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活在唐朝的什么时期
唐玄宗后期,也是安史之乱时期。
杜甫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于巩县。杜甫少年时期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扩展资料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唐玄宗后期,也是安史之乱时期。
杜甫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生于巩县。杜甫少年时期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亲眼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扩展资料:
唐朝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上旬,安禄山勾结另一胡人史思明发动叛乱,一个月后即攻占东京洛阳,在那里称帝。第二年六月,叛军向西攻破潼关,唐玄宗仓皇逃离长安。
安史之乱使诗人杜甫进一步遭了难。他先把妻子儿女搬到奉先北面的白水县,请亲戚照顾,不久叛军攻陷长安,他们又跟着大批难民逃难,来到羌村。
这时,传来了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的消息,这就是唐肃宗。杜甫打算到李亨那里去出力,便于八月独个儿离家向灵武进发。
他刚离开羌村,该地就被叛军攻陷了。他虽然担心着妻儿的安全,但为国出力的思想支持着他继续向八九百里外的灵武前进。
这天,杜甫正夹在大群逃难的百姓中赶路,突然迎面驰来大队叛军,把杜甫和许多人抓起来,押回长安一个叛军营地,逐个审问。一个叛军头目问了杜甫姓名籍贯后,便喝道:“你当过什么官?快说!”
杜甫忙说:“我是个穷读书人,普通的百姓,还没有考中。”
这年他四十五岁,可由于生活艰难,看上去倒是六十多岁;而且他刚当了两三个月的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是个不起眼的小官,大多数人不认识他。
所以,叛军没怀疑他的身份也没关押他,把他撵出了营地。杜甫回到自己在杜陵的旧屋住下来,出去找老朋友郑虔、苏司业等,才知早被叛军抓到洛阳,不知死活。
他想方设法打算逃出长安城,可是京城周围一带都由叛军密密麻麻守卫着,特别是后来,叛军得知唐肃宗已由灵武移驻凤翔(在今陕西),更加戒备森严,因此杜甫经过几次努力,都没能脱身西行。
转眼之间,半年多时间一晃而过,明媚的春天又到了。三月里,长安尽管被叛军糟蹋得残破不堪,在杜甫看来,这山河土地仍旧是属于大唐的;春天已经来到都城,芳草萋萋,树木欣欣向荣,杜甫却一点也快活不起来。
清晨,他望望杜陵一带的野景,五颜六色花朵上的露水迎风纷纷落下,他看着真像是在为战争带来的苦难而流泪一样。唧唧喳喳的鸟叫声,更加勾起杜甫思念亲人的心情,他总觉得连鸟儿也在为人们的生离死别而胆颤心惊!
杜甫触景生情,吟了一首非常沉痛的五言律诗《春望》前半首是这样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漫步着,继续想道:战火已经接连燃烧了两个暮春三月,家中长期音信全无,如果这时收到一封家信,那真该值上万两黄金了。
然而眼前怎能实现这个愿望呢!他无可奈何地抬手抓头上的白发,觉得白发越来越短,已经差不多插不上簪子了!于是,他续写了下半首: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觉得,老是困在长安城里,只能浑浑噩噩过日子,总不是办法,就到处托人帮助自己脱身。不久,他找到了大云经寺的住持和尚赞公。
赞公十分支持杜甫,对他说:“施主请在这里小住,待老僧替你安排。”几天后,赞公拿出一套僧服让杜甫穿上,领着他偷偷混出了城门,再由预先派出的一个和尚,为杜甫探明了前路大致情况。
这样,杜甫终于脱身西行,到凤翔去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201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