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起源于神话传说中的远古时代。
中国酒起源于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所谓“三皇”中最早的伏羲氏,即神话传说中的远古时代。这是可信的,西安半坡村遗址发掘出来的距今七千年左右的陶器中,就有像甲骨文、金文中的“酉”(古义为造酒)字形状的罐子,即为有力的佐证。
最初的酒不是有意制造的,是无意中发现的,由粮食或果品自然发酵而成。江统把它具体说成是把剩饭倒在桑树林等阴暗潮湿的地方,淀粉就产生了糖化和酒化,客观上的确道出了粮食果品郁积,久蓄则变味成酒的事实,从而破除了酿酒的神秘色彩。
扩展资料
纵观史书文献,自东汉以降,直到宋代,酒的蒸馏迹象也没有以文字的形式出现过。唐宋时期有关“烧酒”、“蒸酒”的零散史料,但宋以前时期的烧酒不属于蒸馏酒范畴,而是指低温加热处理的谷物发酵酒。
宋代的“蒸酒”也是指对酒加热,以便于灭菌防腐,长期存放。元代之后所说的烧酒才是蒸馏酒,而我们今天所谓的白酒是新中国成立后才赋予烧酒的官方称谓。
金代说来源于河北承德青龙县西山嘴村1975年开河道时,所取得的一件蒸馏器,和现代的壶式蒸酒器物很像,当地文物部门也用此物做过试验,但是出酒量非常少,而且酒精度很低,应该是当地的试验不符合元代的取酒办法。
孙机发现,当时在蒸馏器出土的地方还出土了元代的滴水瓦,所以他倾向于认为这器物实际上不属于金代,或者说就是元代旧物,如果按照元代蒸馏办法,用酿造好的枣酒、葡萄酒,再用这件出土文物做蒸馏,肯定能蒸出很好的高度酒。
断此物为元代产物,则一切非常好解释,文献和实物构成了一套解释系统。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酒的起源与历史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中国酒在近现代的变迁
人为什么爱喝酒,不知你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佛说人生来就是受苦的,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我们凡夫俗子总是难逃这八苦。都说借酒浇愁,有过此经历的人一定有同感,喝了心里就舒服了!
你说那愁解了没,倒也没有,问题还得自己去解决。
只是喝了酒,头脑虽昏昏沉沉,心里反倒加倍冷静了,新仇旧恨一股脑的全涌上心头,好像是更愁了。奇妙之处在于,酒在内心激发出一种情愫,仿佛在说:来吧,让苦痛来得更猛烈些吧!
每天都是美好的开始
喝到极致,竟然有种重生的感觉。就像冬眠后苏醒的灰熊,非得蹭掉那累赘的长毛才能迎接新的生活。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神奇,创造了酒,让一颗颗消沉的心活跃起来,让一个忧抑的情怀兴奋起来,让每一个人都能有享受快乐与自我的机会。
尽管可能很短暂,但一定得有。
在中华文化中,除了承担饮品外,酒在古代社会中还扮演了十分重要的祭祀角色。中庸里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
一杯美酒解千愁
春秋战国的国之大事“在戎在祀”。而在戎,祀之中酒都是极其重要的,这就是酒文化的来源。酒在当代社会也是不可或缺的,现代人虽谈不上青梅煮酒论英雄,但也可以叫上几个亲朋友好友把酒言欢共叙桑麻,曾经有人把中国的酒文化归结为“中国文化的劣根性”,想来真是可笑至极。
至于我们为什么爱喝酒,作为一个好酒之人,在我看来主要是两点。一是酒确乎是好喝的,喝酒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的。
第二点,酒承载了我们的感情。身边一位学历史的朋友告诉我,酒能承担一种我与古人交流的媒介的角色。饮酒之后,恍惚之间仿佛我自己曾与伏羲推演八卦,与孔子周游列国,与李太白共入胡姬酒肆,与朱子,象山坐而论道。这个感觉不喝酒是没有的。
古人多爱酒
可能是逃避现实。
诗仙李白在给妻子的《寄内》诗中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他当年被朋友推荐来到长安,很快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任为供奉翰林,相当于是皇帝身边的资深文案。
草拟文诰诏令之类的文件不在话下。他对天下大事有自己的看法,曾经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申述过,对不合理现象,也谏劝过。但玄宗沉溺声色,只把李白看做满足自己享乐的御用文人。
人最大的烦恼,就是记性太好,畅饮后每个人无需忧虑任何事,如果什么都可以忘掉,以后的每一天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有多开心。
每个人身上发生的事注定无法和生活和解,诗仙李太白如此,我们平凡人更是如此,我们要面对的,是那个拼尽一生却可能仍然平庸的自己。
酒就像是一枚强有力的助剂,让你表达出清醒时刻被束缚住的情感。二三友,四五酒,美景醉过黄昏,记忆仍上心头。
喝酒虽能缓解压力释放情绪,但不宜贪杯,“酒”到微醺刚刚好。
我不喜欢那种上了酒桌就要“今朝有酒今朝醉”一定喝醉喝吐的酒鬼,他们只是需要酒精麻痹自己的神经!
我也不喜欢那种“借酒浇愁愁更愁”的懦夫,或者希望借助酒精能够更好倾诉内心的人,他们只是需要酒精的庇护和鼓励,才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软弱和逃避!
我更不喜欢那种“哎呀我都不喝酒的,不要让我喝”但其实内心渴望的要命的虚伪家伙,他们只是把推诿酒精当作抬高自己的方法!
我喜欢的,是那种单纯的,毫无目的性的,不掺杂任何其他愿望的,喜欢喝酒这件事的小伙伴。
开两三瓶小酒,叫上三五个好友,不至于喝醉,又刚刚好微醺。调暗灯光,开个温柔的音乐,有或者没有搭配的小食或奶酪,有话聊或者没话说,从夜晚喝到凌晨,晕晕的去洗脸漱口,互相道个别,带着微笑满足的睡去。
人生再不能更美好了!
现在你能够理解醉意微醺的人脸上为什么总挂着神秘的微笑了吧,其实也没什么可神秘的,就是一种简单的满足和对生活的享受,而已。
上皇:指远古神话传说中的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
仪狄:仪狄是夏禹的一个属下,时间上晚于上皇时代。《世本》有“仪狄始作酒醪”的说法。
杜康:许慎《说文解字》说他是夏朝第五世君主,张华《博物志》说他是汉朝的酒泉太守,民间传说他是周王朝王宫的酿酒师。现在学术界的看法是:杜康可能是周秦之间的一个著名的酿酒家。
这段话说酒的起源是由于把剩饭倒在桑树林,粮食郁积,久蓄则变味成酒,而不是由于某个人发明的。
那么酒到底是怎样、何时酿出来的呢?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仪狄酿酒
仪狄是夏禹的一个属下,《世本》相传“仪狄始作酒醪”。公元前二世纪《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的《战国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亡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
但《黄帝内经》已有黄帝与医家歧伯讨论“汤液醪醴”的记载,《神农本草》又肯定神农时代就有了酒,都早于仪狄的夏禹时代。
二、杜康酿酒
另一则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杜康也是夏朝时代的人。东汉《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杜康造酒”
经过曹操“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咏唱,在人们心目中杜康已经成了酒的发明者,也有了各种传说。
陕西白水县康家卫村,传说是杜康的出生地;河南汝阳县的杜康矾、杜康河,传说是杜康酿酒处;河南伊川县皇得地村的上皇古泉,传说是杜康汲水酿酒之泉。
三、酿酒始于黄帝时期
另一种传说则表明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已开始酿酒。汉代成书的《 黄帝内经·
素问》中有黄帝与医家歧伯讨论“汤液醪醴”的记载,《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但《黄帝内经》一书是后人托名黄帝之作,可信度尚待考证。
四、考古中的酒的发现
考古的发现,说明酿酒早在夏朝(4000多年前)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这一点已被大量考古事实所证实。
1、磁山文化时期(7355-7235年前)
磁山文化时期,发现了一些形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和大量谷物,谷物酿酒的可能性很大。
2、河姆渡文化时期(6000-7000年前)
发现有陶器和农作物遗存,具备酿酒的物质条件。
3、三星堆遗址(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2870年)
该遗址地处四川省广汉,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铜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壶等。
4、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至公元前2400年)
该遗址地处山东莒县,随葬80多件陶器中,有25件洁白的白陶器,主要是成套的酒器,计有贮酒的背壶,温酒的陶规、注酒的陶瓮和饮酒用的规杯。
大汶口文物
五、现代对酿酒起源的看法
1、酒最早是天然产物
人类不是发明了酒,而是发现了酒。酒里的最主要的成分是酒精(学名是乙醇),许多物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变成酒精。谷物中的淀粉在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糖分,酒精,自然转变成了谷物酒。水果和乳汁也很容易转变成酒。
2、最早的酒——果酒和乳酒
远古时代,人们的食物主要靠采集和狩猎,采集的野果含糖分高,最易发酵成酒。动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质,乳糖,也很容易发酵成酒,以狩猎为生的远古人也有可能意外地得到乳酒。
蒸馏酒的起源
用特制的蒸馏器将酒液加热,由于酒中所含的物质挥发性不同,在加热蒸馏时,在蒸汽和酒液中,各种物质的相对含量就有所不同。酒精(乙醇)较易挥发,则加热后产生的蒸汽中含有的酒精浓度增加,而酒液中酒精浓度就下降。收集酒气并经过冷却,其酒度比原酒液的酒度要高得多,一般的酿造酒,酒度低于20%。
蒸馏酒则可高达 60%以上。
现代人们所熟悉的蒸馏酒分为"白酒"(也称"烧酒"),"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兰姆酒"等。
白酒:中国特有,谷物酒蒸馏而成
白兰地:是葡萄酒蒸馏而成的
威士忌:是大麦等谷物发酵酿制后经蒸馏而成的
兰姆酒:是甘蔗酒经蒸馏而成的。
蒸馏酒与酿造酒相比,在制造工艺上多了一道蒸馏工序,关健是蒸馏器。蒸馏器的发明是蒸馏酒起源的条件,但也可能用来蒸馏其它物质,如香料,水银等。
一、蒸馏酒起源于东汉
上海博物馆收藏了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用此蒸馏器作蒸馏实验,蒸出了酒度为
26.6-20.4的蒸馏酒。在安徽滁洲也出土了一件类似的青铜蒸馏器。所以有人认为东汉已有蒸馏酒。
二、蒸馏酒起源于唐代
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光"中提到了烧酒。陶雍有"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的诗句。有些人认为这里所提到的烧酒即是蒸馏酒。
但从唐代的《投荒杂录》记载了烧酒方法:"南方饮'既烧',即实酒满瓮,泥其上,以火烧方熟,不然不中饮"。显然不是蒸馏酒的操作,所以也很难判断唐代的烧酒是否就是蒸馏酒。
三、蒸馏酒起源于宋代
宋代的《丹房须知》中描述了蒸馏器"抽汞器";南宋周去非在1178年写成的《岭外代答》中记载了一种广西人升练"银朱" 的用具,基本结构与《丹房须知》
中的描述大致相同;南宋张世南的<<游宦纪闻>>卷五记载了一例蒸馏器,用于蒸馏花露。所以蒸馏酒也可能起源于宋代。
四、蒸馏酒起源于元代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粳米或黍或大麦蒸熟,以普瓦蒸取。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辛、甘、大热、有大毒。过饮败胃伤胆,丧心损寿,甚则黑肠腐胃而死。与姜、蒜同食,令人生痔。盐、冷水、绿豆粉解其毒。"。清代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说:"盖烧酒名酒露,元初传入中国,
中国人无处不饮乎烧酒"。章穆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饮膳正要》曰‘阿剌吉’。番语也(外来语--著者注),盖此酒本非古法,元末暹罗及荷兰等处人始传其法于中土"。不管是自己的发明还是外国的传入,蒸馏酒最迟应该起源于元代。
五、国外蒸馏酒(alcohol)的起源
大约在12世纪,人们第一次制成了蒸馏酒。当时蒸馏得到的烈性酒并不是饮用的,而是作为引起燃烧的东西,或作为溶剂,后来又用于药品。国外的蒸馏酒大都用葡萄酒所蒸馏。从时间上来看,公元12世纪相当于我国南宋初期。
因为大禹治水有功而得到皇位,但是国事繁重,而十分劳累,压力使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禹的女儿让服侍禹膳食的仪狄想办法。
有一天,仪狄到深山打猎,希望猎得山珍海味,为大禹做美味的料理,意外发现有一只猴子在吃一滩发酵的汁液。猴子喝了后便醉倒,脸上一副陶醉的模样,这个举动引起了仪狄的注意,她也想尝尝试试。这不尝不要紧,汁液一下肚,她感到全身热乎乎,经络随之活络开来,她惊呼道“这种汁液让人忘掉烦恼,睡得舒心,神仙圣水啊!”
大禹的病情没见好转,大禹王因无心处理国事而心生愧疚,此时洪水泛滥更加让他烦躁不安。仪狄突然想到,上次在林中猴子喝的汁液,她山上寻觅让禹王饮用,禹被这香甜浓郁的味道深深吸引,胃口大开,体力恢复,大禹王带着部下出征。
仪狄因为禹王对自己造酒技术的肯定,她沉下心来研究制作,在精卫、大太极和大龙的帮忙下,终于完成了第一次的造酒,大家争着抢喝第一口,最后一致推崇仪狄第一个喝,仪狄在众人目光下喝了一口,他喝了后差点没吐出来,因为这潲水味儿和之前的汁液相去甚远。后来经过数次的改良工艺,他们最终制作出美味好喝所谓的“酒”。
大禹出征归来,仪狄献酒。大禹初次饮酒就尝到了甜头,连声称好。他越喝越精神,一杯接一杯地喝。喝了一会儿,他直觉得天晕地转,犹如腾云驾雾,他又喝了一会儿,力不从心,双眼一闭,一下进入梦乡。
大禹一觉醒来,对身边伺从说道:“这一觉睡了大半天,今天暂时不出巡了吧!”
伺从对大禹说:大王,你睡了不是大半天,而是两天两夜啊!我们见你不醒,很害怕啊!
大禹一惊,说道:“快去把仪狄召来!”
仪狄到了施礼后,大禹幽幽地一句话“你以后不要再造这玩意儿!”仪狄一听,摸着脑袋,百思不可起解,便问到“我造的酒,大伙儿都说好,大王您喝了也说好,为啥又不造呢?”
大禹说道“我不是说你造的酒不好,而是因为太好了,所以才不造啊!酒越好,饮酒的人越多。饮酒的人越多,会使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法。我第一次喝酒,就睡了两天两夜,耽误多少政事。所以造酒不禁,饮酒不止,民风变坏,国家灭亡。不过这种让人上瘾的东西以后可能难以禁绝,今后不知多少人因为饮酒误国的人要有多少呢!”
从今以后大禹疏远仪狄,不再信任和重用他,大禹的一番话,也被历史反复证明,亡国杀身的例子比比皆是,酒是其中一个诱因。
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一件程序,工艺很复杂,单凭一己之力是难以完成的。仪狄再有能耐,首先发明造酒似乎不太可能。他应该是位匠人,总结他人经验,完善酿酒方法,终于酿出质地优良的酒醪。
中国的酒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但是你知道谁是第一个发明酒的吗,酒的起源到底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