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卷分析!(300字以上350字以下)急
1个回答
2013-04-20
展开全部
一、试卷基本情况
(一)试卷结构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30分)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第二部分(30分)考查课外现代文阅读;第三部分(20分)考查古诗文阅读;第四部分(40分)考查作文。
(二)题型和题量
全卷共24题,题型、题量、分值、及比例见下表:
题 型
题 量
分值
比 例
基础知识及运用
10
30
25﹪
现代文阅读理解
8
30
25﹪
古诗文
5
20
17﹪
写 作
2
40
33﹪
(三)命题特点
试卷在知识点的分布上比较全面、规范。考试内容既涉及课内,如字音字形、名句默写、文学常识、名著阅读、文言文选段《爱莲说》和诗歌《鲁山山行》等;又选用课外,如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等。整份试卷模块测试清晰,既让学生重视课本学习积累,又注重语言知识技能的迁移,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写作能从学生熟悉的情感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内在的情感把握——“-----的快乐”,便于学生动笔,利于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考试情况总体评价和数据分析
本校参考学生人数为326人,最高分为104分,最低分为5分,年级平均分为78.8分,合格率为72.4%。
各分数段分布图
分数
100分以上
90——99
80——89
72——79
60——71
59分以下
人数
15
74
88
59
48
42
百分比
4.6
22.7
27.0
18.1
14.7
13.0
三、按题序分步评析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0个小题30分,整体平均分为19.67,得分率为65.6℅,学生掌握较好。
第1、2题考查字音字形。第1题是根据汉字写拼音,平均分为3分 ;第2题是根据拼音写汉字,平均分为3.1分。虽然得分率较好,但是少数同学对多音字、形近字的掌握还是出现了错误。
第3、4、5题是客观题,分别从近义词辨析、语言连贯和标点符号三个方面考查。前两题的难度不大,平均得分为2.9分。可是标点符号的平均得分竟然只有0.2分,62%的同学选择了C。由此可以看出,关于标点符号的教学还要更加系统与全面,不然学生的这种“惯性思维”还是会继续持续。
第6题是古诗文默写题,第7题是文学常识填空题,由于教师平时落实到位,学生得分率较高,两题的平均得分为5.6分。
第8题是名著解读题,这道题出得真好!把要求学生阅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结合,要求学生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和老师耳目一新。本题的平均得分为2.1分。
第9题是语病修改题,得分率相对较低,平均得分为0.4分,多数同学是全军覆没。
第10题为内容概括题,得分较高,平均分为2.2分。
(二)现代文阅读
第二部分是课外现代文阅读,共8个小题30分,整体平均分为19.0分,散文阅读平均分为8.8 分,说明文阅读平均分为10.2分 。
第11题考察学生对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基本上学生答题规范,从表现手法及其表现手法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回答,用词准确;部分学生没有写出表现手法,平均分2.8分 。
第12题考察学生对内容筛选概括的能力,大部分学生都能从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并进行概括,少数同学是摘抄原文中的原句。平均分2.3分 。
第13题是对文章主题、结构的理解。大部分学生都能从人物形象角度回答,基本能答到突出母亲的特点,只是部分同学没有准确地找出母亲的“勤劳”和“艰辛”;令人担忧的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没答到“白发”是全文的线索,以及“我”对母亲的敬意和怀念。平均分1.6 分。
第14题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关键句段分析出“母亲”的形象,可还是有少数同学没有结合文章的内容,仅仅在答卷上写上“勤劳”、“慈祥”、“朴实”等词语性的分析。平均分2.1分。
第15题是考察指代义的理解,又设两小题。学生基本上能从文中寻找到答案,平均分3.5分。
第16、17题考察的是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分析,说明方法的辨析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部分学生把引用资料错判成了举例子,更有少部分学生混淆了比喻修辞手法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对于说明方法作用的回答,大部分学生回答规范。16题平均分 1.6分 ,17题平均分2.3 分。
第18题考察的是内容的概括,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这三个原因,情况很好,平均分 2.8分。
(一)试卷结构
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30分)考查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第二部分(30分)考查课外现代文阅读;第三部分(20分)考查古诗文阅读;第四部分(40分)考查作文。
(二)题型和题量
全卷共24题,题型、题量、分值、及比例见下表:
题 型
题 量
分值
比 例
基础知识及运用
10
30
25﹪
现代文阅读理解
8
30
25﹪
古诗文
5
20
17﹪
写 作
2
40
33﹪
(三)命题特点
试卷在知识点的分布上比较全面、规范。考试内容既涉及课内,如字音字形、名句默写、文学常识、名著阅读、文言文选段《爱莲说》和诗歌《鲁山山行》等;又选用课外,如语言文字运用、现代文阅读等。整份试卷模块测试清晰,既让学生重视课本学习积累,又注重语言知识技能的迁移,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写作能从学生熟悉的情感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内在的情感把握——“-----的快乐”,便于学生动笔,利于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
二、考试情况总体评价和数据分析
本校参考学生人数为326人,最高分为104分,最低分为5分,年级平均分为78.8分,合格率为72.4%。
各分数段分布图
分数
100分以上
90——99
80——89
72——79
60——71
59分以下
人数
15
74
88
59
48
42
百分比
4.6
22.7
27.0
18.1
14.7
13.0
三、按题序分步评析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0个小题30分,整体平均分为19.67,得分率为65.6℅,学生掌握较好。
第1、2题考查字音字形。第1题是根据汉字写拼音,平均分为3分 ;第2题是根据拼音写汉字,平均分为3.1分。虽然得分率较好,但是少数同学对多音字、形近字的掌握还是出现了错误。
第3、4、5题是客观题,分别从近义词辨析、语言连贯和标点符号三个方面考查。前两题的难度不大,平均得分为2.9分。可是标点符号的平均得分竟然只有0.2分,62%的同学选择了C。由此可以看出,关于标点符号的教学还要更加系统与全面,不然学生的这种“惯性思维”还是会继续持续。
第6题是古诗文默写题,第7题是文学常识填空题,由于教师平时落实到位,学生得分率较高,两题的平均得分为5.6分。
第8题是名著解读题,这道题出得真好!把要求学生阅读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充分结合,要求学生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和老师耳目一新。本题的平均得分为2.1分。
第9题是语病修改题,得分率相对较低,平均得分为0.4分,多数同学是全军覆没。
第10题为内容概括题,得分较高,平均分为2.2分。
(二)现代文阅读
第二部分是课外现代文阅读,共8个小题30分,整体平均分为19.0分,散文阅读平均分为8.8 分,说明文阅读平均分为10.2分 。
第11题考察学生对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基本上学生答题规范,从表现手法及其表现手法的作用两个方面进行回答,用词准确;部分学生没有写出表现手法,平均分2.8分 。
第12题考察学生对内容筛选概括的能力,大部分学生都能从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并进行概括,少数同学是摘抄原文中的原句。平均分2.3分 。
第13题是对文章主题、结构的理解。大部分学生都能从人物形象角度回答,基本能答到突出母亲的特点,只是部分同学没有准确地找出母亲的“勤劳”和“艰辛”;令人担忧的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没答到“白发”是全文的线索,以及“我”对母亲的敬意和怀念。平均分1.6 分。
第14题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关键句段分析出“母亲”的形象,可还是有少数同学没有结合文章的内容,仅仅在答卷上写上“勤劳”、“慈祥”、“朴实”等词语性的分析。平均分2.1分。
第15题是考察指代义的理解,又设两小题。学生基本上能从文中寻找到答案,平均分3.5分。
第16、17题考察的是说明方法的辨析及作用分析,说明方法的辨析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部分学生把引用资料错判成了举例子,更有少部分学生混淆了比喻修辞手法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对于说明方法作用的回答,大部分学生回答规范。16题平均分 1.6分 ,17题平均分2.3 分。
第18题考察的是内容的概括,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这三个原因,情况很好,平均分 2.8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