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2
展开全部
花木兰:
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樊梨花:
形象最早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如莲居士作《说唐三传》,又名《异说后唐三集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全传》,后人亦称《征西全传》。书中叙述樊梨花与薛丁山马上订亲及薛一丁山三休、三请樊梨花的故事,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故而在民间有很大影响。戏曲中一些剧目即取材于此。如《马上缘》、《三休樊梨花》(或《三请樊梨花》)。
明清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历史小说、英雄传奇采自民间口头传说,经文人创作加工为案头读物,随即又为广大的市井说唱艺人借鉴为话本,进行再加工、再创作,口传心授,世代流传.后来也有人整理为“说书体小说”.以纯散文形式出版。在由民问传说、小说到说唱,再到“说书体小说”的过程中,故事情节得到提炼,人物形象愈加丰满。
《征西全传》中的樊梨花,性格尚嫌模糊,缺乏生活依据。因作者采用神魔小说笔法,有些情节荒诞离奇,如移山填海、上天入地,神箭飞刀、摄魂铃、捆仙绳等,在人物塑造上成就不高。然而在后来民间说唱中,樊梨花形象得到不断的扭富和发展,说书人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现实中寻找人物思想性格形成及发展变化的轨迹,把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在众多有关樊梨花故事的说书体小说中,西河大鼓名家郝艳霞所作《薛丁山征西》对樊梨花形象塑造的再度加工创作,就最具代表性。
樊梨花的形象是超常的,美丽的,深刻的,她所体现的正是中国妇女伟大的独立于世的精神。
穆桂英:
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以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穆桂英的"穆"姓,卫聚贤《杨家将及其考证》一文,以为是"慕容"一语的音转。慕容氏作为古代鲜卑贵族,久有尚武的传统。欧阳修《杨琪墓志》写到:"杨琪初娶穆容氏,又娶李氏。"杨琪是杨文广的堂兄。翦伯赞先生曾经在《杨家将故事与杨业父子》中指出,杨琪既娶于穆容氏,杨文广与穆容氏联姻,自然也是可能的。
穆桂英的家乡,《保德州志》说是"穆塔村"(又写作"木戈砦")。"穆柯寨" 或"木戈砦",也就是"穆家寨"、"穆家砦",一如"杨家庄"之作"杨各庄"。此外,据说北京密云和顺义也各有"穆家寨",同样传说是穆桂英的家乡。这固然反映了民间杨家将传说的广泛流行,也可能与慕容氏等少数民族在塞上的广泛分布有关。
梁红玉:(1102—1153),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淮安北辰坊人,因家贫战乱流离润州为妓。遭人虐待,为韩世忠所救。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当时韩世忠只是一名小军官,不敢答应,后来韩世忠升为将军后,才正式迎娶梁红玉为妻。在韩世忠的眼中,梁红玉并不是一般的风尘女子,她应有过人之处。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韩世忠听说秦桧竟以“莫须有”三字杀岳飞于风波亭,当面责问秦桧:“莫须有三字,怎么能服天下人心?”不久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韩世忠乘机上表请求解职,从此杜门不出,梁红玉殷勤备致地服侍他,韩世忠后来被封为成安郡王。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樊梨花:
形象最早出现在清代,乾隆年间如莲居士作《说唐三传》,又名《异说后唐三集薛丁山征西樊梨花全传》,后人亦称《征西全传》。书中叙述樊梨花与薛丁山马上订亲及薛一丁山三休、三请樊梨花的故事,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故而在民间有很大影响。戏曲中一些剧目即取材于此。如《马上缘》、《三休樊梨花》(或《三请樊梨花》)。
明清小说中有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历史小说、英雄传奇采自民间口头传说,经文人创作加工为案头读物,随即又为广大的市井说唱艺人借鉴为话本,进行再加工、再创作,口传心授,世代流传.后来也有人整理为“说书体小说”.以纯散文形式出版。在由民问传说、小说到说唱,再到“说书体小说”的过程中,故事情节得到提炼,人物形象愈加丰满。
《征西全传》中的樊梨花,性格尚嫌模糊,缺乏生活依据。因作者采用神魔小说笔法,有些情节荒诞离奇,如移山填海、上天入地,神箭飞刀、摄魂铃、捆仙绳等,在人物塑造上成就不高。然而在后来民间说唱中,樊梨花形象得到不断的扭富和发展,说书人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现实中寻找人物思想性格形成及发展变化的轨迹,把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在众多有关樊梨花故事的说书体小说中,西河大鼓名家郝艳霞所作《薛丁山征西》对樊梨花形象塑造的再度加工创作,就最具代表性。
樊梨花的形象是超常的,美丽的,深刻的,她所体现的正是中国妇女伟大的独立于世的精神。
穆桂英:
戏曲及小说《杨家将》中人物。明熊大木小说《北宋志传》和纪振伦小说《杨家将通俗演义》中人物。原为穆柯寨木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因阵前以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与杨家将一起征战卫国,屡建战功。佘太君(佘赛花)百岁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她五十岁尤挂先锋印,深入险境,力战番将,大获全胜。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穆桂英的"穆"姓,卫聚贤《杨家将及其考证》一文,以为是"慕容"一语的音转。慕容氏作为古代鲜卑贵族,久有尚武的传统。欧阳修《杨琪墓志》写到:"杨琪初娶穆容氏,又娶李氏。"杨琪是杨文广的堂兄。翦伯赞先生曾经在《杨家将故事与杨业父子》中指出,杨琪既娶于穆容氏,杨文广与穆容氏联姻,自然也是可能的。
穆桂英的家乡,《保德州志》说是"穆塔村"(又写作"木戈砦")。"穆柯寨" 或"木戈砦",也就是"穆家寨"、"穆家砦",一如"杨家庄"之作"杨各庄"。此外,据说北京密云和顺义也各有"穆家寨",同样传说是穆桂英的家乡。这固然反映了民间杨家将传说的广泛流行,也可能与慕容氏等少数民族在塞上的广泛分布有关。
梁红玉:(1102—1153),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淮安北辰坊人,因家贫战乱流离润州为妓。遭人虐待,为韩世忠所救。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当时韩世忠只是一名小军官,不敢答应,后来韩世忠升为将军后,才正式迎娶梁红玉为妻。在韩世忠的眼中,梁红玉并不是一般的风尘女子,她应有过人之处。
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韩世忠听说秦桧竟以“莫须有”三字杀岳飞于风波亭,当面责问秦桧:“莫须有三字,怎么能服天下人心?”不久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韩世忠乘机上表请求解职,从此杜门不出,梁红玉殷勤备致地服侍他,韩世忠后来被封为成安郡王。韩世忠愤然辞官,与梁红玉归隐杭州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悒郁而逝。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
2013-04-12
展开全部
第一名:妇好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可能连武丁都要怕她三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