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2013-03-31
展开全部
老舍写济南,首先推出的一组散文,共七篇,总题叫:《一些印象》。
在《一些印象》里,老舍用了一种近乎诗的语言,把一个遥远的如梦如幻的中古老城,整个地由远而近地推到读者面前:
“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这个济南“印象”,不仅酷似一幅写意的宋人水墨山水,而且也颇像一幅印象派的现代油画。
老舍不仅写了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夏天,还在《春风》中写了济南的春天,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光影驳离,色彩斑斓。
为了凸现济南独有的魅力,扩展读者想象的空间,老舍不仅信手拈来瑞士、西湖与济南作对比,还不断请出伦敦、芙劳那思(意大利)、南京、北平、青岛等城市与济南相映衬、相参照,使画面的意境更加幽远。
诗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写济南,不能不写济南的山和水。
老舍似乎天生对山有一种由衷的亲近,对水有一种深切的景仰。他的散文中对济南山水的描写,如其说是写,不如说是在“读”,是相看两不厌的“对话”,就难怪是那么鲜活,那么灵动,那么传神,那么富有人情味了。
请看看老舍是如何写济南的山的吧:
“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的躺着,躺到永远。”(《春风》)
--这是秋天济南的山。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一些印象(续六)》)
--这是冬天济南的山。
“绿树的尖上浮着一两个山峰,因为绿树太密了,所以看不见树后的房子与山腰,使你猜不到绿荫后面还有什么;深密伟大,你不由的深吸一口气。”“拐过礼堂,你看见南面的群山,绿的。山前的田,绿的。一个绿海,山是那些高的绿浪。”(《非正式的公园》)
--这是夏天济南的山
再请看老舍是如何写济南的水的:
“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一些印象(续四)》)
--这是济南的秋水。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了来了。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一些印象(续五)》)
--这是济南的冬日之水。
试问,从古至今有哪一位文人雅士,能象老舍这样对济南的山水如此相熟、相亲、相知,而又写得这么富有诗意、这么触手可及的呢?
如果济南的山水有知,仅凭这些不朽的文字,它们就完全可以认定是遇到一位千古知己了!
然而,我们的老舍并未就此止笔。
千佛山、趵突泉和大明湖,是济南的三大名胜。老舍对当时的这三大名胜似乎颇有微词,称它们: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但,他还是忍不住有专门的文字描写了它们。
除了在多篇文中都为千佛山写上几笔外,老舍还有专篇写趵突泉,专篇写大明湖的。
在《趵突泉的欣赏》里,他写下了那段脍炙人口、可传千古的文字:
“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是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写了济南的山水之胜,老舍并没忘济南的物产之美。
那鲜、白、伟丽、晶亮、细润、甜津津的济南大葱,那大明湖的水产“三美”--蒲菜、茭白、白花藕,甚至还有那亭亭玉立,既可观赏又可佐酒吃的白莲花(见《吃莲花的》)等等,无不见诸于文字。
这样,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那大城楼、石城墙,那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以及历山、鹊山、华山、历下亭、铁公祠、北极阁、开元寺古石塔,夏目的荷花,春天的杨柳,蒲菜、茭白、白花藕,甚至大明湖游船上漂亮的对联等等--济南的山山水水、风风物物,就尽入老舍笔下了。
个‘湖’,而是被人工作成了许多‘水沟’”,“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
在《广智院》中,老舍写了济南没有开启民智的社会教育,民众缺乏起码的科学常识,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理由轻慢“洋鬼子”办的广智院。
在《药集》中,老舍写了那成捆成捆的用作治病的中药材--橘皮上一层黑泥,柴胡上沾着马粪,人们毫无卫生观念。
在《耍猴》中,老舍写了没有文化的市民不知体育为何物,视现代体育为“耍猴”。
在《估衣》中,老舍写了无知的乡民在商埠争相购买东洋破烂--日本估衣,并不知抵制仇货是怎么回事儿。
在《国庆与重阳的追记》中,老舍写了民众缺乏起码的启蒙和爱国教育,国难当头照样热热闹闹地登千佛山,并没有多少人把“九、一八”、“五、三”这些国耻日记在心上。
在《三个月来的济南》和《吊济南》中,老舍痛陈济南的亡城之危,写了面对外侮民众的麻木、散漫和缺乏组织,写了士兵的英勇抵抗,写了官员的敷衍和军阀的昏聩。
在这些文章中,老舍很留意济南的市政建设,关心社会下层民众的疾苦,更关注他们精神上的贫瘠和缺乏启蒙。
由此不难看出,在这一系列散文中,老舍是用了两套笔墨、两种色调,“一半恨一半笑的”来写济南的。他用充满诗意的,十分欣赏、赞美的亲切语调来写济南独一无二的山水之胜,而惋惜由于当局的马虎、敷衍、无规划以及民众的贫困、因循、愚昧使这天然之美大为减色;他用幽默、冷峻的笔调来写社会的灰暗、落后和民众的愚昧、麻木,而予以善意的针砭和调侃。
这些或幽默或庄重、或愤世或嫉俗的文字,无一不透露着一种含泪的微笑,一种急欲疗救而导致的焦灼,和因爱之深而产生的恨之切。
三
老舍作为济南一位并世无二的知音与知己,不仅表现在他为济南写了一系列无人可以企及的优秀散文,勾画出一个30年代相当完整的济南,那些描写济南山水的不朽文字脍炙人口,可传千古;更体现为他对济南,有一种深刻的文化上的感知与认同。
由老舍来济南之前的经历看,古都北京旗人文化圈里的生活养成了他早年的文化性格,出国前他对中原文化了解的并不多。1930年初老舍乘海轮由新加坡回国,不久即应邀来到济南。济南以它质朴的情怀接纳了这位在海外漂泊了六年的游子,氤氲着浓郁中原文化气息的古城开阔了老舍的文化视野。
在这块厚土上很容易找到自己新生命的契合点的老舍,很快就融入到济南的文化环境中。在这里,他愉快地生活了四年,勤奋地创作了四年,深阔地吸纳、思索了四年。济南四载,成为他整个人生历程中一段最为自由、温馨、安定而难忘的美好时光。
这一切不能不深深地影响到老舍对济南的感情和认识。应该说,对城市和城市的生活方式,老舍自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判代城市治理观。
不仅如此。
离开济南之后,对一个新生的、更清醒更合理的济南的憧憬,对济南无比的怀念,更在老舍的心中凝聚、幻化成一个美好的“济南梦”--
“我将看到那城河更多一些绿柳,柳荫下有白石的小凳,任人休息。我将看见破旧的城墙变为宽坦的马路,把乡郊与城市打成一家;在城里可望见南山的果林,在乡间可以知道城内的消息。我将看到大明湖还田为湖,有十顷白莲。我将看见趵突泉改为浴场,游泳着健壮的青年男女。我将看见马鞍山前后有千百烟囱,用着博山的煤,把胶东的烟叶制成金丝,鲁北的棉花织成细布,泰山的樱桃,莱阳的梨,肥城的密桃,制成精美的罐头;烟台的葡萄与苹果酿成美酒,供全国的同胞享用。还有那已具雏型的制钟制钢,玻璃磁器,棉绸花边等等工业,都能合理的改进发展,富国裕民。我希望济南成为全省真正的脑府,用多少条公路,几条河流,和火车电话,把它的智慧热城的清醒的串送到东海之滨与泰山之麓。”(《吊济南》)
老舍在《三个月来的济南》中,坚定地说:“从一上车,我便默默的决定好:我必须回济南,必能回济南!济南将比我所认识的更美更尊严,当我回来的时候”。
然而,遗憾的是,此一去,老舍终于没有能再回到济南。
但,他毕竟把一个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留给后人了。使后来我们每一个想了解济南,喜欢济南的人,都不能不读读这些优美的文字。
在《一些印象》里,老舍用了一种近乎诗的语言,把一个遥远的如梦如幻的中古老城,整个地由远而近地推到读者面前:
“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这个济南“印象”,不仅酷似一幅写意的宋人水墨山水,而且也颇像一幅印象派的现代油画。
老舍不仅写了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夏天,还在《春风》中写了济南的春天,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光影驳离,色彩斑斓。
为了凸现济南独有的魅力,扩展读者想象的空间,老舍不仅信手拈来瑞士、西湖与济南作对比,还不断请出伦敦、芙劳那思(意大利)、南京、北平、青岛等城市与济南相映衬、相参照,使画面的意境更加幽远。
诗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写济南,不能不写济南的山和水。
老舍似乎天生对山有一种由衷的亲近,对水有一种深切的景仰。他的散文中对济南山水的描写,如其说是写,不如说是在“读”,是相看两不厌的“对话”,就难怪是那么鲜活,那么灵动,那么传神,那么富有人情味了。
请看看老舍是如何写济南的山的吧:
“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的躺着,躺到永远。”(《春风》)
--这是秋天济南的山。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一些印象(续六)》)
--这是冬天济南的山。
“绿树的尖上浮着一两个山峰,因为绿树太密了,所以看不见树后的房子与山腰,使你猜不到绿荫后面还有什么;深密伟大,你不由的深吸一口气。”“拐过礼堂,你看见南面的群山,绿的。山前的田,绿的。一个绿海,山是那些高的绿浪。”(《非正式的公园》)
--这是夏天济南的山
再请看老舍是如何写济南的水的:
“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一些印象(续四)》)
--这是济南的秋水。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了来了。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一些印象(续五)》)
--这是济南的冬日之水。
试问,从古至今有哪一位文人雅士,能象老舍这样对济南的山水如此相熟、相亲、相知,而又写得这么富有诗意、这么触手可及的呢?
如果济南的山水有知,仅凭这些不朽的文字,它们就完全可以认定是遇到一位千古知己了!
然而,我们的老舍并未就此止笔。
千佛山、趵突泉和大明湖,是济南的三大名胜。老舍对当时的这三大名胜似乎颇有微词,称它们: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但,他还是忍不住有专门的文字描写了它们。
除了在多篇文中都为千佛山写上几笔外,老舍还有专篇写趵突泉,专篇写大明湖的。
在《趵突泉的欣赏》里,他写下了那段脍炙人口、可传千古的文字:
“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是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写了济南的山水之胜,老舍并没忘济南的物产之美。
那鲜、白、伟丽、晶亮、细润、甜津津的济南大葱,那大明湖的水产“三美”--蒲菜、茭白、白花藕,甚至还有那亭亭玉立,既可观赏又可佐酒吃的白莲花(见《吃莲花的》)等等,无不见诸于文字。
这样,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那大城楼、石城墙,那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以及历山、鹊山、华山、历下亭、铁公祠、北极阁、开元寺古石塔,夏目的荷花,春天的杨柳,蒲菜、茭白、白花藕,甚至大明湖游船上漂亮的对联等等--济南的山山水水、风风物物,就尽入老舍笔下了。
个‘湖’,而是被人工作成了许多‘水沟’”,“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
在《广智院》中,老舍写了济南没有开启民智的社会教育,民众缺乏起码的科学常识,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理由轻慢“洋鬼子”办的广智院。
在《药集》中,老舍写了那成捆成捆的用作治病的中药材--橘皮上一层黑泥,柴胡上沾着马粪,人们毫无卫生观念。
在《耍猴》中,老舍写了没有文化的市民不知体育为何物,视现代体育为“耍猴”。
在《估衣》中,老舍写了无知的乡民在商埠争相购买东洋破烂--日本估衣,并不知抵制仇货是怎么回事儿。
在《国庆与重阳的追记》中,老舍写了民众缺乏起码的启蒙和爱国教育,国难当头照样热热闹闹地登千佛山,并没有多少人把“九、一八”、“五、三”这些国耻日记在心上。
在《三个月来的济南》和《吊济南》中,老舍痛陈济南的亡城之危,写了面对外侮民众的麻木、散漫和缺乏组织,写了士兵的英勇抵抗,写了官员的敷衍和军阀的昏聩。
在这些文章中,老舍很留意济南的市政建设,关心社会下层民众的疾苦,更关注他们精神上的贫瘠和缺乏启蒙。
由此不难看出,在这一系列散文中,老舍是用了两套笔墨、两种色调,“一半恨一半笑的”来写济南的。他用充满诗意的,十分欣赏、赞美的亲切语调来写济南独一无二的山水之胜,而惋惜由于当局的马虎、敷衍、无规划以及民众的贫困、因循、愚昧使这天然之美大为减色;他用幽默、冷峻的笔调来写社会的灰暗、落后和民众的愚昧、麻木,而予以善意的针砭和调侃。
这些或幽默或庄重、或愤世或嫉俗的文字,无一不透露着一种含泪的微笑,一种急欲疗救而导致的焦灼,和因爱之深而产生的恨之切。
三
老舍作为济南一位并世无二的知音与知己,不仅表现在他为济南写了一系列无人可以企及的优秀散文,勾画出一个30年代相当完整的济南,那些描写济南山水的不朽文字脍炙人口,可传千古;更体现为他对济南,有一种深刻的文化上的感知与认同。
由老舍来济南之前的经历看,古都北京旗人文化圈里的生活养成了他早年的文化性格,出国前他对中原文化了解的并不多。1930年初老舍乘海轮由新加坡回国,不久即应邀来到济南。济南以它质朴的情怀接纳了这位在海外漂泊了六年的游子,氤氲着浓郁中原文化气息的古城开阔了老舍的文化视野。
在这块厚土上很容易找到自己新生命的契合点的老舍,很快就融入到济南的文化环境中。在这里,他愉快地生活了四年,勤奋地创作了四年,深阔地吸纳、思索了四年。济南四载,成为他整个人生历程中一段最为自由、温馨、安定而难忘的美好时光。
这一切不能不深深地影响到老舍对济南的感情和认识。应该说,对城市和城市的生活方式,老舍自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判代城市治理观。
不仅如此。
离开济南之后,对一个新生的、更清醒更合理的济南的憧憬,对济南无比的怀念,更在老舍的心中凝聚、幻化成一个美好的“济南梦”--
“我将看到那城河更多一些绿柳,柳荫下有白石的小凳,任人休息。我将看见破旧的城墙变为宽坦的马路,把乡郊与城市打成一家;在城里可望见南山的果林,在乡间可以知道城内的消息。我将看到大明湖还田为湖,有十顷白莲。我将看见趵突泉改为浴场,游泳着健壮的青年男女。我将看见马鞍山前后有千百烟囱,用着博山的煤,把胶东的烟叶制成金丝,鲁北的棉花织成细布,泰山的樱桃,莱阳的梨,肥城的密桃,制成精美的罐头;烟台的葡萄与苹果酿成美酒,供全国的同胞享用。还有那已具雏型的制钟制钢,玻璃磁器,棉绸花边等等工业,都能合理的改进发展,富国裕民。我希望济南成为全省真正的脑府,用多少条公路,几条河流,和火车电话,把它的智慧热城的清醒的串送到东海之滨与泰山之麓。”(《吊济南》)
老舍在《三个月来的济南》中,坚定地说:“从一上车,我便默默的决定好:我必须回济南,必能回济南!济南将比我所认识的更美更尊严,当我回来的时候”。
然而,遗憾的是,此一去,老舍终于没有能再回到济南。
但,他毕竟把一个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留给后人了。使后来我们每一个想了解济南,喜欢济南的人,都不能不读读这些优美的文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为了凸现济南独有的魅力,扩展读者想象的空间,老舍不仅信手拈来瑞士、西湖与济南作对比,还不断请出伦敦、芙劳那思(意大利)、南京、北平、青岛等城市与济南相映衬、相参照,使画面的意境更加幽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老舍几你太美不停的唱跳rap篮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