族的身体健康。目前,基因突变至少造成中国1,000万人患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该类疾病隐匿性强,疾病危险潜伏在身体中,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出现明显症状。一旦发病,临床表现异常凶险,如猝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主动脉破裂等。以往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手段,发病时通常已到疾病后期,很难挽救,所以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如果可以早期确诊,临床医生对于该类疾病预防及治疗的手段及经验已经非常的丰富。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医学为这些“不治之症”带来了希望。利用最先进的基因检测技术,我们已可以从基因水平对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进行早期准确的基因诊断。
2. 为什么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做到100%准确诊断
该类疾病都是属于典型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单基因遗传性
疾病是指只要任一与其相关的致病基因发生突变,该疾病的发生将不可避免,也就是会100%发病。在此前提下,通过检测与某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相关的所有已知致病基因,一旦发现致病基因突变,就可以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
3. 谁适合做这项检测
该项检测特别适合于如下人群:
l 正常人群中的健康体检,特别是:
n 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的职场白领;
n 有巨大工作压力的社会精英;
n 从事田径、足球等剧烈体育运动项目的年轻人;
l 有家族病史、或家族成员曾发生过50岁以下心源性猝死;
l 有不明原因晕厥史、或有类似疑似症状;
l 关注下一代健康的人群,进行孕前、产前筛查;
l 新生儿的健康筛查;
l 关注个人及家族身体健康的成功人士;
l 对健康服务有特别需求高端人群。
4. 该检测都检查哪些疾病
此基因诊断产品主要针对如下29种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进行准确的基因诊断:
疾病类别
疾病名称
遗传性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
左室致密化不全
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
遗传性心律失常
Brugada综合症
恶化性家族性心脏传导阻滞
长QT间期综合症
短QT间期综合症
病窦综合症
婴儿猝死综合症
家族性心室颤动
家族性心房颤动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律失常
遗传性大血管疾病
马凡氏综合症
孤立性主动脉瓣上狭窄
Loeys-Dietzs综合症
家族性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
遗传性高血压
原发性低肾素高血压
嗜铬细胞瘤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
TRAP综合症
Darsun综合症
Holt-Oram综合症
先天性大动脉转位
法乐氏四联症
遗传性代谢性疾病
糖原贮积病
FABRY病
先天性血脂异常
检测涵盖了与上述疾病相关的所有已知的共约142个基因的2400个表达区域,包含致病相关约45万个位点的基因信息。
5. 通过检测可以达到什么目的
现在,对于该类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手段及经验已经非常丰富,反而常常使该类疾病面临着“有治无诊”的尴尬境地。对发病率高、遗传比率高、临床表现凶险、死亡风险大、预后差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是关键,早诊就能早治,就能避免由该类疾病导致的各种恶性后果的发生,挽救被检测者及其他家族成员宝贵的生命。但是遗憾的是,现在广泛应用的各种传统检测方法都无法对该类疾病做出准确的早期诊断。
该项检测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在基因层面的检测即可100%进行确诊。在通过基因诊断进行确诊后,可以指导被检测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同时,可以通过筛查患者家族其他成员,明确家族中其他致病基因携带者,在家族中彻底消除这类疾病带来的危险。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基因组医学为这些“不治之症”带来了希望。利用最先进的基因检测技术,我们已可以从基因水平对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进行早期准确的基因诊断。
2. 为什么可以通过基因检测做到100%准确诊断
该类疾病都是属于典型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单基因遗传性
疾病是指只要任一与其相关的致病基因发生突变,该疾病的发生将不可避免,也就是会100%发病。在此前提下,通过检测与某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相关的所有已知致病基因,一旦发现致病基因突变,就可以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
3. 谁适合做这项检测
该项检测特别适合于如下人群:
l 正常人群中的健康体检,特别是:
n 从事高强度脑力劳动的职场白领;
n 有巨大工作压力的社会精英;
n 从事田径、足球等剧烈体育运动项目的年轻人;
l 有家族病史、或家族成员曾发生过50岁以下心源性猝死;
l 有不明原因晕厥史、或有类似疑似症状;
l 关注下一代健康的人群,进行孕前、产前筛查;
l 新生儿的健康筛查;
l 关注个人及家族身体健康的成功人士;
l 对健康服务有特别需求高端人群。
4. 该检测都检查哪些疾病
此基因诊断产品主要针对如下29种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进行准确的基因诊断:
疾病类别
疾病名称
遗传性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
左室致密化不全
右室发育不良心肌病
遗传性心律失常
Brugada综合症
恶化性家族性心脏传导阻滞
长QT间期综合症
短QT间期综合症
病窦综合症
婴儿猝死综合症
家族性心室颤动
家族性心房颤动
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律失常
遗传性大血管疾病
马凡氏综合症
孤立性主动脉瓣上狭窄
Loeys-Dietzs综合症
家族性胸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
遗传性高血压
原发性低肾素高血压
嗜铬细胞瘤
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
TRAP综合症
Darsun综合症
Holt-Oram综合症
先天性大动脉转位
法乐氏四联症
遗传性代谢性疾病
糖原贮积病
FABRY病
先天性血脂异常
检测涵盖了与上述疾病相关的所有已知的共约142个基因的2400个表达区域,包含致病相关约45万个位点的基因信息。
5. 通过检测可以达到什么目的
现在,对于该类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手段及经验已经非常丰富,反而常常使该类疾病面临着“有治无诊”的尴尬境地。对发病率高、遗传比率高、临床表现凶险、死亡风险大、预后差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是关键,早诊就能早治,就能避免由该类疾病导致的各种恶性后果的发生,挽救被检测者及其他家族成员宝贵的生命。但是遗憾的是,现在广泛应用的各种传统检测方法都无法对该类疾病做出准确的早期诊断。
该项检测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在基因层面的检测即可100%进行确诊。在通过基因诊断进行确诊后,可以指导被检测者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同时,可以通过筛查患者家族其他成员,明确家族中其他致病基因携带者,在家族中彻底消除这类疾病带来的危险。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冠心病:冠心病也是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因为血管硬化狭窄,血流不能正常的流通,导致红细胞不能及时的输氧,引起心肌缺氧诱发冠心病。会出现胸闷、心悸、气短等呼吸不顺的症状,伴随着心前区疼以及紧缩样疼痛出现。尤其在受寒、劳累、受刺激后症状明显。
2.心绞痛:心绞痛也是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按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我们可以将心绞痛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的心绞痛症状比较轻一些,是指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在使用硝酸甘油急救药物之后可以缓解绞痛症状
会比较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往往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有时候服用急救药物之后还是无法缓解,需要立即送院治疗。
3.肺源性心脏病。这种疾病也简称为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发展而来,会引起心脏右室肥大,严重的患者会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出现,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心血管疾病。
4.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疾病的病发率现在越来越高了,且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对于我们的健康危害极大,三高会导致血管血脂不正常,影响红细胞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心血管的疾病的增加,所以需要注意。
2.心绞痛:心绞痛也是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按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我们可以将心绞痛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的心绞痛症状比较轻一些,是指发作一月以上的劳力性心绞痛,在使用硝酸甘油急救药物之后可以缓解绞痛症状
会比较稳定,不稳定型心绞痛往往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有时候服用急救药物之后还是无法缓解,需要立即送院治疗。
3.肺源性心脏病。这种疾病也简称为肺心病,主要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发展而来,会引起心脏右室肥大,严重的患者会导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出现,是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心血管疾病。
4.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疾病的病发率现在越来越高了,且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对于我们的健康危害极大,三高会导致血管血脂不正常,影响红细胞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心血管的疾病的增加,所以需要注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衰,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房间隔缺损,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缺血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心血管疾病,又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保持心态平衡。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心脑血管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