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养好之前3——5天喂一次,水养好了一天一次也够用。养鱼先养水,如果是新加入的水,建议少喂或不喂,吃剩的食物和没消化好的粪便,极易污染水质,而且鱼还容易地肠炎。
2、等把水养好了(就是各种益生菌数量基本正常了,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食量再稍加一点,但是必须保证半小时内能吃完,排出的粪便能够彻底消化。
3、如果粪便接近食物的颜色基本判断就是没消化好,消化好的粪便是暗黑色或黑绿色。
扩展资料 :
鱼缸养鱼注意事项:
1、选择鱼缸,养鱼的鱼缸可以是陶瓷做的,也可以是玻璃做的,当然塑料盆也是可以的,不过选用的时候尽量用稍微大一点的缸去养鱼,这样鱼的活动空间相对会多一些,而且养的鱼也可以多养些,缸的材质自己选择,一般陶瓷、玻璃用的多。
2、选择要养的鱼,养鱼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要养的鱼,一般在室内养金鱼的比较多,但也有养其它鱼类的,尽量选择生命力强的、体型适中的,这样不仅容易养活,而且也不怕长大后对缸内空间有过多的影响。
3、缸内适当摆设,一般在缸内养鱼主要是为了观赏,那么你可以在缸底放些石头、细沙之类的,以及一些水草,水面可以种一些水上植物,这样不仅能够为缸内的鱼提供必要的氧气,还能增加鱼的活跃度。
4、少量喂食,一般每次给鱼喂食食物尽量不要过多,不然容易因鱼一时没有吃完,而让食物出现腐败的迹象,这会影响缸内的水质,以至于影响鱼的生长,所以一次喂食尽量合理控制,鱼吃完就好。
5、适当换水,养鱼水是很重要的,平时需要多加注意鱼缸的水温,以及水里是否太过混浊,水的气味是否出现难闻等等,像秋冬季节一般鱼缸一个月换一次就可以了,换水的时候尽量少对鱼产生伤害,将缸底清理干净,然后注入清水。
6、及时医治,如果有时缸内出现病鱼,如果感觉自己能够医治好,可以继续治疗,最好有条件的可以将它分离饲养,如果鱼儿不好医治,可以捞出将它放生了,这样是再好不过了,所以一定需要注意鱼情,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参考资料:人民网---鱼缸养鱼大有讲究
2024-12-11 广告
很多朋友看到别人养了一缸赏心悦目的鱼,自己也很是羡慕的想要拥有一缸属于自己的,但是你又那么懒,还想养鱼,那怎么办?建议这样的朋友呢,来养个电子宠物鱼好了,嘿嘿~好吧,下面说正经的了啊。
1、养鱼先养水
“养鱼先养水”是养鱼成功的不二法门。养水应先开泵使水循环,3-7天后,加入少量硝化细菌。水质正常的情况下,不需要投入任何调节水质的药物,平时要建立并维持好鱼缸里的消化系统和生态平衡。
2、“闯缸”
初次养鱼可买几条便宜的小鱼“闯缸”,鱼死说明水质还是没养好,需继续养水。初次养鱼的鱼友,建议将买回的鱼先过水再放入鱼缸,前三天不必急着投喂,待鱼熟悉环境适应水质后再喂食。平时注意少喂多餐,每次喂食以3-5分钟内吃完、喂到七八分饱为准。
3、选鱼讲究“望闻问”
“望”:在买鱼时,要选择动作灵敏、体形健壮、颜色鲜艳的鱼。可以选择身上无白点、无白绒毛样黏液,无血丝、溃烂、不常浮于水面,大便发黑而粗大的健康鱼。养鱼期间也要格外注意,及时观察鱼是否有肠炎、烂身、白点病、脱鳞、沉底等状况,发现并咨询卖家后,按照鱼的症状投放药品,常见的有肠炎灵、白点净、呋喃西林、黄粉等。
“闻”:就是可以通过嗅觉来判断鱼是否健康。健康的观赏鱼会有一点点正常的鱼腥味,不会有恶臭或其他异味。
“问”:就是要多同鱼店老板咨询各种鱼的习性,了解对水温的要求和食量等等。当然,也可以与身边养鱼经验比较丰富的朋友进行交流。
当然,新手鱼友可以先少买一些皮实好养的观赏鱼,例如如元宝鹦鹉、地图、双剑侧、皇冠、虎鲨、燕子等热带鱼(养热带鱼水温要控制在27-29摄氏度);或是锦鲤、小红帽、狮子头、虎头等冷水鱼。
供氧、换水有说法
要将鱼缸放置在近窗户通风、有较明亮的散射阳光的地方,避免暴晒和长期阳光直射。因为室内空气不大流通,养多了水易浑浊,容易造成鱼缺氧而死亡。如有空气泵则可多养一些,发现鱼有浮头现象则需开空气泵充氧,尤其是在夜间和高温阴雨天,更需要充氧。
当你的鱼缸内水体出现混浊、变白、变黄、变绿时,是由于时间过长,使水质变酸或者有机物含量过高造成水体富磷、氮。一般选择在喂完鱼以后,将鱼缸内的水抽取一部分(最好不超过原容量的1/3或1/4)后,再加入已经晾晒或困过的等温的新鲜水。一般情况下,换水1-3天后才可以给鱼正常喂食;阴天、夜间以及观赏鱼繁育期间尽量少换水或不换水。
5、及时清理鱼缸
养鱼时间久了,缸底就会有很多难以被净化的鱼粪便。对于不能通过净化设备去除的杂质来说,可以用乳胶管进行吸除,把玻璃缸底部的粪便、残饵连通混浊水吸干净,然后适当补入等温新水。当然,如果水里杂质太多,严重影响到玻璃缸的清洁度,就要及时且彻底地换水刷缸。有青苔褐藻杂乱水草需要清理的,平时还要给鱼缸里适当刮藻、除苔、修剪水草等等
6、养鱼,也要走心
细心观察鱼缸内的环境,如水温、水质等;及时喂养、换水;选择好养好成活的鱼种……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养鱼并不难,每个人都会成为这方面的行家。
2013-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