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父》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部电影的意义什么啊?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推荐于2017-11-25
展开全部
《教父》被公认为人类电影史上最佳电影之一,在曾经有过的世界最佳电影的众多评选当中,《教父》很少能掉出前三名,这正好说明它的经典地位。而在我看来《教父》就是史上最经典的电影,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最佳,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谈谈自己认为最经典的电影.正如谁是百年世界足球最佳,有人说是贝利,有人说是马拉多纳.只是个人观点,不必较真!

毛主席有一句名言:不看过五遍《红楼梦》,没有发言权。这句话套在《教父》身上,一点不为过。许多初看《教父》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疑惑,影片情节繁冗,电影耗时长达三个多小时、先后出场的各式各样人物众多,而且彼此之间或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甚至有激烈的利害冲突关系,而一开始又不知道人物的身份和背景,看起来挺吃力,如何鉴赏这部电影呢?

言归正传,先从影片的开头说起,结合编剧和导演的手法,说说婚礼那场让初看者觉得一头雾水的戏。这场戏是影片的引子,也是故事的序幕,里面包含着太多很重要的影片信息,看懂这场戏,对后面的观影极其重要,我试着以抽丝剥茧的方式,讲述这场戏与后面戏分的关系。

影片一开始,是殡仪馆老板博纳瑟拉(Amerigo· bonasera取其音译和字幕截取)的近景面部特写,博纳瑟拉讲述自己女儿被奸徒羞辱虐待,法官公然袒护罪犯的事。
这段两三分钟的独白,看上去简单,其实不然,你重看一次,你会发现博纳瑟拉在讲话中,情绪是有波动的,话音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很曲折性和趣味性。

他的话音一开始很平淡,因为他讲的是女儿被打之前的经过,接着讲到女儿被打之后的惨状,他开始提高声音,仿佛让你身临其境一样。

等到博纳瑟拉说到法官当庭释放罪犯的时候,他变得激动起来,开始失去控制。SUSPEND FOR STENTENCE,THEY WENT FREE THAT VERY DAY!这两句话是他激动内心的表现。

说完故事之后,博纳瑟拉开始请求教父帮忙,这时候他的声音也是高昂的,有些盛气凌人的。这时候,编剧的技巧体现出来了,教父开始苦心劝导博纳瑟拉,博纳瑟拉不肯退让,教父恩威并施,一番合情合理的劝解之后,博纳瑟拉的声音重新降低,态度变得和顺起来,就像臣民一样,对教父毕恭毕敬了。

这几分钟戏的作用,我认为就是让观众一开始就对教父产生一种高高在上而又通情达理,威严不可侵犯的初步感觉。

而这几分钟也像一个很小的人生故事,博纳瑟拉的情绪从起点到高潮,到低谷,再到结束,仔细把玩就像非常精致的小故事。也许刚看的时候不懂,但没有让人感到拖沓和乏味。

博纳瑟拉这场戏是一个伏笔,后面会提到教父的大儿子桑尼被谋杀后,博纳瑟拉再度出场,直到影片最后,教父本人的葬礼上,你也能看到博纳瑟拉的身影,这个伏笔用得太精妙了,跟后面博纳瑟拉的出场连接得天衣无缝,与博纳瑟拉殡仪馆老板的身份很吻合,而且也是教父对博纳瑟拉施恩之后,博纳瑟拉的回报,合情合理,让观众觉得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观众从而深深投入到影片所创造的意境当中去。

而且观众看到教父去找博纳瑟拉安排儿子的后事,马上会回想起博纳瑟拉开头的那段戏。给人回想和回味的空间,让观众觉得自己也跟编剧和导演一样,参与到影片构思当中去。

博纳瑟拉的伏笔仅仅是影片众多精妙伏笔中的一个,婚礼上的众多伏笔,容我一一道来,大家回头细看即可明白。

出卖教父的叛徒鲍利(PAULIE)在婚礼中出现三次,仅仅是几秒钟镜头,却包含很多重要信息,暗示他将来会出卖教父。

第一次出现,鲍利看见顶头上司克莱门扎(CLEMENZA)跳舞,奉承他跳得好,克莱门扎不给面子,叫他干正经的事去,鲍利有些不满,显示是对自己所处的地位不满

第二次出现,鲍里看见教父的女儿在收宾客送来的贺礼包时,自语自语说那里装着很多钱,这里表明鲍利很贪钱。

第三次出场,教父的大儿子桑尼去砸FBI摄影师的照相机,照相机掉在地上,最后上前踢一脚的人就是鲍利。很显然,鲍利很想在主子面前显示自己的忠心,也就是卖弄自己的表现,这种人很容易见风使舵。

综合这三次出镜,鲍利的背叛是不是显得很自然呢?这既是交待鲍利这个人物,也是为以后的情节发展留下伏笔。

说到桑尼这个教父大儿子,其实他的悲剧命运在婚礼上就注定了,影片也安排了伏笔。

首先,影片一开头就暗示,桑尼跟伴娘乱搞,很容易因为女色招来麻烦。后来也是因为桑尼去找伴娘,进而引发毒打妹夫的事,从而招来杀身之祸。

其次,桑尼公然挑衅FBI的权威,摔坏照相机,既让观众了解到他的火爆脾气,也让后来桑尼因为这个脾气而死有了依据和前因。

第三,桑尼的老婆出现了两次,一次是桑尼要她管好孩子,老婆反驳,叫他管好自己,因为老婆看见他跟伴娘调情。然后桑尼暗地里叫伴娘上楼乱搞,也给正在跟自己的女伴讲黄色笑话的老婆发现,非常恼怒。暗示桑尼在各个方面都容易得罪人,甚至连家人也是一样。他的死既是他自己的解脱,也是大家的解脱。

面包师恩佐的伏笔也是很自然,恩佐因为教父的帮忙,得以留在美国,教父受伤了,他到医院探望显得何其自然。而教父的小儿子迈克请求恩佐的帮忙也显得合情合理。甚至影片也为恩佐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人物提供了力所能及的表演空间,在医院门口吓跑毒犯索洛佐(SOLLOZZO)派来的杀手之后,恩佐拿烟的手颤抖得很厉害,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后续请自己看链接,他能教你看懂教父这部伟大的电影
灿烂还欢喜灬便当
2019-09-30 · TA获得超过29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3
采纳率:71%
帮助的人:20万
展开全部

教父这部电影,及其诞生后对社会的影响、社会的表现,等等,围绕着它及它本身,能够体现西方以美国为主,民众的社会观和价值观。首先“叛徒必须死”。教父的第一部、第二部,全片主线,随着男少主那一枪干脆利落的干掉自己的哥哥的震撼镜头,“叛徒必须死”非常鲜明。所以很多人觉得西方讲民主,讲自由,像斯诺登这样捍卫民主自由的一定是英雄吧,错,他在美国民众价值观里是叛徒,而叛徒是不应该有好下场的。所以教父这部电影,我觉得又可以叫做“叛徒的下场”。第二,和叛徒必须死相对的是,“相信自己人,罩着自己人”。美国是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大国中,少数讲究民粹文化的。人口少的小国为了生存下去,培养人民民粹精神,最极端的例子是二战时期的德国。公司里,当一个员工在工作上犯了错误(不是背叛这种错误),他的上级、老板,不仅不会开除、扣工资、惩罚性加班等,而是会反省自己哪里做的不好,是不是制度应该变更,所以对外表现出来的就是美国大公司制度“特别人性”。第三,也是老生常谈的“英雄主义”。电影里,一个人直入虎穴干掉一个黑帮,每个黑帮都有个灵魂人物。和国内公司事前请示、事后汇报不同的是美国公司里,员工往往是“默默无闻的做事情”,经常抛惊喜给老板。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ove999999986
2013-03-31 · TA获得超过26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5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9.1万
展开全部
体现了当时甚至现在的社会现实,其中一些台词也值得人深思:不要在餐桌上谈论生意。
让你的朋友低估你的优点,让你的敌人高估你的缺点。
我会开出一个他无法拒绝的条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e388c45
2013-03-31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18
展开全部
我只看出了:冤冤相报何时了。还有其他的含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