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回答
展开全部
1、性质不同:策论文以政策,时事为写作内容的议论文,与平常议论文写作要求基本一致,论点、论据与论证过程缺一不可。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2、表现不同: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准确,鲜明,严密,有针对性。段落与段落之间 要有非常清楚的逻辑关系。策论文在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立论后,其论证过程必须包含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措施。
3、作用不同:策论文写作是机关公文写作的重要课目,是机关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的主要手段。议论文则不是。
扩展资料:
议论文写作注意事项:
1、论点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类事件的看法,观点,主张,要求要正确,鲜明,有针对性。
2、要想证明论点的正确,论据必须让人觉得真实,可信,能够充分证明论点,论据要具有典型性,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3、论证过程是运用证据阐释证明论点是正确的过程,要求论述要深刻,周密,讲究说理的艺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策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议论文
2013-04-11
展开全部
申论文章可以写成以评论为主的议论文,也可以写成“以对策为主”的策论文. 策论文,是申论文章写作中常现的以拟制对策为主的议论文。其基本特点是策论结合,重在对策,以策为主,以论为辅。 题目有“写成对策性文章”或“提出对策建议”等要求的,文章的写作就要以对策的铺展陈述为重点;题目要求“写一篇评论性文章”的,文章就要以对问题的客观评析、论述为重点;题目没有明确要求的,那么既可以评论为主,也可以侧重提出对策。论、策间重心的确定与转移,取决于题意限制和作者的主观把握。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华图小明提示
论点无论是对策型的还是意义型的都不会决定听你的文体,只有中间分论点论证的比例才可以决定。假如说,一个分论点为250字,你的解释分论点写了50字,中间分析部分写了150字,后面对策写了50字,这时你的文章分析远多于对策,结构比例为1:3:1,这时你的文章便是议论文;但是,当一个分论点为250字,你的解释分论点写了50字,中间分析部分写了50字,后面对策写了150字,这时你的文章对策远多于分析,结构比例为1:1:3,这时你的文章便是策论文。案例如下。
议论文分论点形式:
传承文化需自信。(分论点)现如今,国人纷纷奔赴国外抢购外国商品,洋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层出不穷,家长以送孩子出国为终身目标。可见国人崇洋媚外,忽视中华文化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国人对本土文化的不自信,一心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陷入拿来主义怪圈。“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问题描述和分析)因此,若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使国人重拾、认同、坚守本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务必先行。(对策)
策论文分论点形式:
传承文化需自信。(分论点)现如今,国人崇洋媚外,忽视中华文化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国人对本土文化的不自信,一心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陷入拿来主义怪圈。“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问题描述和分析)因此,亟需实施文化复兴战略。一是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用潜移默化的方式熏陶国民,引导国人重拾对本土文化的认可,营造文化自信意识氛围;二是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加大监管力度,防止个别地方政府以牺牲文化为代价,发展短命经济;三是与时俱进,创新文化,结合时代特点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出新潮且具有意义的新兴优秀文化。(对策)
论点无论是对策型的还是意义型的都不会决定听你的文体,只有中间分论点论证的比例才可以决定。假如说,一个分论点为250字,你的解释分论点写了50字,中间分析部分写了150字,后面对策写了50字,这时你的文章分析远多于对策,结构比例为1:3:1,这时你的文章便是议论文;但是,当一个分论点为250字,你的解释分论点写了50字,中间分析部分写了50字,后面对策写了150字,这时你的文章对策远多于分析,结构比例为1:1:3,这时你的文章便是策论文。案例如下。
议论文分论点形式:
传承文化需自信。(分论点)现如今,国人纷纷奔赴国外抢购外国商品,洋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层出不穷,家长以送孩子出国为终身目标。可见国人崇洋媚外,忽视中华文化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国人对本土文化的不自信,一心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陷入拿来主义怪圈。“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问题描述和分析)因此,若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使国人重拾、认同、坚守本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务必先行。(对策)
策论文分论点形式:
传承文化需自信。(分论点)现如今,国人崇洋媚外,忽视中华文化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国人对本土文化的不自信,一心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陷入拿来主义怪圈。“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问题描述和分析)因此,亟需实施文化复兴战略。一是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用潜移默化的方式熏陶国民,引导国人重拾对本土文化的认可,营造文化自信意识氛围;二是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加大监管力度,防止个别地方政府以牺牲文化为代价,发展短命经济;三是与时俱进,创新文化,结合时代特点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出新潮且具有意义的新兴优秀文化。(对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4-11
展开全部
其实这东西也得看改卷老师口味或者说卡得严不严的,理论上来说策论文也应该是属于议论文,只是策论文偏重解决问题,议论文则是偏向于对某观点进行阐述,重在议。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7-04-11
展开全部
申论中的文章写作,名称不一,按体裁分类,最基本的有两类:普通文章和应用文。其中,名目不一的策论文、对策文、评论文、议论文等,均包括在普通文章内,属于广义的议论文种类;按其内容性质,则应划分到议论文之下的政论文一类里。
申论试题中典型的文章称呼方式有以下几种:
文章。如: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国考第4题)又如: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国考第6题)再如: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山东省考第5题)这是申论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文章叫法,历年国考中除应用体文章外,无一例外地统称为“文章”。其特点是没有体裁、格式等形式方面的要求,但按照论述的对象和内容来判断,只能是政论文章,以分析论述理论性或事实性政治话题为基本内容,阐述作者的观点。由于没有特定要求,可全面包括问题、原因、影响和危害、解决的必要性、对策思路、发展趋势预测等内容,也可有所侧重,如侧重说明理论上的原理、意义,更多的仍然是侧重解决问题,即提出并论证对策,具体阐述解决的原则、思路、方法、措施,作答者应依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给定资料和题目的提示条件选择论述的侧重点。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名称仍然是“文章”,但限定写作内容,间接提出体裁、格式要求,如:写一篇文章,就广州市公交改革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2007年广东省考第2题)提示要写出建议,内容只能以对策为主,同时还要兼顾“建议”类文章应有的内容和写法要求,尽管无须依照公文中“建议”这种形式写作,一般也应做到观点明确,虚(理论)实(实例、经验做法)结合。
议论文。比如: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写一篇议论文。(2008年北京市考第4题)这种题目,在体裁、格式方面没有特殊要求,但限定写作内容——主要论述对象是如何解决问题,间接要求须以对策为主,而“议论”则要从理论上说清问题的性质、影响、解决的必要性和理论、政策依据。又如:以“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绩效评估”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2008年上海市考第4题)这种题目限定了主题,只能是政论性的议论文,决不是普通的杂文或社会现象、理论观点的议论文。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如: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2006年浙江省考第3题)这种题目没有文章名称和体裁要求,甚至没有出现文章字样,但有写作对象和任务——“就……问题进行论述”,有论述字样,由此判断只能是议论文。
议论性文章。围绕“建设生态文明”这一主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2007年天津下半年市考第4题)“议论性文章”与“议论文”名称略异,实质完全相同,内容必须包括对问题的理论分析和解决的对策。
评论性文章。比如:以“别再摁下葫芦又起瓢”为题写一篇评论文章。(2004年山东省考第2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电力工业的科学发展,自拟题目,写一篇评论性的文章。(2007年四川法院、检察院系统考试第3题。)评论和议论,从字面上理解没有本质的不同,但在写作实践中,具体的形式有所区别,差异就在“议”与“评”的侧重点上。议论,可以空对空,没有引起议论的事物,凭空阐发作者的思考、设想、创见,虽然其常规写法是针对具体问题起笔;评论,必须有可评、所评之物,必须由具体问题引起评说,对特定的对象进行叙述、说明、评价和议论,我们评论事物,不可能没有对象而凭空评论。由此看来,议论文写作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由抽象的概念展开议论;而评论文相对限制较严,重虚实结合,由实际存在的问题引发评议。
策论文。比如: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的对策”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型文章。(2008年广东省考第3题)“策论”一词在公务员申论考试中的时代意义是:以对策内容为主的议论文。
对策性文章。比如:根据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对策性文章。(2008年安徽省考第3题)又如:针对所有材料反映的问题,自拟标题,就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提出对策并进行论证。(2008年云南省考第3题)有一类考试题目要求的文体属于特殊形式的对策性或“对策型”文章,比如:阐述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有效解决汽车超限超载问题。(2005年广东省考问题2。)还有一些试题没有明确体裁要求或提示,但阐述措施,很明显属于对策范畴。面对新的形势,乡镇政府要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工作的着重点应放在哪儿?如果要在某一乡镇推广这一做法,该如何确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合理、有效地开展工作?(2008年山东省考第4题)论述的内容是如何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指出工作重点,以及推广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做法的具体要求,按其内容,显然是对策性文章。
经过上面的整理,可以看出,申论文章无论采取哪一种文体或称呼方法,其内容都是分析、论述与对策的结合,并以对策为主,同时理论方面的分析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无论分析问题还是提出对策,最终都要指向问题的解决,没有不解决问题、只是指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申论文章。在写出提出对策的理论、政策、法律等依据,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实行对策的具体办法、保障措施之外,还可论证采取对策的必要性、可行性、效用性,预测其实行后的趋势,表明问题必然解决的前景。可见,各种名目不同的申论考试中所要求写作的文章,实质都是普通文章之下特殊的议论文——政论文,是理论分析与对策论述的统一,是观点与事实的统一,是抽象论述与具体现象陈述的统一,其基本要求是解决问题。
申论试题中典型的文章称呼方式有以下几种:
文章。如:以《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为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国考第4题)又如: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国考第6题)再如: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山东省考第5题)这是申论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文章叫法,历年国考中除应用体文章外,无一例外地统称为“文章”。其特点是没有体裁、格式等形式方面的要求,但按照论述的对象和内容来判断,只能是政论文章,以分析论述理论性或事实性政治话题为基本内容,阐述作者的观点。由于没有特定要求,可全面包括问题、原因、影响和危害、解决的必要性、对策思路、发展趋势预测等内容,也可有所侧重,如侧重说明理论上的原理、意义,更多的仍然是侧重解决问题,即提出并论证对策,具体阐述解决的原则、思路、方法、措施,作答者应依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给定资料和题目的提示条件选择论述的侧重点。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名称仍然是“文章”,但限定写作内容,间接提出体裁、格式要求,如:写一篇文章,就广州市公交改革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2007年广东省考第2题)提示要写出建议,内容只能以对策为主,同时还要兼顾“建议”类文章应有的内容和写法要求,尽管无须依照公文中“建议”这种形式写作,一般也应做到观点明确,虚(理论)实(实例、经验做法)结合。
议论文。比如:结合材料,联系实际,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写一篇议论文。(2008年北京市考第4题)这种题目,在体裁、格式方面没有特殊要求,但限定写作内容——主要论述对象是如何解决问题,间接要求须以对策为主,而“议论”则要从理论上说清问题的性质、影响、解决的必要性和理论、政策依据。又如:以“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绩效评估”为主题写一篇议论文。(2008年上海市考第4题)这种题目限定了主题,只能是政论性的议论文,决不是普通的杂文或社会现象、理论观点的议论文。还有一种特殊形式,如: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000字左右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2006年浙江省考第3题)这种题目没有文章名称和体裁要求,甚至没有出现文章字样,但有写作对象和任务——“就……问题进行论述”,有论述字样,由此判断只能是议论文。
议论性文章。围绕“建设生态文明”这一主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2007年天津下半年市考第4题)“议论性文章”与“议论文”名称略异,实质完全相同,内容必须包括对问题的理论分析和解决的对策。
评论性文章。比如:以“别再摁下葫芦又起瓢”为题写一篇评论文章。(2004年山东省考第2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电力工业的科学发展,自拟题目,写一篇评论性的文章。(2007年四川法院、检察院系统考试第3题。)评论和议论,从字面上理解没有本质的不同,但在写作实践中,具体的形式有所区别,差异就在“议”与“评”的侧重点上。议论,可以空对空,没有引起议论的事物,凭空阐发作者的思考、设想、创见,虽然其常规写法是针对具体问题起笔;评论,必须有可评、所评之物,必须由具体问题引起评说,对特定的对象进行叙述、说明、评价和议论,我们评论事物,不可能没有对象而凭空评论。由此看来,议论文写作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由抽象的概念展开议论;而评论文相对限制较严,重虚实结合,由实际存在的问题引发评议。
策论文。比如: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的对策”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策论型文章。(2008年广东省考第3题)“策论”一词在公务员申论考试中的时代意义是:以对策内容为主的议论文。
对策性文章。比如:根据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对策性文章。(2008年安徽省考第3题)又如:针对所有材料反映的问题,自拟标题,就加强行政伦理建设提出对策并进行论证。(2008年云南省考第3题)有一类考试题目要求的文体属于特殊形式的对策性或“对策型”文章,比如:阐述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有效解决汽车超限超载问题。(2005年广东省考问题2。)还有一些试题没有明确体裁要求或提示,但阐述措施,很明显属于对策范畴。面对新的形势,乡镇政府要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工作的着重点应放在哪儿?如果要在某一乡镇推广这一做法,该如何确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合理、有效地开展工作?(2008年山东省考第4题)论述的内容是如何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指出工作重点,以及推广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做法的具体要求,按其内容,显然是对策性文章。
经过上面的整理,可以看出,申论文章无论采取哪一种文体或称呼方法,其内容都是分析、论述与对策的结合,并以对策为主,同时理论方面的分析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无论分析问题还是提出对策,最终都要指向问题的解决,没有不解决问题、只是指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申论文章。在写出提出对策的理论、政策、法律等依据,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实行对策的具体办法、保障措施之外,还可论证采取对策的必要性、可行性、效用性,预测其实行后的趋势,表明问题必然解决的前景。可见,各种名目不同的申论考试中所要求写作的文章,实质都是普通文章之下特殊的议论文——政论文,是理论分析与对策论述的统一,是观点与事实的统一,是抽象论述与具体现象陈述的统一,其基本要求是解决问题。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