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厂牌和独立唱片是怎么回事?

如题... 如题 展开
 我来答
芳华1982
2015-11-20 · 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芳华1982
采纳数:1125 获赞数:1749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厂牌指音乐专辑的出版公司,特别是摇滚或独立音乐等领域。
独立唱片是指艺人不依靠唱片公司,由自己出资并独立完成制作的唱片。

摇滚或独立音乐行业内,通常一个公司所出版音乐专辑都是比较类似的风格,所以时间长了,一些知名的公司也就是厂牌就代表了某种音乐风格。
比如说厂牌4AD代表独立音乐,Sub pop就是Grunge,Earache多数是死金,而Projekt基本上是黑潮。通过厂牌也就能大体上知道一张专辑的风格。

世界比较有名的厂牌,例如:
1、Rough Guide
"世界音乐"的老法师厂牌,最擅长为音乐画地图,一张唱片+一本旅游指南是Rough Guide经典组合。
2、Nonesuch
Nonesuch Explorer无双探险家,是"真实的非西方音乐的米其林指南"。从1967年出品第一张巴厘岛唱片开始,一系列92张专辑,以极奢侈的品质标准,保证那些"从树下懒汉口中录来的采风",获得让"发烧友也永不抱怨"的录音质量。
3、Wicklow
"高地族长"幕后操纵的BMG分支厂牌,新近起家,但并不为凯尔特音乐所独享,旗下还可以找到一流的芬兰民族歌手,甚至电音红人Bill Laswell与图瓦朋克乐队Yat-Kha的奇异组合。

独立唱片公司指的是艺人所属的唱片公司是Independent Label(独立公司),并不像全球五大唱片公司(WEA、POLYGRAM、EMI、CBS←后来的SONY、BMG)有极为庞大的发行网,可以为歌手作造型、宣传活动等整体设计,由于Major(即五大唱片公司系统)可以为艺人提供最好的录音师、伴奏者等客观环境,定完整的行销计画,因此往往具有能将一个平凡人塑造成大明星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以商业利益为考虑下,大唱片公司旗下的好艺人往往被迫牺牲一些理想与执着。
声音图书馆
2021-09-07 · 百度认证:东莞市哲巫本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声音图书馆
一个专注于声音细分的音频品牌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我们听的每张音乐专辑都有发行公司,这是我们所说的音乐厂牌(Label),它的产生标志着音乐工业化,商品化。

当今世界的唱片绝大部分份额掌握在三家大公司手中:环球(Universal Music Group),华纳(Warner Music Group)与索尼 (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这三家大公司旗下有着非常庞大数量的音乐厂牌,几乎都是并购进来的。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厂牌”只是在唱片不显眼的位置的几个小字,但对于那些资深乐迷来说大唱片公司与音乐厂牌却有着不同的东西。

因为有一些厂牌出版的都是比较近似的风格,时间长了这些知名厂牌就代表了某种音乐风格。


而独立唱片则是不依靠某地区内主要发行唱片公司而出版、发行的唱片。

通常来说,独立唱片由独立音乐人或独立厂牌全程负责自己出版唱片的录音、后期、出版和制作。

在国内,主要的唱片发行厂牌还是星外星、京文、滚石这一派老牌的唱片公司。但随着国内音乐文化的发展,独立厂牌也如雨后春笋一般生长在全国各地。如摩登天空和太合麦田都是受众比较广大的独立厂牌。

声音图书馆还整理了许多小众的独立厂牌,并将这些独立厂牌出品的唱片进行线下展售,并打造了专为小众厂牌而向音乐爱好者们提供试听的实体空间。

同时,声音图书馆将一直保持独立音乐人和独立厂牌的征集,让音乐爱好者们听见更多好音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诗龙恒X
2005-10-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2万
展开全部
  对于许多人来说,“厂牌”(label)不过是唱片不显眼位置的几个小字而已,但对那些资深乐迷、音乐记者和唱片业的业内人士来说,“大厂牌”(major)和“独立厂牌”(indie)却意味着本质不同的东西。在我国之外,摇滚乐已成为20世纪最为流行的音乐风格,但这要归功于许多独立厂牌的先锋,他们作为革新的源泉以其自身努力和对大厂牌的影响造就了今天的摇滚乐。

  当二站结束后,也就是摇滚乐诞生的初期,唱片工业掌握在几家大厂牌手中:Capitol(凯必多)、MGM(米高梅)、Decca(迪卡)、Mercury(水星)、Columbia(哥伦比亚)和RCA,他们在流行小调的田地里安全地耕作,而把带有特殊口味的诸如R&B和C&W之类的听众留给了地区性的小厂牌,他们认为那些“种族”音乐和“山地摇滚”的听众实在太少,而且他们的企划部门的才能发育的还不那么健全。

  小公司面对大厂牌分下来的面包屑,必须更艰苦地奋斗,录音、培养艺人、力争得到电台的播出,另一方面他们没有既成模式的束缚,能够录制一些更有创造性、更外向型的音乐,这直接促成了摇滚乐的诞生,同时也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把独立厂牌简单看成艺术先锋的概念是不妥的,他们热爱音乐,但同样热爱金钱,他们和艺人签下的合约也是剥削性质的。因为没有大厂牌的发行网络,所以他们不得不走遍一个个城市,带着最新制作的单曲,给DJ们红包和礼物以换得电台的播放。这些早期的摇滚乐独立厂牌的先驱有Sun、Atlantic、Specialty、Chess、Imperial、Modern、VeeJay、King、Duke/Peacock,他们的名字将铭刻在摇滚乐丰碑之上。还有更多的小公司只是出过一两首热门歌曲,甚至有的只是出过一首地区性的热门单曲,但他们同样对摇滚乐的发展做出了持续性的贡献。五十年代最伟大的摇滚乐先驱兼超级明星大都是独立公司培养发掘的,但最终他们的超级市场化还是由财大气粗的大厂牌来完成的。

  五十年代末,独立厂牌的最热门十首单曲是大厂牌的两倍,摇滚最热门十首单曲是大厂牌的三倍,大厂牌直至六十年代才开始调整战略,逐步放弃那些不痛不痒的流行歌曲,迎接摇滚时代的到来。但独立厂牌始终是摇滚乐的主要力量,像Kama Sutra、 Red Bird、Philles、Stax/Volt都产生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而大名鼎鼎的Motown更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独立厂牌,他们的商业意识堪与大厂牌一争高下。

  但在英国,情况则颇为不同,几乎所有艺人的东家都是四家大厂牌:EMI、Decca、Pye、Philips,不过好在这些公司比他们的美国同行眼光要好一些。直至六十年代中期,英国的独立厂牌开始了行动,像Immediate、Reaction、Track、Island等厂牌录制了摇滚时代最有创新精神的一批录音,比如Small Faces、the Who、Cream、Traffic、Jimi Hendrix和Beatles。Beatles的苹果唱片曾推出了他们最激进前卫的作品。在美国,同样出现了一些富于自我意识和激进情绪的独立厂牌,特别是Elektra,他们录制的以the Doors为代表的一系列民谣摇滚和迷幻摇滚作品是六十年代精神的最完美体现。

  七十年代是个分久必合的时代,大厂牌把大量触角伸向大多数成功的独立厂牌,R&B持续上榜,成为大厂牌文化的一部分。七十年代中后期,朋克和新浪潮乐队成为唱片业界的恶梦,于是诞生了DIY的潮流,乐队在无人喝彩的情况下自己录制并签约独立厂牌或成立自己新的独立厂牌,以放弃商业成功为代价换得了艺术创作上的自由。

  八十年代,独立意识成为了社会政治意识的一部分,它意味着不妥协的斗争意识,许多艺人、评论家和乐迷已经将大厂牌看成是扼杀创造力和艺术表达的一大障碍。由上百的独立/非主流摇滚厂牌、乐迷杂志和大学社区电台构成的网络使艺术家在主流之外发行音乐成为可能。SST、Alternative Tentacles、Touch & Go、Sub Pop和4AD这样的独立厂牌定义了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美学标准,而像Slash这样的厂牌则同时与大厂牌在发行上合作。大厂牌的商业手段永远是无孔不入的,在看到非主流市场的巨大潜力之后,他们最终以自身的商业影响力签下了大部分最有成功潜力的乐队。到九十年代中期,据估计Sony、CEMA、BMG、PGD、WEA和UNI这些唱片业的巨无霸占据了唱片市场销售的90%,但是,独立厂牌与大厂牌间的拉锯战并未停止。八十年代中期,独立摇滚的超级巨星像Husker Du在大厂牌下的销售量似乎也是有点寒酸,但九十年代Nirvana的百万销量为Grunge的热烈批发行情制造了契机,之后便是Pearl Jam、Nine Inch Nails、Green Day、Liz Phair和Beck在排行榜上叱咤风云,这一切都离不开独立厂牌的贡献(虽然有些无奈)。

  注意!独立厂牌决非明日之星的试验场和大厂牌摇钱树的育红班,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音乐。独立厂牌可以不被排行榜或销售量之类的身外之物所累而专心发掘奇妙的音乐,这是最幸福的工作。像五十年前一样, 虽然他们依然被发行不畅、预算紧张、缺少曝光而困扰,但他们还会像五十年前一样不断对大厂牌施以影响,使摇滚乐永远不离我们左右。

参考资料: http://et.qq.com/a/20050510/000107.htm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05-10-09
展开全部
对于许多人来说,“厂牌”(label)不过是唱片不显眼位置的几个小字而已,但对那些资深乐迷、音乐记者和唱片业的业内人士来说,“大厂牌”(major)和“独立厂牌”(indie)却意味着本质不同的东西。在我国之外,摇滚乐已成为20世纪最为流行的音乐风格,但这要归功于许多独立厂牌的先锋,他们作为革新的源泉以其自身努力和对大厂牌的影响造就了今天的摇滚乐。

当二站结束后,也就是摇滚乐诞生的初期,唱片工业掌握在几家大厂牌手中:Capitol(凯必多)、MGM(米高梅)、Decca(迪卡)、Mercury(水星)、Columbia(哥伦比亚)和RCA,他们在流行小调的田地里安全地耕作,而把带有特殊口味的诸如R&B和C&W之类的听众留给了地区性的小厂牌,他们认为那些“种族”音乐和“山地摇滚”的听众实在太少,而且他们的企划部门的才能发育的还不那么健全。

小公司面对大厂牌分下来的面包屑,必须更艰苦地奋斗,录音、培养艺人、力争得到电台的播出,另一方面他们没有既成模式的束缚,能够录制一些更有创造性、更外向型的音乐,这直接促成了摇滚乐的诞生,同时也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

把独立厂牌简单看成艺术先锋的概念是不妥的,他们热爱音乐,但同样热爱金钱,他们和艺人签下的合约也是剥削性质的。因为没有大厂牌的发行网络,所以他们不得不走遍一个个城市,带着最新制作的单曲,给DJ们红包和礼物以换得电台的播放。这些早期的摇滚乐独立厂牌的先驱有Sun、Atlantic、Specialty、Chess、Imperial、Modern、VeeJay、King、Duke/Peacock,他们的名字将铭刻在摇滚乐丰碑之上。还有更多的小公司只是出过一两首热门歌曲,甚至有的只是出过一首地区性的热门单曲,但他们同样对摇滚乐的发展做出了持续性的贡献。五十年代最伟大的摇滚乐先驱兼超级明星大都是独立公司培养发掘的,但最终他们的超级市场化还是由财大气粗的大厂牌来完成的。

五十年代末,独立厂牌的最热门十首单曲是大厂牌的两倍,摇滚最热门十首单曲是大厂牌的三倍,大厂牌直至六十年代才开始调整战略,逐步放弃那些不痛不痒的流行歌曲,迎接摇滚时代的到来。但独立厂牌始终是摇滚乐的主要力量,像Kama Sutra、 Red Bird、Philles、Stax/Volt都产生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而大名鼎鼎的Motown更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独立厂牌,他们的商业意识堪与大厂牌一争高下。

但在英国,情况则颇为不同,几乎所有艺人的东家都是四家大厂牌:EMI、Decca、Pye、Philips,不过好在这些公司比他们的美国同行眼光要好一些。直至六十年代中期,英国的独立厂牌开始了行动,像Immediate、Reaction、Track、Island等厂牌录制了摇滚时代最有创新精神的一批录音,比如Small Faces、the Who、Cream、Traffic、Jimi Hendrix和Beatles。Beatles的苹果唱片曾推出了他们最激进前卫的作品。在美国,同样出现了一些富于自我意识和激进情绪的独立厂牌,特别是Elektra,他们录制的以the Doors为代表的一系列民谣摇滚和迷幻摇滚作品是六十年代精神的最完美体现。

七十年代是个分久必合的时代,大厂牌把大量触角伸向大多数成功的独立厂牌,R&B持续上榜,成为大厂牌文化的一部分。七十年代中后期,朋克和新浪潮乐队成为唱片业界的恶梦,于是诞生了DIY的潮流,乐队在无人喝彩的情况下自己录制并签约独立厂牌或成立自己新的独立厂牌,以放弃商业成功为代价换得了艺术创作上的自由。

八十年代,独立意识成为了社会政治意识的一部分,它意味着不妥协的斗争意识,许多艺人、评论家和乐迷已经将大厂牌看成是扼杀创造力和艺术表达的一大障碍。由上百的独立/非主流摇滚厂牌、乐迷杂志和大学社区电台构成的网络使艺术家在主流之外发行音乐成为可能。SST、Alternative Tentacles、Touch & Go、Sub Pop和4AD这样的独立厂牌定义了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美学标准,而像Slash这样的厂牌则同时与大厂牌在发行上合作。大厂牌的商业手段永远是无孔不入的,在看到非主流市场的巨大潜力之后,他们最终以自身的商业影响力签下了大部分最有成功潜力的乐队。到九十年代中期,据估计Sony、CEMA、BMG、PGD、WEA和UNI这些唱片业的巨无霸占据了唱片市场销售的90%,但是,独立厂牌与大厂牌间的拉锯战并未停止。八十年代中期,独立摇滚的超级巨星像Husker Du在大厂牌下的销售量似乎也是有点寒酸,但九十年代Nirvana的百万销量为Grunge的热烈批发行情制造了契机,之后便是Pearl Jam、Nine Inch Nails、Green Day、Liz Phair和Beck在排行榜上叱咤风云,这一切都离不开独立厂牌的贡献(虽然有些无奈)。

注意!独立厂牌决非明日之星的试验场和大厂牌摇钱树的育红班,这里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音乐。独立厂牌可以不被排行榜或销售量之类的身外之物所累而专心发掘奇妙的音乐,这是最幸福的工作。像五十年前一样, 虽然他们依然被发行不畅、预算紧张、缺少曝光而困扰,但他们还会像五十年前一样不断对大厂牌施以影响,使摇滚乐永远不离我们左右。

厂牌介绍——独立唱片公司—
独立唱片公司介绍一独立的旗帜SST公司 你知道下面的一串名字意味着什么吗?Black Flag、Soundgarden、 Sonic Youth、Meat Puppets、Descendents、Minutemen、Dinosaur Jr、Bad Brains、fIREHOSE、Buffalo Tom、Husker Du、Screaming Trees。对,他们都是在美国非主流音乐领域里最炙手可热或是最值得怀念的乐队,那么除此之外,他们还意味着什么呢?他们都曾来自一个地方:SST唱片公司。从SST这家在美国名不见经传的小独立公司里,走出了横跨美国80年代和90年代的最生猛的摇滚乐队。现在,与SST依然默默无闻不同的是,经过SST洗礼的这些乐队已是各大公司的宠儿了。那么,SST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故事要从1977年说起,这一年,一个叫 Greg Ginn的年轻人从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他组建了一支叫做Black Flag的乐队,并很快地录制了一张专辑,但当他们把这个专辑的样带送往各家唱片公司的时候,却得到了一个相同的结果:闭门羹。一怒之下,Black Flag自己凑钱,在1978年成立了SST公司,出版了他们的第一张EP专辑Nervous Breakdown。可能连 Greg Ginn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一赌气,竟翻开了美国摇滚乐的新篇章——Hardcore时代的到来——并对后来20内的美国摇滚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Hardcore,简单地说,是美国朋克的另一种说法,是美国对英国朋克的直接反应。当Ramones把朋克音乐带到英国的时候,英国出现了朋克浪潮,当这股浪潮波及到了美国的西海岸时,便在 Black Flag, Dead Kennedys, Flipper和Circle Jerks身上生根开花。和英国朋克不一样的是,Hardcore的速度更快,音乐更脏,音响更大而且混浊。因此,Black Flag也有了美国的“性手枪”之美誉。任何一家独立公司都有类似的经历,他们白手起家,财政紧张,出版的唱片没有销量。在地下与半地下的状态中度过艰难的岁月,一旦他们在商业上取得一点成绩,还没有来得及庆功,杀身之祸便降临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垂涎欲滴的大唱片公司要么挖走你的台柱,要么被控股。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这些小公司元气大伤,不得不招安于大公司旗下,或是关门倒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像Motown、Island这样的规模较大的独立公司都在劫难逃。但SST的字典里没有“妥协”二字,或许当年Greg Ginn在投靠无门时受到了打击和羞辱,使他更坚定地坚持不妥协的独立意识,知道有一句摇滚音乐史上最伟大最响亮的反主流口号“Don*t Suck Corporate Cock"(不合作)吗?它就出自SST;你经常在唱片的封面上看到提醒唱片销售者和未成年人的“Parental Advisory, Explicit Lyrics"警告语吗?SST把它改成了“Fuck Parental Advisory"。80年代,当大唱片公司纷纷抱住巨星的摇钱树的腿拼命地摇晃时,在Black Flag这面独立大旗的引导下,SST已经悄悄的把Hardcore音乐发展的了极至,并酝酿着一场风暴的到来。现在人们都知道,是Sub-Pop出卖了Nirvana才在全球引发了Grunge和另类音乐的潮流,其实SST出版Grunge音乐的时间要比Sub-Pop早的多。在1987年的时候,SST就已经为Screaming Trees出版了第一张Grunge风格的Even If And Especially When。随后,他们又为Soundgarden、Skin Yard等西雅图乐队出版了专辑。事实证明了SST的眼光是正确的,谁还愿意为只卖掉了200张专辑的Skin Yard出版下一张专辑呢?只有SST。正是因为SST的坚决不妥协的态度,才使这家不起眼儿的独立公司逐步壮大起来并成为80年代美国地下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SST作为一个厂牌保持了它的纯洁,但无法避免的是那些走红的乐队要么解散,要么远走高飞,在SST公司80年代重要的名字中,解散的有:Black Flag(1986)、Husker Du(1987)、Descendents(1987)fIREHOSE(1995),转签大公司的有:Sonic Youth(1988年签约DGC)、Dinosaur Jr(1988年签约英国的Blast First)、Soundgarden(1989签约A&M)、Meat Puppets(1991年签约London)、Screaming Trees(1991年签约Epic)Buffalo Tom(1992年签约RCA)、Bad Brains(1993年签约Epic)……SST就像美国唱片业的西点军校,为大公司“输送”了一支又一支出色的乐队。但SST并未因为走了台柱而一蹶不振,相反,他们的规模却日益壮大,20年来,与SST公司签约的艺人团体达180多个,而且,他们还设立了两个子公司,New Allience和Cruz。现在,他们每年以50万张的销量递增,这对一家独立公司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是相当可观了。进入90年代,非主流音乐的走红,独立公司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但SST岿然不动,他们这时的口号也更加坚决:“Corporate Rock Still Suck"。SST是Hardcore的大本营,风格基本上都是融合了朋克和重金属音乐,并展示了五花八门的吉他音响效果,听SST的音乐,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他们在80年代就演奏完了20世纪的非主流摇滚乐。这里有第一只黑人朋克乐队Bad Brains,他们火爆的演奏技巧使他们赢得了Speedcore的美誉;Black Flag高分贝的音响把朋克乐和鞭笞金属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fIREHOSE抓住了流行曲、民歌和爵士的特征,并为音乐赋予了岩浆喷发般的力量;Husker Du那独一无二的闷爆式的吉他演奏是Bob Mould的音乐的标签;Sonic Youth的Lo-Fi与实验的音乐气质;Soundgarden音乐中散发出的晦暗、低调的气息……还有哪一家公司能向我们展示如此丰富多彩的原汁原味的音乐呢?除了上述这些在非主流乐坛比较响亮的名字之外,90年代SST的主角是:Opal、Volcano Suns、Blast、Sister Double Happiness、Divine Horsemen、Saintvitus、Run Westy Run、Das Damen、Saccharine Trust等,这些让人们感到陌生的名字也大都已经解散和投靠了其他公司。就目前而言,真正支撑SST的是:原Black Flag贝司手Chuck Dukowski组建的SWA,原Husker Du鼓手/主唱Grant Hart,原Sonic Youth成员Lee Ranaldo以及Gone、The Last和Sylvia Juncosa等,这些人差不多都是SST的元老。随着不断地发展,SST的音乐类型也趋于多样化,现在已不都是当初清一色吵闹的Hardcore,在SST旗下,还集结着一批相当出色的先锋音乐家,如Elliotsharp、Zoogz Rift、 Roger Miller、 Fred Frith、Henry Kaiser、Negativland等;还有现代爵士乐与布鲁斯风格的Tar Babies、Always August、Universal Congress Of、Bazooka、Cruel Frederick;原Violent Femmes贝司手Brain Richie的世界音乐;新民歌风格的Roger Manning、Kirk Kelly;Bad Brains主唱HR的雷吉音乐;Pell Mell的新世纪朋克等。尽管有许许多多在SST旗下成名的乐队接连离去,让人不免有些遗憾,但人去楼不空,这些团体给SST留下了一笔丰富而又经典的财富,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SST的经典之作。首先我们来看看SST的创始人Black Flag,Black Flag在他们存在的八年中,共出版了十多张专辑,除个别的两三张专辑比较一般化之外,其余的皆相当出色。在这些专辑当中,最出类拔萃当然要数Damaged (1981)了。这是有史以来在45分钟之内最狂野、粗暴、诚实并充满激情的音乐,其中的“Six Pack"和“TV Party"是最受争议和最为Hardcore歌迷津津乐道的两首歌。美国《音乐大全指南》对这张专辑的评价是:“这可能是80年代早期加州音乐沼泽地上浮现出的一张最棒的Hardcore朋克专辑,虽然有很多乐队尝试过这种音乐,但没有哪一支能比的上他们的。”来自波士顿的Buffalo Tom在SST只出版了一张专辑,即1989年的同名专辑,这是一张充满活力令人眼花缭乱、刚柔相济的专辑,在以噪音为主的SST算是比较特别的一张了。洛杉矶的Descendents的出现,把“性手枪”在美国所传播的朋克对政治的愤怒转变成了对青春期的焦虑,他们在1987的专辑Two Things At Once实际上是把他们的第一张EP短专辑Bonus Fat 和专辑Milo Goes To College合二为一,Bonus Fat被认为是自Modern Lover的首张专辑以来最简洁生动地反映青春期挫败感心理的专辑。这个合集就像是勾勒出了“非主流”美国摇滚起始的地图,让人聆听的时候欲罢不能。Bad Brains在离开SST之前,为SST留下了一张I Against I (1986)这是这支乐队在人员变动之前录制的最好的一张专辑,音乐的速度在这个专辑中有所减慢,但他仍被很多人认为是在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专辑之一。来自明尼苏达的Husker Du,其在Hardcore音乐界的影响力绝不亚于Black Flag,而且他们也是笔者最喜爱的乐队之一。Husker Du虽然在SST只出版了三张专辑和一张EP短专辑,但每一张都分量实足。在美国,许多乐评多比较推崇他们签约华纳之后出版的两张专辑而忽视了他们在SST出版的Zen Arcade(1984)和 New Day Rising(1985)。Husker Du在Zen Arcade大胆地打破了许多音乐上的规则,这是一张并不能一下就能让人清楚和理解的概念专辑, Bob Mould和 Grant Hart放弃了Hardcore固有的“快、狠、硬、噪”的规则,而是在尝试一些流行的、卡带实验、原声歌曲、钢琴和迷幻噪音等。而次年的专辑New Day Rising又是一个新的突破,他们是第一个真正令人信服地把Hardcore和流行曲交融在一起的乐队,每一首歌都是那么简洁、锐利,这张专辑不仅比Zen Arcade更激烈和无情,而且更加悦耳。 New Day Rising是Husker Du的代表作。The Minutemen是一支不幸的乐队,乐队的灵魂人物 Daniel Boon在27岁是不幸丧命,其余的两名成员组建了fIREHOSE。在The Minutemen为SST出版的几张专辑中,最好的是他们1984年的Double Nickels on the Dime,这是他们的杰作,这张专辑共有43首歌,但遗憾的是它一直被人们所忽视。Sonic Youth现在是摇滚歌坛最响亮的名字之一,他们虽然在SST出版过六张专辑,但这支来自纽约的摇滚乐队似乎和SST的关系不大,EVOL (1986)和Sister (1987)算是与SST合作期间最好的专辑,尤其是后者,Sister确立了他们内容丰富的摇滚美学的规则,它的音响酣畅淋漓地融为一个整体,甚至古怪的吉他演奏要比通常的还少了些混乱,在当时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次冒险行动。成军于亚利桑那的 Meat Puppets的音乐中的朋克成分要大于Hardcore,他们的第一张同名专辑以朋克和乡村音乐风格为主,但第二张专辑Meat Puppets II却展示了他们音乐中丰富多彩的一面,他们回到了更根源的音乐之中去了。从早期的山地摇滚 ("Magic Toy Missing"、“Lost"、 "Climbing")到轻柔的器乐("Aurora Borealis"、“I’m a Mindless Idiot")。这张专辑在当时得到的评价并不高,但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才渐渐地品味出它的魅力和经典性了。十年之后,Nirvana在他们MTV Unplugged音乐会上翻唱了这张专辑中的两首曲目:“Oh, Me"和“Lake of Fire"。当然,SST的经典作品绝不止上述这些,笔者不厌其烦地列举旨在告诉读者SST有许许多多独创和精彩的音乐以及他们坚持自己的音乐方向和不向商业妥协的独立精神,并为许许多多的独立公司树立了典范。

占个座 沙发板凳没有 地下室也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用我的真心燃烧
2005-10-09 · TA获得超过357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6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厂牌介绍——独立唱片公司—
独立唱片公司介绍一独立的旗帜SST公司 你知道下面的一串名字意味着什么吗?Black Flag、Soundgarden、 Sonic Youth、Meat Puppets、Descendents、Minutemen、Dinosaur Jr、Bad Brains、fIREHOSE、Buffalo Tom、Husker Du、Screaming Trees。对,他们都是在美国非主流音乐领域里最炙手可热或是最值得怀念的乐队,那么除此之外,他们还意味着什么呢?他们都曾来自一个地方:SST唱片公司。从SST这家在美国名不见经传的小独立公司里,走出了横跨美国80年代和90年代的最生猛的摇滚乐队。现在,与SST依然默默无闻不同的是,经过SST洗礼的这些乐队已是各大公司的宠儿了。那么,SST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故事要从1977年说起,这一年,一个叫 Greg Ginn的年轻人从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他组建了一支叫做Black Flag的乐队,并很快地录制了一张专辑,但当他们把这个专辑的样带送往各家唱片公司的时候,却得到了一个相同的结果:闭门羹。一怒之下,Black Flag自己凑钱,在1978年成立了SST公司,出版了他们的第一张EP专辑Nervous Breakdown。可能连 Greg Ginn也没有想到,他的这一赌气,竟翻开了美国摇滚乐的新篇章——Hardcore时代的到来——并对后来20内的美国摇滚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Hardcore,简单地说,是美国朋克的另一种说法,是美国对英国朋克的直接反应。当Ramones把朋克音乐带到英国的时候,英国出现了朋克浪潮,当这股浪潮波及到了美国的西海岸时,便在 Black Flag, Dead Kennedys, Flipper和Circle Jerks身上生根开花。和英国朋克不一样的是,Hardcore的速度更快,音乐更脏,音响更大而且混浊。因此,Black Flag也有了美国的“性手枪”之美誉。任何一家独立公司都有类似的经历,他们白手起家,财政紧张,出版的唱片没有销量。在地下与半地下的状态中度过艰难的岁月,一旦他们在商业上取得一点成绩,还没有来得及庆功,杀身之祸便降临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垂涎欲滴的大唱片公司要么挖走你的台柱,要么被控股。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这些小公司元气大伤,不得不招安于大公司旗下,或是关门倒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像Motown、Island这样的规模较大的独立公司都在劫难逃。但SST的字典里没有“妥协”二字,或许当年Greg Ginn在投靠无门时受到了打击和羞辱,使他更坚定地坚持不妥协的独立意识,知道有一句摇滚音乐史上最伟大最响亮的反主流口号“Don*t Suck Corporate Cock"(不合作)吗?它就出自SST;你经常在唱片的封面上看到提醒唱片销售者和未成年人的“Parental Advisory, Explicit Lyrics"警告语吗?SST把它改成了“Fuck Parental Advisory"。80年代,当大唱片公司纷纷抱住巨星的摇钱树的腿拼命地摇晃时,在Black Flag这面独立大旗的引导下,SST已经悄悄的把Hardcore音乐发展的了极至,并酝酿着一场风暴的到来。现在人们都知道,是Sub-Pop出卖了Nirvana才在全球引发了Grunge和另类音乐的潮流,其实SST出版Grunge音乐的时间要比Sub-Pop早的多。在1987年的时候,SST就已经为Screaming Trees出版了第一张Grunge风格的Even If And Especially When。随后,他们又为Soundgarden、Skin Yard等西雅图乐队出版了专辑。事实证明了SST的眼光是正确的,谁还愿意为只卖掉了200张专辑的Skin Yard出版下一张专辑呢?只有SST。正是因为SST的坚决不妥协的态度,才使这家不起眼儿的独立公司逐步壮大起来并成为80年代美国地下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SST作为一个厂牌保持了它的纯洁,但无法避免的是那些走红的乐队要么解散,要么远走高飞,在SST公司80年代重要的名字中,解散的有:Black Flag(1986)、Husker Du(1987)、Descendents(1987)fIREHOSE(1995),转签大公司的有:Sonic Youth(1988年签约DGC)、Dinosaur Jr(1988年签约英国的Blast First)、Soundgarden(1989签约A&M)、Meat Puppets(1991年签约London)、Screaming Trees(1991年签约Epic)Buffalo Tom(1992年签约RCA)、Bad Brains(1993年签约Epic)……SST就像美国唱片业的西点军校,为大公司“输送”了一支又一支出色的乐队。但SST并未因为走了台柱而一蹶不振,相反,他们的规模却日益壮大,20年来,与SST公司签约的艺人团体达180多个,而且,他们还设立了两个子公司,New Allience和Cruz。现在,他们每年以50万张的销量递增,这对一家独立公司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是相当可观了。进入90年代,非主流音乐的走红,独立公司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但SST岿然不动,他们这时的口号也更加坚决:“Corporate Rock Still Suck"。SST是Hardcore的大本营,风格基本上都是融合了朋克和重金属音乐,并展示了五花八门的吉他音响效果,听SST的音乐,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他们在80年代就演奏完了20世纪的非主流摇滚乐。这里有第一只黑人朋克乐队Bad Brains,他们火爆的演奏技巧使他们赢得了Speedcore的美誉;Black Flag高分贝的音响把朋克乐和鞭笞金属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fIREHOSE抓住了流行曲、民歌和爵士的特征,并为音乐赋予了岩浆喷发般的力量;Husker Du那独一无二的闷爆式的吉他演奏是Bob Mould的音乐的标签;Sonic Youth的Lo-Fi与实验的音乐气质;Soundgarden音乐中散发出的晦暗、低调的气息……还有哪一家公司能向我们展示如此丰富多彩的原汁原味的音乐呢?除了上述这些在非主流乐坛比较响亮的名字之外,90年代SST的主角是:Opal、Volcano Suns、Blast、Sister Double Happiness、Divine Horsemen、Saintvitus、Run Westy Run、Das Damen、Saccharine Trust等,这些让人们感到陌生的名字也大都已经解散和投靠了其他公司。就目前而言,真正支撑SST的是:原Black Flag贝司手Chuck Dukowski组建的SWA,原Husker Du鼓手/主唱Grant Hart,原Sonic Youth成员Lee Ranaldo以及Gone、The Last和Sylvia Juncosa等,这些人差不多都是SST的元老。随着不断地发展,SST的音乐类型也趋于多样化,现在已不都是当初清一色吵闹的Hardcore,在SST旗下,还集结着一批相当出色的先锋音乐家,如Elliotsharp、Zoogz Rift、 Roger Miller、 Fred Frith、Henry Kaiser、Negativland等;还有现代爵士乐与布鲁斯风格的Tar Babies、Always August、Universal Congress Of、Bazooka、Cruel Frederick;原Violent Femmes贝司手Brain Richie的世界音乐;新民歌风格的Roger Manning、Kirk Kelly;Bad Brains主唱HR的雷吉音乐;Pell Mell的新世纪朋克等。尽管有许许多多在SST旗下成名的乐队接连离去,让人不免有些遗憾,但人去楼不空,这些团体给SST留下了一笔丰富而又经典的财富,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SST的经典之作。首先我们来看看SST的创始人Black Flag,Black Flag在他们存在的八年中,共出版了十多张专辑,除个别的两三张专辑比较一般化之外,其余的皆相当出色。在这些专辑当中,最出类拔萃当然要数Damaged (1981)了。这是有史以来在45分钟之内最狂野、粗暴、诚实并充满激情的音乐,其中的“Six Pack"和“TV Party"是最受争议和最为Hardcore歌迷津津乐道的两首歌。美国《音乐大全指南》对这张专辑的评价是:“这可能是80年代早期加州音乐沼泽地上浮现出的一张最棒的Hardcore朋克专辑,虽然有很多乐队尝试过这种音乐,但没有哪一支能比的上他们的。”来自波士顿的Buffalo Tom在SST只出版了一张专辑,即1989年的同名专辑,这是一张充满活力令人眼花缭乱、刚柔相济的专辑,在以噪音为主的SST算是比较特别的一张了。洛杉矶的Descendents的出现,把“性手枪”在美国所传播的朋克对政治的愤怒转变成了对青春期的焦虑,他们在1987的专辑Two Things At Once实际上是把他们的第一张EP短专辑Bonus Fat 和专辑Milo Goes To College合二为一,Bonus Fat被认为是自Modern Lover的首张专辑以来最简洁生动地反映青春期挫败感心理的专辑。这个合集就像是勾勒出了“非主流”美国摇滚起始的地图,让人聆听的时候欲罢不能。Bad Brains在离开SST之前,为SST留下了一张I Against I (1986)这是这支乐队在人员变动之前录制的最好的一张专辑,音乐的速度在这个专辑中有所减慢,但他仍被很多人认为是在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专辑之一。来自明尼苏达的Husker Du,其在Hardcore音乐界的影响力绝不亚于Black Flag,而且他们也是笔者最喜爱的乐队之一。Husker Du虽然在SST只出版了三张专辑和一张EP短专辑,但每一张都分量实足。在美国,许多乐评多比较推崇他们签约华纳之后出版的两张专辑而忽视了他们在SST出版的Zen Arcade(1984)和 New Day Rising(1985)。Husker Du在Zen Arcade大胆地打破了许多音乐上的规则,这是一张并不能一下就能让人清楚和理解的概念专辑, Bob Mould和 Grant Hart放弃了Hardcore固有的“快、狠、硬、噪”的规则,而是在尝试一些流行的、卡带实验、原声歌曲、钢琴和迷幻噪音等。而次年的专辑New Day Rising又是一个新的突破,他们是第一个真正令人信服地把Hardcore和流行曲交融在一起的乐队,每一首歌都是那么简洁、锐利,这张专辑不仅比Zen Arcade更激烈和无情,而且更加悦耳。 New Day Rising是Husker Du的代表作。The Minutemen是一支不幸的乐队,乐队的灵魂人物 Daniel Boon在27岁是不幸丧命,其余的两名成员组建了fIREHOSE。在The Minutemen为SST出版的几张专辑中,最好的是他们1984年的Double Nickels on the Dime,这是他们的杰作,这张专辑共有43首歌,但遗憾的是它一直被人们所忽视。Sonic Youth现在是摇滚歌坛最响亮的名字之一,他们虽然在SST出版过六张专辑,但这支来自纽约的摇滚乐队似乎和SST的关系不大,EVOL (1986)和Sister (1987)算是与SST合作期间最好的专辑,尤其是后者,Sister确立了他们内容丰富的摇滚美学的规则,它的音响酣畅淋漓地融为一个整体,甚至古怪的吉他演奏要比通常的还少了些混乱,在当时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一次冒险行动。成军于亚利桑那的 Meat Puppets的音乐中的朋克成分要大于Hardcore,他们的第一张同名专辑以朋克和乡村音乐风格为主,但第二张专辑Meat Puppets II却展示了他们音乐中丰富多彩的一面,他们回到了更根源的音乐之中去了。从早期的山地摇滚 ("Magic Toy Missing"、“Lost"、 "Climbing")到轻柔的器乐("Aurora Borealis"、“I’m a Mindless Idiot")。这张专辑在当时得到的评价并不高,但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才渐渐地品味出它的魅力和经典性了。十年之后,Nirvana在他们MTV Unplugged音乐会上翻唱了这张专辑中的两首曲目:“Oh, Me"和“Lake of Fire"。当然,SST的经典作品绝不止上述这些,笔者不厌其烦地列举旨在告诉读者SST有许许多多独创和精彩的音乐以及他们坚持自己的音乐方向和不向商业妥协的独立精神,并为许许多多的独立公司树立了典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