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学习和个人学习的方法

 我来答
影单喵
高粉答主

2018-04-05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93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20.3万
展开全部

小组学习方法:

一、帮学生养成高效预习的习惯,为有效的小组合作奠定基础。

1、指导学生感悟文段意思。

2、指导学生联系单元主题、课文主题感悟写作目的。

二、合理编排学习小组,明确组内分工,交给学生必备的合作技能。

1、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要顺利实施并取得一定的效果,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分工,各自承担起分配的任务,在分工中合作,一般小组成员以3--6人为宜,在四人小组中,可以设一个小组长,一个记录员。

2、小组长要协调本组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发动成员畅所欲言,组织解决合作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员要记录好本组成员讨论形成的意见。小组长和记录员可以采用轮换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3、有了明确的分工,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必需的合作技能。

三、注重学生合作过程的巡查,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

1、要求将各成员的答案,进行订正,取长补短,整合为小组统一的、人人都会的集体结晶。

四、强化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丰富评价手段增加评价效益。

1、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教师要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使学生形成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2、可组织小组自评,在这个小组自评过程中,学生将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审视,意识到每个人在小组集体中的作用,意识到集体的事需要大家的合作,意识到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从集体的利益出发。

个人学习方法:

1、养成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够使你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

2、记笔记并且事后要整理。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课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

3、课后复习的。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4、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学习上有困难应尽量自己先“试一试”。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5、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每门学科都要求自己具备观察力。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读和写都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是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还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所以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 

7、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_雷小锋
2018-01-30 · TA获得超过695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444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1402万
展开全部
方法:
学习时集中精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
1.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够使你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
2.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课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所以应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3.课后复习的。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4.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学习上有困难应尽量自己先“试一试”。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5.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每门学科都要求自己具备观察力。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读和写都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是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还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所以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
7.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总之,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祝学习成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_雷小锋
推荐于2017-09-11 · TA获得超过6950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444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1402万
展开全部
方法:
学习时集中精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
1.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够使你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
2.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课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所以应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3.课后复习的。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4.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学习上有困难应尽量自己先“试一试”。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5.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每门学科都要求自己具备观察力。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读和写都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是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还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所以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
7.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总之,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祝学习成功!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佛月灵04J
2013-04-11 · TA获得超过290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47万
展开全部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如果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二、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以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同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做好各个小组的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通过培训,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与学习伙伴交流沟通,初步感受合作学习过程,为真正的小学合作活动作好“热身”。
四、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2)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3)在学生单独试验与操作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教师在准备课时,首先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yq6565
2013-04-13 · TA获得超过16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7万
展开全部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如果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二、明确小组成员责任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组长又是一个小组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师的得力助手,是联系教师与全班学生的纽带。因此选好组长,直接关系小组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败。小组长要选择有一定的号召力、责任心、协调能力强的学生。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以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同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做好各个小组的培训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每一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培训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培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二是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三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五是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通过培训,使学生初步学会怎样与学习伙伴交流沟通,初步感受合作学习过程,为真正的小学合作活动作好“热身”。
四、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2)在教材的重、难点处设置合作,有利于学生集体智慧的发挥,有利于每个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的学习,从而使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3)在学生单独试验与操作遇到困难时倡导学生合作,使学生感受到与同伴合作的必要性。教师在准备课时,首先应该对可能出现的困难或意外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怕出现混乱的局面;其次,教师面对教学意外时,必须镇静从容,及时引导,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
方法:
学习时集中精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节省学习时间和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为基本的方法。
1.预习的习惯。预习能够使你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
2.记笔记并事后整理的习惯。随着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课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所以应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3.课后复习的。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4.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学习上有困难应尽量自己先“试一试”。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尝到胜利的甘甜,对自己增加信心,勇敢地迎接下一个问题的挑战。
5.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每门学科都要求自己具备观察力。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积极阅读、写作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应在反复阅读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课外的知识和信息,养成积极阅读的习惯。读和写都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是互相促进的。写作过程还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所以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
7.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总之,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祝学习成功!
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