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17世纪50年代到18世纪初中外政治、外交、经济、军事情况,越详细越好,外国的多写点关于殖民统治的。
字不够了RTZ……首先同上,其次中国多一点外交、对外经济交往的越详细越好,谢谢了。那啥,没有财富值了,就悬赏少一点了。...
字不够了RTZ……首先同上,其次中国多一点外交、对外经济交往的越详细越好,谢谢了。那啥,没有财富值了,就悬赏少一点了。
展开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手工工场时代
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开始于工场手工业经济,其特征是手工劳动,商业资本控制着手工业生产,重商主义盛行。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瓦解冲击着自然经济和封建制度。在国际格局中,经济中心先由农业经济发达的亚洲转到商业经济发达的地中海地区,再后转到工业经济发达的大西洋地区;经济领先的国家先是意大利,后是荷兰,再后是英国。
16世纪前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历史产生重大转折,历史从各方面体现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鲜明特点。
⑴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阶段(14~16世纪)
14~15世纪世纪在意大利和西北欧产生了以雇佣劳动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引起了欧洲思想文化和社会政治领域的深刻变革,其表现有三:第一,在社会经济方面,葡萄牙、西班牙率先开辟新航路,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国际市场开始逐渐形成,世界开始打破封闭状态,走向统一,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开始形成趋势。同时,西欧国家开始了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它一方面给当地带来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残暴的资本原始积累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在思想文化方面,随着自身力量的发展壮大,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14~17世纪掀起了以人文主义为旗帜的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从意大利迅速波及到西欧,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思想解放作用。在此基础上,西欧又是掀起了反对天主教专制的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打击了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解除了精神枷锁。第三,在社会制度方面,在革命条件比较成熟的尼德兰,爆发了世界上第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共和国,影响深远。
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17~18世纪)
17~18世纪,世界历史继承前一时期所具有的巨大转变的特点,向着更深广的方向发展。在这一时期,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已经发展为不可抗拒的潮流,其表现有四:①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是指17~18世纪处于手工工场阶段的欧美的英、美、法等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并最终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几经曲折反复,推断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反映了整个世界的要求。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它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共和国。1789~1794年的法国革命担负起反对国内外反对势力的任务,资产阶级由上到下的三个阶层在广大人民的推动下不断把革命推向高潮。成为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封建国家的改革:国内外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冲击,使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出现危机。法国的路易十四、俄国的彼得一世、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奥地利的特蕾西亚女王和约瑟夫二世等一些有远见的封建君主开始实行改革,这些改革的形式都是封建君主自上而下地推行,目的都是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因而这些改革不可能完成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但客观上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大趋势。③启蒙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也更加成熟,以理性主义为旗帜的启蒙运动从英国波及到欧美,其中法国的启蒙思想成就最高。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更加广泛和深刻,它倡导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不仅成为法国和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还为新的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一套政治构想。④殖民扩张:为了争夺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资产阶级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活动。17~18世纪的荷兰、英国和法国进行了多次争霸战争,仍然以公开野蛮的掠夺为主要形式,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时的资本主义尚处于手工工场阶段,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寥若星辰,从全局上看,资本主义在封建主义的较量中还处在下风,这一点从拿破仑战争失败中已明显反映出。这也说明资本主义的确立、发展还需要经历更长期的斗争与努力。
2、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大量向外扩展则在19世纪初。因此,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世界近代史的第二个时期——蒸汽时代起于19世纪初,止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机器大革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开始初步确立。
⑴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是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经济战胜了封建主义经济,人类社会开始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在这个阶段,自由资本主义盛行,经济危机开始出现。
英国最先具备了政治和经济的前提条件,因此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从19世纪开始又向欧美国家扩展开来。1825年经济危机首先从英国开始,标志英国国内市场统一;1847年经济危机蔓延欧洲大陆,标志欧洲市场统一;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又标志着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整个世界开始在此基础上连成一体。由于科技、市场、资本等方面的优势,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独占鳌头,成为“世界工厂”。
⑵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从物质和精神上壮大了资本主义的力量。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各地兴起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这个时期的资产阶级运动有两个历史使命:第一,在德意俄日等封建国家,要推断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结果,德意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民族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俄日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第二,在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要改革手工工场时期的上层建筑,适应新的经济基础。结果,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英国通过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法国工业资产阶级通过1848年二月革命压权建立了第二共和国。尽管各国革命的具体任务有差异,但是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却是这个时期所有资产阶级运动的根本任务。
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确立的同时,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活动也空前加剧了。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这个时期的殖民活动从野蛮掠夺的形式发展到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大批亚非国家和地区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体系,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得以确立。通过革命改革运动和征服殖民地两种途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了。
3、电气时代
从宏观上看,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上半期的二战结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扩展和深化的过程,即资本主义的电气时代。这一时期的前三十年是和平发展时期,后四十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但总体来看,经济发展仍很迅猛。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最终形成。具体而言,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滤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⑴第二次科技革命:在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的30多年的稳定发展时期,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力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其基本特征是科技的新成果迅速应用到工业生产上,在能源、交通、电讯和化工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资本主义经济普遍发展的同时,呈现出不平衡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以英法为代表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资本外投和技术设备更新慢等原因,经济发展缓慢下来,被美德超过;以美德为代表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技术设备更新快、国内外市场扩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完善以及垄断组织的推行等原因,经济发展后来居上;以俄日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虽然薄弱,但发展较快。在这一时期,以科技为基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组织的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在美德等国形成,成为发展进步的趋向。
⑵垄断的产生:由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产生深刻变化,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垄断组织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方式应运而生。垄断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越来越大,调节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和政府也日益成为垄断组织的保护者,资本主义逐渐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即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但这个时期尚属于私人垄断阶段,垄断组织还没有发展到垄断整个经济命脉的程度。
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更加疯狂地进行扩张,更加迫切地需要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将世界领土瓜分完毕,这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但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整个世界也进一步资本主义近代化了,体现了殖民扩张破坏性与建设性并存的特点。
第二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时期(1914~1945年)
这个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因为战争的经济危机而大起大落,几经波折,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国家政府的经济职能进一步加强,呈现了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向。
⑴一战严惩破坏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引起了战后经济危机。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却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日本经济也在迅速发展,成为东亚霸主。在美国的“金元”扶植下,西欧经济迅速在战争的废墟上崛起,进入了20年代的稳定发展时期。
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基本矛盾也日益加剧并激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并由此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危机。英法美这些资本主义制度相对完善、民主传统影响比较强的国家,主要通过政府干预经济的办法摆脱危机,保存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初具形态。
4、电子信息时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兴起,它将人类社会带入了电子信息时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呈阶段性发展,经济格局从美国独霸向多元化、一体化、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⑴第三次科技革命
条件:科学理论的突破成为理论基础,机械、电子原有技术的进步,成为它的技术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它的到来,战后经济恢复的需要,冷战的刺激,推动了它的到来。标志:以原子能技术的发展和利用、计算机的发展和利用为标志。成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在二战后迅速发展的最有利的因素之一。
⑵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具有下列阶段性特征
战后初期,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恢复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起了主要作用。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西方各国依靠美国资本的援助(马歇尔计划),迅速恢复了生产。50~70年代,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70年代以后,是经济“滞胀”和低速发展时期。1973年由于中东“石油战”,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1973~1975年),此后西方经济陷入了“滞胀”状态。为此,西方国家经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交替实行强化和放松国家干预经济,鼓励自由竞争或两者兼顾。80年代出现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好势头。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出现了经济发展的新格局。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由70年代前美国独霸、欧日依附演变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格局。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集团化、区域化加强。
二、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19世纪初至1871年,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和初步发展
工业革命使工业无产阶级壮大起来,工人运动逐渐兴起。早期工人运动主要表现为自发的破坏工厂和机器,如英国的“卢德运动”。后来,工人阶级也开始要求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并逐渐组织起来,同资本家进行斗争。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表明无产阶级已经觉醒并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工人运动的实践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发展和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1848年欧洲革命中,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直接展开了战斗,并发挥了重要作用。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出现了反动政治局面,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19世纪50、6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迅猛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再度高涨,并走向国际联合。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应运而生,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之后,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再次处于低潮状态。
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主要体现了自发性、暴力多、政治斗争为主的特点。工人运动的客观历史作用,主要还是作为资本主义运动的辅助力量。因为经济的发展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所以工人运动失败是必然的。英国和法国先后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2、1871年至20世纪初,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向纵深发展
19世纪701年代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工人的人数猛增,国际工人运动又逐步走向高潮。罢工运动的次数增多,规模扩大;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工人阶级政党纷纷建立,组织性大大加强。在国际工人运动高涨的形势下,成立了第二国际。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出行动方向,推动了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内部修正主义泛滥。在与修正主义的斗争中,俄国诞生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思维体系,被称为布尔什维克主义。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这一时期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工人阶级政党广泛建立,有组织的斗争较多;以合法斗争为主要形式,经济斗争多于政治斗争;第二国际内机会主义思潮泛滥;欧洲工人运动中心从法国移到德国再移到俄国。
3、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下,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等问题。
在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掀起了革命高潮。各国共产党广泛成立。在此基础上,共产国际(也称第三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一次代表会议。共产国际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30年代在指导各国共产党积极展开反法西斯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时期,人类历史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对抗。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在苏联。
4、二战后至今,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曲折前进
二战以后,东欧的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亚洲的蒙古、越南、朝鲜和中国也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道路。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除南斯拉夫外)形成了社会主义陈营业员,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但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矛盾分歧日益扩大、激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原有的合作遭到破坏,60年代初,社会主义陈营不复存在。从80年代后期起,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进程中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政治局势发达了激烈的动荡,改革举步维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国际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中国从中吸取教训,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中国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1、手工工场时代
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开始于工场手工业经济,其特征是手工劳动,商业资本控制着手工业生产,重商主义盛行。商品经济的发展日益瓦解冲击着自然经济和封建制度。在国际格局中,经济中心先由农业经济发达的亚洲转到商业经济发达的地中海地区,再后转到工业经济发达的大西洋地区;经济领先的国家先是意大利,后是荷兰,再后是英国。
16世纪前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历史产生重大转折,历史从各方面体现了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鲜明特点。
⑴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阶段(14~16世纪)
14~15世纪世纪在意大利和西北欧产生了以雇佣劳动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引起了欧洲思想文化和社会政治领域的深刻变革,其表现有三:第一,在社会经济方面,葡萄牙、西班牙率先开辟新航路,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国际市场开始逐渐形成,世界开始打破封闭状态,走向统一,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开始形成趋势。同时,西欧国家开始了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它一方面给当地带来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残暴的资本原始积累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在思想文化方面,随着自身力量的发展壮大,西欧新兴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14~17世纪掀起了以人文主义为旗帜的文艺复兴运动。这场运动从意大利迅速波及到西欧,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思想解放作用。在此基础上,西欧又是掀起了反对天主教专制的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打击了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解除了精神枷锁。第三,在社会制度方面,在革命条件比较成熟的尼德兰,爆发了世界上第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资本主义共和国,影响深远。
⑵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17~18世纪)
17~18世纪,世界历史继承前一时期所具有的巨大转变的特点,向着更深广的方向发展。在这一时期,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已经发展为不可抗拒的潮流,其表现有四:①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这是指17~18世纪处于手工工场阶段的欧美的英、美、法等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并最终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几经曲折反复,推断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反映了整个世界的要求。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它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共和国。1789~1794年的法国革命担负起反对国内外反对势力的任务,资产阶级由上到下的三个阶层在广大人民的推动下不断把革命推向高潮。成为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②封建国家的改革:国内外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冲击,使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出现危机。法国的路易十四、俄国的彼得一世、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奥地利的特蕾西亚女王和约瑟夫二世等一些有远见的封建君主开始实行改革,这些改革的形式都是封建君主自上而下地推行,目的都是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因而这些改革不可能完成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但客观上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大趋势。③启蒙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也更加成熟,以理性主义为旗帜的启蒙运动从英国波及到欧美,其中法国的启蒙思想成就最高。启蒙运动比文艺复兴更加广泛和深刻,它倡导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不仅成为法国和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还为新的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一套政治构想。④殖民扩张:为了争夺海外市场和殖民地,资产阶级开始了征服世界的活动。17~18世纪的荷兰、英国和法国进行了多次争霸战争,仍然以公开野蛮的掠夺为主要形式,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这时的资本主义尚处于手工工场阶段,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寥若星辰,从全局上看,资本主义在封建主义的较量中还处在下风,这一点从拿破仑战争失败中已明显反映出。这也说明资本主义的确立、发展还需要经历更长期的斗争与努力。
2、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大量向外扩展则在19世纪初。因此,从宏观的角度分析,世界近代史的第二个时期——蒸汽时代起于19世纪初,止于19世纪70年代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这个时期,资本主义的机器大革命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开始初步确立。
⑴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是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经济战胜了封建主义经济,人类社会开始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在这个阶段,自由资本主义盛行,经济危机开始出现。
英国最先具备了政治和经济的前提条件,因此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从19世纪开始又向欧美国家扩展开来。1825年经济危机首先从英国开始,标志英国国内市场统一;1847年经济危机蔓延欧洲大陆,标志欧洲市场统一;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又标志着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整个世界开始在此基础上连成一体。由于科技、市场、资本等方面的优势,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独占鳌头,成为“世界工厂”。
⑵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从物质和精神上壮大了资本主义的力量。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各地兴起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这个时期的资产阶级运动有两个历史使命:第一,在德意俄日等封建国家,要推断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结果,德意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民族统一,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俄日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第二,在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要改革手工工场时期的上层建筑,适应新的经济基础。结果,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英国通过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法国工业资产阶级通过1848年二月革命压权建立了第二共和国。尽管各国革命的具体任务有差异,但是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却是这个时期所有资产阶级运动的根本任务。
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确立的同时,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活动也空前加剧了。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这个时期的殖民活动从野蛮掠夺的形式发展到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大批亚非国家和地区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体系,成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至此,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得以确立。通过革命改革运动和征服殖民地两种途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了。
3、电气时代
从宏观上看,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上半期的二战结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扩展和深化的过程,即资本主义的电气时代。这一时期的前三十年是和平发展时期,后四十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但总体来看,经济发展仍很迅猛。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最终形成。具体而言,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滤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⑴第二次科技革命:在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的30多年的稳定发展时期,第二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力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其基本特征是科技的新成果迅速应用到工业生产上,在能源、交通、电讯和化工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资本主义经济普遍发展的同时,呈现出不平衡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以英法为代表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由于资本外投和技术设备更新慢等原因,经济发展缓慢下来,被美德超过;以美德为代表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由于技术设备更新快、国内外市场扩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完善以及垄断组织的推行等原因,经济发展后来居上;以俄日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虽然薄弱,但发展较快。在这一时期,以科技为基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手段,以垄断为组织的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在美德等国形成,成为发展进步的趋向。
⑵垄断的产生:由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产生深刻变化,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垄断组织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方式应运而生。垄断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越来越大,调节作用越来越突出,国家和政府也日益成为垄断组织的保护者,资本主义逐渐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即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但这个时期尚属于私人垄断阶段,垄断组织还没有发展到垄断整个经济命脉的程度。
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更加疯狂地进行扩张,更加迫切地需要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19世纪末,资本主义列强将世界领土瓜分完毕,这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但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整个世界也进一步资本主义近代化了,体现了殖民扩张破坏性与建设性并存的特点。
第二阶段:两次世界大战时期(1914~1945年)
这个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因为战争的经济危机而大起大落,几经波折,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国家政府的经济职能进一步加强,呈现了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向。
⑴一战严惩破坏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引起了战后经济危机。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却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日本经济也在迅速发展,成为东亚霸主。在美国的“金元”扶植下,西欧经济迅速在战争的废墟上崛起,进入了20年代的稳定发展时期。
⑵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其基本矛盾也日益加剧并激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并由此引发了各国的政治危机。英法美这些资本主义制度相对完善、民主传统影响比较强的国家,主要通过政府干预经济的办法摆脱危机,保存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初具形态。
4、电子信息时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兴起,它将人类社会带入了电子信息时代。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呈阶段性发展,经济格局从美国独霸向多元化、一体化、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但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⑴第三次科技革命
条件:科学理论的突破成为理论基础,机械、电子原有技术的进步,成为它的技术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它的到来,战后经济恢复的需要,冷战的刺激,推动了它的到来。标志:以原子能技术的发展和利用、计算机的发展和利用为标志。成为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在二战后迅速发展的最有利的因素之一。
⑵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具有下列阶段性特征
战后初期,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恢复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削弱了除美国以外的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战后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起了主要作用。二战结束到50年代初,西方各国依靠美国资本的援助(马歇尔计划),迅速恢复了生产。50~70年代,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70年代以后,是经济“滞胀”和低速发展时期。1973年由于中东“石油战”,引发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1973~1975年),此后西方经济陷入了“滞胀”状态。为此,西方国家经济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交替实行强化和放松国家干预经济,鼓励自由竞争或两者兼顾。80年代出现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好势头。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出现了经济发展的新格局。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由70年代前美国独霸、欧日依附演变为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格局。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集团化、区域化加强。
二、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19世纪初至1871年,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和初步发展
工业革命使工业无产阶级壮大起来,工人运动逐渐兴起。早期工人运动主要表现为自发的破坏工厂和机器,如英国的“卢德运动”。后来,工人阶级也开始要求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并逐渐组织起来,同资本家进行斗争。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即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这表明无产阶级已经觉醒并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工人运动的实践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发展和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需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1848年欧洲革命中,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直接展开了战斗,并发挥了重要作用。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出现了反动政治局面,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19世纪50、6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迅猛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再度高涨,并走向国际联合。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应运而生,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1871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之后,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再次处于低潮状态。
这一时期的工人运动主要体现了自发性、暴力多、政治斗争为主的特点。工人运动的客观历史作用,主要还是作为资本主义运动的辅助力量。因为经济的发展还未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所以工人运动失败是必然的。英国和法国先后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2、1871年至20世纪初,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向纵深发展
19世纪701年代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工人的人数猛增,国际工人运动又逐步走向高潮。罢工运动的次数增多,规模扩大;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工人阶级政党纷纷建立,组织性大大加强。在国际工人运动高涨的形势下,成立了第二国际。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出行动方向,推动了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内部修正主义泛滥。在与修正主义的斗争中,俄国诞生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的思维体系,被称为布尔什维克主义。列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这一时期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要特点是:工人阶级政党广泛建立,有组织的斗争较多;以合法斗争为主要形式,经济斗争多于政治斗争;第二国际内机会主义思潮泛滥;欧洲工人运动中心从法国移到德国再移到俄国。
3、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放弃了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政治包围下,斯大林开始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等问题。
在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各国的无产阶级掀起了革命高潮。各国共产党广泛成立。在此基础上,共产国际(也称第三国际)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一次代表会议。共产国际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30年代在指导各国共产党积极展开反法西斯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一时期,人类历史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对抗。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在苏联。
4、二战后至今,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曲折前进
二战以后,东欧的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亚洲的蒙古、越南、朝鲜和中国也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道路。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除南斯拉夫外)形成了社会主义陈营业员,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但是,从50年代后期开始,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矛盾分歧日益扩大、激化,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原有的合作遭到破坏,60年代初,社会主义陈营不复存在。从80年代后期起,苏联和东欧各国在改革进程中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政治局势发达了激烈的动荡,改革举步维艰。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国际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中国从中吸取教训,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中国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展开全部
这是前清时期,,政治局面已经稳定,当时是封建统治,君主专制的最高峰,君主权力最大
当时中国非常强大,对外与俄罗斯的战争胜利,对内,控制了西藏,大小和卓叛乱也镇压了,台湾的荷兰人也赶走了,当时只有澳门还被葡萄牙统治。。
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鼎峰,GDP超过世界的30%,世界白银产量一般流入中国,
军事中国当时是世界最强的,尤其在康熙时代。。疆域辽阔,人口占世界近三分之一。。
当时中国非常强大,对外与俄罗斯的战争胜利,对内,控制了西藏,大小和卓叛乱也镇压了,台湾的荷兰人也赶走了,当时只有澳门还被葡萄牙统治。。
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鼎峰,GDP超过世界的30%,世界白银产量一般流入中国,
军事中国当时是世界最强的,尤其在康熙时代。。疆域辽阔,人口占世界近三分之一。。
追问
国外的还有没有?还有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当时的统治者,谢谢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