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只评一个人?多少字?而且,1949年至今不叫近代史了啊。。。
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1937年抗战爆发后,7月28日,国民党第29军军长佟麟阁和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在南苑阵地指挥,双双殉国.第38师驻南苑官兵全部转牺牲.
山西忻口血战中,国民党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率士兵勇猛杀敌,1937年10月16日,郝梦龄遭到敌人的机枪扫射,倒在血泊中,弥留时仍大呼勇猛杀敌.
1944年5月21日,国民党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在率部队转移时,被敌人发现,敌数挺机枪向他集中扫射,他胸前中弹像筛子底似的,壮烈牺牲.
1940年5月11日,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阵地指挥战斗时,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张自忠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严复(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育。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毛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他的译著既区别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主办《国闻报》。“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更生),广东南海人。出身于官宦家庭。幼年受严格正统教育。1876年师从朱次琦“经世之学”。1879年(22岁)任职于北京,“乃哀物悼志,以经营天下为志”。1888年趁入京应试之际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改良政治,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为他人所阻而不得上达至帝。后返粤晤今文经学家廖平受启发,写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书,意图尊孔子为教主,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主张,以扫除变法的障碍。1894年中日战争我国失败,康联合各省举人1300余人发动“公车上书”,呼请“据和、迁都、练兵、变法”。此后在北京上海分别组织强学会,创刊《万国公报》、《强学报》等刊物,进行变法的宣传。1896年光绪帝召见他,康上奏折提出一系列变法主张,进行“百日维新”,以失败告终后逃沪转港赴日,与梁启超一起拒绝了孙中山等的争取。后赴加拿大、英国,意图借助他力辅助光绪帝掌权未果。后又赴加拿大组织保皇会。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入侵。1905年同盟会成立。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清政府公布宪法大纲,此后不到两个月光绪帝驾崩,康上书摄政王请杀袁世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政府,康提出“共和体制不能行于中国”提出“虚君共和”。1913年康回国为母奔丧,袁世凯请其去北京,康拒未去,康留上海主编《不忍》杂志,组织孔教会。1917年康为张勋拥护溥仪发布《共和平议》,称“中国若仍行民主,始于小分裂,渐成大分裂,终至灭亡”。后张勋以失败告终。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康参孔于曲阜,称上海反帝运动为“沪乱”、北伐为“粤乱”。1927年临终前仍向溥仪“上折谢恩”,并称“以心肝奉至尊,愿效坠露轻尘之报”。
康有为是清末民初最有影响的思想家 ,在 1 9世纪的最后几年 ,他领导了中国知识界的启蒙运动。先是 1 895年的“公车上书” ,其后 ,他以进书和进谏的方式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在康有为之前 ,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敢于像康有为那样把他们改革中国政治体制的建议和设想反复向皇帝提出。在我国历史上 ,他首次倡导了政治体制上的中西结合 ,最早在中国提出了立宪政体 ,并提出了具体的宪政方案 :兴民权、设议会、进行选举和地方自治 ,在坚持儒家传统和帝制的前提下 ,逐步学习西方的立宪经验。康有为的立宪思想有很多保守的成份 ,但作为我们民族思想文化成果的组成部分 ,仍然应当重视。
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挚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1937年抗战爆发后,7月28日,国民党第29军军长佟麟阁和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在南苑阵地指挥,双双殉国.第38师驻南苑官兵全部转牺牲.
山西忻口血战中,国民党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率士兵勇猛杀敌,1937年10月16日,郝梦龄遭到敌人的机枪扫射,倒在血泊中,弥留时仍大呼勇猛杀敌.
1944年5月21日,国民党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在率部队转移时,被敌人发现,敌数挺机枪向他集中扫射,他胸前中弹像筛子底似的,壮烈牺牲.
1940年5月11日,国民党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阵地指挥战斗时,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张自忠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
严复(1853——1921),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育。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毛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回国后,严复从海军界转入思想界,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他的译著既区别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译文简练,首倡“信、达、雅”的译文标准。主办《国闻报》。“与天交胜”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他的著名译著还有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他第一次把西方的古典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以及自然科学和哲学理论较为系统地引入中国,启蒙与教育了一代国人。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1912年严复受袁世凯命担任北大校长之职,这也说明严复在思想界和学术界的令人信服的显赫地位。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鸦片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更深一层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更生),广东南海人。出身于官宦家庭。幼年受严格正统教育。1876年师从朱次琦“经世之学”。1879年(22岁)任职于北京,“乃哀物悼志,以经营天下为志”。1888年趁入京应试之际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改良政治,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为他人所阻而不得上达至帝。后返粤晤今文经学家廖平受启发,写成《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书,意图尊孔子为教主,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主张,以扫除变法的障碍。1894年中日战争我国失败,康联合各省举人1300余人发动“公车上书”,呼请“据和、迁都、练兵、变法”。此后在北京上海分别组织强学会,创刊《万国公报》、《强学报》等刊物,进行变法的宣传。1896年光绪帝召见他,康上奏折提出一系列变法主张,进行“百日维新”,以失败告终后逃沪转港赴日,与梁启超一起拒绝了孙中山等的争取。后赴加拿大、英国,意图借助他力辅助光绪帝掌权未果。后又赴加拿大组织保皇会。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入侵。1905年同盟会成立。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清政府公布宪法大纲,此后不到两个月光绪帝驾崩,康上书摄政王请杀袁世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政府,康提出“共和体制不能行于中国”提出“虚君共和”。1913年康回国为母奔丧,袁世凯请其去北京,康拒未去,康留上海主编《不忍》杂志,组织孔教会。1917年康为张勋拥护溥仪发布《共和平议》,称“中国若仍行民主,始于小分裂,渐成大分裂,终至灭亡”。后张勋以失败告终。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康参孔于曲阜,称上海反帝运动为“沪乱”、北伐为“粤乱”。1927年临终前仍向溥仪“上折谢恩”,并称“以心肝奉至尊,愿效坠露轻尘之报”。
康有为是清末民初最有影响的思想家 ,在 1 9世纪的最后几年 ,他领导了中国知识界的启蒙运动。先是 1 895年的“公车上书” ,其后 ,他以进书和进谏的方式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改革。在康有为之前 ,从来没有一个思想家敢于像康有为那样把他们改革中国政治体制的建议和设想反复向皇帝提出。在我国历史上 ,他首次倡导了政治体制上的中西结合 ,最早在中国提出了立宪政体 ,并提出了具体的宪政方案 :兴民权、设议会、进行选举和地方自治 ,在坚持儒家传统和帝制的前提下 ,逐步学习西方的立宪经验。康有为的立宪思想有很多保守的成份 ,但作为我们民族思想文化成果的组成部分 ,仍然应当重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