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各位高手帮帮忙,把下面的两段白话文翻译成文言文,不胜感激,拜托了
我是坐着汽车上庐山的。在去九江的长江轮上听一位熟悉庐山的小姐说,上庐山千万不能坐车,一坐车就没味,得一级一级爬石阶上去才有意思。她一边详尽地告诉我石阶的所在,一边又开导我...
我是坐着汽车上庐山的。在去九江的长江轮上听一位熟悉庐山的小姐说,上庐山千万不能坐车,一坐车就没味,得一级一级爬石阶上去才有意思。她一边详尽地告诉我石阶的所在,一边又开导我:“爬石阶当然要比坐车花时间花力气,但这石阶也是现代修的,古人上山连这么一条好路都没有呢。”她的话当然有道理,可是船到九江时天已擦黑,我又有一个装着不少书籍的行李包,只略作迟疑我就向汽车站走去。庐山的车道修得很好,只见汽车一层层绕上去,气温一层层冷下来,没多久,枯岭到了。枯岭早已俨然成为一座小城,只逛荡一会儿就会忘了这竟然是在山顶。但终究又会醒过神来,觉得如此快捷地上一趟庐山,下榻在一个规模不小的宾馆里,实在有点对不起古人。是啊,连船上不相识的小姐都拿着古人来诱惑我,而我还是贪图了方便。一方便,也就丢弃了它对人们的阻难,也就随之丢弃了它对世俗的超拔,那还能构得成跨时空的精神沟通么?
古代文人上庐山,自然十分艰苦。他们只凭着两条腿,爬山涉溪、攀藤跳沟。当时的山,道路依稀,食物匾乏,文人学士都不强壮,真不知如何在山上苦熬苦捱。 展开
古代文人上庐山,自然十分艰苦。他们只凭着两条腿,爬山涉溪、攀藤跳沟。当时的山,道路依稀,食物匾乏,文人学士都不强壮,真不知如何在山上苦熬苦捱。 展开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余乘车而临庐山也。初,于往江州之舸,逢一女,详悉庐山,其语吾云登庐山切莫乘车,乘则无味,唯缘阶而上乃得其趣耳。彼详语吾石阶之处,复说吾曰:“攀较之乘,所费时力不啻倍也,然彼石阶亦为近世所筑,古人登山,若此之径尚无也。”其所言诚然,然舟至江州,已暮矣,余复负一囊,载书甚众,稍忖,乃径至车驿。庐山辕道甚善,车周而登之,层层渐寒。少顷而至枯岭。枯岭已若小邑,游之须臾则忘其于巅也。然终有觉时,乃感登庐山瞬若此哉。夜宿于一大馆,诚愧于古人也。诚然,舟中素昧之女尚以古人诱吾,然余终图其便矣。便则弃彼于人之碍,亦随之而弃彼于俗之擢,得无成彼越时空之神交耶?
古士人登庐山,诚艰哉。其唯假双足,爬山涉溪、攀藤越壑。于斯之山,少路乏食,士人多弗健,诚不知彼缘何而于山苦捱也。
古士人登庐山,诚艰哉。其唯假双足,爬山涉溪、攀藤越壑。于斯之山,少路乏食,士人多弗健,诚不知彼缘何而于山苦捱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