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2
展开全部
肖复兴:我们这一代人,曾不止一次地遭到过“毁
灭性”的打击,但理想仍然没有放弃。我们在中国的基
层生活过,知道老百姓怎样生活,我们对人民的感情不
一样,这是由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经历决定的。我们用
一代人的生活阐明着“存在决定意识”这一朴素的道理
。很少有哪一代人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经历如此多的历史
变故,“文革”、“上山下乡”、“拨乱反正”、“改
革开放”……每一个历史阶段的转折都戏剧性地与我们
的成长历程相关照应,我们这一代人的幸与不幸都在其
中,这是我们无可逃脱的“命运”。
何申:我十八岁之前几乎从未离开过天津,与农村
基本无缘,如果没有上山下乡的经历,我绝不会成为现
在这样专门写农民的作家。我们在感性上亲历了共和国
近五十年的历史,对历史改变时期的正正反反都有刻骨
铭心的认识。天翻地覆的人生反差,人生坐标的巨大变
化,是我们这一代深入思考的“第一推动力”和出发点
。
叶文玲:“纯粹”、“正统”同时也较“单一”的
教育给我们打下了思想基础。我们最初的文学观念就是
要张扬美的善的事物,战胜丑的恶的东西,最初接受的
文学的主题就是如何面对种种挫折、迎接困难挑战,文
学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和灵魂,我们还要把这些
再回馈给社会,这其中关乎责任,关乎使命,关乎艺术
良心。
黄传会:生活经历和责任感可能使我们不会特别浮
躁,它使我格外看重生活,关注平民百姓的生活,任何
单个人的生活都不能替代更广大的老百姓的生活。生活
本身的丰富性远远超出书斋式的想象之外,老百姓、普
通人的生活永远能给予我想象不到的新鲜启迪。这种对
待生活的态度和观念深植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之中。
谈歌:“烧锅炉”、“赶车”、“修理工”这些活
都干过,对大众生活状况的体察,对社会经验层面、政
治层面“刻骨铭心”的了解可能使我们少了些“聪明”
,多了些“智慧”,使命感和责任感使我们更容易抛弃
个人的悲欢离合,关注生活中伟大的历史性转变。也许
我们不够精细绵密,但我们更健壮粗犷,也许我们不够
“聪明”,但在经验和生活淘洗之下,我们更“纯粹”
。
白烨:类似电影界的“第五代”,中年作家也是文
学中的“第五代”,生活遭际使他们成为“早熟”的一
代。“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往往出道较早,“伤
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
”以及“知青文学”,等等,都是他们积极参与的结果
,他们是新时期文学的主力军。
他们的经历和思想影响着他们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形
式,“本土”和“现实主义”常常是他们的出发地,他
们以重塑灵魂的勇气不断自新,向着更深厚广阔的艺术
之境迈进。他们以扎实的努力拓展着他们这一代在艺术
创造上的“可能性”。
雷达:中年作家生活在群体话语的时代,较喜欢用
群体思维和群体话语,他们自然的思考常常关涉整个民
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安危,这是他们这一代的精神状态和
思维方式,更年轻的一代很难理解这一点,不理解何以
政治意识、社会文化意识、民族意识在这一代人那里那
么重要,我始终认为这是在今天并没有过时而且应该更
加珍视的优点。他们对宏大的“史诗性”的东西有着更
大的“亲和力”,这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创作倾向、创
作方法甚至叙述方式和叙事语言。
白烨:在艺术形式的创造中,中年作家也起的是承
上启下的作用,他们比老一辈更重视形式,但他们还是
强调形式为内容服务,而且还更偏重于内容。他们在现
实主义的传统手法中融进了许多新的东西,有强调、有
省略、有读者接受意识。他们稳健而深刻地把传统的现
实主义手法向前推进了一步。
李敬泽:中年作家可能会遇到所谓“技术上”的挑
战,但也没必要太技术至上地看待,他们这一代人的作
品有“血气”,有激情,而“血气”和激情可以强劲地
带动、冲破许多技术上的拘束,看他们的作品,是明显
感到有这么一股气在的。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是老生常谈
,但也是朴素的真理,单纯靠阅读经验写作,说到底是
靠不大住的东西,他们是处在文化断层里的一代人,还
承担着历史文脉延续的责任。虽然从总体量的概念来看
,他们在文体意识等技术层面上还不太强,但其中已经
有许多优秀的作家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在思想意识和
作品形态上来弥补这历史的缺憾。对文学史来说,量的
概念是没有绝对意义的,也许只要有一两个卓越的作家
,这段历史、这一代人就会被记住。
张宇:我们这一代社会责任感、理想主义深入骨髓
,文学的形式、手法走过一遍肯定又会走回来,文学到
最后是一种人格魅力、精神品格的较量,与其说我们这
一代关注“本土”,集中于“现实主义”的手法,不如
说我们是从“本土”出发,从“现实主义”的出发地出
发,我们能走多远,能超越多少境界、层面,那要看我
们这一代的力量。
谈歌:严肃地面对生活、面对读者,是文学永恒的
话题,我们正视“传统”、继承“传统”,并不是热衷
于“古董”,而是要承上启下地联接起历史与现实。真
正的“文本意识”是从面对生活的态度出发。
陈昌本:形式的继承与创新,根本问题是要“化”
,“古”的,“洋”的,都要“化”为己用,在中年作
家的身上,这种“化”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尘埃落定
》、《九月寓言》、《草房子》等一大批作品都把外来
影响成功地化入了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
俗语讲:“一代有一代的福分”。每一代的优长、
局限都相辅相成地胶合在一起。对新的思想、观念、手
法、形式,他们宽容面对。面对更年轻一代的作家,他
们又不约而同地用这样一个词来表达:“珍惜”。
叶文玲:对诸如现代派、后现代等新的作品,坦白
地讲,对我没有深刻的影响。文学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
事业,但我也没有感觉到自己文学观念的落后。只是现
在年轻一代所赶上的时代太幸福了。自由开放的空气,
丰富多彩的生活,良好的系统的知识功底……年轻人应
该珍惜。如果能再有一次青春选择,我一定会掌握一门
外语,我们这一代的限制大多也在这里。我这一代没有
这个福分,我的几个孩子外语都很好。
何申:在我们精力充沛时,思想及外界的束缚还很
多,现在回视观照时,觉得精神和观念上本应放得更开
些,这在其他行业可能限制大些,但对于精神创造起核
心作用的作家,这一点的“提前超越”更有可能,当三
十多岁时,由于外界、地域等诸多的影响,作为现实主
义创作手法为主的作家,有许多的“不敢”。
肖复兴:也许是震荡反差的经历,使我们对于这些
新的流行“派别”在精神上更能宽容地理解。虽然我们
不会本质性地全面接受,但我们可能吸收某些成分,在
生命的链条中,我们是上下衔接的一代,我们对老一代
、下一代都十分理解,我们也许是代与代之间特殊的“
粘合剂”。我羡慕当今一代“八面来风”的开放环境,
羡慕他们有如此多的选择机会。如果我再年轻一回,在
深入认识历史之外,我还要全面补充自己的知识,要在
青春形成的时期走出国门,在更开阔的背景中找到参照
。
中年一代作家的生活、经验、知识、智慧的积累和
特殊的历史地位使他们在文坛上处于“举足轻重”的位
置,我们有理由对他们寄予更深切的厚望,但文学事业
本身的复杂性、丰富性和艰巨性都使我们又对此持谨慎
态度。因为文学是一项面对千古的长河事业。
张宇:这一代人的文学观念与世界文学的进程没有
隔膜感,他们在精神上经历了最大的动荡,他们遭遇的
都是令人目瞪口呆的时代巨变,人到中年,他们总结自
己,返观来路,拿出自己重要作品的时机已逐渐成熟,
而且很有迹象。按某种非正式的通行说法,出“大师”
也许就在这一代作家身上。
李敬泽:中年作家特殊的历史地位使他们责无旁贷
地肩负着文化责任,他们真正的大作品还没有写出来,
五十多岁在世界文学史上正是作家的“黄金时代”,他
们人到中年,才学经验天赋时与,“这个大梁不让你们
扛要谁扛?!”中年作家有巨大的优势和丰富的资源,
但“有”和“善用”资源还是两码事,清醒而严酷的自
我反思、自我批判意识仍是十分可贵而稀少的品质,要
避免那种借反思而产生的“自我合理化”的矫情的东西
,要使这“天赋”、“时与”、“自我辛苦创造”的一
切准备和积累产生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大作品。
陈昌本:从“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多
次评奖结果来看,中年作家的获奖比例要占到四分之三
。这是一支生活根基扎实、知识积累厚实、对时代了解
深刻、与人民关系密切、继承和创新方面有见地的“实
力派”作家群。他们是在创作的旺盛期跨越新的世纪的
一代作家,他们又是人到中年,诸事缠身,压力增大。
我们要对这样一批人更加爱护,我们在这批人的身上寄
托着很大的希望。
灭性”的打击,但理想仍然没有放弃。我们在中国的基
层生活过,知道老百姓怎样生活,我们对人民的感情不
一样,这是由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经历决定的。我们用
一代人的生活阐明着“存在决定意识”这一朴素的道理
。很少有哪一代人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经历如此多的历史
变故,“文革”、“上山下乡”、“拨乱反正”、“改
革开放”……每一个历史阶段的转折都戏剧性地与我们
的成长历程相关照应,我们这一代人的幸与不幸都在其
中,这是我们无可逃脱的“命运”。
何申:我十八岁之前几乎从未离开过天津,与农村
基本无缘,如果没有上山下乡的经历,我绝不会成为现
在这样专门写农民的作家。我们在感性上亲历了共和国
近五十年的历史,对历史改变时期的正正反反都有刻骨
铭心的认识。天翻地覆的人生反差,人生坐标的巨大变
化,是我们这一代深入思考的“第一推动力”和出发点
。
叶文玲:“纯粹”、“正统”同时也较“单一”的
教育给我们打下了思想基础。我们最初的文学观念就是
要张扬美的善的事物,战胜丑的恶的东西,最初接受的
文学的主题就是如何面对种种挫折、迎接困难挑战,文
学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和灵魂,我们还要把这些
再回馈给社会,这其中关乎责任,关乎使命,关乎艺术
良心。
黄传会:生活经历和责任感可能使我们不会特别浮
躁,它使我格外看重生活,关注平民百姓的生活,任何
单个人的生活都不能替代更广大的老百姓的生活。生活
本身的丰富性远远超出书斋式的想象之外,老百姓、普
通人的生活永远能给予我想象不到的新鲜启迪。这种对
待生活的态度和观念深植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之中。
谈歌:“烧锅炉”、“赶车”、“修理工”这些活
都干过,对大众生活状况的体察,对社会经验层面、政
治层面“刻骨铭心”的了解可能使我们少了些“聪明”
,多了些“智慧”,使命感和责任感使我们更容易抛弃
个人的悲欢离合,关注生活中伟大的历史性转变。也许
我们不够精细绵密,但我们更健壮粗犷,也许我们不够
“聪明”,但在经验和生活淘洗之下,我们更“纯粹”
。
白烨:类似电影界的“第五代”,中年作家也是文
学中的“第五代”,生活遭际使他们成为“早熟”的一
代。“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往往出道较早,“伤
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
”以及“知青文学”,等等,都是他们积极参与的结果
,他们是新时期文学的主力军。
他们的经历和思想影响着他们的创作手法和艺术形
式,“本土”和“现实主义”常常是他们的出发地,他
们以重塑灵魂的勇气不断自新,向着更深厚广阔的艺术
之境迈进。他们以扎实的努力拓展着他们这一代在艺术
创造上的“可能性”。
雷达:中年作家生活在群体话语的时代,较喜欢用
群体思维和群体话语,他们自然的思考常常关涉整个民
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安危,这是他们这一代的精神状态和
思维方式,更年轻的一代很难理解这一点,不理解何以
政治意识、社会文化意识、民族意识在这一代人那里那
么重要,我始终认为这是在今天并没有过时而且应该更
加珍视的优点。他们对宏大的“史诗性”的东西有着更
大的“亲和力”,这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创作倾向、创
作方法甚至叙述方式和叙事语言。
白烨:在艺术形式的创造中,中年作家也起的是承
上启下的作用,他们比老一辈更重视形式,但他们还是
强调形式为内容服务,而且还更偏重于内容。他们在现
实主义的传统手法中融进了许多新的东西,有强调、有
省略、有读者接受意识。他们稳健而深刻地把传统的现
实主义手法向前推进了一步。
李敬泽:中年作家可能会遇到所谓“技术上”的挑
战,但也没必要太技术至上地看待,他们这一代人的作
品有“血气”,有激情,而“血气”和激情可以强劲地
带动、冲破许多技术上的拘束,看他们的作品,是明显
感到有这么一股气在的。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是老生常谈
,但也是朴素的真理,单纯靠阅读经验写作,说到底是
靠不大住的东西,他们是处在文化断层里的一代人,还
承担着历史文脉延续的责任。虽然从总体量的概念来看
,他们在文体意识等技术层面上还不太强,但其中已经
有许多优秀的作家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在思想意识和
作品形态上来弥补这历史的缺憾。对文学史来说,量的
概念是没有绝对意义的,也许只要有一两个卓越的作家
,这段历史、这一代人就会被记住。
张宇:我们这一代社会责任感、理想主义深入骨髓
,文学的形式、手法走过一遍肯定又会走回来,文学到
最后是一种人格魅力、精神品格的较量,与其说我们这
一代关注“本土”,集中于“现实主义”的手法,不如
说我们是从“本土”出发,从“现实主义”的出发地出
发,我们能走多远,能超越多少境界、层面,那要看我
们这一代的力量。
谈歌:严肃地面对生活、面对读者,是文学永恒的
话题,我们正视“传统”、继承“传统”,并不是热衷
于“古董”,而是要承上启下地联接起历史与现实。真
正的“文本意识”是从面对生活的态度出发。
陈昌本:形式的继承与创新,根本问题是要“化”
,“古”的,“洋”的,都要“化”为己用,在中年作
家的身上,这种“化”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尘埃落定
》、《九月寓言》、《草房子》等一大批作品都把外来
影响成功地化入了民族的文化传统之中。
俗语讲:“一代有一代的福分”。每一代的优长、
局限都相辅相成地胶合在一起。对新的思想、观念、手
法、形式,他们宽容面对。面对更年轻一代的作家,他
们又不约而同地用这样一个词来表达:“珍惜”。
叶文玲:对诸如现代派、后现代等新的作品,坦白
地讲,对我没有深刻的影响。文学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
事业,但我也没有感觉到自己文学观念的落后。只是现
在年轻一代所赶上的时代太幸福了。自由开放的空气,
丰富多彩的生活,良好的系统的知识功底……年轻人应
该珍惜。如果能再有一次青春选择,我一定会掌握一门
外语,我们这一代的限制大多也在这里。我这一代没有
这个福分,我的几个孩子外语都很好。
何申:在我们精力充沛时,思想及外界的束缚还很
多,现在回视观照时,觉得精神和观念上本应放得更开
些,这在其他行业可能限制大些,但对于精神创造起核
心作用的作家,这一点的“提前超越”更有可能,当三
十多岁时,由于外界、地域等诸多的影响,作为现实主
义创作手法为主的作家,有许多的“不敢”。
肖复兴:也许是震荡反差的经历,使我们对于这些
新的流行“派别”在精神上更能宽容地理解。虽然我们
不会本质性地全面接受,但我们可能吸收某些成分,在
生命的链条中,我们是上下衔接的一代,我们对老一代
、下一代都十分理解,我们也许是代与代之间特殊的“
粘合剂”。我羡慕当今一代“八面来风”的开放环境,
羡慕他们有如此多的选择机会。如果我再年轻一回,在
深入认识历史之外,我还要全面补充自己的知识,要在
青春形成的时期走出国门,在更开阔的背景中找到参照
。
中年一代作家的生活、经验、知识、智慧的积累和
特殊的历史地位使他们在文坛上处于“举足轻重”的位
置,我们有理由对他们寄予更深切的厚望,但文学事业
本身的复杂性、丰富性和艰巨性都使我们又对此持谨慎
态度。因为文学是一项面对千古的长河事业。
张宇:这一代人的文学观念与世界文学的进程没有
隔膜感,他们在精神上经历了最大的动荡,他们遭遇的
都是令人目瞪口呆的时代巨变,人到中年,他们总结自
己,返观来路,拿出自己重要作品的时机已逐渐成熟,
而且很有迹象。按某种非正式的通行说法,出“大师”
也许就在这一代作家身上。
李敬泽:中年作家特殊的历史地位使他们责无旁贷
地肩负着文化责任,他们真正的大作品还没有写出来,
五十多岁在世界文学史上正是作家的“黄金时代”,他
们人到中年,才学经验天赋时与,“这个大梁不让你们
扛要谁扛?!”中年作家有巨大的优势和丰富的资源,
但“有”和“善用”资源还是两码事,清醒而严酷的自
我反思、自我批判意识仍是十分可贵而稀少的品质,要
避免那种借反思而产生的“自我合理化”的矫情的东西
,要使这“天赋”、“时与”、“自我辛苦创造”的一
切准备和积累产生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大作品。
陈昌本:从“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多
次评奖结果来看,中年作家的获奖比例要占到四分之三
。这是一支生活根基扎实、知识积累厚实、对时代了解
深刻、与人民关系密切、继承和创新方面有见地的“实
力派”作家群。他们是在创作的旺盛期跨越新的世纪的
一代作家,他们又是人到中年,诸事缠身,压力增大。
我们要对这样一批人更加爱护,我们在这批人的身上寄
托着很大的希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