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know-base.cdn.bcebos.com/lxb/notice.png)
3个回答
2013-03-29
展开全部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第0章:让我们起航一、物理学方法——控制变量法1、单摆的等时性——伽利略[填、选]2、影响单摆摆动周期的因素:[选、实](1)摆球质量(无关)(2)摆动幅度(无关)(3)摆线长度(有关)结论:A、摆线长度越长,摆动周期越大或B、摆动周期与摆线长度成正比 二、长度(l或s)测量1、单位及其换算:km、m(国际单位)、dm、cm、mm、μm[填、选]2、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使用)[填、选、实](1)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待测的一边平行;(2)刻度尺与被测物体紧贴;(3)零刻度对准物体端线;(4)视线与刻度尺垂直。(5)被测长度=正确读数+单位 三、体积(V)测量1、单位及其换算:km3、m3(国际单位)、dm3(L)、cm3(mL)、mm3[填、选]2、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使用)、量杯[填、选、实]视线与量筒的凹液面平行 四、时间(t)测量1、单位及其换算:h、min、s(国际单位)、ms[填、选]2、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打点计时器(使用)[填、选、实](1)振针每秒振动50次(2)纸带上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02秒(3)用纸带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 五、质量(m)测量1、质量的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填]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任何物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质量。[填、选]3、单位及其换算:t、kg(国际单位)、g、mg[填、选]4、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使用)[填、选、实](1)天平的调节 (2)天平的使用 (3)天平的读数 注意:(1)液体不能直接倒在托盘内 (2)测量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应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第1章:声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填、选、实](1)任何声音都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2)发声体的振动在介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做声波。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2、声音的传播[填、选、实](1)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2)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次是液体,在空气中声波传播速度最小。(3)声波无法在真空中传播。3、回声[填、选、实、计]听到回声的条件——人耳能分辨相隔0.1秒以上的声音。二、声音的特征——响度、音调、音色1、响度[填、选、实](1)定义: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强弱的程度称为响度(用分贝数表示响度的大小)(2)影响响度的因素A、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B、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发声体越远,声音的能量越分散,听到的声音就越轻。(3)为了增大响度,可以使声音向某个方向传播,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使声音传的更远。2、音调[填、选、实](1)定义:声音的高低。(2)频率: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频率符号:f 单位:赫兹 简称:赫 单位符号:Hz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3)影响音调的因素:A、物体振动的快慢: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动越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B、发声体的结构(4)超声波:频率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5)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3、音色[填、选、实]频率组合情况不同,声音的音色就不同。4、乐音与噪声[填、选](1)乐音:物体做有规律振动时发出的悠扬、悦耳的声音叫乐音。(2)噪声:物体做无规律振动时发出的刺耳、难听的声音叫噪声。(3)减少噪声污染的方法A、控制噪声源B、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C、保护受噪声影响者 第2章:光一、光传播的三种方式[填、选]1、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3、光的折射 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填、选、图、实](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一面)(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两线位两侧)(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必相等)(光路可逆)2、平面镜成像[填、选、图、实](1)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和物体的连线和镜面垂直(4)像和物体的左右相反 三、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定律[填、选](1)光从空气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2)光从另一种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当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随时减小;反之,当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4)当入射角为0O(光垂直于界面射入),折射角也为0O,折射光线不发生偏折即传播方向不变(5)在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2、透镜成像[填、选、图、实](1)透镜对光线的作用A、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有会聚作用。B、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对光有发散作用。(2)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A、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B、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C、经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A、实像是光线透过透镜后实际会聚而成的像。(能用眼睛观察到,能显示在光屏上,实像与物相比是倒立的)B、虚像是折射或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会聚而成的像。(能用眼睛观察到,不能显示在光屏上,虚像与物相比是正立的)(4)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距像的性质应用u>2ff<v<2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v=2f倒立、等大、实像———f<u<2fv>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f————————————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四、光的色散[填、选]1、光的色散(1)色散现象:白光经介质折射后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光的现象。(2)光谱:白光色散后出现的红、橙、黄、绿、蓝、靛、紫连续排列的彩色光带。(3)色散的原因:同一介质对不同颜色的光的折射程度不同。(棱镜的玻璃对各种单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对红光折射最小,对紫光折射最大。)(4)单色光:经介质折射不能再发生色散的光。(激光)复色光:由几种单色光合成的光。(白光)2、三原色光——红、绿、蓝。(1)红光与绿光混合看到黄光(2)红光与蓝光混合看到洋红光(3)绿光与蓝光混合看到青光(4)红光、绿光与蓝光混合后看到白光 第3章:运动和力一、运动1、机械运动[填]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运动与静止[填、选]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3、参照物[填、选]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体可以任意选取,所选参照物不同,得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结论可能不同。3、匀速直线运动[填、选](1)路程:运动物体通过路径的长度。(2)定义: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3)匀速直线运动特点:运动快慢不变,运动方向不变。(4)理想模型法4、速度[填、选、计](1)比较运动的快慢的两种方法——控制变量法A、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越少,运动越快B、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越快(2)定义: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3)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4)公式: v = s/t (5)单位: m/s(国际单位)、km/h 读作:米每秒 、千米每时单位换算: 1km/h = 1/3.6 m/s 1m/s = 3.6km/h(6)物理意义:1米/秒表示1秒钟物体通过的路程是1米5、图像[填、选、图、实](1)s-t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2)v-t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是一条平行于时间t轴的直线。(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恒定) 二、力1、力[填、选、图、实](1)力A、定义: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B、接触的物体和不接触的物体间都可以产生力的作用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的作用效果A、使物体发生形变B、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3)力的三要素A、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B、力的符号:F 国际单位:牛顿(N)(4)作图A、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表示出来。B、力的示意图: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物体受到的力,不过分追究有向线段的起点和长度(4)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A、每次使用前都要调零B、刻度均匀,示数从上到下依次增大2、重力(G)[填、选、图、计、实](1)定义:地面表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方向:竖直向下(与水平方向垂直)(3)作用点:物体的重心(4)大小:重力与质量成正比(5)公式:G=mg; (6)比例系数:g=9.8牛/千克;g的物理意义:地球上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牛。3、同一直线上两力的合成[填、选、计、实](1)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和,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F = F1 + F2(2)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之差,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相同。F = F1 - F2(F1大于F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