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的历史是什么
甘肃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从春秋时开始萌芽算起,迄今己达2200余年。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凉二州,旧称“雍凉之地”。
商代,居于泾河、渭河流域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的周朝的祖先周部落,改善耕作,开拓了我国最早的农业。周文王灭商以前,战败了西戎混夷,把境域扩展到密。
这一时期,甘肃境内有羌方、共、密等方国部落。西周时,秦人的祖先在省境东部,即天水地区定居下来,开始了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缓慢过渡,而游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
秦朝时期,公元前688年秦国在己被征服的邽戎、冀戎地区,设邽县(天水麦积区南)、冀县(今甘谷县),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两个县。
北宋初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扩展资料:
汉、唐以来,甘肃就成了中西文化交流、贸易往来的孔道。汉朝张赛出使西域,唐朝僧人玄奖西去印度取经,都取道甘肃,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省内有我国伟大艺术宝库教煌莫高窟,还有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石窟等重要文物古迹。我国新石器时代产生的实用面优美的工艺品一一甘肃彩陶,以其历史悠久、丰富多彩而著称。
位于甘南夏河县的拉卜楞寺为我国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位子平凉西郊的崆峒山是全国道教源地之一。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亦轰动国内外。
甘肃省出土的汉简、魏晋壁画墓也都是十分宝贵的历史遗存。甘肃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内蒙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地形复杂,海拔大都在一千米以上。
东部是土层肥厚的黄土高原,西南部是祁连山地和甘南高山草原,西部是土壤肥沃的河西走廊,北部为阿拉善高原,有巴丹吉林沙澳。我国第二大河流—黄河,流经甘肃。
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极为有利。甘肃的气候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特征。全省干早缺雨,温差较大。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温热,春秋转瞬即逝。
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从西北往东南,由摄氏零下十四度递升到零上四度: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从祁连山向北和向白龙江流域,由摄氏十六度递升到二十六度。
年平均降雨量在三十毫米至六百毫米之间,从东南往西北递减。西北部日照充足,但春季风沙大。东南部夏季多暴雨,并有冰雹为害。甘肃地域辽阔,地区差异显著。
为发展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糜子、谷子、高粱、黄豆、蚕豆、青稞、筱麦等二十多个品种。兰州一带盛产瓜果和水烟。
甘甫南部的高山草原所产的.河曲马”和“欧拉羊”,均以品种优良闻名全国。甘肃野生动物资源也比较丰富,省内出产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世界珍贵野生动物。
还有梅花鹿、麝等名贵动物以及雪豹、雪鸡、沙鸡、白唇鹿、野骆驼等稀有动物。甘肃的陇南山地,盛产三百多种中药材,是一座天然的中药材宝库。甘肃当归,数量、质最均名列全国首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甘肃
2023-08-28 广告
甘肃地区的历史从前秦时期就开始了,一直延续至今。
具体建制沿革如下:
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凉二州,旧称“雍凉之地”。
商代,居于泾河、渭河流域尚处于氏族部落阶段的周朝的祖先周部落,改善耕作,开拓了中国最早的农业。周文王灭商以前,战败了西戎混夷,把境域扩展到密(今灵台县)。这一时期,甘肃境内有羌方、共(今泾川县北)、密(今灵台县西)等方国部落。
西周时,秦人的祖先在省境东部,即天水地区定居下来,开始了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缓慢过渡,而游牧生活仍占居主要的地位。
秦朝时期,周庄王九年(前688年),秦国在己被征服的邽戎、冀戎地区,设邽县(天水麦积区南)、冀县(今甘谷县),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两个县。战国时期,秦国的疆域已达今甘肃的东南部。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一统天下,设置36郡,甘肃仍属于陇西郡和北地郡。
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在陇西郡和北地郡基础上,增设武威郡和酒泉郡,统辖甘肃西北部。元鼎三年(前114年),增置天水郡、安定郡、武都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分武威郡置张掖郡,析酒泉郡置敦煌郡 。
东汉时,行政区划大体上是州、郡、县三级制,沿袭西汉建制,增设张掖属国和张掖居延属国两个少数民族管理区,隶属凉州。
三国时期沿袭东汉建制。大部分地方属曹魏,南部的部分地区属蜀汉。
西晋时期隶属凉州、秦州和雍州 。从西晋末到十六国时期,跨境或在甘肃境内先后建立的割据政权有:后赵、前秦、后秦、前凉、西秦、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各占有约当今甘肃一部之地。
南北朝时期,甘肃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的统治地区。这一时期,南北对峙,国家分裂,州县林立,政权更替频繁,行政建置混乱。北魏,甘肃境设置8个州、35个郡、91个县;北周,设22州、56郡、104县。
隋统一中国,裁并郡县。省内共设16郡,76县。隋炀帝后期大乱,东突厥崛起达到“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强盛程度。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武威郡鹰扬府司马李轨举兵反隋,占领河西,建大凉国,定都姑臧,建元安乐,归附于东突厥。
北宋年间,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元朝时期,设甘肃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兴远路。
明朝时期,改省设司,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辖地大部继承元朝,按照明的定制,卫、所设于边境和要害地区,在边境重镇设行都指挥使司,每省设一都指挥使司。卫、所实行军屯,属军事机关,但后来在边境地区卫、所也兼理民政。
清朝时期,设陕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省区部分范围。光绪十年(1884年)分出新疆。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26日,成立甘肃行政公署,下辖酒泉、张掖、武威、兰州、定西、临夏、庆阳、天水、平凉、武都11个分区(专区、市)、73县(局)。甘肃行署隶属于西北军政委员会(后改为西北行政委员会,1954年撤销)。
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辖今甘肃、内蒙古西部。
扩展资料
甘肃省行政区划:
甘肃省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合计14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17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7个县、7个自治县(合计8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甘肃省人民政府驻兰州市城关区中央广场1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甘肃
甘肃古代没有建国。甘肃在春秋时期就有部分土地处于秦国管辖下,甘肃全境进入中原王朝管辖是在汉武帝时期,武帝开疆扩土,西域开边。陆续建张掖,酒泉,武威,敦煌四郡。
从此河西走廊成为中原王朝与西域连接的重要通道,历经数百年不绝。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流,形成了汉,藏,蒙,回文化交融,佛教与伊斯兰教相互共处的格局。可以说是一个民族大熔炉。
扩展资料
甘肃的省会兰州,省名取甘州(今张掖)与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甘肃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东通陕西,南瞰四川、青海,西达新疆,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国接壤,境内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向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高原气候等四大气候类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甘肃
甘肃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天水的伏羲文化历史久远,被称为伏羲故里。
在甘肃秦安县发现的“大地湾文化遗址”被认为可能和上古时代的伏羲有关。
陇东地区的庆阳一带是周人发祥地。礼县大堡子山有早期秦公大墓,秦人发祥地“西犬丘”就在礼县一带。甘肃在春秋时代东南部属于秦国,西部属于西戎,公元前688年在现在天水一带秦国设置了邽县,前280年设置陇西、北地二郡。
汉代由于张骞通西域,河西走廊成为“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以及许多新的城镇兴起,汉武帝在现在甘肃一带将黄河以西分置四郡,黄河以东置五郡,统归凉州管辖。十六国时代有5个国家在甘肃境内建都。
南北朝时代属北魏,当时佛教从西域传入,在甘肃境内大兴石窟,目前最重要的有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等。
唐代因为李家属于陇右世家,又因为向西扩张的需要,重视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甘肃一带的作用,将其分置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其中在河西走廊最大的是甘州(现在张掖一带)和肃州(现在酒泉一带)。
五代十国时期,甘肃倍受战乱,少数民族侵入,宋代时归属西夏。西夏将唐代的甘、肃两州的首字合并,设置“甘肃军”,从此正式称为甘肃。成吉思汗大军进攻西夏时,死于甘肃,遗体虽然运回蒙古,现在甘肃兴隆山上有成吉思汗衣冠冢。
1261年,元朝政府在甘肃立西夏中兴行省,治中兴府,但屡次废除,并划入陕西四川行省。直至1286年,该省迁治甘州路,并正式改名为甘肃行中书省。延至明代,甘肃行省被划入陕西布政使司。至清康熙二年,分陕西省西部为巩昌省,五年改称甘肃省,管辖整个西域。
1884年慈禧主政时将新疆单独划出。
1929年中华民国政府将青海、宁夏单独置省。甘肃基本维持了目前的省境。
1963年西北各省最后划定省界。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