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俗的作文300字
2013-04-03
展开全部
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元旦。是日,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
大族、大户人家供奉祖先遗容画像于祠堂或中堂(堂前间),一般悬五代之内的祖宗像,称为“供帧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绘像皆金冠紫衣) ”,均同义。有的宗祠族规,男子l6岁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内。由轮着当办者分发麻饼(亦称吉饼)一双或碗两只。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长,称“拜岁”。除夕夜巳分“压岁钱”,用红纸包起来压在幼者枕头底下,故谓“压岁”。
是日,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这天习俗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早晨见面忌说“早”字,谓说了要招来今岁跳“蚤”多。走路如跌跤,要马上说:“哦,元宝一跌。”此晚,未昏即眠,不点灯火,谓点灯将招来今岁蚊蝇多。睡前,放“关门炮”。晚上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
初二至初七八,迟的到十五,各家出门走亲戚“拜岁”,一般先至亲后远亲,少拜长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为重,互相款待酒席,称“岁饭”、“岁酒”。 初五,为财神日,经商人家最重此日,“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称“开市”。信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桥,且不走回头路,初八拜八个寺院,俗称“走七桥”、“拜八寺”。
其间,民间娱乐活动有舞龙灯、跑马灯、大头和尚等。与别地稍异者有“佯扫地”,即乞丐(此时称“发财人”)背负筐,手握缀有红球的扫帚,佯作扫地状,口唱俚歌:“撩起金丝帚,瑞格(象声)一把扫。扫到东,老板屋里有青龙,青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扫到南,老板屋里发大财,大元宝使箩抬,小元宝使船载。”
建国后,贺年等习俗不变,迷信色彩多已消失。机关团体举行团拜,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慰问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科技人员、敬老院老人和春节期间坚持生产、工作的职工。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
大族、大户人家供奉祖先遗容画像于祠堂或中堂(堂前间),一般悬五代之内的祖宗像,称为“供帧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绘像皆金冠紫衣) ”,均同义。有的宗祠族规,男子l6岁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内。由轮着当办者分发麻饼(亦称吉饼)一双或碗两只。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长,称“拜岁”。除夕夜巳分“压岁钱”,用红纸包起来压在幼者枕头底下,故谓“压岁”。
是日,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这天习俗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早晨见面忌说“早”字,谓说了要招来今岁跳“蚤”多。走路如跌跤,要马上说:“哦,元宝一跌。”此晚,未昏即眠,不点灯火,谓点灯将招来今岁蚊蝇多。睡前,放“关门炮”。晚上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
初二至初七八,迟的到十五,各家出门走亲戚“拜岁”,一般先至亲后远亲,少拜长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为重,互相款待酒席,称“岁饭”、“岁酒”。 初五,为财神日,经商人家最重此日,“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称“开市”。信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桥,且不走回头路,初八拜八个寺院,俗称“走七桥”、“拜八寺”。
其间,民间娱乐活动有舞龙灯、跑马灯、大头和尚等。与别地稍异者有“佯扫地”,即乞丐(此时称“发财人”)背负筐,手握缀有红球的扫帚,佯作扫地状,口唱俚歌:“撩起金丝帚,瑞格(象声)一把扫。扫到东,老板屋里有青龙,青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扫到南,老板屋里发大财,大元宝使箩抬,小元宝使船载。”
建国后,贺年等习俗不变,迷信色彩多已消失。机关团体举行团拜,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慰问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科技人员、敬老院老人和春节期间坚持生产、工作的职工。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
展开全部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
傈僳族普遍日食三餐。仍然习惯于饭菜一锅煮的烹制方法,即在做饭时,傈僳族先把米放入锅内熬煮,中间更换两次水,待米快熟时,放进青菜、白菜直至菜烂。平时很少单做菜,饭菜合一的粥煮熟后,全家围着火塘就餐。用作煮粥的米通常有玉米和荞麦。因大米种植较少,只有在节日或接待客人时才用大米做粥。用玉米煮粥时,先将干玉米用水浸泡后,再用木难舂去皮,捣成瓣状颗粒,制作时大都加一些四季豆,用柴火烧3—4个小时即可食用。吃时,可根据个人口味配以用漆油、核桃仁、辣椒、水豆豉和盐炒成的佐料,加上腊肉或其他野味,其味更加鲜香。有的地区也用玉米瓣做成干饭或玉米面饭当做主食。荞麦多麻成粉用来做成荞粑。居住在丽江的傈僳族喜食阴玉米饭,所谓阴玉米是指秋天刚熟的玉米包,去包叶后放入沸水中煮一下,然后阴干储存。食用时将玉米粒搓下,用木难舂去表皮,加上四季豆、猪头或猪排微火煮食,作为佳馔。大部分傈僳族都喜食玉米爆成的玉米花
服饰:
僳僳族有黑僳僳、白僳僳、花僳僳三种他称。被称为黑僳僳、白僳僳的服装,以黑白两色为基调,主要聚居地是怒江地区;散居在内地的有一部分服饰以红、黄、绿、蓝为基调,这部分被称做花僳僳。云南宁蒗县部分僳僳族妇女在裙子臀位有六块彩色方格图案,当地称做花臀僳僳。1949年以前僳僳族都是穿自己家庭纺织缝制的麻布衣衫。那时在僳僳族地区很少见到棉布,只有少数富裕户或上层人物才有棉布衣服。怒江地区的僳僳族服装也不完全一样,贡山、福贡和原碧江北部,妇女头戴“欧勒”,“欧勒”是用白砗磲片和红白两色珊瑚珠串做成。上穿右衽齐腰短衫,外罩坎肩。短衫一般是麻布,浅蓝、浅绿或白色,有的袖口加一黑边;坎肩是夹的,面料都是深色,有深蓝、深红、黑色。现在一般多用灯芯绒、平绒面料,浅色上衣深色坎肩煞是漂亮。上身斜挂一串砗磲片,数串珊瑚珠或料珠、银币串、玛瑙串。这套装饰很昂贵,过去一串砗磲片要几十块银元,以物易物要三四头黄牛价值
傈僳族普遍日食三餐。仍然习惯于饭菜一锅煮的烹制方法,即在做饭时,傈僳族先把米放入锅内熬煮,中间更换两次水,待米快熟时,放进青菜、白菜直至菜烂。平时很少单做菜,饭菜合一的粥煮熟后,全家围着火塘就餐。用作煮粥的米通常有玉米和荞麦。因大米种植较少,只有在节日或接待客人时才用大米做粥。用玉米煮粥时,先将干玉米用水浸泡后,再用木难舂去皮,捣成瓣状颗粒,制作时大都加一些四季豆,用柴火烧3—4个小时即可食用。吃时,可根据个人口味配以用漆油、核桃仁、辣椒、水豆豉和盐炒成的佐料,加上腊肉或其他野味,其味更加鲜香。有的地区也用玉米瓣做成干饭或玉米面饭当做主食。荞麦多麻成粉用来做成荞粑。居住在丽江的傈僳族喜食阴玉米饭,所谓阴玉米是指秋天刚熟的玉米包,去包叶后放入沸水中煮一下,然后阴干储存。食用时将玉米粒搓下,用木难舂去表皮,加上四季豆、猪头或猪排微火煮食,作为佳馔。大部分傈僳族都喜食玉米爆成的玉米花
服饰:
僳僳族有黑僳僳、白僳僳、花僳僳三种他称。被称为黑僳僳、白僳僳的服装,以黑白两色为基调,主要聚居地是怒江地区;散居在内地的有一部分服饰以红、黄、绿、蓝为基调,这部分被称做花僳僳。云南宁蒗县部分僳僳族妇女在裙子臀位有六块彩色方格图案,当地称做花臀僳僳。1949年以前僳僳族都是穿自己家庭纺织缝制的麻布衣衫。那时在僳僳族地区很少见到棉布,只有少数富裕户或上层人物才有棉布衣服。怒江地区的僳僳族服装也不完全一样,贡山、福贡和原碧江北部,妇女头戴“欧勒”,“欧勒”是用白砗磲片和红白两色珊瑚珠串做成。上穿右衽齐腰短衫,外罩坎肩。短衫一般是麻布,浅蓝、浅绿或白色,有的袖口加一黑边;坎肩是夹的,面料都是深色,有深蓝、深红、黑色。现在一般多用灯芯绒、平绒面料,浅色上衣深色坎肩煞是漂亮。上身斜挂一串砗磲片,数串珊瑚珠或料珠、银币串、玛瑙串。这套装饰很昂贵,过去一串砗磲片要几十块银元,以物易物要三四头黄牛价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