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虎有关的寓言故事

 我来答
龙3冥
2013-04-20 · TA获得超过56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4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2.4万
展开全部
老虎的形象与性格,有威武、勇猛的一面,也有凶悍、残暴的一面.人类的虎文化中,便往往取前弃后,称扬前者而贬抑后者,有时,还对老虎加予改造,在其自然特性之外,更让它具有憨厚、糊涂、讲义气等等人的社会特性,借以讽喻某一类人.狐假虎威,寓言中的虎给狐骗了而毫不察觉,这是在嘲笑强暴者的愚钝.在古代寓言中,老虎还会权衡得失,舍小我而全大我,请看《战国策》中这则寓言:
“人有置系蹄者而得虎。虎怒,决蹯而去。虎之情非不爱其蹯也。然而不以环寸之蹯,害七尺之躯者,权也。”
译成白话便是:
“有人设置了系蹄(卡住兽脚的捕兽器)抓住了一只老虎。老虎发怒,挣断脚掌逃跑了。老虎的意愿,并不是不爱惜自己的脚掌,但是不因为一寸厚的脚掌,损害整个七尺身躯,是权衡(得失)啊。”
更有趣的,是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写了篇《赵城虎》,故事中的老虎竟然会以反哺行动赎伤人之罪,被当地人称为义虎.原文不太长,略加注解,录之于下:
赵城妪,年七十余,止一子.子一日入山,为虎所噬.妪悲痛,几不欲活,号啼而诉之宰(向官府告状).宰笑曰:“虎何可以官法制之乎?”妪愈号啕,不能制之.宰叱之亦不畏惧,又怜其老,不忍加以威怒,遂绐(读如代,哄骗)之诺捉虎.媪(读如袄,老妇)伏不去,必待勾牒(捉拿令)出乃肯行.宰无奈之,即问诸役,谁能往之.一隶(差役)名李能,醺醉,诣座下(走到官吏座前),自言:“能之.”持牒下,妪始去.隶醒而悔之,犹谓宰之伪局,姑以解妪扰耳,因亦不甚为意.持牒报缴(交回捉拿令),宰怒曰:“固言能之,何容复悔?”隶窘甚,请牒拘猎户,宰从之.隶集猎人,日夜伏山谷,冀(希望)得一虎庶可塞责.月余,受杖数百,冤苦罔控(没完没了).遂诣东郭岳庙,跪而祝之,哭失声.
无何,一虎自外来,隶错愕,恐被咥噬(咥,读如西,咬).虎入, 殊不他顾,蹲立门中.隶祝曰::“如杀某子者尔也,其俯听吾缚.”遂出缧索絷虎颔(颔,读如汉,下巴),虎帖耳受缚.牵达县署,宰问虎曰:“某子尔噬之耶?”虎颔之(点头).宰曰:“杀人者死,古之定律.且妪止一子,而尔杀之,彼残年垂尽,何以生活?倘尔能为若子也,我将赦之.”虎又颔之,乃释缚令去.妪方怨宰之不杀虎以偿子也,迟旦(天快亮时)启扉,则有死鹿,妪货其肉革,用以资度.自是以为常,时衔金帛掷庭中.妪从此丰裕,奉养过于其子.心窃德虎.虎来,时卧檐下,竟日不去.人畜相安,各无猜忌.数年,妪死,虎来吼于堂中.妪素所积,绰可营葬,族人共瘗(读如益,掩埋)之.坟垒方成,虎骤奔来,宾客尽逃.虎直赴冢前,嗥鸣雷动,移时始去.土人立“义虎祠”于东郭,至今犹存.
残留e地灰
2013-04-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9万
展开全部
狐假虎威,羊入虎口,虎狼之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3-04-20
展开全部
1狐假虎威
【原文】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
楚宣王问群臣,说:“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的吗?”群臣无人回答,江乙回答说:“老虎捕捉各种野兽来吃,有一天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5000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原文】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战国策》
【解释】
(狐假虎威) 假:假借,凭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虎求百兽而食之)求 :寻求,寻找。
(子无敢食我也)子:你。无:不。
(天帝使我长百兽)使,长(zhǎng):使:派遣。同“掌”,掌管。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然:对的,正确的。行:前进,前往。
(故遂与之行)遂:于是。
(兽见之皆走)走:逃跑。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害怕。
(子以我为不信)信:诚信。
【《狐假虎威》的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它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你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来做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就是违背上帝的命令。如果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走,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2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
(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鄯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
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鄯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哪一边。聪
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
才来几天,鄯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鄯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
送给匈奴。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使继续道:“不
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
了。只有这样,鄯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
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3三人成虎
【出 处】

《韩非子·内储说上》:“庞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也。’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原 文】

庞葱与太子质(1)于邯郸(2),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3)有虎,王信之(4)乎?”王曰:“否。”“二人言市中有虎,王信(5)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7)市之无虎也明(8)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9)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11)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

【注 释】

1. 质:人质,这里用作动词,谓将人在为抵押品,这是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惯例。
2. 邯郸:赵国的都城,在今直隶省邯郸县西南十里。
3. 市:墟集,后世衍申为城市。
4. 之:代词,指市上有虎这件事。
5.信:相信。
6. 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7. 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现代汉语没有与此相应的词语。
8. 明:明摆的,明明白白的。
9. 去:距离。
10. 大梁:魏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开封市。
11. 察:详审,辨别是非,明察。
12. 自为知:自己会了解,犹言不会轻信人言。
13. 辞行:远行前向别人告别。
14. 谗言:中伤别人的话。
15. 罢质:罢是停止,谓充当人质的期限结束。
16. 果:果真.
17.见:作使动动词解,谓庞结果得不到魏王召见。
18.反:通“返”,返回
19.太子:此指魏国的王位继承人
20.过:超过
21.果:果然
22.得:能够(得到)

【译 文】

战国时代,魏国的太子被送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做人质,跟随着一起去的人员中包括了魏国的著名大臣庞葱。
在临行前,庞葱对魏王说:
“要是现在有个人跑人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
“当然不相信!”魏王立刻答道。
“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
“还是不相信。”魏王立刻答道。
“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葱接着问
魏王想了一会儿回答:
“我会相信。”
于是庞葱就劝诫魏王:
“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可是,庞葱走后,毁谤他的人太多了,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最后魏王就不再重用他了。】

4为虎作伥
【典 故】从前,在某一个地方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只凶猛无比的老虎。有一天,它因为没有食物充饥,觉得非常难过。于是,它走出山洞,到附近的山野里去猎取食物。正在这时候,老虎看到山腰的不远处有一个人正蹒珊地走来,便猛扑过去,把那个人咬死,把他的肉吃光。但是老虎还不满足,它抓住那个人的鬼魂不放,非让它再找一个人供它享用不可,不然,它就不让那人的鬼魂获得自由。那个被老虎捉住的鬼魂居然同意了。于是,他就给老虎当向导,找呀找的,终于遇到第二个人了。 这时,那个鬼魂为了自己早日得到解脱,竟然帮助老虎行凶。他先过去迷惑新遇到的人,然后把那人的腰带解开,衣服脱掉,好让老虎吃起来更方便。这个帮助老虎吃人的鬼魂,便叫做伥鬼。后人根据这一传说,把帮助坏人做伤天害理的事情,称“为虎作伥”。 出处《正字通·听雨记谈》

5羊质虎皮
出 处 汉·扬雄《法官·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故事:北魏龙骧将军羊祉的儿子羊侃身材高大魁梧,十几岁就随父出征,立下赫赫战功。北魏皇帝召他入朝,故意说他是羊质虎皮,让他学老虎的样子,羊侃的手指在地板上抓了十个洞,真的像老虎那样,北魏皇帝称他是真正的壮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