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50天怎么复习理科才有更好的效果呢?

 我来答
百度网友50b7bcf
2013-04-14 · 超过1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4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1万
展开全部
1、让自己对所学内容感兴趣。
2、每天早起对镜子握右拳,对自己说:我可以做得到。三次。
3、每天保持情绪平稳。
4、每节下课后,不要着急走,拿出20秒,详细看看老师在黑板上书写的重点和书上自己划的重点,在心里默记一下。
5、每天晚上睡觉前拿出2分钟时间,躺在床上闭目想,今天第一节什么课,老师讲什么内容了,重点是什么,第二节是什么课,………
6、要学会做题纲,知道什么是骨头,也就是重点,也是知识的线索。
7、要学会做错题集,错题的原因是因为做题时你的错误思维导致的,如不加以整理,下次还会错。

此阶段各科学习已经进入考试阶段,一定要注意,把每次考试的错题用剪刀剪下来,贴在一起变成一个错题集,每周末晚要拿出来翻一下,因为此时已经有三年的高中学习,学习思维相对固定了,如果题做对了,那么等高考时遇见也会做对的,如果题做错了,不加注意,等高考时遇见时大脑里还会用原有的思维去考虑,一定会是原来错的答案,所以,百日高考主要是将知识点提升,一个简捷的办法就是自己弄个错题集,高考增加80分是不成问题的。
追问
我对物理好像很厌倦,每天上物理课听物理老师讲课就像催眠一样,瞌睡虫又来了,这样下去我都不知道怎么办了,物理肯定会败的了::>_<::
追答
这么短时间内不要想把物理提高多少分了,也不要把重点放在难题上,那样得不偿失。
可以放一放了,把时间转到可以提高分的科目上,有所舍,才有所得。

但物理的错题集还是要弄的,不过错题也主要集中在选择题等较基础的题目上。
倭睦老d5
2013-04-14 · 超过2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251
采纳率:9%
帮助的人:47.2万
展开全部
现在已经不是做多少题,学多少东西的时候了,需要学习技巧,比如如何安排时间答理综,你要知道自己三科哪个拿手,哪个做的又快又准。还有把一二模卷子拿出来,写总结,多少分是马虎丢的,多少分是根本不会,等。然后把不会的弄懂,看看是不是都是那一块不会,有时间有精力就弄懂,如果是物理就差不多放弃。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理综基础不是很好,每次都考得特糟的说-_-||特别是物理大题根本没有一次有做的,每次都被我放弃了
追答
跟我差不多,物理烂,那就这样,化学,生物按科目做完,做物理选修(如果没有忽略此句)把物理每章公式找出来,并且弄懂每个字母代表什么,答大题,把已知抄下来,用字母数字表示那种不要把题抄下来。把这一张能用的公式全写上,按一定顺序,去看看习题答案人家的答题顺序,一般这样大题前两问能做出来,最后一问即使不会,公式也会给你分的,字体不用好看但要工整,让人认识。生物化学基础不好,现在天天看书,一个字一个字看,全部内容,无论是图还是课后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李又六
2013-04-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1万
展开全部
保持内心平静,什么也不用想,每天按楼上两位说的去做吧!别把高考看得太重,学校,老师都在吓人,我当年就这样,现在回头来想想,高考真不算什么,我10年参加高考,我那时考得不好,刚上二本,我把高考看太重了,严重影响了我的高中生活,导致我一度认为高中是我人生最灰暗的一段经历。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哎,我还怕我上不了二本呢,理综简直考得一塌糊涂-_-||
追答
我那时也一样的,每次考试都是班里倒数几名,觉得考二本希望渺茫,后来还不是考上了。(刚好是二本分数线....)

那时上课也老是睡觉的。物理是班主任教,特别想睡,又不敢,头就这样一直点啊点的,真是太痛苦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俄罗斯转盘10
2013-04-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3万
展开全部
我跟你说说我的一个好哥们儿是怎么在30天的时间内从二本混到一本的吧 他在最后30天每天按时做一套理综试卷 每天坚持 然后停课后就加量语文数学英语轮着来 不过理综依然每天做 理科理综考好了再怎么样分都不会太低 简单说也就是题海战术 贵在坚持 祝你成功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哎,就是理综考不好呀所以才那么紧张啊,都快木有信心了,呼呼~_~
追答
所以更要拼命练习啊 有志者事竟成 祝你成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4-14
展开全部
怎样提高物理成绩
第一、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好笔记,注意不在多而在精,老师有关解题思路的板书结构尤为重要。千万注意:一定要保证能够听懂的前提下,否则,宁可不做笔记。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同一个学生,假如老师的授课量为100﹪,如果只用眼睛注视,只能理解掌握60﹪;如果只用耳朵听讲,只能理解掌握40﹪;如果眼睛耳朵并用,至少可以理解掌握80﹪。如果能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其效果更佳。
第二、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一定要能背诵诸如定理法则公式包括推论等,这就是关键。反之,做题时无从下笔。之所以有的学生哪怕是一般性且难度不是很大的应用题,只要题目读出来后,就能直接说出答案,就是这个道理。其次做题不在多而在精,即每做完一道题目就要总结并且能背诵牢记这种类型的解题方法并能够做到触类旁通。反之,就等于白做。
平时,我就是这样学习的,而且我要求学生也是这样的。宁可少做一题,也要记住它的一般解题思路。
第三、超强的记忆力更是学习数理化尤其是文科(包括语文和英语)的基本条件。
第四、提前预习,课后复习。一定要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前提下,先将教材的例题看一遍,试着将它默写出来。如能则说明能基本理解,如果不能再看第二遍,最多不超过三遍,按第一遍的方法。接着做课后习题进行巩固,如不能再看例题。如此反复,一定能受益不小。
还要注意:知道不一定认识,认识不一定理解,理解不一定掌握,掌握不一定能够触类旁通。只有能抽象概括提高才能触类旁通,灵活运用。
第五、画上比较标准的线段图,更助于理解。
第六、考试之前认真做好模拟试卷,在自己能独立完成的前提下,最好模拟试卷难度比实际试卷难一点为好。
第七、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一定要重视实验(学习化学更是这样),并且总结规律抽象概括提高。
我们知道运用欧姆定律分流原理可以将直流电流表改装成安培表。
例如满编电流为15微安表头内阻为1800欧姆的直流电流表改装成1000微安(1毫安)档安培表,设1000微安挡并联的电阻为R,利用1800*15=1000*R,解之得,则R=27。
我们还知道运用欧姆定律分压原理可以将直流电流表改装成伏特表。
同样满偏电流为15微安表头内阻为1800欧姆的直流电流表,这种表头最大电压量程为15*1800=27,000(uv)=27(mV)。将它改装成1伏特的电压表时,其串联电阻应该承受的电压是1000—27=973(mv)。设应该串联的电阻为R,则27:1800=973:R,解之得R=64.867
(KΩ)
我现在清楚地记得1965上期初中的一位物理教师新授运用欧姆定律讲解直流电流表改装成安培表和伏特表原理时,他首先在讲解如上述基本原理时并且画上简洁明了的示意图,接着就做实验。这样,大部分同学就理解掌握了。这一天课后就叫我和几个同学实际操作让他检查,第二节上课时让我们几个轮流演示给大家欣赏,这样更激起了大家的兴趣。这位何姓老师后来被评为中学特级教师,又是湖南是教科所物理教研员,在各地寻回上观摩课。现在,只要机械万用表表头完好,从组装调试故障排除,自认为没有多大问题。数字万用表原理也基本掌握,但受修理工具和线路板的限制,不敢轻举妄动。
我还清楚地记得1970年高中的一位物理教师讲授高压输电线路怎样较少线路电压(电功率)损失(输送功率一定,输送电压与输送电流成反比,只有提高输送电压,电流越小线路损失越小,即电功率损失越小)时,他首先将6伏交流电接上6伏灯泡后让我们观察它的亮度,灯泡电压也刚好6伏,接着将这个灯泡卸下来接上一根电阻很大的镍镉合金线,再在末端接上这个灯泡,发现这个灯泡的亮度小得多,用电压表一量只有3伏。
最后,他又将这6伏交流电通过6:220伏的变压器升压到220伏,又接上这一根电阻很大的镍镉合金线后,通过220:6的变压器将电压降到6伏接上这一个6伏灯泡。哇!这个6伏灯泡的亮度比第一次小不了多少,用电压表一量是5.7伏。,但是比二次不知亮度要强多少了!
这位朱姓老师后来同样被评为中学特级教师担任邵阳市教科所物理教研员巡回上观摩课。
昨天,我刚给一个网友回答这个问题,还被采纳为满意答案呢!
第八、画上比较标准的线段图,更助于理解。
由于篇幅的限制,其他我就不再啰嗦了。
我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讲过这样一句警言:教是为了不教(其中的含义是:一是为什么要这样做,二是为什么能够这样做,三是如果不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四是这个知识点跟前后两方面有什么联系。)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渔。我小学初中师范的老师就是这样教我们的,他们大都是中小学特级教师,有的甚至是湖南省或是邵阳市的教研员,更有享有国务院特殊津特的。可惜我太笨,好多地方没有学到。基于这样,每做一道题目,更要做到触类旁通。
帮助莘莘学子使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样得到你的认同更是一种安慰,同时也有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