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18
展开全部
四川民俗民风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
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免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
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
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
元宵灯会:最初只在正月十五日举办一夜,以后时间越长,规模越大。成都一般在西
门文化公园(青羊宫)举办,场面非常热闹,展出的灯具少则数千,多则上万。过去
灯内点蜡烛,现在用电,太阳灯、碘钨灯以及激光,微波传输,光电转化,使灯更加
奇幻多姿,五彩缤纷。还配有文艺节目,与吃食等。因时间长,观众多达七、八十万
人次。
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
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
端午节:端午节,又名端阳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说是公无前278年的那一天
,楚国大夫屈原为国劝主,顷襄王不听,反听谗言,被放逐,屈原在这一天投汨罗
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辞人,将糯米团、雄黄酒投入江中,免被鱼吞尸体,以
后成俗。吃粽子,雄黄酒、划龙船等活动。现在乐山市利用其地理环境及旅游资源,
将龙舟活动扩展为对外经贸洽谈、文化、体育和旅游活动的国际龙舟会,也是热闹非
凡。
中秋团园节:农历的八月十五日,主要是祭、拜、赏月,吃月饼等,中国人特别重视
家人团聚,这一天把家人或亲属邀聚一起吃饼、赏月。分散在外地的亲人不能团聚的
也长话联络祝家人平安。
重阳登高节:农历的九月初九为重阳节,约友登高,或游园、赏菊、喝菊花酒,吃重
阳糕等活动。
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
,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
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
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
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
康定转山会:每年四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云集康定,在山顶草坪上,帐篷
绵延,人山人海,白天赛马,摔跤等民族体育活动。入夜,燃起篝火,席地饮酒,载
歌载舞,通宵达旦。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
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免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
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
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
元宵灯会:最初只在正月十五日举办一夜,以后时间越长,规模越大。成都一般在西
门文化公园(青羊宫)举办,场面非常热闹,展出的灯具少则数千,多则上万。过去
灯内点蜡烛,现在用电,太阳灯、碘钨灯以及激光,微波传输,光电转化,使灯更加
奇幻多姿,五彩缤纷。还配有文艺节目,与吃食等。因时间长,观众多达七、八十万
人次。
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
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习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
端午节:端午节,又名端阳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说是公无前278年的那一天
,楚国大夫屈原为国劝主,顷襄王不听,反听谗言,被放逐,屈原在这一天投汨罗
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辞人,将糯米团、雄黄酒投入江中,免被鱼吞尸体,以
后成俗。吃粽子,雄黄酒、划龙船等活动。现在乐山市利用其地理环境及旅游资源,
将龙舟活动扩展为对外经贸洽谈、文化、体育和旅游活动的国际龙舟会,也是热闹非
凡。
中秋团园节:农历的八月十五日,主要是祭、拜、赏月,吃月饼等,中国人特别重视
家人团聚,这一天把家人或亲属邀聚一起吃饼、赏月。分散在外地的亲人不能团聚的
也长话联络祝家人平安。
重阳登高节:农历的九月初九为重阳节,约友登高,或游园、赏菊、喝菊花酒,吃重
阳糕等活动。
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
,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
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
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
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
康定转山会:每年四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云集康定,在山顶草坪上,帐篷
绵延,人山人海,白天赛马,摔跤等民族体育活动。入夜,燃起篝火,席地饮酒,载
歌载舞,通宵达旦。
2013-04-18
展开全部
家乡对每个人来说,总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一个农村集镇,狭长的街道贯穿南北,足有三里多路。从南到北有两个拐弯,延伸出几条小巷。大街小巷都是用麻石铺成的路面,南来北往的脚步将条石磨得发亮。赶集的人们天蒙蒙亮便从街的两头鱼贯而入,寂静的老街刹时变得喧嚣起来。 小镇地处县城东部的中心,是方园几十里内的集散地。这里除了有些市井生活气息外,更多的仍然是沿袭着乡土的习俗。遵循传统的做法,人们以各种方式纪念四时八节。过年当算是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大家印象特别深刻的节气。接着是端午、中秋典故的年年重温。与此同时,我不禁想起了家乡特有的习俗——七月半的茄饼。每年的农历七月半前十天,家家户户忙着祭祀祖先,俗称过节。在供奉先人的饭菜中,有一样东西是绝对少不了的,那就是茄饼。这个风俗不知何时兴起,至今仍然为后人所沿用。提起茄饼,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大人夹茄饼,孩子吃茄饼的情景。外形园园的、呈金黄色的茄饼每年也只能企盼一次。进入七月,大人们经常提及过节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小孩也就谗起了茄饼,眼巴巴地扳着手指数日子,恨不得明天就能吃到。家乡的茄饼外形是园园的,经过油煎两面呈金黄色。如果以馅心区分,大体分为咸甜两种。制作茄饼的必备原料是茄子、猪肉、青菜、豆沙及相应的佐料。不过,所需原料还是有讲究的。比方说,茄子最好半斤左右一个,且两头基本相似,这样做好的饼子差异不大,装盘后比较美观。猪肉挑选肥瘦搭配的前夹较为理想。青菜当然是老嫩适中的最为适宜,过于娇嫩相反影响菜馅质量。豆沙的熬制要求更高,对浸泡、蒸煮、去皮后的豆沙必须按要求加入猪油和白糖,用纹火慢慢熬制,冷却后待用。这种甜馅程序略为复杂一些,一般都要提前准备。眼巴巴盼到七月十五那天,虽然茄饼还未做,但当我们看到茄饼的原料,看到父母忙碌的身影时,兄妹几个早已开始咽口水了。这天我们特别兴奋,里里外外不知跑了多少次。即便满头大汗也无瑕顾及。从院子里奔回家中,我们终于可以观看大人做茄饼的过程了。母亲用锋利的菜刀将刨过皮的茄子切成夹子。动作十分麻利,看上去也较细心,生怕切坏茄夹。陶瓷大盆里整整齐齐地放着装有馅心茄夹。当我们看到茄饼的雏形时心中十分高兴,小手指指点点,嘴里的口水越来越多了。煎茄饼是最后一道工序。灶堂里的火光映红了添草人的脸庞,加热后的食油发出了嗤嗤的声响,粘有面粉的茄夹变成了半成品,一个个平放在筛子里等待再次油煎。闻到煎茄饼的香味了,我们踊到厨房,一双眼睛叮着锅中的茄饼,油点溅到脸上也不理会。手指偷偷地在饼上触摸,继而放到嘴里舔舔。见此情景,大人们总是挑上几个次品给我们杀谗,并约法三章等祭过祖宗后再吃。我们无可奈何地散开了,口水伴随着次品一起呑下了肚。几十年过去了,只要赶上这个时节回去,依然能尝到小镇的茄饼,记起家乡的习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