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从业人员可以炒股票吗,他老婆呢?
证券从业人员不允许炒股,目前国家没有明确地规定家人家属不允许炒股。
《证券法》第四十三条规定,“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从业人员、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参与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员,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内,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义持有、买卖股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赠送的股票。任何人在成为前款所列人员时,其原已持有的股票,必须依法转让。”
证券法之所以限制证券从业人员买卖股票,主要的目的是禁止内幕交易。所谓禁止内幕交易是指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不得买卖该公司的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内幕交易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当然,达到犯罪标准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问题,首先,证券从业人员是否获取了有关消息;其次,这些信息是否构成证券法上的内幕(即证券交易活动中,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 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第三,这些信息是否尚未对外披露公布。
如果同时符合上述三方面,那么证券从业人员是禁止购买与内幕交易有关的证券的,同时也应当避免以家人的名义从事内幕交易。
如果不涉及上述三方面的,法律并未明文禁止证券从业人员及其家人不得购买股票。
参考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证券法之所以限制证券从业人员买卖股票,主要的目的是禁止内幕交易。所谓禁止内幕交易是指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不得买卖该公司的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该证券。内幕交易行为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行为人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当然,达到犯罪标准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问题,首先,证券从业人员是否获取了有关消息;其次,这些信息是否构成证券法上的内幕(即证券交易活动中,涉及公司的经营、财务或者对该公司证券的市场价格有 重大影响的尚未公开的信息);第三,这些信息是否尚未对外披露公布。
如果同时符合上述三方面,那么证券从业人员是禁止购买与内幕交易有关的证券的,同时也应当避免以家人的名义从事内幕交易。
如果不涉及上述三方面的,法律并未明文禁止证券从业人员及其家人不得购买股票。
这是由于我国的《证券法》禁止证券从业人员炒股。
但是证券公司的人就真的都不炒股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据我所知大部分的证券从业人员都炒股。只是以别人名义炒股罢了。
证券法并不禁止证券从业人员的家属炒股。因此国内证券从业人员普遍都是用家属的股票帐户炒股。最常见的是用老婆或父母开立的股票帐户炒股。
所以有时会看到某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持有数百万股股票,是上市公司的个人大股东之一,其实他儿子是某证券咨询公司的老总。
所以有时也会看到一个客户经理名下的几十个客户会在同一时间买卖相同的股票。。。。。
如果证券从业以前就炒股的,入职时必须卖出股票并保证以后不再买入股票或干脆销户。
一旦以后被查出违规炒股,将受到严重处分甚至开除。
证券从业人员为它人炒股的,一经查实,轻则处分重则判刑。还是很严格的。
一次,公司经销总监和多个客户经理被查出其手机登录了客户的帐户。上面责成解释原因。
总监完美的解释了原因:用手机给客户下载手机炒股APP做示范,一不小心留下了自己手机号。
首先,先不谈实际情况,根据证券法相关规定,证券公司的证券从业人员本人不得炒股,同时也不得借他人名义炒股!
假如被查出,处罚也非常严格,除了盈利全部没收,还要处以相应罚款!
因此,近年对从业人员管理越发严格。
以证券从业人员入职为例,列举需检查的项目:
1、证券账户:求职者入职证券公司营业部或总部,首先要检查名下是否有证券账户,一般入职前全部要销户,但资金账户(买理财的)基金账户可以不销户。
2、家人信息:同时需登记直系亲属身份信息,一般只要填写父母,配偶,子女即可。有些严格的还需要填写配偶双方的父母,配偶所有的兄弟姐妹及配偶!
有次看到一个客户经理入职,配偶兄弟姐妹共5人且都已婚,想少填几个,结果被退了下来。最后表填的密密麻麻,打电话要身份信息弄了一个下午,搞的人家家人以为进了什么高大上的公司,管理这么严格!
3、手机信息:入职时还要提交工作用的手机号码,MAC地址。一经填写,该手机不论何种原因,均不得登陆任何证券软件。连帮客户登陆也不行!
因此,有时客户说借手机登陆一下,客户经理会非常惊慌,说上午登,下午就写检查甚至开除绝非夸张。一般管理较好的营业部,一登录总部就会提示,并反馈营业部处理,最轻的也是写检查,同时合规考核不合格。对于从业人员来说合规不及格基本就凉凉了!
但实际情况还是有很多证券公司从业人员私下利用其他手机炒股。其实也难免,真要碰到个完全没做过股票的客户经理或投资顾问,业务能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16年前通报证券从业人员炒股的案例不是很多,证券公司内控对此项管理也不是很严。但近两年对该项检查却越发严格,仅18年就有28位从业人员被处罚!不算被公司内控发现并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