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兰花在春季出室不要太早,夏季不要烈日暴晒,秋季盆土,环境不要过于干燥,冬季里盆土不要过湿。
明朝的高濂在《兰谱》附录中《培兰四戒》曰:“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这十二字诀确是养兰之经验也。
“春不出”是指春天仍有霜雪,冬季移入室内,保温防冻的兰株,还不能移至室外莳养,以防冻害。
“夏不日”是指夏日骄阳似火,不能将兰株放在全日照的环境中,应有过半遮荫,以防日灼害。
“秋不干”是指秋初新梢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仍处于生长期或仍是生长旺盛期。秋季空气干燥,水分蒸发快,如果供水不足,光合作用缺少了主要的原料,光合产物当然就少。这样会使翌年的发芽和开花受到影响。因此,秋季仍然要及时供水和保证其在
旺盛生长期的空气湿度。
“冬不湿”是指冬季光照弱、气温低,兰株处于休眠期,需要的水分减少过半。如果冬季供水量过半,空气湿度过大,不仅会产生冻害,而且会干扰兰株的休眠。
这里的春、夏、秋、冬是针对四季分明的地区而言的,长暖无冬寒的地区,或是冬季开花的种类应当别论,不可教条地照搬。
扩展资料
兰花多为地生草本植物,不同于热带兰花,中国的兰花多以白,纯白,淡黄,黄绿等颜色为主,且花朵以总状花序分布,与热带兰花娇艳,硕大的花朵相比,这种含蓄内敛的气质十分符合中国人的审美。
中国兰花栽培文化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越王勾践时期,便有在浙江绍兴种植兰花的记录。魏晋时期,兰花开始作为装饰花卉点缀庭院。
自唐代起,兰花逐渐被用于宫廷栽培,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明代药物学家兰茂在其著名文献《滇南本草》中还曾介绍到兰花具有很好的药效。李时珍老先生在本草纲目中就曾写道,“兰,全草皆可入药,对妇科及肺病等疑难杂症具有很好的疗效”。
与此同时,关于兰的诗歌画册也在同步的发展着,诸如李白,赵孟坚等名家也多次为兰吟诗作画。甚至还有一些专门讲解兰花栽培技术的研究书籍,《金漳兰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描述兰花的专业性书籍,是由南宋的赵时庚于1233年写成的,主要是对紫兰和白兰的30多个品种进行区分和特征描述。
之后,又有诸如《王氏兰谱》《兰谱奥法》《兰蕙小史》《养兰说》等等,均是对兰花的品种和养兰的栽培方法进行了细致的介绍。直到近现代时期,诸如《厦门兰谱》《中国兰花》等兰艺专业性书籍依然还很受欢迎,由此可见,兰花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