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的历史谁知道

东营的历史有谁知道吗... 东营的历史有谁知道吗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4-08
展开全部
资料来自东营史志办公室,应该是比较权威的。
http://www.dongying.gov.cn/html/jzyg/index.html

【建置】东营市建市前的历史主要沿广饶、利津、垦利3县历史追溯。位于市域南部的广饶县历史悠久,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位于市境西部的利津县金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位于市境北部的垦利县境大部系黄河新淤地,1943年在中共垦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建立垦利县。至建市前,3县的建置、隶属迭次变更。
1961年4月,华北石油勘探处在原广饶县辛店公社东营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华八井,获日产8.1吨工业油流。从此,拉开华北石油会战的序幕。1962年9月23日,在东营构造上打的营2井获日产555吨油流,为当时全国日产量最高的油井。为纪念打出这一高产油井之日,胜利油田始称“九二三厂”。随着石油勘探开发会战的深入发展,东营村一带逐步形成了由会战指挥部和一些二级单位机关及后勤单位组成的矿区城镇,人们称之为“基地”。1965年3月,为支援石油会战,经中共山东省委批准,惠民地委决定成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并组建一批为矿区服务的商业、金融、邮电等机构。1971年6月11日,九二三厂更名为“胜利油田”。为适应胜利油田发展和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需要,1982年8月山东省政府向国务院请示成立省辖地级市——东营市,同年11月10日国务院以[82]国函字249号文件批复了省政府请示,划原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2县,广饶县的4个公社,沾化县的4个公社,博兴县的1个公社和3个大队,成立省辖地级东营市。1983年8月30日,国务院以[83]国函字175号文件批复了山东省政府请示,把广饶县划归东营市。1983年10月15日,召开东营市成立庆祝大会,东营市正式挂牌办公。
【境域隶属沿革】东营市域是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广饶、 利津、垦利3县全境和原博兴县、沾化县的一部分乡镇组成。南北陆域形成和建置时间迟早有较大差异。南部广饶县境内早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西部利津县大约成陆于春秋战国时期。北部垦利县和河口区大部分地域系近代黄河泥沙造陆所成,仅有近百年历史。其建置、隶属迭次更变。市境南部地域远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就有人类居住,据出土文物考证,傅家、营子等遗址属于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夏代至殷末,为季艹则氏、逢伯陵、蒲姑氏居地。西周至战国时期,市域内已成陆部分均为齐国地。秦代属齐郡。西汉时期,境内属千乘郡和齐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首置广饶县,属齐郡。今广饶县境分属2郡5县之地,即千乘郡之千乘县、琅槐县;齐郡之广饶县、巨定县、利县。今利津南部之地属千乘郡之漯沃县、蓼城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 2年),广饶曾一度被封为侯国。王莽新朝时,今市境属建信郡。南部为千乘县、琅槐县地,西部为施武、延亭县地。东汉初期沿西汉建置。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以千乘郡改为千乘国。永元七年(公元95年)改千乘国为乐安国。今市境属乐安国。南部置利、益、博昌3县(广饶、巨定、琅槐3县废),西部置有蓼城县(漯沃县废)。三国时期,属魏国青州乐安国博昌、利县、蓼城县地和冀州乐陵国漯沃县地。西晋时,复置广饶县,属齐国。今市境西部部分属冀州乐陵国漯沃县和青州乐安国蓼城县。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今市境先后为后赵、前燕、后燕、前秦、北魏等国属地。其行政建置,皆相因袭,市境属青州齐郡和乐安郡、冀州乐陵郡。隋朝,初期罢郡存州,实行州县两级行政,开皇三年(公元583年) 移千乘于广饶,广饶县名改为千乘,属青州。十六年(公元596年) 废漯沃县置蒲台县,辖永利镇,属棣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 复改州为郡。青州改为北海郡,棣州改为渤海郡,今市境分属之。唐朝,复改郡县制为州县制,又在州县之上设“道”,今市境南部先属河南道乘州千乘县,后属河南道青州千乘县。市境西部属河北道棣州渤海县、蒲台县。宋朝,初废道制。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 在州县之上设置“路”。今广饶县地属京东东路青州千乘县。今利津县地先属河北路,后属河北东路滨州渤海县。金朝统一北方后,仿宋制,实行路、州(府)、县三级行政。金熙宗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改千乘县为乐安县,属山东东路益都府。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 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属山东东路滨州。元朝统一中国后,首设行省。今市境南部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府乐安县,西部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滨州利津县。明朝,废除行省,设置直隶区和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州、县。今市境南部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乐安县,西境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南府滨州利津县。清朝,实行省、府、县三级行政,今市境南部属山东省青州府乐安县。西部属山东省济南府利津县和沾化县(局部),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改属武定府。中华民国时期,1913年废府实行省、道、县三级。今市境南部属山东省胶东道乐安县。1914年,民国政府改定全国重复县名,乐安县更名为广饶县。1915年改属淄青道。1927年废道,直属山东省。市境西部初属山东省岱北道利津县、 沾化县地,191 5年改属济南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今市境大部为日本军队侵占,境内政权割据分立,政区不统一。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有1939年后成立的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政府,隶属清东督察专员公署;1940年建立的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1942年2月撤销);1941年初建立的广北县行政公署,1943年改称广北县政府;1941年9月建立的垦区建设委员会,1942年改称垦区行政委员会,1943年4月改称垦利县政府,隶属清河区行政公署。1944年以后,以上均隶属渤海行政公署。国民党建立的政权:1938年10月,国民党山东保安十六旅建立广饶县政府,只存在4个月;1938年2月,国民党地方游击部队刘景良进驻利津城,建立国民党地方政权,历时仅11个月。日伪政权:1937年12月,日军第一次侵占利津城,建立伪政权。后日军主力撤走,伪政权为国民党刘景良部摧垮。1939年,日军二次侵占利津城,再建伪政权,隶属伪山东武定道。1939年2月,侵占广饶的日军组织伪广饶县政府,隶属伪山东青州道。解放战争时期,利津与垦利县同属渤海区第四专署。1949年四专署改称垦利专署。1945年,广北县、四边县撤销,建立广饶县政府,隶属渤海区清河专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5月,撤销渤海行政区,今市境内广饶、利津、垦利均隶属于惠民地区行政公署。1956年,垦利县建制撤销,垦利、利津合并为利津县。1958年,沾化、利津合并为沾化县。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境内广饶县、沾化(含利津)县、县级孤岛人民公社属之。1959年,孤岛人民公社撤销,恢复垦利县。1961年,沾化、利津县分置,惠民地区与淄博市分开。境内广饶、利津、垦利及沾化局部隶属于惠民专区。1983年10月东营市建立。
匿名用户
2013-04-10
展开全部
东营市是万里黄河入海的地方,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城市。南部广饶县(齐国乐安)是古代大军事家兵圣孙武的故里,东营区牛庄镇时家村是吕剧的发源地,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广饶)存有最早的中译本《共产党宣言》。北部是黄河冲积的新生淤地——黄河三角洲。这里是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驻地,是济军基地,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驻地。这里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南部历史悠久,北部资源丰富。这里有亚洲最大的地上人工湖——天鹅湖,山东省最大的城市公园——东营清风湖公园。南部的广饶县是全国第一个村村通柏油路的县,是第一批村村通电话的县,是第一批村村通公交车的县,是第一批村村通自来水的县,也是东营市第一个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县。
  东营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入海口,在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东营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6°55′~38°10′,东经118°07 ′~119°10′。东、北临渤海,西与滨州市毗邻,南与淄博市、潍坊市接壤。南北最大纵距123公里,东西最大横距74公里,总面积7923平方公里。
  东营市是适应石油工业发展于1983年10月建立的省辖地级市。
  “东营”原是广饶县辛店公社的一个村名。1964年3月,华北石油勘探会战总指挥部部址设在东营村,对外称“九二三厂”。东营成为华北石油勘探会战基地。为支援和配合石油开发会战,1965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和惠民地委决定在此设立县级工作机构——中共惠民地区东营工作委员会和东营办事处,东营始以行政区域名称出现,但无行政辖区,只组建和统辖部分为油田服务的商贸、服务、金融、邮电等行业。1967年2月,东营工委和东营办事处机构并入垦利县。1971年12月,重新恢复东营工委和办事处机构。随着石油工业的开发和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东营地区渐具城市规模。1982年11月10日,国务院以[82]国函字249号文批准设立地级东营市,划定市区范围,并将惠民地区的垦利、利津两县划归东营市领导。1983年8月30日,国务院又以[83]国函字175号文批准将惠民地区的广饶县划归东营市管辖。1983年10月15日,东营市举行成立大会,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办公
我就知道这么多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现实演绎爫cN84c
2013-04-08 · TA获得超过947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503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08万
展开全部
前面的历史网上有。谈一些大家不太知道的。
东营前身是利津县和广饶县合并而成。
老利津县分为利津、垦利、河口三县区,广饶原名乐丰。历史上都是富裕地方,这也是东营现在也是山东最富的地方原因之一。
利津清代国赋第一,有句名言,金章丘、银潍县,不如利津东北角。盐业发达。地广人稀。
利津清代进士出了28个(仅有3万人口),按人口比例比江南出的还多,出了很多名族,进士之族(5个进士以上)的有利津李氏(北街李),科举世家(2个进士以上)有岳氏、李家(东街李)、高氏、魏氏、尚氏、薄氏。东津书院海内闻名。尤以利津李氏古泉汇(国家二级文物,古泉学翘楚之作)、书画鉴影(国家一级保护文物)、鲁迅批判闻名海内。李公募、神仙洞(利津李氏)是文物保护单位。泰山至邹城经石版权是利津李氏所定(大沙门增安道壹所书)。据传北洋水师致远舰(邓世昌座舰)、靖远舰即为利津李氏、岳氏和众乡邻所捐。曾国藩举人为利津岳氏岳镇南所录。山东一山一水一圣人就是出自利津岳氏。我党新闻战线上的一面旗帜李竹茹(贻萼)即出自利津。
乐风李氏民国出了两个集团军总司令。河北梆子向山东传播是利津李氏和滨州杜氏之功。吕剧发源于鲁南,成名于利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f87cd2e
2013-04-08 · TA获得超过449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70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222万
展开全部
先秦与秦汉
西周至战国时期,市域内已成陆部分均为齐国地。 兵圣孙武[4]
秦代属齐郡。
西汉时期,境内属千乘郡和齐郡。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首置广饶县,属齐郡。今广饶县境分属2郡5县之地,即千乘郡之千乘县、琅槐县;齐郡之广饶县、巨定县、利县。今利津南部之地属千乘郡之漯沃县、蓼城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广饶曾一度被封为侯国。
王莽新朝时期,今市境属建信郡。南部为千乘县、琅槐县地,西部为施武、延亭县地。
东汉初期沿西汉建置。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以千乘郡改为千乘国。永元七年(公元95年)改千乘国为乐安国。今市境属乐安国。南部置利、益、博昌3县(广饶、巨定、琅槐3县废),西部置有蓼城县(漯沃县废)。
魏晋时期
三国时期,属魏国青州乐安国博昌、利县、蓼城县地和冀州乐陵国漯沃县地。
西晋时,复置广饶县,属齐国。今市境西部部分属冀州乐陵国漯沃县和青州乐安国蓼城县。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今市境先后为后赵、前燕、后燕、前秦、北魏等国属地。其行政建置,皆相因袭,市境属青州齐郡和乐安郡、冀州乐陵郡。
隋唐时期
隋朝,初期罢郡存州,实行州县两级行政,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移千乘于广饶,广饶县名改为千乘,属青州。十六年(公元596年)废漯沃县置蒲台县,辖永利镇,属棣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复改州为郡。青州改为北海郡,棣州改为渤海郡,今市境分属之。
唐朝,复改郡县制为州县制,又在州县之上设“道”,今市境南部先属河南道乘州千乘县,后属河南道青州千乘县。市境西部属河北道棣州渤海县、蒲台县。
宋元明清
宋朝,初废道制。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在州县之上设置“路”。今广饶县地属京东东路青州千乘县。今利津县地先属河北路,后属河北东路滨州渤海县。
金朝统一北方后,仿宋制,实行路、州(府)、县三级行政。金熙宗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改千乘县为乐安县,属山东东路益都府。明昌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以永利镇升置利津县,属山东东路滨州。
元朝统一中国后,首设行省。今市境南部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府乐安县,西部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滨州利津县。
明朝,废除行省,设置直隶区和承宣布政使司,下设府、州、县。今市境南部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乐安县,西境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济南府滨州利津县。
清朝,实行省、府、县三级行政,今市境南部属山东省青州府乐安县。西部属山东省济南府利津县和沾化县(局部),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改属武定府。
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时
期,1913年废府实行省、道、县三级。今市境南部属山东省胶东道乐安县。1914年,民国政府改定全国重复县名,乐安县更名为广饶县。1915年改属淄
青道。1927年废道,直属山东省。市境西部初属山东省岱北道利津县、沾化县地,1915年改属济南道,1928年直属山东省。
抗日战争时
期,1938年,今市境大部为日本军队侵占,境内政权割据分立,政区不统一。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有1939年后成立的益(都)、寿
(光)、临(淄)、广(饶)四边县政府,隶属清东督察专员公署;1940年建立的广饶县抗日民主政府(1942年2月撤销);1941年初建立的广北县行
政公署,1943年改称广北县政府;1941年9月建立的垦区建设委员会,1942年改称垦区行政委员会,1943年4月改称垦利县政府,隶属清河区行政
公署。1944年以后,以上均隶属渤海行政公署。
国民党建立的政权:1938年10月,国民党山东保安十六旅建立广饶县政府,只存在4个月;1938年2月,国民党地方游击部队刘景良进驻利津城,建立国民党地方政权,历时仅11个月。
日伪政权:1937年12月,日军第一次侵占利津城,建立伪政权。后日军主力撤走,伪政权为国民党刘景良部摧垮。1939年,日军二次侵占利津城,再建伪政权,隶属伪山东武定道。1939年2月,侵占广饶的日军组织伪广饶县政府,隶属伪山东青州道。
解放战争时期,利津与垦利县同属渤海区第四专署。1949年四专署改称垦利专署。1945年,广北县、四边县撤销,建立广饶县政府,隶属渤海区清河专署。
建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立后,1950年5月,撤销渤海行政区,今市境内广饶、利津、垦利均隶属于惠民地区行政公署。1956年,垦利县建制撤销,垦利、利津合并为利津县。
1958年,沾化、利津合并为沾化县。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境内广饶县、沾化(含利津)县、县级孤岛人民公社属之。1959年,孤岛人民公社撤销,恢复垦利县。1961年,沾化、利津县分置,惠民地区与淄博市分开。境内广饶、利津、垦利及沾化局部隶属于惠民专区。1983年10月东营市建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