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肖邦 钢琴音乐史上,萧邦是最出名的作曲家兼演奏家,素有「钢琴诗人」之称,其作品纤丽哀□,深为妇女名嫒所爱,华格纳曾给他一个绰号为「妇人的萧邦」。
萧邦自幼即有音乐天才,八岁时就举行了第一次钢琴演奏会。
一八一八年二月二十四日是他八岁生日后的第三天,这一天,在华沙协会的名流们所筹划的慈善音乐会上,萧邦举行了生平第一次公开演奏,在座贵族都为之倾倒。
此次演奏后,萧邦被誉为「莫札特再世」,声明传遍华沙。当时,他在酒鬼老师怀契夫琪凡尼门下学音乐,深得其心。
让人灵魂抖颤的地方
一八二九年七月,萧邦与三个朋友连袂前往维也纳。
说到维也纳,那是海顿、莫札特的圣地,才不过一年前,舒伯特和贝多芬也在那里,年轻的萧邦为自己能把足迹印在这样的地方,灵魂抖颤不已。
萧邦在维也纳开了两次演奏会,那优美的演奏风格、那突出的即兴演奏,每每使观众爆出鼓掌与万岁声。音乐评论对此更是频频称赞。
秋初,萧邦回到华沙,他发现那儿还有一位偷偷进入他心中的女性。她是刚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聚美妙歌声与□丽外表於一身的康丝坦翠。
用音符灌溉早谢的爱苗
但萧邦畏怯,不敢对她表白,只能单恋,唯一剩下来可供发抒情感的,只有钢琴与五线谱了。当「F小调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慢板完成时,他终於明白了自己的爱。
今天,全世界所有的乐迷以一种陶醉的心境所弹奏或聆听的「F小调协奏曲」,原来就是未满二十岁的萧邦在淡淡然却又激怨如火的情感下产生的。
一八三零年,俄国革命风潮蔓延到华沙,此时华沙人心浮动,革命谣言四散。萧邦的父亲及老师为了爱才,劝他离开华沙,到外地去。
最后,萧邦决定去维也纳。
带著一把泥土
据说,爱国的萧邦是带著一把波兰的泥土离去的,此次离去,终期一生,他再也没有回去过波兰了。
萧邦在维也纳住得不十分顺畅,所以决定转往巴黎打天下。在半途中他听到消息,波兰虽一度争取到独立,但为时仅九个月,旋即遭俄国攻占,他义愤填膺,一面祷告一面哭泣,写下了作品十二号C小调的「革命练习曲」。他的练习曲编号作品十号与作品二十五各有十二曲,著名的「离别曲」、「黑键练习曲」就在其中。
一八三二年,萧邦成了巴黎音乐界的宠儿,每天都是有喜有乐,众多的女性有如众星拱月般环绕身旁。在那里他享受了一段自由奔放的空气,一口气写下适合在沙龙演奏的夜曲三首。
一八三六年十二月,二十六岁的萧邦与李斯特一起拜访好友亚古伯爵,在那里认识了著名的女作家乔治桑(George Sand)。
送葬曲造化弄人
一八四九年十月十七日,萧邦病危,一位波兰僧人为他举行最后的忏悔及圣餐礼;乔治桑得知消息,立即奔赴巴黎,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十月三十日,萧邦的葬礼在马多莲教堂举行,当时采用的音乐就是萧邦自己作的「降B小调奏鸣曲」作品三十五「送葬」的第三乐章。
萧邦享年三十九。他绝对没想到自己所作的送葬曲竟是用来为自己送葬!他更没想到竟开风气之先,使后事的人都以这首曲子安灵。
然而,我们可说,这首作品是从萧邦的一颗永远纯粹而精美的心所发出的旋律,永远能敲动人们心灵,永远让世人怀念......
祝你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萧邦自幼即有音乐天才,八岁时就举行了第一次钢琴演奏会。
一八一八年二月二十四日是他八岁生日后的第三天,这一天,在华沙协会的名流们所筹划的慈善音乐会上,萧邦举行了生平第一次公开演奏,在座贵族都为之倾倒。
此次演奏后,萧邦被誉为「莫札特再世」,声明传遍华沙。当时,他在酒鬼老师怀契夫琪凡尼门下学音乐,深得其心。
让人灵魂抖颤的地方
一八二九年七月,萧邦与三个朋友连袂前往维也纳。
说到维也纳,那是海顿、莫札特的圣地,才不过一年前,舒伯特和贝多芬也在那里,年轻的萧邦为自己能把足迹印在这样的地方,灵魂抖颤不已。
萧邦在维也纳开了两次演奏会,那优美的演奏风格、那突出的即兴演奏,每每使观众爆出鼓掌与万岁声。音乐评论对此更是频频称赞。
秋初,萧邦回到华沙,他发现那儿还有一位偷偷进入他心中的女性。她是刚从华沙音乐学院毕业、聚美妙歌声与□丽外表於一身的康丝坦翠。
用音符灌溉早谢的爱苗
但萧邦畏怯,不敢对她表白,只能单恋,唯一剩下来可供发抒情感的,只有钢琴与五线谱了。当「F小调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慢板完成时,他终於明白了自己的爱。
今天,全世界所有的乐迷以一种陶醉的心境所弹奏或聆听的「F小调协奏曲」,原来就是未满二十岁的萧邦在淡淡然却又激怨如火的情感下产生的。
一八三零年,俄国革命风潮蔓延到华沙,此时华沙人心浮动,革命谣言四散。萧邦的父亲及老师为了爱才,劝他离开华沙,到外地去。
最后,萧邦决定去维也纳。
带著一把泥土
据说,爱国的萧邦是带著一把波兰的泥土离去的,此次离去,终期一生,他再也没有回去过波兰了。
萧邦在维也纳住得不十分顺畅,所以决定转往巴黎打天下。在半途中他听到消息,波兰虽一度争取到独立,但为时仅九个月,旋即遭俄国攻占,他义愤填膺,一面祷告一面哭泣,写下了作品十二号C小调的「革命练习曲」。他的练习曲编号作品十号与作品二十五各有十二曲,著名的「离别曲」、「黑键练习曲」就在其中。
一八三二年,萧邦成了巴黎音乐界的宠儿,每天都是有喜有乐,众多的女性有如众星拱月般环绕身旁。在那里他享受了一段自由奔放的空气,一口气写下适合在沙龙演奏的夜曲三首。
一八三六年十二月,二十六岁的萧邦与李斯特一起拜访好友亚古伯爵,在那里认识了著名的女作家乔治桑(George Sand)。
送葬曲造化弄人
一八四九年十月十七日,萧邦病危,一位波兰僧人为他举行最后的忏悔及圣餐礼;乔治桑得知消息,立即奔赴巴黎,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十月三十日,萧邦的葬礼在马多莲教堂举行,当时采用的音乐就是萧邦自己作的「降B小调奏鸣曲」作品三十五「送葬」的第三乐章。
萧邦享年三十九。他绝对没想到自己所作的送葬曲竟是用来为自己送葬!他更没想到竟开风气之先,使后事的人都以这首曲子安灵。
然而,我们可说,这首作品是从萧邦的一颗永远纯粹而精美的心所发出的旋律,永远能敲动人们心灵,永远让世人怀念......
祝你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