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的英雄人物的故事
华野一纵2师6团团部住在朱小庄。庄子后面有一条河,河对面是敌人的临时机场。5连和团部住在一起。
5连指导员周文江,多次荣立战功,是华野有名的战斗英雄。他早就看上了机场,每日用望远镜望,观察敌情。
一天开完会后,他忍不住请示团长、政委:“南面机场上敌人相当混乱,等天黑后,我带部队潜进去,抓些俘虏,捞点‘外快’。”
团长往机场方向看了看,说:“这么多敌人,你怎么进去?”
“我先带一个排进去试试看:我们补充了不少新兵,他们还穿着国民党的衣服,我穿的也是国民党的大衣,只要天黑下来,我就能进去,就可以抓到俘虏。”
团长和政委商量后,同意周文江带一个排进去试试看。
周文江非常高兴,跑步回到连队,和连长商量,由他带一个排在朱小庄附近接应,自己带一个排——3排潜进敌机场去。
天黑以后,周文江带领3排很快通过石桥,进入到机场的围堤内。
机场这么多敌人,他们怎么进去呢?周文江和2排长丕良寿商量,决定由他带领7班、9班占踞围堤,守住桥头,周文江带领8班摸进机场内。
8班共有10个人,除了班长是新四军老兵,副班长和战斗小组长等骨干,都是一个月前在窑湾镇解放过来的兵。周文江说:“进入机场后,大家一定要听我的指挥。”
他们进了机场,里面人挨人,人碰人,非常拥挤。敌人没有怀疑他们。
因为他们穿的都是缴获的军服。敌人毫不怀疑,也没有人管,都以为是自己人。周文江带着8班向里面走了100多米,在一块较空旷的地方停了下来。突然,周文江眉头一皱,从口袋里拿出一个哨子吹起来,大声喊:
“集合,集合!”
敌人不知他是谁,听到哨音,纷纷向他们这边围拢过来,一下子集合了150多人,还有七八个人牵着马。
周文江交待说:“8班长,让人领他们过桥去吃饭。”
把班长喊道:“小王,你带他们过去!”
这150个国民党军立即跟着小王屁颠屁颠地过桥去吃饭了。
怎么到了团部就有饭吃呢?原来6团有个专门负责俘虏工作的部门,他们每日为了接待俘虏,都要准备一桶饭、三盒红烧肉,等着俘虏来吃的。
这150多人走过去,进了院子,一下傻眼了。一个老兵闷声闷气地问:“这是什么地方?”
小王说: “这里是解放军的团部。我是窑湾战斗中解放过来的,你们投降吧,共产党部队好得很呢!”
这个国民党老兵也干脆,说:
“管他什么地方,从来还没有吃过这么好的饭,吃饭再说。”
于是大家纷纷缴枪吃饭。
守备机场的150多人都去了解放军团部吃饭了,周文江等人轻而易举地就控制了机场,随后,在等候的连长也带着1排、2排过来。
就这样,解放军占领了杜聿明在包围圈中的机场。
战争意义
淮海战役的失利,军事上使蒋介石在南线的精锐主力损失殆尽,尤其是嫡系部队中的骨干,黄维的第12兵团和邱清泉的第2兵团全军覆没,其中还包括被称为“五大主力”的第5军和第18军。(五大主力其他三支部队分别是1947年5月在孟良崮被歼的整编第74师、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被歼的新1军和新6军)从而也就失去了蒋介石赖以支持战争的中坚力量。
淮河以北完全被解放,淮南大部也为解放军所控制,江北只剩一个重要城市安庆在国军控制下,解放军已直逼长江,下一步攻击矛头直指蒋介石统治的核心地区——江浙沪地区。
推荐于2017-06-02 · 知道合伙人影视综艺行家
作者:朱太刚
淮海战役中涌现了无数英雄,在我亲身经历的追堵孙良诚部的战斗中,有一位英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为了完成任务而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而这位英雄却从不为人所知。他就是江淮军区独立团二营六连副连长董继民。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了。当时我任江淮军区独立团团参谋长兼二营营长。我接受的第一个战斗任务是堵住孙良诚逃往徐州。
提起孙良诚,淮北人民对他并不陌生。孙良诚是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兼一○七军军长,驻扎在宿迁。孙号称八个团,实际上经常活动的只有四个团。我们的部队与他打交道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从一年多前我淮支重返淮北的那天起,孙良诚就不断地纠缠我们。但他既不敢强攻,也不放弃对我们的骚扰和追击。虽说他在我们淮支身上并没占到什么大便宜,但牵制了我们部队不少精力和时间。战士们提起孙良诚的疲劳战术就恨得咬牙切齿,早想与他大干一场。
1948年11月12日早晨,独立团驻扎在睢宁县西南大庄一带待命,突然接到上级命令,令我率二营轻装急行军奔赴睢宁县城截住正逃往双沟(敌占区)的孙良诚部,要不惜代价完成任务。
二营受命后,早饭未吃完,半小时内就集合队员,副连长董继民同志则带领着六连早已出发了。在不久前的一个战斗中,董继民曾负了伤,此时,刚伤愈归队不久。我们的骑兵侦察员早已驰向睢城方向。经过3个小时的急行军抵达朱集朱楼以南,这时,遇到我团的侦察骑兵报称:孙的先头部队已出了睢城,正沿公路而逃。当时我考虑到在睢城附近截住敌人已经不可能了,便当即命令二营直插大王集方向。从地图上推算,敌我行程差不多,凭一向有飞毛腿之称的六连必定可以赶在敌人前面,截住逃往双沟的敌人。时间是决定战斗胜败的关键。
下午3点钟,终于在距敌占区20里处的大小王集,六连追上了敌人,并赶在了敌人之前。大王集西边的一片坟地,中间长着几棵光秃秃的小树,附近还有一条狭窄的小河,地形比较理想。董连长立即指挥战士们构筑工事,挖掩体。阵地靠近公路,必须封锁公路,董连长又迅速安排兵力把公路封锁的严严实实,只等敌人的到来了。
有的战士的掩体还未完成,便发现铺天盖地的敌人大队人马已蜿蜒而至。此时我部队只有六连一个连的兵力,大部队还未赶到,而敌人有一个师和一个军部,整整5800余人。敌人到了大小王集,发现逃跑的道路已被我军封锁,便以两个营的兵力向我军发动了凶猛的进攻。自古有“穷寇毋追”之说,可以想象被挡住了逃路的敌人进攻是何等的猛烈。由于敌我兵力极为悬殊,战斗从一开始就打得非常激烈。
身为一连之长的董继民深知肩上的任务重大。由于大部队还未赶到,此地离敌占区只有20里路,稍一松懈,敌人就可能逃掉,完成任务就成泡影,而此时,敌我力量悬殊,时间紧迫,二营能否完成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就全看六连的了。
在敌人的第一次进攻中,一颗子弹击中了董继民的左肩,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军衣。为了指挥战斗,他撑持着站起来,一手继续拿枪射向敌人,一边大声喊道:“打!打!”在他的指挥下,全连战士以猛烈的火力对敌射击,把敌人压在公路边的地沟里一时无法前进。急于逃(下转75页)(上接50页)命的敌人在绝望中猖狂了,又以两个连的兵力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在打退敌人的这次进攻中,董继民又一次负伤了,但他仍坚持着不倒下去。他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倒下去,一定要坚持住。六连,铁打的六连,打过多少硬仗,啃过多少硬骨头,从来没有完不成任务的记录,这一次,也一定要坚持到大部队的到来。他一次又一次地满身鲜血的站起来,坚持着指挥战斗,拚命地向敌人射击。第三次负伤,董继民已生命垂危。英雄的血还能流多久!他最终还是倒下了。这时候,二营副营长张治玲同志及时率后续部队赶到(张后来也在此次战斗中负伤)。处于弥留中的董继民竟又奇迹般地睁开眼睛,用生命中最后一点力气断断续续向张营长汇报了战况及敌人兵力的部署情况,才放心地闭上了眼睛。由于董继民所率领连队的英勇作战拖住了敌人,给我军赢得了时间,为战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下午四点多钟,独立团大部队赶到,从西、南两面包围了敌人。下午五时许,我华野五师在师长姚运良的率领下从宿迁赶到,于黄昏前把敌人包围得如铁桶一般,此时的孙良诚可谓是插翅难逃。这样相持到夜里11点多钟,孙良诚亲自乘汽车到五师师部,要求起义,被我军断然拒绝。1948年11月13日夜11点40分,孙良诚率一○七军军部及一个师向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投诚。
董继民,淮海战役中的一位无名英雄
作者:朱太刚
淮海战役中涌现了无数英雄,在我亲身经历的追堵孙良诚部的战斗中,有一位英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为了完成任务而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而这位英雄却从不为人所知。他就是江淮军区独立团二营六连副连长董继民。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了。当时我任江淮军区独立团团参谋长兼二营营长。我接受的第一个战斗任务是堵住孙良诚逃往徐州。
提起孙良诚,淮北人民对他并不陌生。孙良诚是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兼一○七军军长,驻扎在宿迁。孙号称八个团,实际上经常活动的只有四个团。我们的部队与他打交道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从一年多前我淮支重返淮北的那天起,孙良诚就不断地纠缠我们。但他既不敢强攻,也不放弃对我们的骚扰和追击。虽说他在我们淮支身上并没占到什么大便宜,但牵制了我们部队不少精力和时间。战士们提起孙良诚的疲劳战术就恨得咬牙切齿,早想与他大干一场。
1948年11月12日早晨,独立团驻扎在睢宁县西南大庄一带待命,突然接到上级命令,令我率二营轻装急行军奔赴睢宁县城截住正逃往双沟(敌占区)的孙良诚部,要不惜代价完成任务。
二营受命后,早饭未吃完,半小时内就集合队员,副连长董继民同志则带领着六连早已出发了。在不久前的一个战斗中,董继民曾负了伤,此时,刚伤愈归队不久。我们的骑兵侦察员早已驰向睢城方向。经过3个小时的急行军抵达朱集朱楼以南,这时,遇到我团的侦察骑兵报称:孙的先头部队已出了睢城,正沿公路而逃。当时我考虑到在睢城附近截住敌人已经不可能了,便当即命令二营直插大王集方向。从地图上推算,敌我行程差不多,凭一向有飞毛腿之称的六连必定可以赶在敌人前面,截住逃往双沟的敌人。时间是决定战斗胜败的关键。
下午3点钟,终于在距敌占区20里处的大小王集,六连追上了敌人,并赶在了敌人之前。大王集西边的一片坟地,中间长着几棵光秃秃的小树,附近还有一条狭窄的小河,地形比较理想。董连长立即指挥战士们构筑工事,挖掩体。阵地靠近公路,必须封锁公路,董连长又迅速安排兵力把公路封锁的严严实实,只等敌人的到来了。
有的战士的掩体还未完成,便发现铺天盖地的敌人大队人马已蜿蜒而至。此时我部队只有六连一个连的兵力,大部队还未赶到,而敌人有一个师和一个军部,整整5800余人。敌人到了大小王集,发现逃跑的道路已被我军封锁,便以两个营的兵力向我军发动了凶猛的进攻。自古有“穷寇毋追”之说,可以想象被挡住了逃路的敌人进攻是何等的猛烈。由于敌我兵力极为悬殊,战斗从一开始就打得非常激烈。
身为一连之长的董继民深知肩上的任务重大。由于大部队还未赶到,此地离敌占区只有20里路,稍一松懈,敌人就可能逃掉,完成任务就成泡影,而此时,敌我力量悬殊,时间紧迫,二营能否完成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就全看六连的了。
在敌人的第一次进攻中,一颗子弹击中了董继民的左肩,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军衣。为了指挥战斗,他撑持着站起来,一手继续拿枪射向敌人,一边大声喊道:“打!打!”在他的指挥下,全连战士以猛烈的火力对敌射击,把敌人压在公路边的地沟里一时无法前进。急于逃(下转75页)(上接50页)命的敌人在绝望中猖狂了,又以两个连的兵力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在打退敌人的这次进攻中,董继民又一次负伤了,但他仍坚持着不倒下去。他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倒下去,一定要坚持住。六连,铁打的六连,打过多少硬仗,啃过多少硬骨头,从来没有完不成任务的记录,这一次,也一定要坚持到大部队的到来。他一次又一次地满身鲜血的站起来,坚持着指挥战斗,拚命地向敌人射击。第三次负伤,董继民已生命垂危。英雄的血还能流多久!他最终还是倒下了。这时候,二营副营长张治玲同志及时率后续部队赶到(张后来也在此次战斗中负伤)。处于弥留中的董继民竟又奇迹般地睁开眼睛,用生命中最后一点力气断断续续向张营长汇报了战况及敌人兵力的部署情况,才放心地闭上了眼睛。由于董继民所率领连队的英勇作战拖住了敌人,给我军赢得了时间,为战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下午四点多钟,独立团大部队赶到,从西、南两面包围了敌人。下午五时许,我华野五师在师长姚运良的率领下从宿迁赶到,于黄昏前把敌人包围得如铁桶一般,此时的孙良诚可谓是插翅难逃。这样相持到夜里11点多钟,孙良诚亲自乘汽车到五师师部,要求起义,被我军断然拒绝。1948年11月13日夜11点40分,孙良诚率一○七军军部及一个师向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投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