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共鸣,中音共鸣和高音共鸣分别指什么?
1、低音共鸣是一种练声方法,让咽喉部半打哈欠发声,下腭自然下垂,喉咽适当开大一些,把在硬腭上声波振动的反射点移向下齿背上,让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振动,再由气管附近传送到胸腔引起共鸣。
2、中音共鸣为口腔共鸣,口腔共鸣是在发音时,口腔自然上下打开,下腭自然放下,笑肌微提,上腭有上提的感觉。
基音通过声带附近的软骨、肌肉、气息的传送,使得声波能够沿着硬腭向上齿背的方向推送。这时声波随着气息被推送到离开喉咽部分流畅向前,在口腔的前上部分会引起振动,能够感受到鼻腔打开、畅通的感觉。
3、高音共鸣即头腔共鸣,是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声波在硬腭上集中反射的点稍向后面移动一些,将下胛放下,同时软腭以及小舌头随之上抬,感觉舌根放下一些,使得鼻、口、咽腔之间的空间与通道更加宽广些。
声波则沿着上腭传递到鼻咽腔、鼻腔和诸窦,从而引起声波的回荡。头腔为高音主要共鸣器官,口腔、咽腔为次。
扩展资料;
共鸣的分类:从人体解剖构造上,可以把共鸣分为口腔共鸣、鼻腔共鸣、胸腔共鸣和头腔共鸣。
1、口腔共鸣是声音从喉部发出后的第一个共鸣区域,它在各共鸣腔中最重要,因为歌唱时,口腔决定歌词的清楚程度,而且其他共鸣腔的声音震动,都是以口腔的共鸣作基础。
2、鼻腔共鸣不仅增加音色的美好,而且有助于高音的亮丽。共鸣不是鼻音,有人误认为鼻音是鼻腔共鸣,而且花费很大精力去练习用鼻音唱歌,那是不正确的。鼻音是歌唱的一种毛病,应该加以纠正。鼻腔共鸣是声波进入鼻腔后,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产生的共鸣效果。
3、胸腔共鸣能够增强音响效果,使唱者用较轻的音量得到轰鸣的效果。加上胸腔共鸣的作用时,还可以加强唱歌的艺术气氛。
4、头腔共鸣又被称为头声,在唱歌时运用头腔共鸣可以使声音明亮、穿透力强,尤其是男高音、女高音声部,头腔共鸣的运用是否得当,决定着声音的质量。
推荐于2017-11-25
头腔共鸣 所谓头腔共鸣是声乐发声的一种方法。头腔共鸣是沿袭了科学知识尚不发达的19世纪的声乐术语,是一种练声方法。头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是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声波在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面移动一些,把下胛放下来(好像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的感觉),同时,软腭和小舌头也随之上抬,舌根则有放下一些的感觉,使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广些,声波沿着上腭传递向鼻咽腔、鼻腔和诸窦,引起声波的回荡。它在发 高音(头声区)时 为主要的共鸣器官,口腔、咽腔次之,胸腔更次之。
口腔共鸣 口腔共鸣是声乐发声方法之一。口腔共鸣的获得是要在发音时,口腔自然上下打开,笑肌微提,下腭自然放下,上腭有上提的感觉。基音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和气息的传送,使声波沿着硬腭向上齿背方向推送。这时,声波随着气息的推送离开喉咽部分流畅向前,在口腔的前上部分引起振动,声音即在硬腭前部集中反射,这时兼有鼻腔打开、畅通的感觉。这种共鸣使声音明亮靠前,但过多的口腔共鸣,容易使声音出现“白声”。发 中音(中声区的音) 时,以口胸腔共鸣
所谓胸腔共鸣是沿袭了科学尚不发达的19世纪的说法,是一种练声方法,一种声乐术语。胸腔共鸣感觉的获得是使咽喉部作半打哈欠状,发声时,下腭自然下垂,喉咽部适当开大一些,把在硬腭上声波振动的反射点移向下齿背上,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再由气管附近传送到胸腔引起共鸣,这时,似乎感觉到是把声音唱到胸部去一样。唱 低音(发胸声区的音) 时,以胸腔为主要共鸣器官,口腔、咽腔次之,头腔更次之。
腔、咽腔为主要共鸣器官。头腔次之,胸腔更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