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哪年被囚
周文王何时被囚?何时被释?释后几年死的?根据下面的推算,是商纣王即位后几年的事?按史记的记载,周文王在位50年。由于当时没有通行的年号纪年法,所以只有以在位时间来计算。也...
周文王何时被囚?何时被释?释后几年死的?
根据下面的推算,是商纣王即位后几年的事?
按史记的记载,周文王在位50年。由于当时没有通行的年号纪年法,所以只有以在位时间来计算。
也是史记记载,在文王死前10年,也就是文王40年的时候,文王称受天命而称王,此前只不过是殷的西伯。
文王是在被释放归国之后,才“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以至于“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的。以当时的交通条件,能够让“阴行善”的名声,闻达于各地诸侯,甚至“感动”诸侯“皆来”的程度,至少需要一年。那么,我们就算文王是在39年的时候获释的。
史记中对文王的被囚和获释的时间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但可以从史记的记载中确认一点,那就是文王实际上在被囚前就已经着手分化殷商的属国了,“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这也是他被囚的主要原因。当时姬昌以诸侯之位,笼络天子近臣,招揽四海遗贤,大收民望,已经有了谋反之心,这是任何一个在上位者所不能容忍的。
我问的是帝辛哪年。。
不是文王哪年
lokskylove 你说你积分飘过一下多好?复制这词条你还得找,然后我还得往下拉才能看到别人的答案。 展开
根据下面的推算,是商纣王即位后几年的事?
按史记的记载,周文王在位50年。由于当时没有通行的年号纪年法,所以只有以在位时间来计算。
也是史记记载,在文王死前10年,也就是文王40年的时候,文王称受天命而称王,此前只不过是殷的西伯。
文王是在被释放归国之后,才“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以至于“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的。以当时的交通条件,能够让“阴行善”的名声,闻达于各地诸侯,甚至“感动”诸侯“皆来”的程度,至少需要一年。那么,我们就算文王是在39年的时候获释的。
史记中对文王的被囚和获释的时间都没有明确的记载。
但可以从史记的记载中确认一点,那就是文王实际上在被囚前就已经着手分化殷商的属国了,“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这也是他被囚的主要原因。当时姬昌以诸侯之位,笼络天子近臣,招揽四海遗贤,大收民望,已经有了谋反之心,这是任何一个在上位者所不能容忍的。
我问的是帝辛哪年。。
不是文王哪年
lokskylove 你说你积分飘过一下多好?复制这词条你还得找,然后我还得往下拉才能看到别人的答案。 展开
17个回答
展开全部
姓名:姬昌
又名:文王
性别:男
年龄:97岁
所属年代:商代
出生年月:前1152年农历九月十五日
去世年月:前1056年
在位:50年
相关事件:文王伐纣, 文王羑里演周易
相关人物:周武王, 商纣王
周文王事迹
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姬姓 ,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周人谥西伯为文王。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
季历死后,其子姬昌继位,他就是日后著名的周文王。他在位50年,主要功绩是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课本上的周武王、周公旦的画像,都来自汉代-山东武氏祠画像石。
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周文王,商末诸侯首领,史称西北侯,追封为周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与其子姬发在宝鸡蟠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发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武则天改唐国号为周时,追尊周文王为南周始祖文皇帝。
《史记·周本纪》说他能继承后稷、公刘开创的事业,仿效祖父古公直父和父亲季历制定的法度,实行仁政,敬老爱幼,礼贤下土,治理岐山下的周族根据地。在治岐期间,对内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商人往来不收关税,有人犯罪妻子不连坐等,实行着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所积蓄,以刺激劳动兴趣。对外招贤纳士,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纣王朝来投奔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后归附在姬昌部下称臣。姬昌自己生活勤俭,穿普通人衣服,还到田间劳动,兢兢业业治理自己的国家。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
西周国力增强壮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纣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王于是将姬昌拘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县)。他在囚禁中,精心致力“演易之六十四卦,各为彖。”周臣闳夭等人为营救文王出狱,搜求美女、宝马、珠玉献给纣王。纣王见了大喜:“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够了,何况宝物如之多!”于是下令赦免文王出狱。并赏给他弓、矢、斧、钺,授权他讨伐不听命的诸侯。这就是史书中说的文王“羑里之厄”。
文王出狱后下决心灭商。一面向纣王献地,请求免除酷刑,取得信任,一面访贤任能,壮大国力。他出猎在渭水河边巧遇年已垂老、怀才不遇的姜尚在水边钓鱼。文王同他谈话,相互谈得很投机,文王了解姜尚确有真才,便让姜尚与他同车而归,立以为师,共同筹划灭商策略。据《尚书大传》说文王在位的最后七年中干了六件大事。头一年调解虞芮两国纠纷。虞(山西平陆县)芮(山西芮城)都是商王朝西方属国;可是他们不找商王裁决,都慕周文王的威名,求文王审断。据《诗经·大雅·绵》篇注说:虞芮两国看到周国是“耕者让其畔,行者让路”,“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携”,“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一派君子之风。两相对比,内心羞愧,回国之后虞芮两国都主动将所争之地做了闲田处理,纠纷从此解决。第二年出兵伐犬戎,战败西戎诸夷,灭了几个小国。第三年攻打密须(在今甘肃灵台县),解除了北边和西边后顾之忧。第四年“西伯戡黎(在今山西黎城县)”,第五年伐邗(在今河南沁阳县)。戡黎、伐邗实际上是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第六年灭崇国(在今陕西户县境)。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渭水平原,建立沣京(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河西岸)。(诗经·大雅》:“既伐于崇、作邑于沣。”接着又向南扩展势力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论语·泰伯》讲的这句话,即说明岐周实际已控制了大半个天下,而殷商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
就在这大功即将垂成之际,姬昌不幸死去。《尚书·无逸》和《吕氏春秋·制乐》都说他享国50年,称王前立国43年。死后葬于毕(指陕西长安县与咸阳之间渭水南北岸,境域较广)。
周文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名君圣人,被后世历代所称颂敬仰,《诗经·大雅》中有颂诗。
周文王六十四卦
相传在上古时,伏羲氏创造了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成了连山易(也叫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了归藏易(也叫归藏八卦)。在他们的同时和以前,还有谁创造成了什么易,我们不得而知。说起来,以上从伏羲到神农到轩辕,就是一种文化的承传。现在巫教、佛教、道教的教义中,甚至在民间,还遗存有先天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中的一些很神奇的秘传,但是也没有这一方面的专人去搜集整理。
只有在周朝时的文王八卦,因为诞生出了周公和孔子两个伟大的人物,经过他们的学习,推论解读,才留传了下来。所谓卦象,并无吉凶之分,是分析说明人在顺境,逆境之中的正确态度和行为准则与处事方法,经过历代文人学者与统治阶层的传承,文王《周易》成了中国的圣经,诸子百家之源,乃至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两两重复排列为六十四卦。卦名是:
乾、 坤、 屯、 蒙、 需、 讼、 师、 比、
小畜、履、 泰、 否、 同人、大有、谦、 豫、
随、 蛊、 临、 观、 噬嗑、贲、 剥、 复、
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 离、 咸、 恒、
遁、 大壮、晋、 明夷、家人、睽、 蹇、 解、
损、 益、 夬、 姤、 萃、 升、 困、 井、
革、 鼎、 震、 艮、 渐、 归妹、丰、 旅、
巽、 兑、 涣、 节、 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水天需、天水讼、地水师、水地比、
风天小畜、天泽履、地天泰、天地否、天火同人、火天大有、地山谦、雷地豫、
泽雷随、山风蛊、地泽临、风地观、火雷噬嗑、山火贲、山地剥、地雷复、
天雷旡妄、山天大畜、山雷颐、泽风大过、坎为水、离为火、泽山咸、雷风恒、
天山遯、雷天大壮、火地晋、地火明夷、、风火家人、火泽睽、水山蹇、雷水解、
山泽损、风雷益、泽天夬、天风姤、泽地萃、地风升、泽水困、水风井、
泽火革、火风鼎、震为雷、艮为山、风山渐、雷泽归妹、雷火丰、火山旅、
巽为风、兑为泽、风水涣、水泽节、风泽中孚、雷山小过、水火既济、火水未济
周文王攻犬戎之战
商王帝辛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在周灭商之战中,周军进攻犬戎(今陕西武功东、兴平北,一说在今陕西凤翔一带)的作战。
文王时周人统治中心在邪岐一带,与西戎毗邻。犬戎是其中强大的一支。武丁时犬方是商之属国,常参与攻打叛商方国的战争。犬侯曾受命协同商人的多子族武装攻掠周方。文王为解除东攻商的后顾之忧,派周国军队进攻犬戎,终于取得胜利。
周王朝 (公元前1066 -前256)
西周的兴起,发展及兴亡:西周(公元前1066 - 公元前771年)从武王灭商建国,到幽王亡国,共历三百多年,是中华帝国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他的物质,精神文明对后世历史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
先周是活动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周人的始祖传说是「帝喾(音「库」kuˋ」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弃」在「帝舜」时担任农师,号称「后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刘」率族人迁到磁。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周」。「古公」的幼子「季历」继位后,修行道义,发展生产,驱逐夷狄,力量更为强大,与商发生矛盾。商王「文丁」派人将季历杀死,「季历」的儿子「昌」继位。昌号称」西伯」,仁慈爱民,礼贤下士,天下士人都来投奔。周的发展,使商纣感到威胁,于是将西伯昌囚禁于羑里七年。
周人以珍宝和美女将西伯赎出,此后,在吕尚的辅佐下,西伯昌表面上耽于游乐,对「殷纣」十分驯服,实际上却更为积善修德,和悦百姓,大力发展生产,使更多的诸侯前来归附,进而征讨不驯服的诸侯和商的盟国,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二,成为所谓的受命之主,而自称王,即周文王,并将都城迁到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水西岸)。九年,周文王逝世。其子发继位, 称武王。他继续以吕尚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等人为主要助手,继续文王未尽的事业。将都城扩至沣水以东的「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积极作灭商的准备。两年后,武王在盟津召集八百诸侯会师盟誓。文王受命第十一年十二月,武王兵出潼关,联合各方国诸侯,挥师东向,于次年二月甲子日在牧野打败商朝的军队,杀死殷纣王,史称「武王灭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周朝经历了三十七代天子,八百多年,到公元前二百六年,才被秦国灭掉。公元前770年, 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丰镐二京在西,洛邑在东,习惯上称公元前770年以前的周朝为西周,以后的为东周。
武王建周后,大封功臣谋士,如将「吕尚」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据说,周初总计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十五,同姓之国四十。封邦建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士,这样自上而下统治人民。武王死后,其子「诵」继位,为「成王」。成王年少,天下初定,「周公旦」恐怕诸侯不服,以王叔摄政。「管叔」、「蔡叔」不服,与殷纣之子「武庚」,带领淮夷,发动叛乱。
周公毅然率兵东征,平定了叛乱,诛杀了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收伏了殷的余民。为了加强对东方的统治,周公奉成王之命负责营建「洛邑」的工作。洛邑建成后,成王亲自来到洛邑王城,大会天下诸侯和四夷君长,并将跟随武庚叛乱的殷遗民迁进「成周」,以便控制。周公还制澧作乐,建立了周朝的各项典章制度,确立了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成王曾亲自讨伐东夷,使东部得以安定。成王死后,继位的康王继承先王的事业,勤于政事,平易近民,刑罚几十年不用,社会更加安定。
武、成、康三代,政治清明,是周的黄金时代。但到第四代天子「昭王」时,就出现了危机。当时,王道微缺,「周昭王」贵为天子,南巡汉水时,却被船夫用特制的胶船暗算,葬身于鱼腹之中。「周穆王」继位后,为了恢复周王朝的威望,新设太仆一职,作为太御众仆之长,以加强王朝的中枢管理。他制定刑律,减轻刑罚,以加强对臣民的控制,施善政于天下。他西征犬戎,南摄夷人,对边远民族的侵扰进行积极的防御,制止了掠夺。穆王又曾东平「徐偃王」所率徐夷诸部的反叛,南讨「楚国」,大会诸侯于「涂山」。
「穆王」以后,周朝逐渐衰微,「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四代,由于周围戎狭的不断侵扰,王朝陷 入长期的战争之中,国力消耗很大,不得不加重对民众的剥削,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有的贵族也开始破产,而表现出对现实的愤懑。
长期的矛盾逐渐积累,使王朝产生了深刻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继位的「周厉王」,不仅不采取安抚民众、发展民生的措施,反而任用佞臣,大肆挥霍,连年对外征战,变本加厉地剥夺,垄断山泽 之利,引起民众的不满和议论。他就派巫师监视,杀死议论的人,使矛盾更为尖锐。三年以后,愤怒的镐京居民终于发起暴动,将「厉王」流放到「彘(音「至」zhiˋ」,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历史上称为「周召共和」。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从这一年开始有了明确而且连续不断的纪年。「周厉王」死后, 他的儿子「宣王」整顿朝政,曾经使周王朝有所复兴。但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时,王朝的危机更为严 重。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严重自然灾害,周幽王不仅不抚恤灾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贪得无厌。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幽王举烽火欺骗诸侯前来勤王。最严重的问题是,幽王决定废去王后申氏,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据走褒姒。幽王的儿子「宜臼」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周平王」宜臼只得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周王朝帝系表
西周朝
文王-> 武王 -> 成王 -> 康王 -> 昭王 -> 穆王 -> 共王 -> 懿王 -> 孝王 ->
夷王 -> 厉王 -> 共和行政 -> 宣王 -> 幽王
东周朝
平王宜臼 -> 桓王林 -> 庄王佗 -> 厘王胡齐 -> 惠王阆 ->襄王郑 -> 顷王壬臣 -> 匡王班 -> 定王瑜 ->简王夷 -> 灵王泄心 -> 景王贵 -> 悼王猛 ->敬王□ -> 元王仁 -> 贞定王介 -> 哀王去疾 ->思王叔 -> 孝王嵬 -> 威烈王午 ->安王骄 ->烈王喜 -> 显王扁 -> 慎靓王定 -> 赧王延
功臣名将
姜尚,周公旦,召公奭
王后:褒姒(周幽王妃)
政治制度:
西周的官制,更为繁杂。周王左右的辅佐为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三公之下有三事官(政务官、事务官和地方官)、四方(诸侯和方国、部族)和卿事寮。王朝官员为:总揽朝政的太宰、掌祭祠礼仪的太宗、掌历法记事的太史、掌祈祷的太祝、掌神事的人工、掌占卜的人卜,合称六卿,六卿的僚属,总称为卿事寮。王朝还有掌土地和农人的司徒、掌百工职事的司空、掌军赋军政的司马、掌版籍爵禄的司士、掌刑罚的司寇,合称五官。为王室服务的内廷事务官,有三公之佐的三少(少师、少傅、少保),有道、辅、弼、承四辅,有膳夫、缀衣、小臣、寺人、内竖、阍者、门尹、司王宥、火师、水师、大酋、太仆、御、右、萃车、趣马、师氏、虎资、舆人、医、艺人、隶人、太子宫尹等。在王畿外服的封国,称为四方,包括侯、甸、男等诸侯。王朝有时派使臣到诸侯国任监国。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仿照王室设置百官有司,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主要有三事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分掌政务、司法和民事。周的各级主要官吏,都是在宗法制度基础上世袭,而且文武不分,平时治民,战时就是各级将领。周朝的地方制度,有国、都、邑、野、鄙。周王和诸侯的都城为国,诸侯国中的大城为都,小城为邑,此外的地方称为野或鄙。
经济文化:
西周时,锋利的青铜农具得到较普遍的使用,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垦殖和耕耘;原来的抛荒制被休耕制代替,土地利用率提高;沤治和施用绿肥,以火烧法防治病虫害,标志了田间管理的新水平。王朝中担任司稼的官员必须熟悉作物的不同品种及其适应地区,从而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农作物品种增加,谷类有黍、稷、粟、禾、谷、梁、麦、稻等,豆类有菽,任菽、藿等,麻类有麻、苴、苎等。王朝特设场人,专管园圃,从事蔬菜、瓜果的生产。
西周比较重要的手工业都由王室和诸侯控制,众多的百工在司空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各项手工业,其中最重要的仍然是青铜铸造业。其分布地区很广,生产能力扩大,效率和水平提高,铸造工艺改进。发明了一模翻制数范和焊接的技术。陶器业已逐渐采用快轮法,产品走向规格化。原始瓷片的烧成温度已达一千二百度以上,胎质更为细腻,施以青、黄绿二色釉,矿物组成已接近瓷器。能够生产石灰石——硅石琉璃。漆器制作逐渐普遍,器表夹苎,施以红、黑两种彩绘,颜色鲜艳,花纹精美。家蚕的饲养十分普遍,纺织成为农家的一项重要副业。丝织物有斜纹提花织品和刺绣品。已经掌握池水沤麻的微生物脱胶法,以便将纤维分离出来。
西周时,商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部门,由官府垄断,设有质人之官作为市场的管理者。商贸的品种有奴隶、牛马、兵器、珍异等。西周的货币除贝以外,已开始使用青铜。
科学发展:
中华科学、思想文化的源泉是《易》。作为儒家六经之一的《易经》,最早提出「天文」的定义。《周易》虽然成书于战国时期,但他表达的确实是周代型成的天命思想。《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系辞》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等等,西周萌生的阴阳思想,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易》有很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被后人称为河图、洛书的东西,是烧灼卜骨的表现,是远古先民在长期生活和占卜的实践中感悟出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串连、互相渗透的反映。相传伏义氏将其归纳总结,对蓍草反复排列,而画为八卦,将天地间万物的现象都包括于其中,这是原始的易。后来,据说经过周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其所以称为「易」,郑玄解释有三义:一是简,二是变易,三是不易。就是讲万物之理有变有不变,现象在不断变化,而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又具不会变的,这就从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中抽象出了理论上十分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旧说到春秋后期,孔子对《周易》进行解释和论说,完成十翼,即《易传》。这样,《周易》就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
当时的世界
埃及
两河流域
希腊地区
印度地区
中华帝国
前1066年
西周建立
前1050年
以色列为腓力斯丁人所征服,设在西罗的中央神庙被破坏。
前1024年
伊新第二王朝衰亡后,南部两河流域相继建立起海国第二王朝(~前1004年)和巴兰王朝(前1003年~前977年)。
成王即位,周公摄政,平定武庚叛乱,周王朝第二次封建。
前1020年
以色列建立君权,扫罗被立为王(~前1000年)。扫罗领导反对腓力斯丁人的斗争,在吉尔博战役中战死。
前1000年
以色列立大位为王(~前960年)。戴维将腓力斯丁人驱赶出境,定都耶路撒冷,统一以色列.犹太国家。
印度「晚期吠陀时代」史于此时(~前600年)。这是雅利安人的国家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产生时期,也是瓦尔那制度形成时期。
周昭王攻楚,度汉水溺死。
前960年
戴维王之子「所罗门」为王(~前930年)。所罗门统治时期是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全盛时期。
前935年
亚述阿苏尔丹二世(~前913年)统治时期,中断近一个半世纪的亚述年代纪重新开始。
前930年
以色列.犹太王所罗门去世,其子利荷普阿姆即位(~前922年)。北部以色列人爆发了以耶罗波安为首的反抗运动。
前928年
流亡埃及的耶罗波安,在埃及的支持下,攻陷耶路撒冷。从此统一的以色列.犹太王国瓦解。
922年
耶罗波安王朝建立(~前900年)。耶罗波安一世(~前901年)为北方(以色列)之王,罗波安(~前915年)为南方(犹太)之王。
前900年
以色列巴沙王朝建立(~前876年)。继续同犹太人进行战争。
883年
亚述阿苏尔那亚尔帕二世(~前859年)统治时,不断向外扩张,一再在西方,北方和西北方作战,试图重建亚述帝国。
858年
亚述玛那萨尔三世即位(~前824年)。两河流域北部、叙利亚地区诸小国都为亚述所征服。
约前9世纪希腊《荷马史诗》编成诗集。
北非迦太基建立城邦。
前842年
以色列经过内乱后,军人耶户取得政权,建立耶户王朝(~前748年)。在耶户统治期间,以色列屈服于亚述。
犹太王国母后阿瑟莱雅在耶户政变中夺取大权,欲灭戴维一家以巩固地位。
前841年
国人暴动,厉王逃跑至彘,周公,召公实行共和行政,中国历史上正确纪年自此开始。
前836年
犹太吉霍阿什由祭司长支持登位(~前797年),阿瑟莱雅被杀。
前828年
厉王死,宣王即位
前823年
亚述沙姆希亚达德五世(~前811年)得巴比伦之助,平定境内叛乱,但失去帝国若干部分,后乌拉尔图人日益兴起,威逼亚述。
前810年
乌拉尔图明努亚开始统治(~前781年)。乌拉尔图日趋强盛。
前798年
以色列约阿斯(~前782年)统治期间,同犹太人作战,收复以色列失地,取得耶路撒冷,迫使犹太为附庸。
前797年
犹太亚玛统治时(~前769年),丧失独立,臣服以色列。
前783年
以色列耶波安二世(~前748年)统治时,其国势强盛。自所罗门统治以来,大马士革等第一次归于以色列统治。
前776年
希腊各城邦举行第一届奥林匹克赛会,希腊纪元开始。
前771年
申侯联合犬戎攻入镐京,杀周幽王,西周灭。
前770年
希腊人在意大利的伊什亚岛上的皮特库建立最早殖民地。
又名:文王
性别:男
年龄:97岁
所属年代:商代
出生年月:前1152年农历九月十五日
去世年月:前1056年
在位:50年
相关事件:文王伐纣, 文王羑里演周易
相关人物:周武王, 商纣王
周文王事迹
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姬姓 ,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周人谥西伯为文王。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
季历死后,其子姬昌继位,他就是日后著名的周文王。他在位50年,主要功绩是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课本上的周武王、周公旦的画像,都来自汉代-山东武氏祠画像石。
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周文王,商末诸侯首领,史称西北侯,追封为周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与其子姬发在宝鸡蟠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发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武则天改唐国号为周时,追尊周文王为南周始祖文皇帝。
《史记·周本纪》说他能继承后稷、公刘开创的事业,仿效祖父古公直父和父亲季历制定的法度,实行仁政,敬老爱幼,礼贤下土,治理岐山下的周族根据地。在治岐期间,对内奉行德治,提倡“怀保小民”,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采用“九一而助”的政策,即划分田地,让农民助耕公田,纳九分之一的税。商人往来不收关税,有人犯罪妻子不连坐等,实行着封建制度初期的政治,即裕民政治,就是征收租税有节制,让农民有所积蓄,以刺激劳动兴趣。对外招贤纳士,许多外部落的人才以及从商纣王朝来投奔的贤士,他都以礼相待,予以任用。如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鬻熊、辛甲等人,都先后归附在姬昌部下称臣。姬昌自己生活勤俭,穿普通人衣服,还到田间劳动,兢兢业业治理自己的国家。岐周在他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大。
西周国力增强壮大,引起商王朝的不安。商纣王的亲信谗臣崇侯虎,暗中向纣王进言说,西伯侯到处行善,树立自己的威信,诸侯都向往他,恐怕不利于商王。纣王于是将姬昌拘于羑里(今河南汤阴县)。他在囚禁中,精心致力“演易之六十四卦,各为彖。”周臣闳夭等人为营救文王出狱,搜求美女、宝马、珠玉献给纣王。纣王见了大喜:“仅此一物(指美女)就足够了,何况宝物如之多!”于是下令赦免文王出狱。并赏给他弓、矢、斧、钺,授权他讨伐不听命的诸侯。这就是史书中说的文王“羑里之厄”。
文王出狱后下决心灭商。一面向纣王献地,请求免除酷刑,取得信任,一面访贤任能,壮大国力。他出猎在渭水河边巧遇年已垂老、怀才不遇的姜尚在水边钓鱼。文王同他谈话,相互谈得很投机,文王了解姜尚确有真才,便让姜尚与他同车而归,立以为师,共同筹划灭商策略。据《尚书大传》说文王在位的最后七年中干了六件大事。头一年调解虞芮两国纠纷。虞(山西平陆县)芮(山西芮城)都是商王朝西方属国;可是他们不找商王裁决,都慕周文王的威名,求文王审断。据《诗经·大雅·绵》篇注说:虞芮两国看到周国是“耕者让其畔,行者让路”,“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携”,“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一派君子之风。两相对比,内心羞愧,回国之后虞芮两国都主动将所争之地做了闲田处理,纠纷从此解决。第二年出兵伐犬戎,战败西戎诸夷,灭了几个小国。第三年攻打密须(在今甘肃灵台县),解除了北边和西边后顾之忧。第四年“西伯戡黎(在今山西黎城县)”,第五年伐邗(在今河南沁阳县)。戡黎、伐邗实际上是构成了对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胁。第六年灭崇国(在今陕西户县境)。将周的都城由岐山周原东迁渭水平原,建立沣京(在今陕西长安县沣河西岸)。(诗经·大雅》:“既伐于崇、作邑于沣。”接着又向南扩展势力到长江、汉江、汝水流域,形成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形势。《论语·泰伯》讲的这句话,即说明岐周实际已控制了大半个天下,而殷商已处于极端孤立的境地。
就在这大功即将垂成之际,姬昌不幸死去。《尚书·无逸》和《吕氏春秋·制乐》都说他享国50年,称王前立国43年。死后葬于毕(指陕西长安县与咸阳之间渭水南北岸,境域较广)。
周文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名君圣人,被后世历代所称颂敬仰,《诗经·大雅》中有颂诗。
周文王六十四卦
相传在上古时,伏羲氏创造了先天易(也叫先天八卦),神农氏创造成了连山易(也叫连山八卦),轩辕氏创造了归藏易(也叫归藏八卦)。在他们的同时和以前,还有谁创造成了什么易,我们不得而知。说起来,以上从伏羲到神农到轩辕,就是一种文化的承传。现在巫教、佛教、道教的教义中,甚至在民间,还遗存有先天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中的一些很神奇的秘传,但是也没有这一方面的专人去搜集整理。
只有在周朝时的文王八卦,因为诞生出了周公和孔子两个伟大的人物,经过他们的学习,推论解读,才留传了下来。所谓卦象,并无吉凶之分,是分析说明人在顺境,逆境之中的正确态度和行为准则与处事方法,经过历代文人学者与统治阶层的传承,文王《周易》成了中国的圣经,诸子百家之源,乃至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
两两重复排列为六十四卦。卦名是:
乾、 坤、 屯、 蒙、 需、 讼、 师、 比、
小畜、履、 泰、 否、 同人、大有、谦、 豫、
随、 蛊、 临、 观、 噬嗑、贲、 剥、 复、
无妄、大畜、颐、 大过、坎、 离、 咸、 恒、
遁、 大壮、晋、 明夷、家人、睽、 蹇、 解、
损、 益、 夬、 姤、 萃、 升、 困、 井、
革、 鼎、 震、 艮、 渐、 归妹、丰、 旅、
巽、 兑、 涣、 节、 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水天需、天水讼、地水师、水地比、
风天小畜、天泽履、地天泰、天地否、天火同人、火天大有、地山谦、雷地豫、
泽雷随、山风蛊、地泽临、风地观、火雷噬嗑、山火贲、山地剥、地雷复、
天雷旡妄、山天大畜、山雷颐、泽风大过、坎为水、离为火、泽山咸、雷风恒、
天山遯、雷天大壮、火地晋、地火明夷、、风火家人、火泽睽、水山蹇、雷水解、
山泽损、风雷益、泽天夬、天风姤、泽地萃、地风升、泽水困、水风井、
泽火革、火风鼎、震为雷、艮为山、风山渐、雷泽归妹、雷火丰、火山旅、
巽为风、兑为泽、风水涣、水泽节、风泽中孚、雷山小过、水火既济、火水未济
周文王攻犬戎之战
商王帝辛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在周灭商之战中,周军进攻犬戎(今陕西武功东、兴平北,一说在今陕西凤翔一带)的作战。
文王时周人统治中心在邪岐一带,与西戎毗邻。犬戎是其中强大的一支。武丁时犬方是商之属国,常参与攻打叛商方国的战争。犬侯曾受命协同商人的多子族武装攻掠周方。文王为解除东攻商的后顾之忧,派周国军队进攻犬戎,终于取得胜利。
周王朝 (公元前1066 -前256)
西周的兴起,发展及兴亡:西周(公元前1066 - 公元前771年)从武王灭商建国,到幽王亡国,共历三百多年,是中华帝国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他的物质,精神文明对后世历史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
先周是活动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周人的始祖传说是「帝喾(音「库」kuˋ」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弃」在「帝舜」时担任农师,号称「后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刘」率族人迁到磁。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周」。「古公」的幼子「季历」继位后,修行道义,发展生产,驱逐夷狄,力量更为强大,与商发生矛盾。商王「文丁」派人将季历杀死,「季历」的儿子「昌」继位。昌号称」西伯」,仁慈爱民,礼贤下士,天下士人都来投奔。周的发展,使商纣感到威胁,于是将西伯昌囚禁于羑里七年。
周人以珍宝和美女将西伯赎出,此后,在吕尚的辅佐下,西伯昌表面上耽于游乐,对「殷纣」十分驯服,实际上却更为积善修德,和悦百姓,大力发展生产,使更多的诸侯前来归附,进而征讨不驯服的诸侯和商的盟国,终于三分天下有其二,成为所谓的受命之主,而自称王,即周文王,并将都城迁到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水西岸)。九年,周文王逝世。其子发继位, 称武王。他继续以吕尚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等人为主要助手,继续文王未尽的事业。将都城扩至沣水以东的「镐京」(今陕西长安县境),积极作灭商的准备。两年后,武王在盟津召集八百诸侯会师盟誓。文王受命第十一年十二月,武王兵出潼关,联合各方国诸侯,挥师东向,于次年二月甲子日在牧野打败商朝的军队,杀死殷纣王,史称「武王灭商」,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朝」。周朝经历了三十七代天子,八百多年,到公元前二百六年,才被秦国灭掉。公元前770年, 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丰镐二京在西,洛邑在东,习惯上称公元前770年以前的周朝为西周,以后的为东周。
武王建周后,大封功臣谋士,如将「吕尚」封于「齐」,「周公旦」封于「鲁」,「召公奭」封于「燕」,叔「鲜」封于「管」,叔「度」封于「蔡」。据说,周初总计分封了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兄弟之国十五,同姓之国四十。封邦建国的目的,是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并作为周王室的屏藩。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士,这样自上而下统治人民。武王死后,其子「诵」继位,为「成王」。成王年少,天下初定,「周公旦」恐怕诸侯不服,以王叔摄政。「管叔」、「蔡叔」不服,与殷纣之子「武庚」,带领淮夷,发动叛乱。
周公毅然率兵东征,平定了叛乱,诛杀了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收伏了殷的余民。为了加强对东方的统治,周公奉成王之命负责营建「洛邑」的工作。洛邑建成后,成王亲自来到洛邑王城,大会天下诸侯和四夷君长,并将跟随武庚叛乱的殷遗民迁进「成周」,以便控制。周公还制澧作乐,建立了周朝的各项典章制度,确立了以宗法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成王曾亲自讨伐东夷,使东部得以安定。成王死后,继位的康王继承先王的事业,勤于政事,平易近民,刑罚几十年不用,社会更加安定。
武、成、康三代,政治清明,是周的黄金时代。但到第四代天子「昭王」时,就出现了危机。当时,王道微缺,「周昭王」贵为天子,南巡汉水时,却被船夫用特制的胶船暗算,葬身于鱼腹之中。「周穆王」继位后,为了恢复周王朝的威望,新设太仆一职,作为太御众仆之长,以加强王朝的中枢管理。他制定刑律,减轻刑罚,以加强对臣民的控制,施善政于天下。他西征犬戎,南摄夷人,对边远民族的侵扰进行积极的防御,制止了掠夺。穆王又曾东平「徐偃王」所率徐夷诸部的反叛,南讨「楚国」,大会诸侯于「涂山」。
「穆王」以后,周朝逐渐衰微,「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四代,由于周围戎狭的不断侵扰,王朝陷 入长期的战争之中,国力消耗很大,不得不加重对民众的剥削,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有的贵族也开始破产,而表现出对现实的愤懑。
长期的矛盾逐渐积累,使王朝产生了深刻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继位的「周厉王」,不仅不采取安抚民众、发展民生的措施,反而任用佞臣,大肆挥霍,连年对外征战,变本加厉地剥夺,垄断山泽 之利,引起民众的不满和议论。他就派巫师监视,杀死议论的人,使矛盾更为尖锐。三年以后,愤怒的镐京居民终于发起暴动,将「厉王」流放到「彘(音「至」zhiˋ」,由「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政权,历史上称为「周召共和」。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从这一年开始有了明确而且连续不断的纪年。「周厉王」死后, 他的儿子「宣王」整顿朝政,曾经使周王朝有所复兴。但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时,王朝的危机更为严 重。关中地区发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严重自然灾害,周幽王不仅不抚恤灾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贪得无厌。为了博得宠妃「褒姒」一笑,幽王举烽火欺骗诸侯前来勤王。最严重的问题是,幽王决定废去王后申氏,杀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申」后的父亲申侯于是联合西方部族犬戎,举兵攻打周幽王,在骊山下杀死幽王,据走褒姒。幽王的儿子「宜臼」即位时,关中遭受兵火洗劫,残破不堪,犬戎又不时前来骚扰。「周平王」宜臼只得将都城迁到洛邑,史称「平王东迁」,东周开始。
周王朝帝系表
西周朝
文王-> 武王 -> 成王 -> 康王 -> 昭王 -> 穆王 -> 共王 -> 懿王 -> 孝王 ->
夷王 -> 厉王 -> 共和行政 -> 宣王 -> 幽王
东周朝
平王宜臼 -> 桓王林 -> 庄王佗 -> 厘王胡齐 -> 惠王阆 ->襄王郑 -> 顷王壬臣 -> 匡王班 -> 定王瑜 ->简王夷 -> 灵王泄心 -> 景王贵 -> 悼王猛 ->敬王□ -> 元王仁 -> 贞定王介 -> 哀王去疾 ->思王叔 -> 孝王嵬 -> 威烈王午 ->安王骄 ->烈王喜 -> 显王扁 -> 慎靓王定 -> 赧王延
功臣名将
姜尚,周公旦,召公奭
王后:褒姒(周幽王妃)
政治制度:
西周的官制,更为繁杂。周王左右的辅佐为太师、太傅、太保,合称三公。三公之下有三事官(政务官、事务官和地方官)、四方(诸侯和方国、部族)和卿事寮。王朝官员为:总揽朝政的太宰、掌祭祠礼仪的太宗、掌历法记事的太史、掌祈祷的太祝、掌神事的人工、掌占卜的人卜,合称六卿,六卿的僚属,总称为卿事寮。王朝还有掌土地和农人的司徒、掌百工职事的司空、掌军赋军政的司马、掌版籍爵禄的司士、掌刑罚的司寇,合称五官。为王室服务的内廷事务官,有三公之佐的三少(少师、少傅、少保),有道、辅、弼、承四辅,有膳夫、缀衣、小臣、寺人、内竖、阍者、门尹、司王宥、火师、水师、大酋、太仆、御、右、萃车、趣马、师氏、虎资、舆人、医、艺人、隶人、太子宫尹等。在王畿外服的封国,称为四方,包括侯、甸、男等诸侯。王朝有时派使臣到诸侯国任监国。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仿照王室设置百官有司,成为相对独立的政权,主要有三事官,即司徒、司马、司空,分掌政务、司法和民事。周的各级主要官吏,都是在宗法制度基础上世袭,而且文武不分,平时治民,战时就是各级将领。周朝的地方制度,有国、都、邑、野、鄙。周王和诸侯的都城为国,诸侯国中的大城为都,小城为邑,此外的地方称为野或鄙。
经济文化:
西周时,锋利的青铜农具得到较普遍的使用,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垦殖和耕耘;原来的抛荒制被休耕制代替,土地利用率提高;沤治和施用绿肥,以火烧法防治病虫害,标志了田间管理的新水平。王朝中担任司稼的官员必须熟悉作物的不同品种及其适应地区,从而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农作物品种增加,谷类有黍、稷、粟、禾、谷、梁、麦、稻等,豆类有菽,任菽、藿等,麻类有麻、苴、苎等。王朝特设场人,专管园圃,从事蔬菜、瓜果的生产。
西周比较重要的手工业都由王室和诸侯控制,众多的百工在司空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各项手工业,其中最重要的仍然是青铜铸造业。其分布地区很广,生产能力扩大,效率和水平提高,铸造工艺改进。发明了一模翻制数范和焊接的技术。陶器业已逐渐采用快轮法,产品走向规格化。原始瓷片的烧成温度已达一千二百度以上,胎质更为细腻,施以青、黄绿二色釉,矿物组成已接近瓷器。能够生产石灰石——硅石琉璃。漆器制作逐渐普遍,器表夹苎,施以红、黑两种彩绘,颜色鲜艳,花纹精美。家蚕的饲养十分普遍,纺织成为农家的一项重要副业。丝织物有斜纹提花织品和刺绣品。已经掌握池水沤麻的微生物脱胶法,以便将纤维分离出来。
西周时,商业已成为社会经济不可缺少的部门,由官府垄断,设有质人之官作为市场的管理者。商贸的品种有奴隶、牛马、兵器、珍异等。西周的货币除贝以外,已开始使用青铜。
科学发展:
中华科学、思想文化的源泉是《易》。作为儒家六经之一的《易经》,最早提出「天文」的定义。《周易》虽然成书于战国时期,但他表达的确实是周代型成的天命思想。《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系辞》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等等,西周萌生的阴阳思想,对中国天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易》有很长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被后人称为河图、洛书的东西,是烧灼卜骨的表现,是远古先民在长期生活和占卜的实践中感悟出的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互相串连、互相渗透的反映。相传伏义氏将其归纳总结,对蓍草反复排列,而画为八卦,将天地间万物的现象都包括于其中,这是原始的易。后来,据说经过周文王的悉心钻研,将其规范化、条理化,演绎成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有了卦辞、爻辞,人称《周易》。它以简单的图像和数字,以阴和阳的对立变化,来阐述纷纭繁复的社会现象,显示成千上万直至无穷的数字,具有以少示多,以简示繁,充满变化的特点。其所以称为「易」,郑玄解释有三义:一是简,二是变易,三是不易。就是讲万物之理有变有不变,现象在不断变化,而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又具不会变的,这就从客观世界的辩证发展中抽象出了理论上十分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旧说到春秋后期,孔子对《周易》进行解释和论说,完成十翼,即《易传》。这样,《周易》就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
当时的世界
埃及
两河流域
希腊地区
印度地区
中华帝国
前1066年
西周建立
前1050年
以色列为腓力斯丁人所征服,设在西罗的中央神庙被破坏。
前1024年
伊新第二王朝衰亡后,南部两河流域相继建立起海国第二王朝(~前1004年)和巴兰王朝(前1003年~前977年)。
成王即位,周公摄政,平定武庚叛乱,周王朝第二次封建。
前1020年
以色列建立君权,扫罗被立为王(~前1000年)。扫罗领导反对腓力斯丁人的斗争,在吉尔博战役中战死。
前1000年
以色列立大位为王(~前960年)。戴维将腓力斯丁人驱赶出境,定都耶路撒冷,统一以色列.犹太国家。
印度「晚期吠陀时代」史于此时(~前600年)。这是雅利安人的国家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产生时期,也是瓦尔那制度形成时期。
周昭王攻楚,度汉水溺死。
前960年
戴维王之子「所罗门」为王(~前930年)。所罗门统治时期是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全盛时期。
前935年
亚述阿苏尔丹二世(~前913年)统治时期,中断近一个半世纪的亚述年代纪重新开始。
前930年
以色列.犹太王所罗门去世,其子利荷普阿姆即位(~前922年)。北部以色列人爆发了以耶罗波安为首的反抗运动。
前928年
流亡埃及的耶罗波安,在埃及的支持下,攻陷耶路撒冷。从此统一的以色列.犹太王国瓦解。
922年
耶罗波安王朝建立(~前900年)。耶罗波安一世(~前901年)为北方(以色列)之王,罗波安(~前915年)为南方(犹太)之王。
前900年
以色列巴沙王朝建立(~前876年)。继续同犹太人进行战争。
883年
亚述阿苏尔那亚尔帕二世(~前859年)统治时,不断向外扩张,一再在西方,北方和西北方作战,试图重建亚述帝国。
858年
亚述玛那萨尔三世即位(~前824年)。两河流域北部、叙利亚地区诸小国都为亚述所征服。
约前9世纪希腊《荷马史诗》编成诗集。
北非迦太基建立城邦。
前842年
以色列经过内乱后,军人耶户取得政权,建立耶户王朝(~前748年)。在耶户统治期间,以色列屈服于亚述。
犹太王国母后阿瑟莱雅在耶户政变中夺取大权,欲灭戴维一家以巩固地位。
前841年
国人暴动,厉王逃跑至彘,周公,召公实行共和行政,中国历史上正确纪年自此开始。
前836年
犹太吉霍阿什由祭司长支持登位(~前797年),阿瑟莱雅被杀。
前828年
厉王死,宣王即位
前823年
亚述沙姆希亚达德五世(~前811年)得巴比伦之助,平定境内叛乱,但失去帝国若干部分,后乌拉尔图人日益兴起,威逼亚述。
前810年
乌拉尔图明努亚开始统治(~前781年)。乌拉尔图日趋强盛。
前798年
以色列约阿斯(~前782年)统治期间,同犹太人作战,收复以色列失地,取得耶路撒冷,迫使犹太为附庸。
前797年
犹太亚玛统治时(~前769年),丧失独立,臣服以色列。
前783年
以色列耶波安二世(~前748年)统治时,其国势强盛。自所罗门统治以来,大马士革等第一次归于以色列统治。
前776年
希腊各城邦举行第一届奥林匹克赛会,希腊纪元开始。
前771年
申侯联合犬戎攻入镐京,杀周幽王,西周灭。
前770年
希腊人在意大利的伊什亚岛上的皮特库建立最早殖民地。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27933.htm
展开全部
太公的传说故事同样滥觞于太公的当代,渊源就是牧野伐纣。为颂扬和纪念牧野之战的武功,周人以典册而镂于金版,以史诗而载于《雅》《颂》,以《大武》舞而祭于祖庙,既以纪念文王、武王开国安邦之业,兼而颂扬太公灭商兴周之功,以此开辟了关于太公的典传、故事、神话、传奇的源泉。 出于上述源泉,历代流传至今的姜太公传说故事多不胜举。这里选录《老年得志》和《文王访贤》二则,以为太公传说故事形象的样板。 一、老年得志 西伯侯从?桌锉皇头呕乩?,想起儿子伯邑考的惨死和昏王纣的暴虐无道,天下的人民都遭受他的残害,就吃饭睡觉都不安心。他决心把他的国家治理好,把诸侯们暗中联合起来, 以便时机一到,即兴师问罪,为人民除害,为儿子报仇,同时也达到自己远大的理想抱负。 他的臣僚中虽然有像闳夭、太颠、南宫括、散宜生……这样的贤人, 可是还缺少一个极有才干、能文能武的大贤做他的辅佐。他时常留心寻访这样一个大贤, 在睡梦当中也不止一次梦见他在向他微笑招手。有一次梦见天帝穿了黑袍子站在令狐津的渡口,一个须眉皓白的老人站在天帝的身子后面,天帝呼唤着他的名字说:“昌,赐给你一个好老师和好帮手,他的名字叫望。”文王赶紧倒身下拜,那个老人也一同倒身下拜,梦就醒了。这梦真是奇怪呀,仿佛也听见人说,是有这么个大贤,就住在他的国里,但却不知道他究竟姓甚名谁;住在哪一个方向,哪一个地区。因此他常常带着随从出去打猎,希望能够在这种东西南北的漫游中,侥幸地遇见他心胸里日夜渴想的大贤。 有一次他又出去打猎,他叫太史编替他卜了一课,太史编歌吟般地告诉他说-- 到渭水边上去打猎, 将会有很大的收获。 不是螭也不是龙, 不是老虎不是熊; 得到个贤人是公侯, 上天赐你的好帮手。他满心欢喜,遵照着太史编的指示,带领着大队人马,放鹰逐犬,一直打猎到渭水的??溪。在蓊翳的林木深处, 在碧绿的一汪水潭的旁边,只见一个胡须银亮的老者,坐在一束白茅草上, 戴着竹编的斗笠,穿着青布衣服,安安静静地在那里钓鱼。车马的喧嚣和人声的嘈杂并没有使他受到惊扰, 他仿佛在另一个世界上似的。坐在车上眼睛有些近视的文王, 皱着眉头,半合着眼睑极力张望了好一会,居然也看清楚了一个大概:他那状貌和风度,就像是梦中见过的那个站在天帝身后的老人。文王赶紧跳下车来,恭恭敬敬地走到老人身边,和他谈话。老人不惊不慌,从从容容地回答,神情态度和平时一样。文王和老人谈了没多久, 连桑树的荫影几乎都没有移动一下,就谈得文王满心欢喜,知道他就是自己所要寻访的那个识见超卓、学问渊博的大贤, 就诚恳地向他说道:“老先生,我那去世的父亲太公从前常向我说:‘不久准会有圣人到我们这里来,我们周民族将因而兴盛发达。’你真就是这样一位圣人了?我家太公想望你已经很久了!” 说毕, 就请老人坐上特别为他准备好的马车,文王亲自驾了车子,一同回岐山的京城去。回去就拜老人做了国师,叫他“太公望”。 太公望本来姓姜, 所以人们又叫他做姜太公。他的祖先据说曾经帮助大禹平治洪水有功,封在吕这个地方,又叫吕尚或叫吕望,实际上只不过是僻野穷乡的一个卑微而不得志的人罢了。他虽然极有才学,时常想把他的学问和本领用在世间,可是他的大半生几乎都这么默默无闻、穷困而颠沛地度过去了。据说他曾经在朝歌屠过牛, 又在孟津卖过饭,或许还在别的地方做过别的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当他精力已经有明显衰退象征的时候,他才不得不到渭水来,在水边结上一座茅庵,以钓鱼为生,糊口度日。在他的内心深处,也还有这么一个隐隐的希望:有一天会不期而遇见像周文王这样的明王,把他从泥涂当中振拔起来, 使他满腹的抱负,能够最后得到施展。可是一年一年地过去,他在渭水钓鱼, 也有了好些时光了,他须发由斑白而全白,石头上他投竿抛饵、两膝跪着的地方, 已有了深深的凹陷下去的两道印痕,而希望中的明主还是渺茫。最后,他连这一点仅存的希望也打算抛去,准备做一个他并不甘心做的烟波钓徒,隐遁以终身罢了。却不料正在这“形如槁木, 心如死灰”的当儿,在这山林幽隐的地方,他听见了犬吠、马嘶、人声嘈杂的声音, 他忽然敏感地意识到他盼望了几十年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已经快要熄灭的星星之火, 顷刻间便又在他的胸膛里燃烧成了熊熊的巨焰。当他看见一个黑而长的王者打扮的人走向他身边来的时候,啊,他的心房跳动得是多么厉害呀!可是他知道如果显出惊惶,是不会有很好的结果的,所以他用了几十年在人世的锻炼和修养,勉强抑制住了情绪的激动,而表现出了和平时一样的态度从容。求贤若渴、眼睛又稍微有点毛病的文王,当然没有仔细觉察到这从容的态度里多少是有着一些人为的矜持。一幕戏剧性的会见终于结束了,文王从和吕尚的谈话中,用他那政治家的巨眼卓识,很快就认识到他就是自己所要寻访的大贤。在带领着人马回宫的途程中,按照当时优待贤王最隆重的礼节亲自坐在车右赶着马车的他,也还是没有觉察到,身旁坐的这个激动的老人的滚滚热泪,再也抑制不住地从他的眼眶里流出来,流得满腮和满胡须都是了…… 关于太公遇文王,还有种种不同的传说,有说因为穷困无以为生,被老婆赶逐出来,在朝歌市上操刀卖肉,时常案板上肉都发臭了,还没有买主来过问,后来遇见周文王,才把他从不幸的生涯里振拔出来。又说当文王被拘囚在?桌锏氖焙颍?散宜生、闳夭等去请他出主意,几个人一商量,就到各处去寻求了美女宝物来献给纣王,文王被释放出来,知道他的贤才,才渐渐重用了他。就是在渭水边垂钓的故事,也还是有一些奇闻异说。例如有说他一连钓了三天三夜,没有得到一条鱼,气得他把衣服帽子都脱去甩在地上,后来一个农人告诉他钓鱼的方法:鱼线一定选取那细的,钓铒一定要选取鱼喜欢吃的,钓的时候还要沉着、有耐心,慢慢投下钓饵去,不要叫鱼受到惊骇……等等,他照着农人的话试做去,果然不久就钓到了一条鲋鱼,后来又钓到了一条鲤鱼,剖开鲤鱼的肚子,里面有一个布卷儿,写着“吕望封于齐”几个字。还说他钓鱼不用饵,连钓了五十六年都没有得到一条鱼(可又太耐心了),最后钓到一条大鲤鱼,肚子里面有一块兵印。种种纷歧的传说,无非表明太公遇文王的这回事,是最为人们所艳称乐道的。 太公遇文王以后,还有这么个神奇的传说,说文王最初叫太公到灌坛地方去作个小官,一年以后,他把那地方治理得平静无事,连风都很知趣,吹响树枝那么大的风都没有发生过。一天晚上,文王梦见一个非常绝丽的妇人,拦住他的去路痛哭。文王问她为什么哭,她说:“我是泰山山神的女儿,嫁给东海海神做妻子,现在要回婆家去,却被灌坛地方的官长阻挡住了我的归路。因为我一出行定有飙风暴雨伴随,若是真的发作起飙风暴雨,又怕损毁那位官长的好名声,犯了过错,受天帝处罚。若是不发作起飙风暴雨呢,我又走不了路,所以两难。”文王醒来,觉得奇怪,就把太公召来,问他这事的究竟。太公正不知怎么回答是好的时候,这天果然有人来报说:有很大的风和很大的雨从太公管辖地方的边境上经过。文王于是便提升太公担任了大司马的职务。 周文王自从得到姜太公,把附近的几个小国都吞灭了,从岐下 (今陕西省岐山县以北) 迁都到丰(今陕西省雩县以东)来,这一迁都便使周民族的势力向东进展了几百里,一步一步逼向纣的京城朝歌(今河南省淇县以北),有人把这种情况告诉了纣王,糊涂的纣居然还这么说:“我做天子岂不是有天命的安排吗?谅他又能把我怎样。”照常淫乐,全不理会。 迁都以后不久,文王就死了,他的儿子周武王名叫发的继承他做了国王。姜太公仍做国师。 武王发和他的父亲一样,眼睛有点近视,牙齿是骈生的:大概是在原来的牙齿里面,又长了一重内牙,据说这是象征一种刚强的个性。他做太子的时候,最喜欢吃那臭味很大的鲍鱼,可是他的老师姜太公却总是不给他吃,说鲍鱼不是正宗的食品,上不了祭祀的案板,是不能给像太子这样尊贵的人吃的。武王个性虽然倔强,却也不敢违拗老师的话,只好偶然暗地叫人弄些给他吃罢了。 即位不久,武王就兴兵伐纣,姜太公非常赞同。出兵前照例叫太史来卜了一课,得的兆象却是大凶,文武百官正在犹豫,果敢明决的姜太公忽然从人群中走出来,揎起衣袖,用手将龟壳和蓍草从神案上一把扫下来,愤愤地拿足去踩那龟壳,大声说道:“枯骨死草,能够知道什么吉凶! 出兵,出兵!不要为了这鬼东西妨碍我们的大事!”武王一见太公这种勇气和精神,正合他的心意,马上传令叫三军启程。文官武将见国君和太师一无所惧,刹时间又振奋起来,二话不说,就各回军营去布置一切。 那时文王死了,尸骨还没安葬,武王叫人装扮了文王的模样,坐在战车前面,用文王的名义号召天下诸侯发兵讨纣。天下诸侯都纷纷响应了,只有伯夷、叔齐和武王闹了一点小小的别扭。 他们兄弟是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因为不想当国王,把王位彼此推让,结果一齐跑出国外,听说周文王很优待老年人,跑来投奔文王。哪知道刚到周国,文王又死了,武王等不得安葬父亲,就带兵马讨伐殷纣。两个让国的贤人君子,对于武王的这种举动,很不赞成,便在武王兴兵出师的这天,去拦住马头进谏,公然指责武王不仁不孝。武王左右的卫士们听了,大动肝火,拿着手里的武器就想给疯子们身上弄点伤口。太公赶忙喝住卫士,说:“让他们去吧,他们都是好人啊! ”便叫几个人把伯夷、叔齐搀扶着慢慢地走开了。 武王的军队,便朝东直下,几乎是所向无敌,没有多久就到了洛邑 (今河南省洛阳市的西境) 。看看快要渡孟津了,天气骤然发生变化,连日阴寒,开始落雨下雪,行军不便,只好把军队暂时驻扎在洛邑一带地方。雨和雪接连下了十多天,郊原一片银白,大雪积了一丈多深。 一天早晨,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五辆马车,里面坐着五个大夫装束的人,后面又跟随了两个骑着高头大马的骑士,停在军营门外,特地来谒见武王。武王只以为又是一些来参战的小国诸侯的使者,打算暂时不接见他们。太公从门里向外张望了一下,说:“不行,得见见他们。你看外面雪铺了丈多深,却没有车马走过的痕迹,这几个人恐怕来历非比寻常呢。”武王一看,果如太公所说,不禁很是诧异。打算接见他们,又不知道他们是从哪方来的神圣,倘或言语冒渎,反而不好。正在踌躇,太公忽然想出了一条妙计。 他立刻派遣一个使者,端了一钵子热腾腾的粥,送到门外的来客跟前,向他们说道:“王上有要紧公事, 一时还不能出来见客,天气冷,先叫送一钵子热粥来挡挡寒气--论尊卑, 不知道从哪位起?”骑在马上的两个骑士就出来一一介绍说:“先送给这位,南海君, 其次送给东海君,西海君,北海君,河伯,最后请给我们风伯和雨师。”使者把热粥一一分送完毕了,转来回报太公,太公便向武王说:“现在可以接见他们了。”五车两骑原来是四海的海神和河伯、雨师、风伯, 南海的海神叫祝融,东海的海神叫勾芒,北海的海神叫元冥, 西海的海神叫蓐收,河伯名叫冯夷,雨师名叫咏,风伯名叫夷,叫门官依着次序传呼名字召见他们。 武王于是坐在中军帐里召见来客,门官依言传呼名字,引祝融、勾芒等进帐。几个神人听见传呼都很惊异,大家彼此看着只有叹息,心想王上是何等英明,还没见面就连名字都预先知道了。不由得赶紧下拜,武王还礼已毕,向他们说:“各位大神天阴还来,有什么见教? ”诸神都说:“上天的意思是要兴周灭殷,谨来接受差遣,在战争中略效微劳。”武王和姜太公非常高兴,便把他们各自安顿在营里随营听令。 等到天气转晴,武王便统领大军,连夜从孟津渡河。那时水静无波,天上白云,映着月色,明亮如同白昼。八百诸侯的军队,坐在船上,齐声唱歌,充满着一种杀敌致胜的欢乐情绪。船正渡到中流,忽然有一些大蜂,形状像丹鸟,飞来集在武王的船上,武王见这么美丽的大蜂很可爱,便叫人拿它们的形状来画在军旗上,成为一种很别致的军旗。后来战争胜利了,为了纪念当天晚上的情景,便把他坐的这条船命名为“蜂舟”。 --《中国古代神话》 二、文王访贤 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残暴,淫逸无度。百姓受尽苦难,忍无可忍。商王朝危机四伏,摇摇欲坠。这时,渭水流域兴起了一个叫周的强国。国王姬昌,就是历史上的周文王。 周文王胸怀宏图大略, 决心拯救处于水火之中的百姓,推翻商朝,取而代之。他待人宽厚,天下英才纷纷投奔他的门下。一时间,谋士如云,武将如列,可就是缺少一个能统筹全局的栋梁之才,帮助他谋划灭商大计。 一天, 文王外出打猎,在渭水的支流??溪边上,遇见一位老人在钓鱼。他的鱼钩是直的,离水面足有三尺多高,钩上没有鱼饵,口中还不停地念道:“愿者上钩,愿者上钩!”文王心中好不奇怪,就过去和他攀谈起来。 这位老人姓姜名尚, 字子牙。文王见他鹤发童颜,虽已年近八旬,仍然宝刀不老。他目光远大, 学识渊博,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特别是对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姜子牙说, 商朝的天下不会长久了,应该由贤明的领袖出来推翻它,建立一个新的朝廷,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些话,句句说到文王的心里。眼前的姜尚不正是寻访多时的贤人吗?文王恳切地说:“我盼望您很久了,请您去帮助我治理国家吧。”姜子牙一听大喜,这正遂了他多年来想要为民出力的夙愿。于是二人起身,一同坐上车回都城去了。 后来,周文王拜姜尚为相,帮助整顿政治、经济、军事,以后,姜尚又辅佐文王的儿子武王灭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周文王
姓名:姬昌
又名:文王
性别:男
年龄:97岁
所属年代:商代
出生年月:前1152年农历九月十五日
去世年月:前1056年
在位:50年
相关事件:文王伐纣, 文王羑里演周易
相关人物:周武王, 商纣王
周文王事迹
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姬姓 ,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周人谥西伯为文王。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
季历死后,其子姬昌继位,他就是日后著名的周文王。他在位50年,主要功绩是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课本上的周武王、周公旦的画像,都来自汉代-山东武氏祠画像石。
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周文王,商末诸侯首领,史称西北侯,追封为周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与其子姬发在宝鸡蟠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发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姓名:姬昌
又名:文王
性别:男
年龄:97岁
所属年代:商代
出生年月:前1152年农历九月十五日
去世年月:前1056年
在位:50年
相关事件:文王伐纣, 文王羑里演周易
相关人物:周武王, 商纣王
周文王事迹
中国商代末年西方诸侯之长。姬姓 ,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即西部诸侯(方国)之长。亦称西伯昌。相传西伯在位五十年,已为翦商大业作好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周人谥西伯为文王。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
季历死后,其子姬昌继位,他就是日后著名的周文王。他在位50年,主要功绩是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行灭商的准备。他分化瓦解商朝的附庸,争取与国,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河东小国纷纷前来归附,诸侯都把文王看成是以取代商纣的“受命之君”。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一个障碍,并且据有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于丰(今西安市西南)。至此,文王已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周人对商朝已经形成咄咄逼人的攻势。课本上的周武王、周公旦的画像,都来自汉代-山东武氏祠画像石。
商纣时为西伯,建国于岐山之下,积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纣王进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有天下后,追尊为周文王,商末诸侯首领,史称西北侯,追封为周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先祖古公、父亲季历之法,倡导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的社会风气,使其领地的社会经济得以发展。与其子姬发在宝鸡蟠溪钓鱼台聘姜尚为军师,自岐山起兵率军攻伐殷商,是西周王朝的开创者。发明“文王八卦”和“文王六十四卦”,流传于世,《史记》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商王囚禁期间在狱中写了《周易》一书,在位50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纣王即位(帝辛)约是公元前1075年左右,姬昌逝于公元前1056年,据此推算,姬昌应于1067年获释,被囚七年,则1074年被囚,是纣王二年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据我推算在帝辛18年左右。
帝辛的具体在位年是32年,这是有铭文记载的。
帝辛的具体在位年是32年,这是有铭文记载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