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议论文论据 学习与思考
不要学习与思考: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1.清代大学者、思想家戴震,在老师讲解《大学章句》时,就问朱熹是何时的人,他何以知道二千多年前的事。2.牛顿对苹果...
不要
学习与思考: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清代大学者、思想家戴震,在老师讲解《大学章句》时,就问朱熹是何时的人,他何以知道二千多年前的事。
2.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考,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还有没别的了?给追加分! 展开
学习与思考: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1.清代大学者、思想家戴震,在老师讲解《大学章句》时,就问朱熹是何时的人,他何以知道二千多年前的事。
2.牛顿对苹果落地的思考,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还有没别的了?给追加分!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勤 思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可见,勤于思考对于求知是多么重要。其实人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应重视思考。只有深刻而周到的思考,才会有新的发现,才会产生创造的灵感,才会有理性的升华,才有可能避免许多可以避免的失误。
所以,我们要学会勤于思考,不做思想懒汉。
事实论据
“大陆漂移说”的提出
著名的“大陆漂移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魏根纳提出的。他在地图上发现大西泣西岸的南美洲巴西东端呈直角的凸出部分,与东岸非洲喀麦隆海岸凹进去的部分,正好能够对起来,而且巴西沿岸每一凸凹处,与非洲沿岸每一凹凸处几乎都相对应。他思索着:如果移动这两块大陆,使他们靠拢,那么这两个部分正好吻合。他想到这里,心里一亮:“这两个大陆原来可能是一个。”
后来他又经过长期研究,通过地球物理,地质,古生物及古气候多方论证,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地球大陆原是一个整块,大约距今3亿年以前开始分裂,向东西南北移动,后来才成为现在的样子。
后来科学的新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学说。
维勒的后悔
德国19世纪化学家维勒,是一位在科学上有成就的科学家,他曾先后发现了铝和铍两种元素。但他也有遗憾。有一次,他在研究矿石时,发现了一种化学物质,他没有深入思考,武断地断定它是金属铬。不久,瑞典物理学家、化学家肖夫斯特姆也遇到了这种化合物,他没有轻易放过,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研究,终于发现这种金属是钒。维勒得知后,后悔莫及。由于自己的草率,没有认真思考,失去了一种科学发现的良机。
理论论据
1、不深思则不能造其学。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粹言·论学》
2、思索,譬如穿井不懈,便得清水。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3、致思如掘井,初有浑水,久后稍引动得清者出来。人思虑,始皆混浊,久自明快。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河南程氏遗书》
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
谢觉哉《杂文选》
5、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清·张伯行《学规类编》
6、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汉·刘向《说苑·建本》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8、学而善思,然后可与适道。宋·程颢、程颐《二程集·畅潜道录》
9、学非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清·程颢、程颐《二程全书》
10、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德]普朗克
11、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美]爱因斯坦
12、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美]爱默生
13、 一个年轻的时候不会思索,他将一无所获。[美]爱迪生
14、 我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收集事实上的勤勉。[英]达尔文
15、 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进乃见光明。[英]牛顿
16、 思索使人伟大。[法]巴斯卡
17、 通过空间,宇宙将我像一粒微尘那样攫住并吞没,而我则通过思想把宇宙攫住。[法]巴斯卡
18、 思索的时间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和泪来。老舍
19、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宋·晁说之
20、 一颗好脑袋,强于一千只有力的手。英国谚语
21、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唐·白居易
学习
博学多才的人,每每在事业上有成就,社会上有声誉,贡献也比一般人要突出,受人爷慕。博学多才的人愈多,社会就会愈进步。
滚滚洪流要靠涓涓细流汇成,渊博的知误用是靠长年苦学的积累。让我们不断勤奋学习,博览群书,为明天的博学作准备吧!
事实论据
名人与博学
1、东汉王充,自幼好学,因家贫无钱买书。他每 天在洛阳书店里站着读书,年复一年苦学不辍,把《汉书.艺文志》上所列的六艺、诸子、诗赋、生命书、术数、方技等6类书,共一万余卷,只要当时存世的,他几乎全读过,“遂通博百家之言”,成为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代表作《论衡》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清代的曹雪芹,不仅是著名的小说家,而且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同时代人称赞他“诗笔有奇气”。他又是出色的画家,尤其画石。在他的名著《红楼梦》中,涉及的知识面包括医学、心理学、音乐、诗词、地理、建筑、服饰、园林艺术、风俗、烹调等。可见曹雪芹非凡的才气和渊博的知识。
2、南北朝的祖冲之,是著名的数学家,他推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 3.1415927之间。在世界上,他第一次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7位数字。这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因此日本有位数学家曾建议把圆周率改称“祖率”。他对王码文历法和机械也很有研究,他编制了《大明历》,测定了回归年的天数,即两年的冬至点之间的时间,跟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结果只差50秒钟。他创造了“水推磨”、“千里船”、“指南车”。他还是一位研究经书和诸子百家学说的学者,注释过《老子》、《易经》、《论语》、《孝经》等书。
3、郭沫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字家、书法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著的著名学者。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提出了在现代文学史上有重大意义的“文学革命”的主张。《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一系列拉学论著,创造性地把古文字和古代史研究结合起来,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青铜时代》、《十批判书》考证先秦社会历史和评价各派哲学人物,颇多创见。郭沫若一生著述丰富除了创作许多诗歌、小说、剧本,写了许多历史、哲学、政治论文以外,还翻译了许多世界名著。《沫若文集》有17卷之多。郭沫若的渊博多才,是终生勤学苦读的结果。
4、毛泽东,是现代历史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他虽未受过高等教育,但他知识渊博,为世人所共和。毛泽东一生嗜好读书。少年时代到处借书读,青年时代是图书馆的常客。战争年代戎马倥偬,他也常手不择卷。解放后进入北京,身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日理万机,他仍读书不辍。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至1966年9月,他先后从北京各大图书馆借阅的图书近二千余种,五千余册。就在他逝世前两年的1974年,借阅的图书就近六百种、一千一百册。在毛泽东的臣室里、睡床上、办公桌上、会客室里,到处都放着书。读书是毛泽东一生最大的嗜好。
5、博学教授陈寅恪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学者陈寅恪。人称“教授之教授”。著名学者吴密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统论之,吾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他在少年时代就研习《说文解字》和训诂学,熟读经书和《二十四史》;13岁留学日本东京巢鸭弘文学院,21岁留学欧美,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瑞士苏黎世古学,美国哈佛大学。他精通英、德、法、日文,还基本掌握了拉丁文、希腊文、梵文、巴利文、波斯文、突厥文、西夏文、藏文、蒙文和满文等19种文字。
他先后在香港和内地多所著名高等学府任教授,建国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他对魏晋南关朝史,随唐史,蒙古史,以及对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经典,均有精湛研究,为国内外学者所推崇。著作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并有《金明馆丛稿》等大批论文。
6、旷世奇才——达.芬奇
提起大名鼎鼎的达.芬奇,多数人只知道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最伟大的画家,会想起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其实他不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作家和工程师。
在数学方面,我们使用的加减号就是他发明的,还留下过不少立体几何方面的论述;在解剖学方面,他著有6本专集,成为生理解剖学的先驱;在物理学方面,提出了惯性原理,发展了液压联通理论和杠杆原理。他在天文、水利、建筑等方面都有建树;他曾经制造过飞行器,并能让它在低空气温行;也曾设计过蒸汽机;他还是位作家,他著有幻想小说《东方游记》,写过不少寓言和诗歌。同时代人称赞他是一位“完全的人”。达.芬奇真是一位旷世奇才。
理论论据
1、学莫大于博,行莫于约。唐.马总《意林.附编.袁准正书》
2、学不博则不能守约,志不笃则不能力行。宋.程颢《二程全书》
3、多识由博学。宋欧阳修《和圣俞》
4、博取广收,取精用弘。郑振铎《赞歌朝霞般的舞蹈》
5、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实,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病者也
(汉.王龙)
7、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唯 他独尊。(胡适)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9、博览多闻,学问决熟。(汉.王龙)
10、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晋.葛洪)
11、读书破万卷,下毛如有神。(唐.杜甫)
12、必须多读书,多读书才可以增益见闻。(徐特立)
13、边缘科学诞生以后,要求学者们具有更广泛的学识和更联系的思维。
[美] 贝弗里奇非博不成成专,
1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清.钱泳《履园丛话.读万卷书》
15、博学切问,所以广知。汉.黄石公《素书.求人之志》
读书
有人说:“书是阶梯,书是船只,书是良药,书是营养,书是智慧,书是老师,书是遗训、忠千和命令》”书,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怎样评价,都不为过。可是,若不读或不会读,书有何用?朋友:你不仅要拥有书,爱书,而且要勤于读书,要学以致用,那才能充份体现书的价值。
在我们面前的是茫茫书海,巍巍书山。让我们在书海扬帆奋进,胜利达到彼岸;让我们在书山努力攀登,成功地登上顶峰!
事实论据
宋濂的读书经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代重臣,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一代礼乐,多由其裁定,著作宏富,主倏《元史》、著有《宋学士文集》。
他幼年家贫,常借书苦读。在其《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叙述了自己苦读的经历:他细时就爱读书,可是家贫买不起书。就经常到有藏书人家借书,一借到书,就日以继夜地赶抄,即使在数九寒天,砚水结冰,手指冻僵,也不亭笔。他借书守信,按期归还,有书的有家才肯不断借书给他。
宋濂读书时,遇到疑难,自己不能解决时,他就长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寻访名师指教。逢严冬季节,他忍饥挨饿,顶风冒雪,穿过巨谷,爬上大山,两脚冻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继续寻访老师。宋濂十几年如一日刻苦读书,终于取得杰出成就。
蔡元培六十年读书如一日
蔡元培,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工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知识界的卓越越先驱。编著有《蔡元培先集》。
蔡元培从少年时代起,就勤于读书,百般天蚊虫多,晚上读书时把一双脚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专心致志地读书。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争中,从未停止过读书。他晚年回顾说:“自十余岁起……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由于他一生读书不辍,因此,他知识渊博,被誉为“学界泰斗”。
“三味书屋”的来历
鲁迅12岁进“三味书屋”私塾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先生后来曾著文《从百昔园到“三味书屋”》回忆这段经历。
“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是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先生定的名。当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紧“三余”的时间攻读,董遇解释“三余”为:“冬者岁之余,认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寿峰岚先生据此为书屋定名,意在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勤奋读书。
后来寿峰岚读到苏轼赞扬董遇“三余”的诗句:“此生有味在三余”。细细玩味觉得“三味”比“三余”好,“三味”者“读经味如稻引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养学生读书兴味,引导学生积极苦读。读书三味,其乐无穷。
彭德怀书不离身
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德怀,因在1959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上书批评1958年以来的左倾错误,坚持正确意见而遭批判和免职。他被罢官后从中南海搬出来,在清理东西时,把元帅服、狐皮大衣、地毯等统统上交。他说“凡是当老百姓用不着的东西,我都不要。但是书,一本也不能丢。”把收藏的二十多箱书都搬到北京郊外的新居。1965年,他到西南三线工作时,又把这二十多箱书带在身边。十年浩劫中,彭德怀身遭厄运,横遭迫害,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书。他对警卫参谋说:“我别的没有什么吩咐,就是惦记我那些书。”他工作之余就沉浸书海,桌上、床上、柜子上到处是书。他读书十分认真,他读过的书加满了批注。
曹禺在澡盆里读书
我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曹禺,在他23岁时就写出了《雷雨》,震撼了当时戏剧界。后又写出了《日出》、《原野》等很有影响的作品。此外还有剧作《蜕变》、《北京人》、《家》、《王昭君》以及同别人合写的《胆剑篇》。他所以有如此辉煌成就,绝非偶然,这与他勤学苦读是分不开的。
有这样一件趣闻:有一次曹禺的家人准备好澡盆热水,催正在读书的曹禺洗澡。他进内室以后,很长时间不见人出来,家人在内室外听听,房内不时传出水呼声。又过了好久,仍不见人出来。曹禺的夫人生疑,推门过去一看,嗨!原来曹禺坐在盆里,正读书入迷呢。他一手握着书本聚精会神地看着,另一只手拿着毛巾下意识地拍打着水面。他根本没洗,可水早冰凉了。
爱迪生以书为枕
大名鼎鼎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近二千项,被誉为“发明大王”。这也与他勤非读书分不开的,他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查资料,困极了,他就以书当枕,在实验室躺一会儿。因此,有人风趣地说:“怪不得爱迪生有那么多的知识,原来他在睡梦中也还要从书本里吸取营养哩。”
富兰克林和书
美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独立上星期争,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代表美国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和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著有《自传》。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驱,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扑在书的高尔基
高尔基,前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认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干到半认。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于高尔基一生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不懈地努力,他写下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海燕》、《鹰之歌》、《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间》、《我的大学》。除此之外,还写了剧本和大量的政论、特写、文艺评论等。
理论论据
1、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清·萧抡《读书有所见作》
2、人不知书,其去禽兽也,仅及半耳。严复《救亡决论》
3、人与文学关的关系,“入迷”是必要的。茅盾《论“入迷”》
4、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5、阅读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美〕梭罗《活尔登·阅读》
6、书应能通向四个终端:智慧,虔,愉悦或实用。〔英〕德纳姆《论智虑》
7、读一切好书如同与往昔时代最优秀的人们交谈。〔法〕笛卡尔《方法论》
8、人们说生命是最重要的,而我认为读书是最重要的。〔美〕史密斯《回想录》
9、书籍是心灵的良药。希腊谚语
10、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俄罗斯谚语
11、每当我第一次阅读一本好书,我就像结交了一位新朋友;每当我阅读以前读的书,就像是故友重逢。〔英〕哥尔德斯密斯《世界公民》
12、选择书籍,不次于选择朋友。美国谚语
13、对每本书都相信的人,不如一本书也不读的人。日本谚语
14、一本坏书,比十个强盗更坏。意大利谚语
1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十二韵》
1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忄享落第诗》
18、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19、读书有味身忘老。宋·陆游《剑南诗稿·不寐》
20、藏书不难,能看为难。清·邹 《三借庐笔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可见,勤于思考对于求知是多么重要。其实人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应重视思考。只有深刻而周到的思考,才会有新的发现,才会产生创造的灵感,才会有理性的升华,才有可能避免许多可以避免的失误。
所以,我们要学会勤于思考,不做思想懒汉。
事实论据
“大陆漂移说”的提出
著名的“大陆漂移说”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魏根纳提出的。他在地图上发现大西泣西岸的南美洲巴西东端呈直角的凸出部分,与东岸非洲喀麦隆海岸凹进去的部分,正好能够对起来,而且巴西沿岸每一凸凹处,与非洲沿岸每一凹凸处几乎都相对应。他思索着:如果移动这两块大陆,使他们靠拢,那么这两个部分正好吻合。他想到这里,心里一亮:“这两个大陆原来可能是一个。”
后来他又经过长期研究,通过地球物理,地质,古生物及古气候多方论证,提出了著名的“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地球大陆原是一个整块,大约距今3亿年以前开始分裂,向东西南北移动,后来才成为现在的样子。
后来科学的新发现,进一步证明了他的学说。
维勒的后悔
德国19世纪化学家维勒,是一位在科学上有成就的科学家,他曾先后发现了铝和铍两种元素。但他也有遗憾。有一次,他在研究矿石时,发现了一种化学物质,他没有深入思考,武断地断定它是金属铬。不久,瑞典物理学家、化学家肖夫斯特姆也遇到了这种化合物,他没有轻易放过,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研究,终于发现这种金属是钒。维勒得知后,后悔莫及。由于自己的草率,没有认真思考,失去了一种科学发现的良机。
理论论据
1、不深思则不能造其学。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粹言·论学》
2、思索,譬如穿井不懈,便得清水。宋·朱熹〈朱子语类辑略〉
3、致思如掘井,初有浑水,久后稍引动得清者出来。人思虑,始皆混浊,久自明快。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河南程氏遗书》
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
谢觉哉《杂文选》
5、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清·张伯行《学规类编》
6、讯问者智之本,思虑者智之道。汉·刘向《说苑·建本》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8、学而善思,然后可与适道。宋·程颢、程颐《二程集·畅潜道录》
9、学非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清·程颢、程颐《二程全书》
10、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德]普朗克
11、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美]爱因斯坦
12、 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美]爱默生
13、 一个年轻的时候不会思索,他将一无所获。[美]爱迪生
14、 我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最主要的是:对科学的爱好;思索问题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收集事实上的勤勉。[英]达尔文
15、 思索,继续不断地思索,以待天曙,渐进乃见光明。[英]牛顿
16、 思索使人伟大。[法]巴斯卡
17、 通过空间,宇宙将我像一粒微尘那样攫住并吞没,而我则通过思想把宇宙攫住。[法]巴斯卡
18、 思索的时间长,笔尖上便能滴出血和泪来。老舍
19、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不知。宋·晁说之
20、 一颗好脑袋,强于一千只有力的手。英国谚语
21、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唐·白居易
学习
博学多才的人,每每在事业上有成就,社会上有声誉,贡献也比一般人要突出,受人爷慕。博学多才的人愈多,社会就会愈进步。
滚滚洪流要靠涓涓细流汇成,渊博的知误用是靠长年苦学的积累。让我们不断勤奋学习,博览群书,为明天的博学作准备吧!
事实论据
名人与博学
1、东汉王充,自幼好学,因家贫无钱买书。他每 天在洛阳书店里站着读书,年复一年苦学不辍,把《汉书.艺文志》上所列的六艺、诸子、诗赋、生命书、术数、方技等6类书,共一万余卷,只要当时存世的,他几乎全读过,“遂通博百家之言”,成为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代表作《论衡》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清代的曹雪芹,不仅是著名的小说家,而且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同时代人称赞他“诗笔有奇气”。他又是出色的画家,尤其画石。在他的名著《红楼梦》中,涉及的知识面包括医学、心理学、音乐、诗词、地理、建筑、服饰、园林艺术、风俗、烹调等。可见曹雪芹非凡的才气和渊博的知识。
2、南北朝的祖冲之,是著名的数学家,他推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 3.1415927之间。在世界上,他第一次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7位数字。这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因此日本有位数学家曾建议把圆周率改称“祖率”。他对王码文历法和机械也很有研究,他编制了《大明历》,测定了回归年的天数,即两年的冬至点之间的时间,跟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结果只差50秒钟。他创造了“水推磨”、“千里船”、“指南车”。他还是一位研究经书和诸子百家学说的学者,注释过《老子》、《易经》、《论语》、《孝经》等书。
3、郭沫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字家、书法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著的著名学者。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提出了在现代文学史上有重大意义的“文学革命”的主张。《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一系列拉学论著,创造性地把古文字和古代史研究结合起来,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青铜时代》、《十批判书》考证先秦社会历史和评价各派哲学人物,颇多创见。郭沫若一生著述丰富除了创作许多诗歌、小说、剧本,写了许多历史、哲学、政治论文以外,还翻译了许多世界名著。《沫若文集》有17卷之多。郭沫若的渊博多才,是终生勤学苦读的结果。
4、毛泽东,是现代历史上著名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他虽未受过高等教育,但他知识渊博,为世人所共和。毛泽东一生嗜好读书。少年时代到处借书读,青年时代是图书馆的常客。战争年代戎马倥偬,他也常手不择卷。解放后进入北京,身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日理万机,他仍读书不辍。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至1966年9月,他先后从北京各大图书馆借阅的图书近二千余种,五千余册。就在他逝世前两年的1974年,借阅的图书就近六百种、一千一百册。在毛泽东的臣室里、睡床上、办公桌上、会客室里,到处都放着书。读书是毛泽东一生最大的嗜好。
5、博学教授陈寅恪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学者陈寅恪。人称“教授之教授”。著名学者吴密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统论之,吾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
他在少年时代就研习《说文解字》和训诂学,熟读经书和《二十四史》;13岁留学日本东京巢鸭弘文学院,21岁留学欧美,先后就读于德国柏林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瑞士苏黎世古学,美国哈佛大学。他精通英、德、法、日文,还基本掌握了拉丁文、希腊文、梵文、巴利文、波斯文、突厥文、西夏文、藏文、蒙文和满文等19种文字。
他先后在香港和内地多所著名高等学府任教授,建国后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他对魏晋南关朝史,随唐史,蒙古史,以及对梵文,突厥文、西夏文等古文字和佛教经典,均有精湛研究,为国内外学者所推崇。著作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等,并有《金明馆丛稿》等大批论文。
6、旷世奇才——达.芬奇
提起大名鼎鼎的达.芬奇,多数人只知道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最伟大的画家,会想起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其实他不是一位很有成就的自然科学家、作家和工程师。
在数学方面,我们使用的加减号就是他发明的,还留下过不少立体几何方面的论述;在解剖学方面,他著有6本专集,成为生理解剖学的先驱;在物理学方面,提出了惯性原理,发展了液压联通理论和杠杆原理。他在天文、水利、建筑等方面都有建树;他曾经制造过飞行器,并能让它在低空气温行;也曾设计过蒸汽机;他还是位作家,他著有幻想小说《东方游记》,写过不少寓言和诗歌。同时代人称赞他是一位“完全的人”。达.芬奇真是一位旷世奇才。
理论论据
1、学莫大于博,行莫于约。唐.马总《意林.附编.袁准正书》
2、学不博则不能守约,志不笃则不能力行。宋.程颢《二程全书》
3、多识由博学。宋欧阳修《和圣俞》
4、博取广收,取精用弘。郑振铎《赞歌朝霞般的舞蹈》
5、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6、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实,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病者也
(汉.王龙)
7、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唯 他独尊。(胡适)
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9、博览多闻,学问决熟。(汉.王龙)
10、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晋.葛洪)
11、读书破万卷,下毛如有神。(唐.杜甫)
12、必须多读书,多读书才可以增益见闻。(徐特立)
13、边缘科学诞生以后,要求学者们具有更广泛的学识和更联系的思维。
[美] 贝弗里奇非博不成成专,
1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清.钱泳《履园丛话.读万卷书》
15、博学切问,所以广知。汉.黄石公《素书.求人之志》
读书
有人说:“书是阶梯,书是船只,书是良药,书是营养,书是智慧,书是老师,书是遗训、忠千和命令》”书,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怎样评价,都不为过。可是,若不读或不会读,书有何用?朋友:你不仅要拥有书,爱书,而且要勤于读书,要学以致用,那才能充份体现书的价值。
在我们面前的是茫茫书海,巍巍书山。让我们在书海扬帆奋进,胜利达到彼岸;让我们在书山努力攀登,成功地登上顶峰!
事实论据
宋濂的读书经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代重臣,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一代礼乐,多由其裁定,著作宏富,主倏《元史》、著有《宋学士文集》。
他幼年家贫,常借书苦读。在其《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叙述了自己苦读的经历:他细时就爱读书,可是家贫买不起书。就经常到有藏书人家借书,一借到书,就日以继夜地赶抄,即使在数九寒天,砚水结冰,手指冻僵,也不亭笔。他借书守信,按期归还,有书的有家才肯不断借书给他。
宋濂读书时,遇到疑难,自己不能解决时,他就长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寻访名师指教。逢严冬季节,他忍饥挨饿,顶风冒雪,穿过巨谷,爬上大山,两脚冻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继续寻访老师。宋濂十几年如一日刻苦读书,终于取得杰出成就。
蔡元培六十年读书如一日
蔡元培,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工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知识界的卓越越先驱。编著有《蔡元培先集》。
蔡元培从少年时代起,就勤于读书,百般天蚊虫多,晚上读书时把一双脚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专心致志地读书。在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争中,从未停止过读书。他晚年回顾说:“自十余岁起……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由于他一生读书不辍,因此,他知识渊博,被誉为“学界泰斗”。
“三味书屋”的来历
鲁迅12岁进“三味书屋”私塾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先生后来曾著文《从百昔园到“三味书屋”》回忆这段经历。
“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是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先生定的名。当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紧“三余”的时间攻读,董遇解释“三余”为:“冬者岁之余,认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寿峰岚先生据此为书屋定名,意在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勤奋读书。
后来寿峰岚读到苏轼赞扬董遇“三余”的诗句:“此生有味在三余”。细细玩味觉得“三味”比“三余”好,“三味”者“读经味如稻引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养学生读书兴味,引导学生积极苦读。读书三味,其乐无穷。
彭德怀书不离身
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彭德怀,因在1959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上,上书批评1958年以来的左倾错误,坚持正确意见而遭批判和免职。他被罢官后从中南海搬出来,在清理东西时,把元帅服、狐皮大衣、地毯等统统上交。他说“凡是当老百姓用不着的东西,我都不要。但是书,一本也不能丢。”把收藏的二十多箱书都搬到北京郊外的新居。1965年,他到西南三线工作时,又把这二十多箱书带在身边。十年浩劫中,彭德怀身遭厄运,横遭迫害,他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书。他对警卫参谋说:“我别的没有什么吩咐,就是惦记我那些书。”他工作之余就沉浸书海,桌上、床上、柜子上到处是书。他读书十分认真,他读过的书加满了批注。
曹禺在澡盆里读书
我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曹禺,在他23岁时就写出了《雷雨》,震撼了当时戏剧界。后又写出了《日出》、《原野》等很有影响的作品。此外还有剧作《蜕变》、《北京人》、《家》、《王昭君》以及同别人合写的《胆剑篇》。他所以有如此辉煌成就,绝非偶然,这与他勤学苦读是分不开的。
有这样一件趣闻:有一次曹禺的家人准备好澡盆热水,催正在读书的曹禺洗澡。他进内室以后,很长时间不见人出来,家人在内室外听听,房内不时传出水呼声。又过了好久,仍不见人出来。曹禺的夫人生疑,推门过去一看,嗨!原来曹禺坐在盆里,正读书入迷呢。他一手握着书本聚精会神地看着,另一只手拿着毛巾下意识地拍打着水面。他根本没洗,可水早冰凉了。
爱迪生以书为枕
大名鼎鼎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近二千项,被誉为“发明大王”。这也与他勤非读书分不开的,他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查资料,困极了,他就以书当枕,在实验室躺一会儿。因此,有人风趣地说:“怪不得爱迪生有那么多的知识,原来他在睡梦中也还要从书本里吸取营养哩。”
富兰克林和书
美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独立上星期争,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代表美国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和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著有《自传》。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驱,已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书读。他常在认间向朋友敲门借书,连认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扑在书的高尔基
高尔基,前苏联大文豪,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时代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丧父,寄养在外祖母家。因为家庭极为寒,他只读过两年小学。10岁时就走入冷酷的“人间”。他当过学徒,搬运工人,守认人,面包师。还两度到俄国南方流浪,受尽苦难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欢读书,在任何情况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机会,扑在书上如饥似渴地读着。如他自己所说:“我扑在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他为了读书,受尽了屈辱。10岁时在鞋店当学徒,没有钱买书,就到处借书读。那时的学龄前徒,实际上是奴仆:上街买东西,生炉子,擦地板,洗菜带孩子……每天从早晨干到半认。在劳累一天之后,用自制的小灯,坚持读书。老板娘禁止高尔基读书,还到阁楼上搜书,搜到书就撕碎。因为读书,还挨过老板娘的毒打。高尔基为了看书,什么都能忍受,甚至甘愿忍受拷打。他说过:“假如有人向我提议说:‘你去广场上用棍棒打你一顿!’我想,就是这种条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于高尔基一生如饥似渴地读书,勤奋不懈地努力,他写下了大量有影响的作品:《海燕》、《鹰之歌》、《母亲》、《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间》、《我的大学》。除此之外,还写了剧本和大量的政论、特写、文艺评论等。
理论论据
1、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清·萧抡《读书有所见作》
2、人不知书,其去禽兽也,仅及半耳。严复《救亡决论》
3、人与文学关的关系,“入迷”是必要的。茅盾《论“入迷”》
4、积财千万,无过读书。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5、阅读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美〕梭罗《活尔登·阅读》
6、书应能通向四个终端:智慧,虔,愉悦或实用。〔英〕德纳姆《论智虑》
7、读一切好书如同与往昔时代最优秀的人们交谈。〔法〕笛卡尔《方法论》
8、人们说生命是最重要的,而我认为读书是最重要的。〔美〕史密斯《回想录》
9、书籍是心灵的良药。希腊谚语
10、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俄罗斯谚语
11、每当我第一次阅读一本好书,我就像结交了一位新朋友;每当我阅读以前读的书,就像是故友重逢。〔英〕哥尔德斯密斯《世界公民》
12、选择书籍,不次于选择朋友。美国谚语
13、对每本书都相信的人,不如一本书也不读的人。日本谚语
14、一本坏书,比十个强盗更坏。意大利谚语
15、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十二韵》
1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忄享落第诗》
18、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19、读书有味身忘老。宋·陆游《剑南诗稿·不寐》
20、藏书不难,能看为难。清·邹 《三借庐笔谈》
论文大师兄
2024-11-18 广告
2024-11-18 广告
结合开源架构预训练及微调,研发学术之星4.0学术模型,面向超7000万有写作论文、书籍、报告需求的高知人群。 从读写论文需求切入,开发工具提升用户的写作效率,为广大学术研究者提供了论文开题、写作、答辩及就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基于提供的学科和...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论文大师兄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