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病句类型

皮皮HHH
高粉答主

2019-07-30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答主
回答量:54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5万
展开全部

(1)语序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

(4)结构混乱。

(5)表意不明。

(6)不合逻辑。

(7)歧义。

(8)句式杂糅。

(9)分类不当。

(10)单面性对多面性。

扩展资料

常见病句有以下六大类:

一、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如: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状语位置不当。如: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二、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

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不”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三、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如: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

四、介词位置不当,例如:

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把” 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五、搭配不当,如:

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六、成分残缺,如:

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病句

___耐撕Nice___
高粉答主

2019-07-15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03
展开全部

常见的病句种类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歧义;句式杂糅;分类不当;单面性对多面性。

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语法错误出现次数较为多。

扩展资料:

病句修改: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因为修改病句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病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a923c4
情感倾听者

2019-05-18 · 帮你剖析情感问题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20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61万
展开全部

成分残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语意重复、句式杂糅、前后矛盾、否定不当、成分赘余为病句的十种常见类型。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 下面就分别举例介绍一下:

1、成分残缺

例: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缺少主语。应去掉“使”。)

2、语序不当

例: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前后逻辑混乱)应先是“发现”后“讨论”再“解决”。

3、搭配不当

例:我国应加快高考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前后主要词没有必然的联系)“加快”可以配“速度”,但不能配“规模”,这是动宾搭配不当。

4、表意不明

例:我站在窗前向操场一看,这里有很多同学在打球。(位置逻辑有误)这里”指代不明,应改为“那里”。

5、不合逻辑

例:中国长城是世界上没有的奇迹。(既然世界上都没有,那中国怎么又有呢?应把“没有”改为“仅有”)

6、语意重复

例:为精简字数,我们不得不把这篇文章略加删改一些。(附加成分多余,“一些”与前面的“略加”重复,可删掉一个。)

7、句式杂糅

例:清晨,公园里到处是早锻炼的人们,有打太极拳的,有做健美操的,十分热闹,八点钟过后,公园里才比较安静下来。”最后一句句式杂糅,应是公园里才安静下来,或公园里才比较安静。

8、前后矛盾

例:天空很晴朗,估计快要下雨了。(前面的话与后面的话自相矛盾。)

9、否定不当

例: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句去掉”否认“前”的“不”字。

10、成分赘余

例: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诸”是“之于”的意思,删去“诸”或“于”即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病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6-08-29
展开全部
病句的十种类型

(一)实词使用不当
  1、单音词和双音词选用不当。有的地方该用双音词,就不应该用单音词;有的地方该用单音词,就不必硬把单音词加以双音化。
例如:
这儿的河流,流程都不太长,但水量很丰,流势很急。(“丰” 应改为“丰富”或“大”为好。)
大坝拦挡住河水,一个人工湖形成了。(“拦挡”应改为“挡”)
  2、选错近义词:有些词的意义相近而又有些细微的差别。很容易用错,选词时仔细斟酌。
例如:
  雨滴和汗水混大一起,他们的衣服湿透了。(“雨滴”改为“雨水”)
  3、代词用错。
例如:
  我们明明知道先进单位的缺点,却不认真地帮助它,反面毫无原则地掩盖它,这是不负责作的表现,(句中第一个“它”指“先进单位”,而第二个“它”却指“先进单位的缺点”,第一个“它”应改为“这些缺点”)

(二)虚词使用不当

最容易用错的虚词介词连词:
  1、用错介词(最容易用错的介词是“对”、“把”)例如:
谷神星这个名词,可能对我们不太熟悉。(句中的“对”弄错了对象,应当是“我们对谷神星这个名词可能不太熟悉”。)
每个介词有自己的范围,“向”表示方向,“对”表示对象,“在"表示时间地点情况等。
  2、用错连词。例如:你知道我也十分爱好吹笛子,而且吹得很槽。
(句中“而且”表示递进关系,但是前两句没有递进内容,应把后句改为“而且知道我吹得很糟。”)
  3、助词使用小当。助词使用不当,主要是结构助词使用不当,例如:
他们是我们乡第一个上名牌的大学的学生。(名中的“的”过多,“名牌”后的“的”可以删去)

(三)成分残缺

  句子成分可以省略、省略总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把省去的词语补出来。但是必要的成分不能欠缺,否则句子结构不完整。
1、缺主语。
例如:
  通过学习,使找提高了认识。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小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2、缺谓语。
例如:
  我们识别足非的能力。中国人民止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3、缺宾语。
例如:
  大会提出”情况变了怎么办”北京市百货大楼从市场需要出发,不断矿人商品。
4、缺定语,这种语病较为少风,但也还是没有,
例如:
  让大学生自谋职业,让大学生们自己去开拓生活,实在是个好办法。(句中的“开拓”不能直接支配“生活”,中间应加个定语,如“新的”、“自己的”之类,不仅“开拓……生活”是如此,类比一下,”开拓……世界”开拓……境界”、“开拓……局面”、“开拓……天地”、“开拓……领域”等无不如此。)

(四)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
  中学则代的那些问学的愉快笑容和爽朗的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我的身体、业务水平比一年前提高了许多。
2、动宾搭配不当。
例如:
  清明前后,xx部队派了800多人次,参加郊区植树劳动。我们应该接受大家的意见,改进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
3、定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如:
  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4、状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如:
  只要稍微深思一下,就会理解这个问题。
5、补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如:
  司马文华的立场站得很牢固,感情也表现得很丰满。
6、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
  只靠关卡压,而不做思想工作,不给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工作态度。
7、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8、一个成分内部的相关成分搭配不当。
例如:
  同时,那些水平优越,译文精美的译本身也成了我国文苑中珍宝。

(五)、结构混乱

1、语序不当

A、成分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词
d、形容词或形容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如:
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年多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练。

多项关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 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例如: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

  正常次序: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的(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B、分句次序不当。
例如: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在勇的革命烈士, 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
  正确次序: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复句中分句之间有先后轻重、缓急、大小、 因果等关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排列分句。

C、词序不当。
例如:
  王亲切地走到我跟前。向我说“要当心!”(“亲切地”应移到“说”前。)思想和语言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改为“内容和形式”)

2、前后脱节。
例如:
  《水浒传》,景阳岗上武松打虎的事是大家都知道的。 (句中“《水浒传》”同后面脱节,应把逗号改为“中”)
3、格式杂糅。
  一句话说到半截,又变成另一种说法, 造成两种说法的杂糅。
例如:
  我校同学1991年的人情消费比1988年的平均花费相比, 增加了近一倍。(句中“比......相比”是两种格式, 一种是“同.....相比”,一种是“比......增加”,可选用一种格式。)

(六)重复多余

1、重复。重复大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

例如:
a、他能评上三好生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学习,热心为集体服务而评上的。
b、玲玲用不干净、没有消毒的纸擦伤口,结果伤口发炎了。
(a的主语里有“评上”,谓语里也有前后重复,后边的“而评上的”可删掉。b的定语“不干净”和“没有”消毒在语意上重复,这里只用一个就行了。)

2、成分多余。
例如:
  他举起右手,用手从头上摘下帽子,用手拿在手里, 吹了吹帽子上的尘土。
  听了小宋的介绍,我在心里真是由衷地感谢李芳。

(七)词类误用
  
  各类词都有各自的语法功能、规范用法。 不按照词类的语法功能和语文习惯乱用词类,叫词类误用。 词类误用有下面几种:
1、名词误用。
例如:
  每次查房、会诊之后, 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条理,清晰,告诉她怎样诊断疑难疾病, 怎样自理特殊病人。我们永远记忆周总理谆谆教诲。
2、动词误用。
例如:
  那是一个多么感动的情景啊!思维这个词,可以分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 (“使用”改为“用法”或“使用方法”。)
3、形容词误用。
例如:
  只有迅速提高科学文化水平, 我们才能相称大好形势的要求。他的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增加了我们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改“沉重”为“沉重感”。)

(八)、不合逻辑

1、更替概念。
例如:
在会上,大家都谈了自己对学校的看法,看来, 大家的希望不一致。 (句子前边用了“看法”后边换成了“希望”包含在“看法”当中,那就应当把“看来”改为“不过”。)
2、前后矛盾。
例如:
我断定他大概会考上大学。夜,寂静无声,只有雨滴在嘀嘀嗒嗒地响着。
3、判断不成立。
  判断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断定, 如果断定不了,判断就不成立,这个判断就不起作用。例如:
  a、青年从正是世界观形成的时期。
  b、红壤是我国亚热带植物的主要产区。
  (a的“青年人”不是“时期”,二者不能组成一个判断。“青年人”可改为“青年”,最好改为“青年时期”b的“红壤”是一种土壤,不是“产区”、“红壤”要改为“红壤区”。)
4、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例如:
难道能否定这次讨论会没有取得很大成功吗?尘土太厚,这又怎能不让卫生检查团的人不皱眉头呢?
市场经济的大好形势鼓舞着画家和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 (“文艺工作者”为大概念不能与小概念“画家”并列。)

5、他的书籍里装满了书。有文艺书、历史书、政治书、画片、杂志等。(“文艺书”为大概念,不能与下面小概念并列。)

6、包含正反两方面意义的词语配搭不当。
  “好坏”、“高低”、“是否”、 “多少”这一类词兼有正反两方面的意思, 这类词语只能和含有正反两方面意义的其它词语搭配,如果只顾一方面,而忽视了加一方面,就会造成判断不当的错误。例如:
能否做好教学工作, 决定于老师有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前面“能否”为两个方面, 后面“有”只一个方面,不配搭。)
  对科技人员强调专,是不是可以忽视他们的红呢? 还要不要他们学习马列主义、***思想,改造世界观呢? 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是不是”“要不要”包含着两个方面, “是肯定的”只是一个方面,前后不配搭。)

7、条件关系用错,条件结果关系颠倒。
  在复合判断中,有充分条件判断、必要条件判断、 充要必要条件判断、相容的和不相容的判断。在使用这些判断中, 要恰当运用,否则就会产生错误。例如:
  只要刻苦努力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取得好成绩,“刻苦努力学习”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条件关系用错。)
  陈小宇同学今天没来上课,一定是病了。 (没来上课的原因较多,不一定是病了判断条件不充足。)
  只有提高群众的劳动积极性,才能提高群众的觉悟, 实行责任制。
  (条件和结果颠倒)

8、强加因果关系
  一件事的产生,总是有它的前因后果。如果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那就是强加的。例如:我厂今年重视了产品数量,所以产品质量下降了。 (产品质量下降的原因并不一定是“重视了产品质量”,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在前一阶段外语学习中,由于我重视了读、写练习, 因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训练。(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九)复句常见的语病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例如:
如果作者的想象超出了实有人物的行动,使事情过于夸大,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应把“平常”改为“就”。)
  缺关联词语。例如:
  他虽然是个工人,平常喜欢音乐,作曲很在行。 (应把“平常”前加“但是”)
  错用、滥用关联词语。例如:
  这本书初版已重印了好几次,因此最近又经过修订再版。(应把“因此”删去。)
  关联词语位置不对,例如:
  尽管天气如此变化多端,天池是一片沉静。渺渺湖水, 却清彻如镜。(应把“却”放在“天池”后。)

(十)歧义句

  歧义就是一句话可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 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的:
  1、多义词引起歧义。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 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例如:
这本书是黄色的。(“黄色”可指颜色,也可指色情而言。)
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 (“想”可指“回忆”,也可指“打算、希望”。)
  2、多音词引起歧义。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 那么在书面表达时就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不一定出现歧义。)

例如:
  这个人好说话。(“好”可读“hao4”,指爱好,喜欢;也可读“hao3”是“易于、便于”的意思,但书面反映不出来,故存在歧义。)
  这人头发长得怪。(“长”可读“chang2”,指长度大;也可读“zhang3”是“生长”的意思。书面也有歧义。)
  3、同音词引起歧义。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 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述时可能产生歧义。 (书面表达上没歧义)例如:
这是致癌物质。这是治癌物质。(“致、治”都“zhi4”听起来有不同理解,口头表达有歧义。)
产品全部合格。产品全不合格。(“部、不”都读“bu4”,听起来意思正好相反。)
  4、结构划分不同形成歧义。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 在语法结构上划分不同就会产生歧义。例如:
89全国高考题:“我要炒肉丝”。(“炒肉丝”, 可理解为动宾结构“炒肉丝”也可理解为是一菜名,是一个名词。)
咬死了猎人的狗。 (此短语可理解为动宾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也可理解为偏正结构“(咬死了猎人)的狗。”)
  5、语义不明引起歧义。说话中某些词或短语语义不明确,也会引起歧义。例如:
北京图书馆收藏着著名学者章太炎的书。 (加点短语可指章太炎所著的书,也可指章太炎所收藏的书。)
开刀的是他父亲。(“开刀的”可指医生,也可指病人。)
  6、指代不明出现歧义。例如:
  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 十分高兴。(“有说有笑,十分高兴”可指孩子们, 也可指李大伯。)
  我看见张原扶着一位老人走下车来, 手里提着一个黑色提包。(“提着黑色提包”的可指“张原”,也可指“老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iangxian2008
推荐于2017-09-24 · TA获得超过121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0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0.8万
展开全部
1、成分残缺
2、成分赘余
3、语序不当
4、搭配不当
5、表意不明
6、不合逻辑
7、重复罗嗦

一:用词不当

例如:“他把节俭下来的钱捐给了灾区。“”节俭“是形容词,不能带趋向动词“下来”,应改为动词“节省”。

也有虚词使用不当的现象。如:“伊朗厨师可能是不熟悉我们炊具的用法,也许是由于心情紧张,反正是把烤羊肉没有做好。”“把”字短语不能放在否定词前面。应改为:“反正是没有把烤羊肉做好”。

二:搭配不当

如:“加快高考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加快”可以配“速度”,但不能配“规模”,这是动宾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

如:“这个集团目前已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定资产6500万元。谓语”拥有“什么,残缺。应补上宾语“的大型企业”。

四:成分赘余

如:“人民日报社论见诸于各大报刊。”“诸”是“之于”的意思。删去“诸”或“于”即可。

五:结论混乱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序不当

如:“通过检查,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应先是“发现”后“讨论”再“解决”。

2、 句式杂糅

如:“清晨,公园里到处是早锻炼的人们,有打太极拳的,有做健美操的,十分热闹。八点钟过后,公园里才比较安静下来。”最后一句句式杂糅,应是公园里才安静下来,或公园里才比较安静。

六:表意不明

1、 指代不明

如:“我站在窗前向操场一看,这里有很多同学在打球”。“这里”指代不明,应改为“那里”。

2、 歧义句

如:“这个厂超额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三十,受到上级表扬”。此句有两种理解:一种,比全年计划多出30%;另一种,只超出全年计划的30%。

七:不合逻辑

1、 强拉因果

如:“由于今天是公园里游园活动的最后一天,因此游人寥寥无几”。此句强拉因果,游人少的原因不能推出是因游园的最后一天所致。

2、概念误用

如:“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文学作品,如《语文知识指南》、《教师语文大全》、《辞海》等”。文学作品与语文教学用书是不同的概念。可改成“图书馆增添了许多教学用书”。

2、 主客倒置

如:“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该句应改为:“我与报纸接触”,我为主,报纸为被动。

3、 否定不当

如:“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人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整个校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句去掉”否认“前”的“不”字。

4、 前后失衡,缺乏照应

如:“有没有人毁树,是树能成活的重要条件”。该句前面是两种条件“有没有”。后面只说了“能成活的一个条件,两面失衡,应在”能成活“前加”是否二字。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737925.html?wtp=tt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