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之十大名号是什么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5-05-03
展开全部
  佛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意。佛之十大名号因开合不同,说法不一,但其意思一致,一般指: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如果加上“佛”,实际为十一号。其它经论中所说的佛之十号,是将世间解、无上士合为一号,或将佛、世尊合为一号,或将无上士、调御丈夫合为一号等。
  1、如来:音译为多陀阿伽陀,意思是乘真如实相之道而来,而成正觉。也可解释为今佛如古佛而来,故名如来;
  2、应供:音译为阿罗汉,意指应受人天之供养。佛是断尽一切烦恼,智德圆满的觉者,应受人天供养、尊敬;
  3、正遍知:也叫无上正等正觉,音译为三藐三佛陀,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指佛陀所证得的智慧正确真实而又圆满,周遍含容,无所不包;
  4、明行足:即天眼、宿命、漏尽三明及身口之行业悉圆满具足。又“明”指智慧,“行”指福德,明行足也指智慧和福德圆满具足;
  5、善逝:乃以一切智为前导,行八正道而入涅槃。又译“好去”。指如实到达不生不死的彼岸,不再退没生死之海;
  6、世间解:完全了知众生、非众生两种世间,故知世间及出世间之道;
  7、无上士:无上之士夫也,人中最胜无有超过,故云无上士。如诸法中,涅槃无上;在一切众生中,佛亦无上。又因佛已断尽一切烦恼,已没有任何烦恼所断,故名名无上士,而菩萨等有烦恼所断者可称为有上士;
  8、调御丈夫:佛大慈大智,时或软美语,时或悲切语、杂语等,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丈夫),使往涅槃;
  9、天人师:示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何者是善,何者是不善,令彼等解脱烦恼,是一切天和人的老师;
  10、世尊:即具备众德而为世人所尊重恭敬,是世间出世间最尊最贵之人。
晓秋杠杠
高粉答主

2013-04-17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8万
采纳率:80%
帮助的人:9208万
展开全部
佛陀十大名号,又称如来十号、十种通号。出自《佛说十号经》,历代祖师所阐述,皆依此经义。此十号为:
(一) 如来,音译多陀阿伽陀,无有虚妄,名如来。谓乘如实之道而来,而成正觉之意。如来之义有三:谓法身、报身、应身也。《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法身如来也。《转法 轮论》云:“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此报身如来也。《成实论》云:“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此应身如来也。
(二) 应供,音译阿罗汉。名应供,意指应受人天之供养。应供谓万行圆成,福慧具足,应受天上人间供养,故号应供。
(三) 正遍知,音译三藐三佛陀,知法界名正遍知,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正遍知(亦名正等觉),谓具一切智,于一切法无不了知,故号正遍知。以一切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成无上觉,故号正等觉。
(四) 明行足,具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名明。身口意业正真清净,于自愿力一切之行,善修满足,名行足。明行足,即天眼、宿命、漏尽三明及身口意之行业悉圆满具足。
(五) 善逝、世间解,妙去,名善逝。跟“如来”相对,去而不去,不去而去,乃为善去(逝)。乃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涅盘。善逝者,即妙往之义也。谓以无量智慧,能断诸惑,妙出世间,趣证佛果,故号善逝。
世间解,知国土众生,名世间解。了知众生、非众生两种世间,故知世间灭及出世间之道。世间解者,谓对世间出世间因果诸法,无不了解也。
(六) 无上师,无与等,名无上士。如诸法中,涅盘无上;在一切众生中,佛亦无上。无上士者,谓业惑净尽,更无所断。于三界天人凡圣之中,第一最上无等,故号世间解无上士。
(七) 调御丈夫,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佛大慈大智,时或软美语,时或悲切语等,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丈夫),使往涅盘。
调御丈夫谓具大丈夫力用,而说种种诸法,调伏制御一切众生,令离垢染得大涅盘。故号调御丈夫。
(八) 天人师,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示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是善是不善,令彼等解脱烦恼。天人师谓非独与四众为师,所有天上人间魔王外道释梵天龙,悉皆归命,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号天人师。(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
(九) 佛,知三聚,名佛。(三聚者,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也),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知见三世一切诸法。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智慧具足,三觉圆满,故号为佛。(三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十) 世尊,具玆十德,名世间尊。即具备众德而为世人所尊重恭敬。世尊谓以智慧等法,破彼贪嗔痴等不善之法,灭生死苦,得无上觉。天人凡圣。世间出世间,咸皆尊重,故号世尊。
佛陀的果位是菩萨道的究竟位,所以也可将佛陀称为究竟菩萨;佛陀的果位也是解脱道的究竟位,故又可将佛陀称为究竟阿罗汉。
释迦牟尼佛是贤劫第四尊佛,佛灭度后500年称为正法时期,之后1000年称为像法时期,以后一万年称为末法时期。无论是国内或国外的说法,我们现在都是处于末法时期。过此末法后,佛法在世界上消失。世间将会多灾多难,众生生活非常痛苦。

除了上述十号以外,诸如:世雄、世英、世眼、法王、佛日、能仁、大导师、大圣人、大沙门、大医王、两足尊、人雄、师子等,都是世人对佛陀的尊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4-17
展开全部
梵语阿罗诃(Arhat),译为应供。佛世尊诸漏已尽,堪为世间福田而应受人天的供养,故说应供。瑜伽师地论云:‘已得一切所应得义,应作世间无上福田,应为一切恭敬供养,故名应供。’

梵语三藐三佛陀(Samyaksambuddha),译为正遍知,或正等觉。佛世尊能够真正的觉了遍知一切世出世法,故名正遍知。或正等觉。法蕴足论云:‘正等觉者,如世尊言:诸所有法,一切正性,如来一切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正等觉。’

梵语鞞多庶罗那三般那(Vidyacarana-sampanna),译为明行足,或明行圆满。足即系圆满的意思。佛世尊的三明及止观等行,皆悉圆满,故名明行足。法蕴足论云:‘明行圆满者:何等为明?谓佛所有无学三明:一者无学宿住随念智作证明;二者无学死生智作证明;三者无学漏尽智作证明;是谓明。何等为行?谓佛所有无学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是谓为行。又佛所有上妙威仪,往来顾视,屈伸俯仰,服僧伽胝,执持衣钵,悉皆严整,是谓为行。此行前明,总谓明行;如来具足圆满成就如是明行,一向鲜白,一向微妙,一向无罪,是故名明行圆满。’瑜伽论亦云:‘明谓三明,行如经说止观二品,极善圆满,是故说名明行圆满。’

梵语修伽陀(Sugata),译为善逝。佛世尊自他兼利之行,已达究竟,所作已办,安详入于涅盘,故名善逝。瑜伽论云:‘言善逝者,谓于长夜,具一切种,自利利他二功德故。’法蕴足论亦云:‘言善逝者,谓佛成就极乐安隐,无艰无难,往趣妙法,故名善逝。又贪嗔痴及余烦恼,所生种种难往趣法,如来于彼永断遍知,如多罗树,永断根顶,无复遗余,皆得当来永不生法,故名善逝。又如过去诸佛世尊,皆秉如实无虚妄道,趣出世间殊胜功德,一至永至,无复退还;今佛亦然,故名善逝。’

梵语路伽惫(Lokavid),译为世间解。佛世尊能够了解世间情与非情种种境事,故名世间解。瑜伽论云:‘世间解者,谓于一切种有情世间,及器世间,皆善通达故。由善悟入有情世间,依前后际宿住死生,依一切时,八万四千行差别故;于器世间,谓东方等十方世界无边成坏,善了知故。’法蕴足论亦云:‘世间解者,谓五取蕴,名为世间,如来于彼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世间解。又说五趣,名为世间,如来于彼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世间解。又说三界所摄诸处,名为世间,从彼而生,从彼而起,从彼而出;因彼而生,因彼而起,因彼而出;如来于彼,知见解了,正等觉故,名世间解。’

梵语阿耨多罗(Anuttara),译为无上士,或译无上丈夫。佛世尊在十法界中,最尊最上,无有能超过者,故名无上丈夫。法蕴足论云:‘无上丈夫者,如世尊言:所有有情,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想非非想,如来于中,最称第一,最胜最尊,最上无上,由此故说无上丈夫。’

梵语富楼沙昙藐婆罗提(Purusa-damya-sarathi),译为调御丈夫,或称调御士。佛世尊为调伏度众生故,时以柔软语,时以苦切语来开导众生,务令众生趣入善道而后已,因此故名调御士。法蕴足论云:‘调御士者,谓佛世尊,略以三种巧调御事,调御一切所化有情。一、于一类,一向柔软;二、于一类,一向粗犷;三、于一类,柔软粗犷。……如来于彼,以此三种巧调御事,如是调伏,如是止息,如是寂静,如是令其无余,永舍贪嗔痴等,一切烦恼。令永调伏,令永止息,令永寂静;得上调御,得胜调御,得胜清凉,永除曲秽,善灭慢覆,及诲垢浊。是故如来名调御士。’

梵语舍多提婆摩菟沙喃(Sasta-deavamanusyanam),译为天人师。佛世尊能教示人天应作不应作事,为人天的导师,故名天人师。瑜伽论云:‘为实眼故,为实智故,为实义故,为实法故,与显了义为开导故,与一切养为所依故,与不了义为能了故,与所生疑为能断故,与其深处为能显故,令明净故,与一切法为根本故,为开导故,为所依故,能正教诫教授天人,令其出离一切众苦,是故说佛名天人师。’法蕴足论云:‘天人师者,如世尊告阿难陀言:我非但与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四众为师,然我亦与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等诸天人众为师,为胜师,为随师,为范,为胜范,为随范,为将,为导,是故如来名天人师。’

梵语具称佛陀(Buddha),译为智者,觉者。所谓智,具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三智圆具。所谓觉,具有自觉,觉他,觉行穷满,三觉圆足;故名为佛。瑜伽论云:‘于能引摄义利法聚,于能引摄非义利法聚,于能引摄非义利非义利法聚,遍一切种现前等觉,故名为佛。’法蕴足论亦云:‘所言佛者,谓于如来无学智具明鉴觉慧照现观等已能具起及得成就,故名为佛。且如有一大婆罗门,来诣佛所,以妙伽他赞问佛曰:稽首世导师,名最上觉者。何缘父母等,号尊名佛陀?世尊哀愍彼婆罗门,亦以伽他而告彼曰:婆罗门当知,我如去来佛,成就觉者相,故我名佛陀。婆罗门当知,我观三世行,皆有生灭法,故我名佛陀。婆罗门当知,我于应知断,证修事已办,故我名佛陀。婆罗门当知,我于一切境。具一切知见,故我名佛陀,婆罗门当知,我于无量劫,修诸纯净行,经无量生死。今于最后身,离尘垢毒箭,证得无上觉,故我名佛陀。’

梵语路迦那他(Lokanatha),成称薄伽梵(Bhagavan),译为世尊。佛具足一切大功德,大威神势力,能推伏一切魔军,为一切世间人天之所恭敬尊重,故名世尊。瑜伽论云:‘薄伽梵者,坦然安坐妙菩提座,任运推灭一切魔军大势力故。’佛地经云:‘薄伽梵者,谓薄伽声,依六义转:一自在义,二炽盛义,三端严义,四名称义,五吉祥义,六尊贵义。如有颂言:自在炽盛与端严,名称吉祥及尊贵;如是六种义差别,应知总名为薄伽。如是一切,如来具有,于一切种,皆不相离,是故如来名薄伽梵。其义云何?谓诸如来,永不系属诸烦恼故,具自在义。焰猛智火所烧炼故,具炽盛义。妙三十二大士相等,所严饰故,具端严义。一切殊胜功德圆满,无不知故,具名称义。一切世间亲近供养,咸称赞故,具吉祥义。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懈废故,具尊贵义。或能破坏四魔怨故,名薄伽梵。四魔怨者,谓烦恼魔,蕴魔,死魔,自在天魔。’无性论释云:‘能破四种大魔怨故,名薄伽梵。四种魔者:一者烦恼魔,二者蕴魔,三者天魔,四者死魔。依空三摩地,能破烦恼魔。一切粗重,转依相住无量善根,随顺证得,成复依止精进慧力,能破蕴魔。依慈等持,能破天魔。依修神足,能破死魔。’法蕴足论亦谓:修习无上胜妙善法,成就无量殊胜功德,具足无限大威势力,能破一切贪嗔痴等恶不善法,永尽将来无量生死苦患,普及世间一切人天之所恭敬尊重,故佛如来名薄伽梵。

上来由如来至世尊,共十一尊号。瑜伽成实等,则合无上士与调御丈夫为一号。故至世尊,刚好十号。大智度论等则分无上士与调御丈夫而为二,故至佛正为十号,世尊则为特别的尊称。因为具有十号之德,为一切世间之所尊敬,所以称为世尊。愚意以为,举佛或薄伽梵,都可以总概括十号,为十号的总称。如有些经典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等,有些经典则说;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某处等。如佛地经云:‘佛具十种功德名号,何故如来传教法者,一切经首,但置如是薄伽梵(佛)?谓此一名,世咸尊重(佛则世人咸知)。又此一名,总摄众德,余名不尔,是故经首,皆置此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4-17
展开全部
如果对佛学有兴趣看这个你会有大发现,这才是佛教终极秘密!
1.佛成佛以后,首先直接的给众生开示了“次第一心三藏”,即《华严经》,准备讲明“次第一心三藏”的当下开示“一心三藏”就可以圆满。但是发现事与愿违,许多人不能接受。他们有的执着苦修苦证,有的执着自然外道,有的执着求神通术。。。当时印度就有96种外道。无奈之下佛只有一步步引导,不与这些外道打成一片就意味着没有人会听佛的开示。2.为了破这些外道,佛讲了《阿含经》,十二因缘法等进行接引,用因缘法来破自然外道法等,欲使小乘人得到他们的“果位”。这个果位即小乘人的阿罗汉,辟支佛。属于不了义二乘人的果位。所谓不了义是指这个所证是有漏的菩提。3.佛又针对众生不同的喜好执着,比如有的人喜欢执相修行,有的人喜欢执空修行等,都为他们讲各自的经典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藏教菩萨 → 他们的发心很大,执着在事相上来行持,也就是说他们是执相修行,行有为法,比如念佛念咒,拜佛拜忏,只懂得拜有形相的佛,不懂得拜法界佛,天天有为的去行善,这叫有为法,有为法是生灭法,不能成佛。因为佛法不讲善只讲真。但是他们会得到很大的人天福报!但是因只有福德没有功德(功德是必须明心见性开悟)我们修行人学佛目的不是为了得福报,那叫三世冤,第一世受苦,第二世享用自己的福报所得,第三世往下落至三恶道等,因此是白修一场不出轮回。 佛为了接引有缘众生先入佛门再说,总比闻不到法强,因此为这部分执相才愿意修行的众生开示了《无量寿经》《地藏经》等,这是藏教菩萨所修经典。所以我们可以与古代的梁武帝比较一下,梁武帝建了四百八十座庙,度了十几万人出家,到最后还不得好死,达摩祖师直接告他说:“你没有功德”。通教菩萨 → 这了接引藏教菩萨放弃有为修行更上一个层次,也为了把喜欢执空修行的人接引进佛门,佛用《金刚经》《六百部般若》来破执相修行的有为法,《金刚经》就是把有为法判为邪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金刚经》就是来接换《无量寿经》《地藏经》的。《金刚经》讲得很清楚,“若人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怎么了? 行邪法不能见如来。这是佛讲的,所以我们念佛,拜佛,供养舍利,建寺庙有什么用啊?!这些与成佛与你明心见性没有关系,这些是修行而不是修心。所谓那些念佛 拜佛 供养舍利,只能做为佛法形式上的有缘辅助接引众生的工具而已,不是成佛的方法,与成佛无关。想成佛要明理,深入经藏开了智慧才行。所以当今多少人在盲修瞎练一看便知,而且往往大家都去做的事就觉得是对的也跟风去做,不会理智的用智慧去分析,从而占用自己大量的学法时间去跑佛事啊等,还觉得这是自己往生的资粮,这不是与佛做交易吗?用世间人的想法与佛再做交换吗?佛啊你看我今天放生放了多少了,念了几千声佛号啊,还念经咒多少遍啊,我一定能往生了,是不是佛啊?就是这种心理啊。因此造成“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个通教就是指禅宗的修行,执空修行,破一切相归空相,连佛的三十二相他都判为无明相,这叫禅宗的无为法。他执在空相里不出来了,他却不知道空是对有而讲的,空本身也是一种相,是空相。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有相,非空相,但他能现有相,现空相,随缘自在变现。真心本来面目是非有为,非无为,非不有为,非不无为. 禅宗所认为的这个“无为法”,通过禅定的功夫来修成的,是不是以有为之心 修无为之法?!所以仍然判为是有为法,以有为之心修无为之法,仍然是邪法。《楞严经》第六卷中文殊菩萨就把月光童子还有孙陀罗难陀一些人修的禅宗判为不能成就。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最上乘论》中讲:修此法门“恒沙莫一,亿劫希成”,就是讲修行这个法门能成就的人是恒河沙数的人中难有一个人有这样的根基,这个银河系可能还没有恒河沙数的修行人,即使有这么一个人修行,他还是亿劫希成。可见是甚难成就的法门。别教菩萨 → 因此为了破掉众生在有相与空相两个相上的执着,接引众生继续探求真理,这个时候通过《华严经》,《圆觉经》开示众生从亦空亦有两个门而入,在禅宗见空性的基础上,从空出有,比藏教通教更加圆融。这里的破掉不是世间法里的破,世间法讲破是破掉不要了,佛法里的破是在相见性而不是破相见性。明白这个道理就是破了,并不是要把它破除掉不要。《华严经》,《圆觉经》为代表经典,来接换《金刚经》。所以从开始讲“次第一心三藏”难以被人理解到绕了一大圈,众生撞到南墙又撞到北墙,路都行不通,这才发现原来真的不能执着于一部经,人的境界在提升,就如上台阶一样,需要一个认知过程。这样众生就容易放下情执心,不再抱有先入为主的老观念,解放思想,比较开明了。就像我们要过河,只能乘船,过了河,还要船吗?有的人就是不肯丢下船,扛着船继续行,以至于障碍了自己前行的进程。这时再看《华严经》,《圆觉经》那就比以前效果要好得多了,这才理解佛之前讲的那些经那些法门啊是针对当时自己的根机而讲,是应机施教。并不究竟。当时自己就那样的境界,不能接受更深的指导。圆教菩萨 → 到了法华涅盘时,佛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对弟子们说:【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又讲【唯此一真实,余二则非真】(《请见法华经原文》):唯有这部经是真的,第二部就是假的。也就是认定这部《法华经》才是我佛所要讲的,前面那些经典是引导你们最终流入此《法华经》的,也就是说,《法华经》是前面藏教,通教,别教里任何一部经的接换经,这是方便说,究竟说为:《法华经》为十法界任何一个国土中佛讲的无量经中任何一部的最终接换经。此经破前的小乘因缘经及不了义大乘经。其实佛在成佛后当下就可以讲此《法华经》的,《法华经》即前面所提到的“一心三藏”法理。佛就为了开示众生一心三藏法理,但是当时没有正法氛围,讲了人家也不接受反而会破法毁谤。因而佛讲了这么多经往“次第一心三藏”上引导,因“次第一心三藏”就是为了最后讲清“一心三藏”的辅助跳板!所以,如果你没有学过三藏十二部经能接受这个《法华经》的话,那就不必先前的一大圈子的弯路,可以直取佛法精髓“一心三藏”,直取家园,回归如来藏妙真如性。其实佛在之前41年的传法中,无时不在讲《法华经》只不过那时是旁敲侧击,暗示着讲,给弟子们心里留下一个痕迹。到了法华涅盘时,佛才全面的讲,正式的讲,直接的讲,真话真说,指出弟子们必须受持此《法华经》这样我才与授记成佛,这时佛已不问根性,只讲唯一佛乘。。《法华经》全名称为《大乘妙法莲华经》,佛最后七年就为了讲这部《法华经》。《无量义经》为《法华经》打前阵,《涅盘经》为《法华经》收尾。《楞严经》原名《妙法莲华王》,与《法华经》是同一部经,《法华经》是总讲,正面直接讲,《楞严经》是细讲,是从正反两面讲,把《法华经》要讲的道理全面展开着讲。主经就是《法华经》《楞严经》两部大经。圆教佛法是从非空非有而入,遇有说空,遇空说有,非空非有当下即空即有。圆融圆满圆通十法界万法为当人当下一念当下随缘变现。此法不立修证,不立阶梯,无修无证,一步登天,印光祖师遗训说为:“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等觉菩萨就是像观音菩萨那样的大菩萨的果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4-17
展开全部
佛有十种名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