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缺水的情况
1.中国西部地区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总量15000多亿m3,占全国总量的55.65%,可开发水能资源装机达3.4亿kw,占全国总量的90%。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南多北少,西北与西南有着明显的差异。
2.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蒸发量是降水量的四到十一倍,地域面积占西部总面积57%的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2254亿立方米,水资源量只占18%,水能资源只占24.4%。
3.西北地区是世界上干旱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雨丰沛,水资源与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难度很大。
4.西部地区是中国主要江河的源头,西部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生态环境、江河水质以及水资源与水电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不仅关系到西部,而且直接影响到东中部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解决好西部水资源问题,关系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
5.另外,薄弱的水利基础设施也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要加快进行西部地区大开发,就必须加快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摆在突出位置。
6.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水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要搞好西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必须找准位置,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快西部地区的水利发展步伐
扩展资料:
节约用水的措施:
一、蔬菜先用淘米水洗一遍,再用清水清洗,不仅节约水,而且能有效清除蔬菜上的残存农药;家庭浇花,宜用淘米水、茶水、洗衣水等;将卫生间里水箱的浮球向下调整2厘米,每次冲洗可节水近3升,按家庭每天使用4次算,一年可节约水4380升;水龙头使用时间长有漏水现象,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的橡胶盖剪一个与原来一样的垫圈放进去,可以保证滴水不漏。
二、如果坐便器的水箱过大,可换装两挡式水箱配件;坐便器的水箱漏水时,进水阀失效,水会从溢流口源源不断地流走。排水阀失效,会造成坐便器长流水,且进水管不停地向水箱供水;使用家庭中较干净的弃水冲刷厕所,做到一水多用;垃圾不论大小、粗细,都应从垃圾通道清除,而不要通过坐便器用水冲掉。
三、解决马桶漏水小窍门:水箱漏水的主要原因是把手连接皮碗用的铜丝经常卡住,使皮碗掉不下去,皮碗下不去就不能完全堵死下水管,而导致漏水。可用塑料带搓成塑料细绳,把塑料绳穿过皮碗上的铁环,连在把手摇臂上即可。塑料绳既结实又不怕水泡,半年换一次。水箱漏水的用户不妨一试。
四、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家中应预备一个收集废水的大桶,它完全可以保证冲厕所需要的水量;淘米水、煮过面条的水,用来洗碗筷,去油又节水;养鱼的水浇花,能促进花木生长。废水利用虽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麻烦,但节水效果明显。据测算,将洗衣、洗澡、洗漱等生活废水收集起来,用做冲厕、拖地等,一个三口之家每月可节水1吨左右。
五、洗手、洗脸、刷牙时不要将龙头始终打开,应该间断性放水。如:洗手、洗脸时应在打肥皂时关闭龙头,刷牙时,应在杯子接满水后,关闭龙头。
六、减少盆浴次数,每次盆浴时,控制放水量,约三分之一浴盆的水即可。
七、沐浴时,站立在一个收集容器中,收集使用过的水,用于冲洗马桶或擦地。不要长时间开启喷头,应先打湿身体和头发,然后关闭喷头,并使用浴液和洗发水,最后一次清洗。
八、过于频繁洗澡并不对皮肤健康有好处,每月以2~4次最为适宜。淋浴比缸浴洗澡节省水量达八成之多。间断放水淋浴,搓洗时不要怕麻烦,及时关闭水流;盆浴后的水可洗衣、冲厕所和拖地等等。使用喷头洗淋浴时,掌握调节冷热水比例;不要将喷头始终地开着,更不应敞开用水。洗澡要抓紧时间,头脚淋湿即关喷头,用肥皂或浴液搓洗,一次冲洗干净;洗澡时不要“顺便”洗衣物;澡盆洗澡水不要放满,1/3—1/4盆足够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水资源
2023-08-28 广告
中国西部严重缺水地区现状
在我国西部,黄土高原省、区的部分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导致严重缺水。有的地区降雨量只有300—40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高达1500—2000毫米以上。
按可利用水资源统计,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10立方米,是全国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720立方米的15.3%。
是世界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2970立方米的3.7%。
那里的人、畜用水几乎全靠人工蓄集有限的雨水。人们在地下修建的蓄集雨水的容器,被称为水窖。因无足够的资金对这种水窖的内部进行混凝土硬化,会很快出现渗漏。严重缺水的恶劣状况,导致当地农民生活艰难、生产原始、教育落后、妇女的疾病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妇女们承担着数倍于正常环境下妇女肩负的生活重任。
所以“南水北调”工程是利国利民的大工程。此项工程,耗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从2002年到2014年底。整整12年,终于完成这项工程。
缓解了部分西北地区的用水压力,但人平均用水量,还远远未达到及格线。
扩展资料:
“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东线工程起点位于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中线工程起点位于汉江中上游丹江口水库,供水区域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个省(市)。
工程方案构想始于1952年 国家主席毛泽东视察黄河时提出。自此,在历经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后,调水方案获得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
2012年9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移民搬迁全面完成。南水北调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4.38亿人。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一期)已经完工并向北方地区调水。西线工程截至目前,尚处于规划阶段,没有开工建设。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中国西部严重缺水地区现状(图)
中国西部缺水的情况:
1、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省、区的部分地区,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极度缺水。有的降雨量只有300—40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却高达1500—2000毫米以上。按可利用水资源统计,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只有110立方米,是全国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720立方米的15.3%;是世界人均可利用水资源占有量2970立方米的3.7%。
2、中国西部的人、畜用水几乎全靠人工蓄集有限的雨水,人们在地下修建的蓄集雨水的容器,被称为水窖。因无足够的资金对这种水窖的内部进行混凝土硬化,会很快出现渗漏,严重缺水的恶劣状况,导致当地农民生活艰难、生产原始、教育落后、妇女的疾病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居高不下。
3、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蒸发量是降水量的四到十一倍,地域面积占西部总面积57%的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2254亿立方米,水资源量只占18%,水能资源只占24.4%,是世界上干旱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4、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中国西部广大地区,特别是甘肃的陇中陇东、宁夏西海固和陕北一带,成为缺水最严重的地区。这些地方年平均降雨量仅为三百毫米,而蒸发量却达到一千五百到两千毫米。
5、但是由于受旱面广,加之农户居住分散,西部地区仍有一千三百万人严重缺水,其中约有五十万户家庭、近三百万人饮用水严重短缺。同时,缺水导致卫生条件恶劣,妇科疾病很常见,威胁着这些地区妇女、儿童的生存。
6、中国各级政府对解决人们饮水困难,从人力、财力和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带领西部人民因地制宜,开展了拦截地表水,改良劣质水、兴建饮水工程等一系列抗旱救助活动。
7、据不完全统计,现在西部地区已经修建了一百五十多万眼水窖,帮助一千多万群众解决饮水、用水,脱贫致富。
8、中国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约6万亿立方米,折合年降水深为628毫米, 比亚洲平均年降水深少114毫米。根据1956~1979年同步期年径流资料分析计算,全国河川年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为27120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4年—遇)为24530亿立方米,严重干旱年(20年一遇)为22420亿立方米。
9、由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造成了全国水土资源不平衡现象,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耕地只占全国的36%,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黄、淮、海三大流域,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8%,而耕地却占全国的40%,水土资源相差十分悬殊。
10、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内、年际变化很大,并有少水年或多水年连续出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多雨,东南沿海各省,雨季较长较早。降水量最集中的为黄淮海平原的山前地区,汛期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有的年份一天大暴雨超过了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扩展资料:
1、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陆性季风气候非常显著,因而造成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和时程变化的两大特点。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多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等五种地带。
2、由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造成了全国水土资源不平衡现象,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耕地只占全国的36%,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黄、淮、海三大流域,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8%,而耕地却占全国的40%,水土资源相差十分悬殊。
3、降水量和径流量的年内、年际变化很大,并有少水年或多水年连续出现。全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夏秋多雨,东南沿海各省,雨季较长较早。降水量最集中的为黄淮海平原的山前地区,汛期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有的年份一天大暴雨超过了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4、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北方大于南方,黄河和松花江在近70年中出现过连续11~13年的枯水期,也出现过连续7~9年的丰水期。有的年份发生北旱南涝,另外一些年份又出现北涝南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水资源
中国西部地区十二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资源总量15000多亿m3,占全国总量的55.65%,可开发水能资源装机达3.4亿kw,占全国总量的90%。但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南多北少,西北与西南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少雨,蒸发量是降水量的四到十一倍,地域面积占西部总面积57%的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2254亿立方米,水资源量只占18%,水能资源只占24.4%。
西北地区是世界上干旱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雨丰沛,水资源与水能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难度很大。
西部地区是中国主要江河的源头,西部的水土流失、荒漠化、生态环境、江河水质以及水资源与水电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不仅关系到西部,而且直接影响到东中部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解决好西部水资源问题,关系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
另外,薄弱的水利基础设施也是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要加快进行西部地区大开发,就必须加快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摆在突出位置。
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水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要搞好西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必须找准位置,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快西部地区的水利发展步伐。
扩展资料:
中国水资源量评估
20世纪80年代初,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全国开展了第一次水资源评估工作,并根据1956-197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对全国水资源量进行了评价,其成果见表5、表6。
(1)降水总量。1956-1979年间的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2万亿立方米,折合降水深为648mm,比全球陆地平均值低约20%。
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台湾省多年平均年降水为2535mm,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的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则不足 25mm。
(2)河川径流量。在我国,降水量中约有56%通过陆面蒸发返回空中,其余44%形成径流。全国河川径流量为2.7万亿立方米,折合径流量深为 284mm。其中地下水排泄量为6780亿立方米, 约占27%;冰川融水补给量为560亿立方米, 约占2%;从国境外流入的水量约为172亿立方米。
(3)土壤水通量。根据陆面蒸散发量和地下水排泄量估算,全国土壤水通量约为4.2万亿立方米(约占降水总量的67%),其中约有16%通过重力作用补给地下含水层,最后由河道排泄形成河川基流量,其余3.5万亿立方米消耗于土壤和植被的蒸散发。
(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系指与降水、地表水有直接补排关系的地下水总补给量。根据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全国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约为 8288亿立方米,其中有6762亿立方米分布于山丘区,1874亿立方米分布于平原区,山区与平原区的重复交换量约为348亿立方米。
(5)水资源总量。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重复量,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其比河川径流量多的1009亿立方米水量,是平原、山间河谷与盆地中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部分水量。
参考资料:中国水资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