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慈隐恻 造次弗离 节义廉退 颠沛匪亏具体解释

 我来答
莫道無情
2019-07-02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万
展开全部

意思是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抛离。气节、正义、廉洁、谦让这些品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

出自《千字文》。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

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用于启蒙的识字课本,秦代出现的有《苍颉篇》、《爰历篇》,汉代则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贾鲂的《滂喜篇》、蔡邕的《劝学篇》、史游的《急就章》,三国时代有《埤苍》、《广苍》、《始学篇》等,这些作品中只有《急就章》对后世产生了影响,其余影响不大。

《急就章》虽然是《苍颉篇》之后较突出的小学之书,但由于流传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其权威性到南北朝时已大不如前,而这一时期出现的一些启蒙读物如《庭诰》、《诂幼》之类,可读性有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千字文》问世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千字文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1-25
展开全部
这四句的白话译文,意思就是:   对人要仁爱,要有同情心,   这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丢掉。   气节、正义、廉洁、谦逊这些品德,   即使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不能亏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章鱼哥wyW
2021-01-13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万
展开全部
“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的意思是:仁义、慈爱这些品质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不能抛离;气节、廉洁这些品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普鲆雅08G
2021-07-31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528
展开全部
意思是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抛离。气节、正义、廉洁、谦让这些品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