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鹦鹉鱼变白的了?
1.水温:红鹦鹉鱼对鱼缸水温比较敏感,当鱼缸水温变化比较大或者水温比较低的情况下,红鹦鹉会容易因为生理的反应而失去鲜艳的体色,更甚者会出现黑色的条纹或是斑纹。
2.惊吓:红鹦鹉鱼算是一种比较胆小的鱼类,新到一个环境时,它们经常会很胆小的躲在角落,此时,颜色容易变浅。
3.品种:鹦鹉鱼的品种很多,有些品种本身就不是红色的,可能因为人为的改变,它们暂时性的变成了红色,这种红色也是不能持久的,快则几个星期,慢则几个月,红色都会渐渐淡化的。
扩展资料:
鹦鹉鱼的饲养方法
1.温度:
鹦鹉鱼的生活水温21度~35度,是对温度相当“敏感”的鱼种,以25~30℃最好,每次换水前后水温差不宜超过0.5℃。
2水质:
鹦鹉鱼比较喜欢新水,每天应该尽可能换1/5的新水,如果水质弱酸性而清爽,就不要经常换水,由于遗传基因的因素,鹦鹉鱼的呼吸系统是不够完备的,其功效也只有其他鱼类的一半,所以鹦鹉需要水族箱中的溶解氧要高很多。
3.饲料:
定期投喂鲜活的小虾,小鱼,最好选用专门为鹦鹉鱼配制的人工饵料,添加了虾红素和D一类胡萝卜素的饲料,直接投喂不但方便而且可以使鹦鹉鱼的体色更加鲜艳好看,为保证体色的鲜艳,应该经常投喂“宝增红”之类的饲料。
鹦鹉鱼遍体通红,颜色鲜艳,在许多观赏鱼爱好者的家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鹦鹉鱼被用来造景,但有些水族爱好者往往会遇到鹦鹉鱼变色的问题,一条血红的鹦鹉鱼鹦鹉鱼在养了一段时间后出现褪色的情况,甚至会褪成白色,这是为什么呢?
一、原因
1.注射色素。这个就是无良商贩为了鹦鹉鱼能卖出一个好价钱而动的手脚,被注射了色素,回来后色素逐渐消失,所以在挑选鹦鹉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2.环境改变。鹦鹉鱼刚到一个新的环境,会有一段时间颜色变白的,等它们都适应了就会渐渐变回来,不用过分担心。
3.水质恶化。如果4天以上不加入新水的话,在水质恶化的环境下,鹦鹉也会变白。所以,一般2—3天换一次水,一次换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4.温度过低。虽然说鹦鹉鱼对温度的适应力强,但其实鹦鹉鱼又对温度相当敏感,它在低水温和水温剧烈变动的情况下,颜色也会变白。
5.饲料问题。鹦鹉鱼从小就是靠吃加了曾红素的饲料才能变红的,可能是你的饲料问题,要买那些带有曾红效果的饲料喂他们,否者们它的颜色就会慢慢变白。
6.受到惊吓。红鹦鹉在受到惊吓后会有可能会出现褪色现象,所以养鱼的环境最好保持安静。
7.白点鱼病。如果鹦鹉鱼得了白点病,可能会引起褪色的某些部位的颜色褪了,甚至变成白色。
二、解决办法
鹦鹉鱼如果颜色变浅超过3个月,就基本上不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程度了。所以发现问题之后要及时更换饲料。饲料上逐渐添加能增色的颗粒,会使颜色变好,首先原饲料和新饲料合喂,逐渐调整到新饲料。除此以外,如果鱼缸在不向阳的房间,就每天增加两小时的光照。灯管也换成发红光的灯。
是水质出现了问题,需要帮助鹦鹉鱼换水,还需要将水温控制在28℃左右。
因为颜色跟鹦鹉一样绚丽闻名,体色不一。同种中雌雄差异很大,成鱼和幼体鱼之间差别也很大。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主要鹦嘴鱼有带纹鹦嘴鱼(Callyodonfasciatus),长46公分(18吋)。雄鱼为绿橙或绿红两色,雌鱼为蓝色和黄色相间。
大西洋的种类有王后鹦嘴鱼(Scarusvetula),体长约50公分(50吋),雄性体色蓝,带有绿、红与橙色,而雌鱼呈淡红或紫色,有一白色条纹。鹦鹉鱼体长可达1.2公尺(4呎),重可达20公斤(45磅)。
鹦鹉鱼体呈长圆形,甚侧扁。头短而高,背缘呈锐嵴状,口中大,前位,能伸出,出颌齿1行,锥状,内侧常具1行至数行小齿,前端各上大犬齿1对,口角无犬齿。
前鳃盖骨光滑,体被中大圆鳞,颊部一般无鳞或仅在眼后下方有鳞,侧线中断,侧线鳞18~22+4~9。背鳍Ⅱ,Ⅶ~12~13,第1和第2鳍棘延长呈丝状,与后方各鳍棘相距颇远,有很低的鳍膜相连,臀鳍Ⅲ~11~13,尾鳍圆形。体侧具4条横带,背鳍第6~7鳍棘下方1黑斑。
推荐于2016-12-01
鹦鹉鱼水温28-34度,一周换一次困好48小时后的水,每次换水1/3不能过多,除了硝化细菌、无碘盐其他药品最好少用。养鱼先养水,水质特别重要。
那杀菌水少用,用盐就可以了,把温度在稍微高点到29-30度,你换水太多了,换1/3已经够多的了,一般都是1/5-1/3之间。一周一次,换勤了也不好,鱼对水质适应不过来也会变白。另外切记换水或用药前后2个小时内不能喂食或者捕捞,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