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 的 得 地 的用法有什么现实意义吗?

我觉得中文的强大就在于一种“简单”,简单的没有什么语法标记,比如没有什么时态标记,单复数标记,语态标记等等。但丝毫不影响汉语表达的精确性和含蓄性,可以至刚也可以至柔,我想... 我觉得中文的强大就在于一种“简单”,简单的没有什么语法标记,比如没有什么时态标记,单复数标记,语态标记等等。但丝毫不影响汉语表达的精确性和含蓄性,可以至刚也可以至柔,我想这是其他语种所做不到的,如此优美凝练的文字却要牵强的去区分的得地不知道意义何在!特别是对小学生而言对他们解释清楚就像是对他们解释什么是性一样难以启齿。往往博大精深的东西是极简单的,是一种极高度的概括,就像围棋那样。棋子和规则是极简单的,但包涵的内容却极为深邃。汉语本身就是简单和复杂的高度统一难道还有什么比这还完美?对各种规则来说做减法比做加法困难得多,就像自然科学中的每次进步一样,假设少了,但解释的现象广了,所用到的思想和方法更精深了所以相对论比经典力学更完美。

大家不要都以为自己完全掌握了的得地的用法啊!
我是教现代汉语的,有时也区分不了的和地。这两个字不是那么好区分的。要想真正区分它们,有时要区分真谓宾动词、准谓宾动词、真准谓宾动词和名真谓宾动词、名准谓宾动词、名真准谓宾动词!!!问题是这些动词谁能区别开?
所以我觉得语言学家也不可能真正区分的和地!
这三个De的用法是及其复杂的,根本不像我们平时想像的那么简单!参加工作以前我认为早已能够正确使用这三个结构助词了,工作以后,因为教现代汉语,我才发现,我这辈子也甭想正确使用它们了!!!

我们再回到语言文字的层面上来,谁都知道先有语言,后有文字吧,至于语法肯定迟了不知多少年了,语法是对语言习惯的分析和总结,方便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但现在却变成了限制语言习惯的规则了,动不动就搬出语法来,说你不能这么说话,有时候真的是本末倒置了。

还有取消区分的得地的用法这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这都可以两说,所以不要过分纠结于一个永远也解释不清的进步和倒退上。回到现实以平常心对待,用进废退的自然选择会给我们一个答案。希望我们的汉语更凝练,更智慧,更优美。
展开
 我来答
Chomstein
2013-04-09 · TA获得超过6199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51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985万
展开全部
您好,很高兴读到一篇这样的文字。我和您的想法有很多相近之处,也有一些不同。我也是研究语言的,只是教的不是汉语。
我赞成您对语法和语言使用的关系的看法。语法规定语言,这是很多个世纪以前的观念,那时全欧洲学习拉丁语,就是这么学的,凡是与教科书上不同的东西都是错。现在早已推翻了这样的说法,
今天的语法是用来描述语言使用的,而不是金科玉律。这就是著名的prescriptive vs descriptive之争。我国现在由某机构发布语言使用规范的做法不符合时代潮流和语言规律,迟早要改革。
我同样赞成优胜劣汰、用进废退的语言发展观。另外对于的地得规则的一再更改也是深有感触(我小学时学会要分清,高考时被告知可以都写“的”,后来再次被通知要分清)。
但对您的有些看法我有所保留,提出与您商榷:
主要是关于汉语的完美性。任何语言,如果有一天达到了完美,就不会再发展了(正如前面所说,语言的发展终究要靠它自身的活力,而不是人为规范),事实上从未有过这样的语言,汉语也不例外。而且任何优缺点都是辩证的,比如汉语没有印欧语言的曲折变化,从形态学上比较简单自由,但对语序的限制远远超出了印欧语言,这一特点造成了汉语在一定程度的僵硬,当定语、状语等的形态比较复杂的时候,只能采取分成若干句子的手段,在逻辑表达上这其实是个劣势,德语的一些经典名著,比如马克思、弗洛伊德的很多论述,在汉语里晦涩难懂,不能不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汉语的结构造成的。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没感觉汉语有太多的语序限制,可能定语状语复杂的时候,会分开写,但这不表明不能合在一起写,只是和我们的语言习惯不吻合,晦涩难懂也只是一个习惯问题,就好像文言相对于白话一样。关于完美性也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和其它语种的一种综合性和经济性上的比较,指的是一种性价比。汉语的最大障碍我觉得是录入不及拼音文字方便。
追答
关于语序限制,比如英语里的定语可以以从句的方式存在,放在所修饰的名词后面,而从句里面依然可以套从句,而汉语的定语很难放到后面,放到前面一般也不允许很多个“的”连续出现(数量少时可以缩减一部分,但数量大的时候只能增加句子数量来调节)我在百度知道上帮人翻译的很多句子都体现了这个规律,用英语一句就可以说完,用汉语却要拆成几句才清楚,硬放到一句里并不像典型的汉语(汉语是讲究节奏的语言,冯胜利等学者在这方面论著很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很难认为汉语更经济,当然也不能因此认为英语更经济,因为汉语很简单的东西也有在英语里变得很复杂的时候。不过汉语的灵活性是公认的,光是切分的多种可能就难倒很多外国人,这一方面造就了灯谜、对联等独有的语言活动,另一方面也使得汉语歧义较多,与之相反的是法语,一句话说出,只有一个意思,这个意思已经被性、数、格、动词变位等限制死了,虽然很无趣,但很严谨,国际文件大都要求有法语副本,就是因为歧义少。
所以我的观点是:在一些具体方面,语言可以有优劣之分,但总体上并不存在更完美的语言。英语用一个uncle概括了汉语的叔叔、舅舅、姑父、姨夫等一大堆词,看似经济,但在封建大家庭的环境中就不如汉语表述的清楚;阿拉伯语没有螺丝钉、扳手等基本工业词汇,也缺乏逻辑严谨的句法,发展工业受到很大限制,但关于骆驼和风沙的词汇却极其丰富,可以清楚描述沙漠状况。关键看这个语言是做什么用。
素馅饼
2020-04-15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10
展开全部
区分的地得的用法,就像脱了裤子放屁,不脱会把裤子熏臭!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