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的 区别
置换固溶体与间隙固溶体的区别:
1、溶质直径:当溶剂和溶质原子直径相差不大,一般在15%以内时,易于形成置换固溶体;
区别:溶质原子在晶格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间隙固溶体其形成条件是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直径之比必须小于0.59。
2、溶质性质:金属元素彼此之间一般都能形成置换固溶体,但溶解度视不同元素而异;间隙固溶体的溶剂是直径较大的过渡族金属,而溶质是直径很小的碳、氢等非金属元素。
3、溶解因素:影响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取决于:晶体结构、原子尺寸、化学亲和力(电负性)、原子价因素;间隙固溶体的固溶度取决于离子尺寸、离子价、电负性、结构等因素。
扩展资料:
形成固溶体后对晶体性质的影响:
1、稳定晶格。阻止某些晶型转变的发生 ZrO2是一种高温耐火材料,熔点2680℃,但从单斜转变到四方时,伴随很大的体积收缩,这对高温结构材料是致命的。若加入CaO,则它和ZrO2形成固溶体,无晶型转变,使体积效应减少,使ZrO2成为一种很好的高温结构材料。
2、活化晶格。形成固溶体后,晶格结构有一定畸变,处于高能量的活化状态,有利于进行化学反应。
3、固溶强化。固溶体的强度与硬度往往高于各组元,而塑性则较低,这种现象称为固溶强化。强化的程度(或效果)不仅取决于它的成分,还取决于固溶体的类型、结构特点、固溶度、组元原子半径差等一系列因素。
4、形成固溶体后对材料物理性质的影响 固溶体的电学、热学、磁学等物理性质也随成分而连续变化,但一般都不是线性关系。固溶体的强度与硬度往往高于各组元,而塑性则较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置换固溶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间隙固溶体
2023-08-28 广告
1.区别:溶质原子在晶格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
2.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占据溶剂晶格中的结点位置而形成的固溶体称置换固溶体。当溶剂和溶质原子直径相差不大,一般在15%以内时,易于形成置换固溶体。
铜镍二元合金即形成置换固溶体,镍原子可在铜晶格的任意位置替代铜原子。
金属元素彼此之间一般都能形成置换固溶体,但溶解度视不同元素而异。影响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取决于:晶体结构、原子尺寸、化学亲和力(电负性)、原子价因素。
3.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晶格间隙而形成的固溶体称间隙固溶体。间隙固溶体的溶剂是直径较大的过渡族金属,而溶质是直径很小的碳、氢等非金属元素。其形成条件是溶质原子与溶剂原子直径之比必须小于0.59。
如铁碳合金中,铁和碳所形成的固溶体――铁素体和奥氏体,皆为间隙固溶体。
扩展资料:
1.金属化固溶体的电学、热学、磁学等物理性质也随成分而连续变化,但一般都不是线性关系。固溶体的强度与硬度往往高于各组元,而塑性则较低。
2.PbTiO3是一种铁电体,纯PbTiO3烧结性能极差,居里点为490℃,发生相变时,晶格常数剧烈变化,在常温下发生开裂。PbZrO3是一种反铁电体,居里点为230℃。
推荐于2017-05-23
2. 置换固溶体:是指溶质原子位于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所形成固溶体.
3. 间隙固溶体:是指溶质原子不是占拒溶剂晶格的正常结点位置而是填入溶剂原子间的一些间隙中.
4. 金属化合物:是合金组元间发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相又称为中间相其晶格类型和性能均不同于任一组元一般可以用分子式大致表示其组成.
201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