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导致肝硬化肝癌的关系和一般趋势是什么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乙肝病情发展透析
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整个过程,可以描述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无症状表面抗原阳性携带状态;第二阶段:慢性轻度肝炎;第三阶段:慢性中度和重度肝炎;第四阶段:慢性重型肝炎;第五阶段:肝硬化;第六阶段:肝癌。但极少有人不折不扣沿其过程发展,绝大多数的患者可长期稳定于第一阶段,只有少数慢性乙肝患者会发展到第五、第六阶段。那么,患者本人怎样才知道自己的病情在向不好的方向转化呢?
是否已由无症状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发展为慢性轻度肝炎?
患者有乏力、肝区不适、食欲不振、尿黄等症状,化验发现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异常,则表明已由病毒携带状态发展为轻度的慢性肝炎。
是否已由轻度慢性肝炎发展成中度、重度慢性肝炎?
症状方面可见明显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溏、腹胀等,体征方面可见面色萎黄或晦黯,有肝掌(手掌鱼际部位可见点状或片状红色瘀血形状)、蜘蛛痣(皮肤表面出现的形似小蜘蛛状的毛细血管增粗改变)。从化验指标看,ALT明显升高,血清胆红素(BIL)达到40-170微摩/升,凝血酶原活动度(PA)64%以下,球蛋白(GLO)明显升高。
是否已发展成为慢性重型肝炎?
病人表现主要为重度乏力和肝昏迷、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从化验指标看,血清胆红素超过了170微摩/升,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至40%以下。
是否已由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
除了具备肝炎的一些共同表现外,特征性的表现还有面色黑,腹部胀满,下肢水肿,鼻、牙出血等。从化验指标看,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γ球蛋白达到29%以上),凝血酶原活动度常在65%以下;B超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缩小,有结节形成,门脉增宽等,胃肠道造影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是否已由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癌?
肝癌早期可靠的诊断来自于影像检查,如CT、核磁共振、B超等,化验甲胎蛋白持续大于400纳克/毫升的慢性肝炎患者尤其要注意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中、晚期的肝癌一般都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如肝区疼痛、清瘦明显、肝脏肿大等,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出现这些情况时,一定要注意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慢性乙型肝炎发展的整个过程,可以描述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无症状表面抗原阳性携带状态;第二阶段:慢性轻度肝炎;第三阶段:慢性中度和重度肝炎;第四阶段:慢性重型肝炎;第五阶段:肝硬化;第六阶段:肝癌。但极少有人不折不扣沿其过程发展,绝大多数的患者可长期稳定于第一阶段,只有少数慢性乙肝患者会发展到第五、第六阶段。那么,患者本人怎样才知道自己的病情在向不好的方向转化呢?
是否已由无症状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发展为慢性轻度肝炎?
患者有乏力、肝区不适、食欲不振、尿黄等症状,化验发现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异常,则表明已由病毒携带状态发展为轻度的慢性肝炎。
是否已由轻度慢性肝炎发展成中度、重度慢性肝炎?
症状方面可见明显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溏、腹胀等,体征方面可见面色萎黄或晦黯,有肝掌(手掌鱼际部位可见点状或片状红色瘀血形状)、蜘蛛痣(皮肤表面出现的形似小蜘蛛状的毛细血管增粗改变)。从化验指标看,ALT明显升高,血清胆红素(BIL)达到40-170微摩/升,凝血酶原活动度(PA)64%以下,球蛋白(GLO)明显升高。
是否已发展成为慢性重型肝炎?
病人表现主要为重度乏力和肝昏迷、腹水、消化道出血等症状。从化验指标看,血清胆红素超过了170微摩/升,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至40%以下。
是否已由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
除了具备肝炎的一些共同表现外,特征性的表现还有面色黑,腹部胀满,下肢水肿,鼻、牙出血等。从化验指标看,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γ球蛋白达到29%以上),凝血酶原活动度常在65%以下;B超等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缩小,有结节形成,门脉增宽等,胃肠道造影显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是否已由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癌?
肝癌早期可靠的诊断来自于影像检查,如CT、核磁共振、B超等,化验甲胎蛋白持续大于400纳克/毫升的慢性肝炎患者尤其要注意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中、晚期的肝癌一般都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如肝区疼痛、清瘦明显、肝脏肿大等,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出现这些情况时,一定要注意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
展开全部
肝硬化是肝硬化,肝癌是肝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另一方面,肝硬化后期有可能诱发癌变,但是比例并不高,只有少数人会诱发癌变。其中,病毒性肝硬化,包括乙肝肝硬化和丙肝肝硬化,有报道称大约有1/4的可能诱发癌变;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大大降低癌变的可能性。乙肝肝硬化,建议长期抗病毒治疗,终生服用抗病毒药物;丙肝肝硬化,建议服用2个疗程,共计6个月的抗病毒药物。而自身免疫性肝病,也就是自免肝肝硬化,以及酒精肝肝硬化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很低。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