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二次函数y=ax²+ bx + c图象与x轴交于A(一1,0),B(4,0)

两点,与y轴交于点C(0,4),直线y=x+1与二次函数的图像交于A、D两点,(1)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以及D点的坐标;(2)点P是直线AD上方抛物线上的一点,连结PB,... 两点,与y轴交于点C(0,4),直线y=x+1与二次函数的图像交于A、D两点,
(1)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以及D点的坐标;
(2)点P是直线AD上方抛物线上的一点,连结PB,交AD于点E,使PE/BE=4/5,求出符合要求的点P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连结PD,
①直接写出PD与AD的关系
②点M是平面内一点,使△PDM∽△ADB,求符合要求的所有点N的坐标

还有一问
抛物线y=ax²+bx+c交x轴于A、B两点,交y轴于C点,已知抛物线对称轴x=1,B(3,0),C(0,-3)
(1)求二次函数y=ax²+bx+c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到A、C两点距离之差最大?若存在,求出点P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平行于x轴的一条直线交抛物线于M、N两点,若以MN为直径两圆恰好与x轴相切,求此圆的半径。
拜托了,打了那么就很累的,而且我已经用光了我所有的财富值。。。行行好教一下吧?T^T
展开
郭敦顒
2013-04-08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郭敦顒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采纳数:7335 获赞数:32745
部队通令嘉奖,功臣单位代表,铁道部奖。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郭敦顒回答:

(1)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以及D点的坐标;

y=ax²+ bx + c图象与x轴交于A(一1,0),B(4,0) 两点,与y轴交于点C(0,4),

二次函数对称轴为x=4-(|-1|+4)/2=4-2.5=1.5,

点C的对称点为G(3,4),

坐标值代入二次函数得,

0= a-b+c    (1)

0=16a+4b+c  (2)

4=c,代入(1)得,a-b=-4   (3)

y′=2ax+b=0,x=1.5(求导并等于0,y有最大值,就是二次函数的顶点y值最大)

∴3a+b=0    (4)

(3)+(4)得,4 a=-4,a=-1

∴b=-3a=3,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是y=-x²+3x + 4

直线y=x+1与二次函数的图像交于A、D两点,A(一1,0),

D点坐标为D(x4,y4)代入一二次函数得,

x4+1=-(x4)²+3x4+4

∴(x4)²-2x4-3=0

(x4)1=3,(x4)2=-1,

(x4)2=-1时为点A的横坐标值,

(x4)1=3时,y4=3+1=4

∴D点坐标为D(3,4),

∴点C、D二次函数对称。

(2)点P是直线AD上方抛物线上的一点,连结PB,交AD于点E,使PE/BE=4/5,求出符合要求的点P的坐标;

设P的坐标是P(x0,y0),E的坐标是E(x5,y5)

用尝试—逐步逼近法求解

Y

   

     

 

                      顶点(1.5,6 .25)

                    P(x0,y0)

                     

                                  y=x+1   

 

              C(0,4)      D3,4)

                         E(x5,y5) 

                                 

 

 

 

             

O                                 

  X

          A(-1,0)          B(4,0)

 

当x0=1.0时,y0=6.00,

PB=√[(4-1.0)²+(0-6.00)²]=6.7082

直线PB的斜率k=-6.00/(4-1.0)=-2.0,b=4×6/(4-1.0)=8

PB的方程y=-2x+8,

-2x+8=x+1,3 x=7.0,x5=2.33336,y5=3.33333

BE=√[(4-2.33333)²+(-3.33333)²]=3.72678

PE=PB-BE=6.7082-3.72678=2.98142   

PE/BE=2.98142/3.72678=0.8=4/5,

误差=0.8-0.8=0,

∴P的坐标是P(1,6)。

 

(3)在(2)的条件下,连结PD,

①直接写出PD与AD的关系

PD=√[(3-1)²+(4-6)²]=2√2

AD=√[(3+1)²+(-4)²]=4√2

PA=√(2²+6²)=2√10

∴PD⊥AD,2PD= AD,

②点M是平面内一点,使△PDM∽△ADB,求符合要求的所有点N的坐标

②小题请提问者思考求解吧,不会可再问。

提问太繁重,年龄也大了,天又太晚(2013-4-6-23-30),早该休息了。

另附图片100-3906 JPG

algbraic
2013-04-07 · TA获得超过492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28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928万
展开全部
1. (1) 由二次函数与x轴交于A, B, 可知其形如y = a(x+1)(x-4).
再由其过C点, 得a = -1. 解析式为y = -(x+1)(x-4) = -x²+3x+4.
与y = x+1联立解得D的坐标为(3,4).

(2) 易知: 平面上在直线AD上方, 满足PE/BE = 4/5的点P的轨迹是一条与AD平行的直线.
由AB = 5, 可求得其与x轴的交点为(-5,0), 于是轨迹方程为y = x+5.
与y = -x²+3x+4联立解得P的坐标为(1,6) (交点唯一).

(3) 直线PD的斜率为-1, 因此PD ⊥ AD.
这里△PDM ∽ △ADB是不是要求P, D, M恰好对应A, D, B啊?
如果不是的话M可以有12个, 太麻烦了. 就先按对应的做了.
易得∠DAB = 45°, AD = 4√2, AB = 5.
若M在PD下方, 由∠DPM = ∠DAB = 45°, PD与x轴夹角45°, 可知PM ⊥ x轴.
M的横坐标与P相同, 为1.
再PD = 2√2 = AD/2, 知相似比为1/2. PM = AB/2 = 5/2.
M的总坐标比P小5/2, 为7/2, M的坐标为(1,7/2).
若M在PD上方, 类似得到PM // x轴, PM = 5/2.
M的坐标为(7/2,6).
即有两个解(1,7/2)与(7/2,6).

2. (1) B(3,0)关于x = 1的对称点为A(-1,0), 故二次函数形如y = a(x+1)(x-3).
代入C(0,-3)得a = 1, y = (x+1)(x-3) = x²-2x-3.

(2) 存在. 当P与A, C不共线, 三者构成三角形, 有|PA-PC| < AC.
而当P为直线AC与x = 1的交点, 有|PA-PC| = AC, 取得最大值.
AC的方程为y = -3x-3, 与x = 1有唯一的交点P(1,-6).

(3) 由MN // x轴, 可知M, N关于对称轴x = 1对称, 于是圆心(MN中点)在x = 1上.
而圆与x轴相切, 由切线垂直于半径外端, 可知切点Q为(1,0).
易知QM, QN与x轴夹角为45°, 方程为y = 1-x与y = x-1.
可求得M, N纵坐标为(1+√17)/2或(1-√17)/2 (分别在x轴上方和下方).
圆的半径为(1+√17)/2或(√17-1)/2.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