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中的《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

《朝花夕拾》中的《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两篇文章分别写到“庸医害人”和“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这两个事件先后触发了鲁迅怎样的思想变化?(不超过20字概括)... 《朝花夕拾》中的《父亲的病》和《藤野先生》两篇文章分别写到“庸医害人”和“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这两个事件先后触发了鲁迅怎样的思想变化? (不超过20字概括) 展开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3-04-19
展开全部
作者认为学医不能救国,只有用文艺,改变人们的思想,才能救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4-19
展开全部
弃医从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MakArtur
2023-02-16 · 超过1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6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万
展开全部
本题考查名著综合阅读的能力。
《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寻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厚感情。同时,也让鲁迅“有了弃中西学西医”的思想转变。
《藤野先生》——记述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文章中的“国人围观枪杀中国人”的事件,让鲁迅认为第一要务是改变国人的精神,以文做刀扫除愚昧,来改变中国人的麻木思想,因而决定“弃医从文”。
答案:
先想“学医救国”,后决定“弃医从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梦梦0xW
2017-12-23
知道答主
回答量: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01
展开全部
作者弃医从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