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成长史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下午18时30分—1945年4月30日下午3时30分),生于巴伐利亚和奥地利的边界城市布劳瑙(Braunau am Inn,林茨,莱茵河上的Braunau),卒于柏林。希特勒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的总裁和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头号战犯。同时,他也是一个出色的演讲家、残酷的政治家和过于冒险的军事家,以及野心家、阴谋家。
希特勒早年梦想做画家而来到维也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德军,是一名下士,获得了铁十字勋章。战争结束后偶然间接触法西斯主义并开始传播。早年曾因暴动入狱,并在狱中写下《我的奋斗》一书,表达出他多方面的观点,如兼并奥地利,屠犹和独裁。1933年1月30日出任德国总理;通过“国会纵火案”打击异己党派(德国共产党)。1934年8月1日德国总统兴登堡病逝,希特勒兼任德国总统,并将总统与总理两个职务合二为一,称为元首,拥有无限的权力,并命令所有军队以及法官和政府官员向他宣誓效忠。作为元首,他成为国家政权的单独执掌者即独裁者,把军队和教会之外的所有政治社会机构都一体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他执政期间的德国正式名称为大德意志帝国和德意志帝国,通常被称为纳粹德国、德意志第三帝国或希特勒德国。
在第三帝国初期阶段,他的某些经济措施一度使得德国经济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泥潭,轻松摆脱经济危机,也因此以及富有煽动性的群众运动而获得下层民众的支持。
不过在政治体制上,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相对魏玛共和国时期是倾向于极端民族保守主义的。他和墨索里尼领导的意大利、东条英机领导的日本联盟结成轴心国,这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军队在他的领导下干涉西班牙内战,扶持佛朗哥政权,并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入侵波兰、法国、苏联等国家。
国内方面,他实行法西斯式的一党恐怖专政,仇视且排斥其它非纳粹政党和思想,包括共产主义运动,他建立的第一个集中营即为关押共产党之用,他还鼓吹民族优越,仇视其它民族。在国内建立冲锋队、党卫军、盖世太保等独立于国防军外的纳粹军事组织。在希特勒的领导下的第三帝国期间,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德国以及其占领国领土上大量建造死亡集中营,犹太人以及其他人种的遭到了大屠杀。根据粗略估计,期间总共有约600万犹太人、数千万其它人种因为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而被屠杀。 在军事占领期间用残酷的掠夺手段对待其他民族和国家。
在战争方面,希特勒在军事上摒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模式,创立了并且实践了闪电战等新型战争模式,改变了战争的形态。
1945年4月28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市区。当天夜里希特勒与爱娃·布劳恩举行婚礼。30日15时30分,希特勒夫妇双双自杀身亡。1945年5月8日夜,纳粹德国正式投降。德国战败。
希特勒早年梦想做画家而来到维也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德军,是一名下士,获得了铁十字勋章。战争结束后偶然间接触法西斯主义并开始传播。早年曾因暴动入狱,并在狱中写下《我的奋斗》一书,表达出他多方面的观点,如兼并奥地利,屠犹和独裁。1933年1月30日出任德国总理;通过“国会纵火案”打击异己党派(德国共产党)。1934年8月1日德国总统兴登堡病逝,希特勒兼任德国总统,并将总统与总理两个职务合二为一,称为元首,拥有无限的权力,并命令所有军队以及法官和政府官员向他宣誓效忠。作为元首,他成为国家政权的单独执掌者即独裁者,把军队和教会之外的所有政治社会机构都一体化。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兼任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他执政期间的德国正式名称为大德意志帝国和德意志帝国,通常被称为纳粹德国、德意志第三帝国或希特勒德国。
在第三帝国初期阶段,他的某些经济措施一度使得德国经济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泥潭,轻松摆脱经济危机,也因此以及富有煽动性的群众运动而获得下层民众的支持。
不过在政治体制上,希特勒领导下的德国相对魏玛共和国时期是倾向于极端民族保守主义的。他和墨索里尼领导的意大利、东条英机领导的日本联盟结成轴心国,这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军队在他的领导下干涉西班牙内战,扶持佛朗哥政权,并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入侵波兰、法国、苏联等国家。
国内方面,他实行法西斯式的一党恐怖专政,仇视且排斥其它非纳粹政党和思想,包括共产主义运动,他建立的第一个集中营即为关押共产党之用,他还鼓吹民族优越,仇视其它民族。在国内建立冲锋队、党卫军、盖世太保等独立于国防军外的纳粹军事组织。在希特勒的领导下的第三帝国期间,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德国以及其占领国领土上大量建造死亡集中营,犹太人以及其他人种的遭到了大屠杀。根据粗略估计,期间总共有约600万犹太人、数千万其它人种因为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而被屠杀。 在军事占领期间用残酷的掠夺手段对待其他民族和国家。
在战争方面,希特勒在军事上摒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模式,创立了并且实践了闪电战等新型战争模式,改变了战争的形态。
1945年4月28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市区。当天夜里希特勒与爱娃·布劳恩举行婚礼。30日15时30分,希特勒夫妇双双自杀身亡。1945年5月8日夜,纳粹德国正式投降。德国战败。
展开全部
阿道夫希特勒,生于:1889年4月20日。亡于:1945年4月30日。
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之后成为了魏玛共和国总理,之后接替了总统,将总理和总统合并,建立起了第三帝国!详细情况请见百度百科:希特勒!
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之后成为了魏玛共和国总理,之后接替了总统,将总理和总统合并,建立起了第三帝国!详细情况请见百度百科:希特勒!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4-23
展开全部
你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童年生活
希特童年勒生于奥地利因河畔勃布劳瑙的一个海关文职人员家庭,父亲“阿洛伊斯·希特勒”曾经当过鞋匠,后来才转为海关公务员。希特勒年幼随父亲加入天主教成为信徒,可是日后受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影响,曾立志要成为牧师。
希特勒的童年很不愉快。目前有历史学家指出,在小时候,希特勒曾遭到学校同学的虐待,这段“童年阴影”促使希特勒产生后来强烈的报复思想。他很爱他的家人。虽然他曾学习过绘画,但在中学时期他学习成绩非常差,尤其是法语,在他的所有学科中,只有绘画一门是“优”等。因此,他未毕业就退学了。他曾经两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但都被以“不适合绘画”为由被拒绝录取。他的父亲1895年退休,1903年1月3日去世,死于胸膜出血。紧接着母亲1907年12月21日死于乳癌。父母双亡之后,他的生活日益窘迫,之后因为奥匈帝国这个他憎恨多民族国家的征兵,他逃到慕尼黑,不得不流浪到维也纳街头行乞,靠卖画为生,有时被雇佣来扫雪、扛行李。
希特勒早在中学时就接触了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想,来到维也纳之后又阅读了大量宣传“种族优越”思想的书籍,这致使他更加地沉溺于这种思想中。他发誓要“为德国复兴而奋斗”。在1925年出版的自传《我的奋斗》中,他表露了他对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性的确信、对犹太民族的仇恨,并且为日后走上纳粹主义这道路埋下了伏笔。
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阿道夫·希特勒地利政府在战争爆发前要求在慕尼黑逗留的希特勒回国参军,希特勒返回奥匈帝国后故意装病没通过体检,之后返回巴伐利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爆发时,希特勒志愿参加了德国巴伐利亚预备步兵团第16团,在西线与英法联军作战,先后参与了第一次伊普雷斯战役、索姆河战役、阿拉斯战役与巴斯青达战役。1917年,他由“传令兵”晋升为上等兵,并因作战勇敢获得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和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前者在士兵和士官阶层中获得者相当稀少)。 曾与他在一个部队的士兵说他在军中不爱与人交谈,收到的信件寥寥无几。
希特勒在1916年索姆河战役时,大腿或腹股沟受了伤(因而有人认为他因此意外失去一粒睾丸)在1917年3月返回战场。1918年10月15日,希特勒遭芥子气攻击而短暂失明,在此养伤期间,德国向协约国宣布投降。他自诩英雄,他所在的阵地相对平静,只是多次死里逃生。
加入纳粹党
战后,由于德国陆军一方面要避免共产思想在军队中蔓延,一方面又对如雨后春笋成立的各种新政党颇有兴趣,于是成立了一个调查局。希特勒因为这个调查局符合他的反共理念而应征并获得录用。在慕尼黑大学,他对被遣返战俘的演说,其演说才能让教授与战俘们同样地留下深刻印象。
1919年,在执行任务旁听德国工人党(即后来的纳粹党)会议的时候,希特勒起身痛斥一个鼓吹巴伐利亚分离运动者是中了犹太人“要把德国分裂成两个国家”的奸计,德国工人党主席安东·德莱克斯对此演说印象深刻并邀请了希特勒入党。不久后希特勒成为主席团委员,3年后即1921年出任党魁,并正式将党名更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并雇佣了一批打手成立了纳粹冲锋队。
啤酒馆政变
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获得更多的支持后,他决定利用鲁登道夫的影响力发动政变,仿效意大利法西斯党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炮制出征柏林。希特勒与鲁登道夫得到巴伐利亚邦总理冯·卡尔(Gustav Ritter von Kahr)与军队及警察的主要人物的暗中支持,当时有份政治海报上写说:鲁登道夫、希特勒及巴伐利亚军警高层谋划建立新政府。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与冲锋队突袭了由冯·卡尔在慕尼黑最大的啤酒馆主办的公众会议,希特勒宣布他将与鲁登道夫成立一新政府并以枪要胁冯·卡尔及当地军事机构共同摧毁柏林当局。冯卡尔撤回他的支持并趁机逃离并开始反抗希特勒。隔日,希特勒与他的支持者至啤酒馆示威游行至巴伐利亚邦战争部以推翻巴伐利亚政府作为出征柏林的开始,但警方驱遂了他们,在此当中,16名纳粹党员死亡。
希特勒逃离至恩斯特·汉夫丹格的家并考虑自杀,他很快以叛国罪被捕,阿尔弗雷德·罗森堡因而成为临时的党领导人。在审判过程中,希特勒的演讲使他的人气升高,转变成为举国皆知的人物。1924年4月1日,希特勒被判5年有期徒刑在兰兹堡监狱服刑。在服刑期间受到狱警友善的对待及收到许多仰慕者的信件。1924年12月12日巴伐利亚邦最高法院的指令驳回检察官对希特勒提早获释的抗议,使希特勒获得假释并在隔日出狱。包含重审的时间,希特勒仅服刑约一年的时间。
纳粹党重建
自纳粹标志希特勒释放以来,在德国的政经情形已有了改善,阻碍了希特勒煸动暴动夺权的机会。即使啤酒馆暴动让希特勒受到举国的关注,但纳粹党的主要根据地仍一直在慕尼黑。
纳粹党及其他相关组织因啤酒馆暴动的关系被在巴伐利亚邦被禁止,希特勒以日后只用合法手段取得政治权力说服巴伐利亚总理Heinrich Held解除对纳粹党的禁令。虽然禁令在1925年2月16日被解除,因为希特勒激动的演说却对公共演讲有了新的禁令,自希特勒公开演讲被禁后,他任命了1924年被选为国会议员的格里哥·斯特拉瑟(Gregor Strasser)为党的组织机构部长(Reichsorganisationsleiter),授权他在德国北部组织新的党部,其弟奥托·斯特拉瑟及约瑟夫·戈培尔的加入,主导另一条路线,在党纲内强调社会主义元素,这使得Arbeitsgemeinschaft der Gauleiter Nord-West成为党内的反对派,影响到了希特勒的威信,但1926年的巴姆堡会议(Bamberg Conference)中被希特勒斗垮,在此之中,戈培尔加入希特勒的一方。 在此次党内危机之后,希特勒更加集中党的权力于己身,并确立了领袖原则(Führerprinzip)为党的基本原则。
布吕宁时期
希特勒的政治生命转折点,经济大恐慌致命的打击了1930年的德国。使得纳粹党在国会的席次在1928年5月的12席,至1930年9月获得107席,成为国会的第二大党。在获得了国会的前所未有的支持下,1932年希特勒打算参选总统。同年1月27日的杜塞尔多夫,希特勒在工业家俱乐部的演讲获得德国大多数有影响力的工业家广泛的支持。虽然希特勒自1913年离开奥地利,但他至今仍未是德国公民,也因此无法参选。
同年2月,有纳粹党参与的布朗斯威克邦政府任命希特勒为非主要的行政官员并因此在1932年2月25日取得布朗斯威克邦的公民权,在之后几天,其它邦也给予他公民权,如此一来便自动拥有了德国公民权并能让他参选总统。在两轮选举中,希特勒皆得到约35%的第二高票,但都败给总统保罗·冯·兴登堡,虽然竞选失败,但其实仍有其它替代路线可以获得政治权力。
与天主教关系
1931年希特勒参加德国选举,由于宣扬仇恨主张而被天主教逐出教会,教皇下令天主教徒不得投票给希特勒。至此希特勒与天主教(及其主要大党中央党)决裂。在基督教会的支持下,他后来上台即取缔天主教,统一成为德国教会,为此赢得了不少仇恨天主教的路德宗原教旨基督教会支持,使其可全面控制德国的宗教思想,为日后之政权打下基础。
帕彭与施莱谢尔时期
1932年6月,总统兴登堡任命保守右派的帕彭为新一任总理,但帕彭在国会仅获得德国国家人民党的支持,但1932年7月的德国国会选举,纳粹党获得230个席次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帕彭知道内阁继续执政必须得到纳粹党的支持,因而企图说服希特勒答应接受副总理此职位,希特勒认为自己适合总理一职,但遭到兴登堡的拒绝。
而后对帕彭内阁的不信任案获得84%国会议员的支持。11月国会重新选举,纳粹流失了部份选票但仍为德国国会第一大党。
帕彭建议兴登堡解散国会无限期推迟国会选举,起初兴登堡答应了他,但之后失去施莱谢尔与军方的支持,而兴登堡改由施莱谢尔接任总理。施莱谢尔想利用格里哥·斯特拉瑟来分裂纳粹党,但并不成功。随后,施莱谢尔又遭逢倒阁危机,建议兴登堡动用紧急命令以解散国会、推迟国会选举,但兴登堡并没答应。
成为总理
帕彭为了向政敌施莱谢尔报仇,而与德国国家人民党党魁阿尔弗雷德·胡根贝格、亚尔马·沙赫特和福特兹·梯森等德国企业家共同筹划一个阴谋,他们经济上资助了负荷庞大选举花费而在破产边缘的纳粹党,企业家积极向兴登堡说服任命希特勒为总理。最后,兴登堡勉强同意任命希特勒为总理,由纳粹党与国家人民党共组联合内阁。帕彭为副总理、胡根贝格为经济部长,威廉·弗利克为内政部长及戈林为不管部部长等。1933年1月30日于兴登堡总统办公室,希特勒以简单的仪式宣誓成为德国总理。
长刀之夜与兴登堡逝世
阿道夫希特勒 - 汽车模型展希特勒无法控制冲锋队在街头的暴力——这影响了希特勒的权力,故欲除去冲锋队及其领导者恩斯特·罗姆。他还想挑起国防军高层对冲锋队的害怕及厌恶,特别是在罗姆企图把国防军纳入其领导的冲锋队之下之后。最后,希特勒的清算,以消除攻击其政权的政敌,特别是忠于副总理帕彭的人马。在1934年6月30至7月2日进行清算,期间至少有85人死于清算,虽然最后的死亡人数已几百个。超过一千的反对者被逮捕,大部分参与行动的是党卫队及盖世太保,此次行动使国防军加强并巩固对希特勒的支持。1934年8月2日,总统保罗·冯·兴登堡病逝,紧接着并未举办总统选举,取而代之的是由希特勒内阁通过一项法案宣布总统职权暂时中止并将该权力转授予总理,使希特勒成为元首兼帝国总理。希特勒也成为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德国所有官兵向希特勒宣誓。
在8月中的公民投票,这些行动获84.64%的选民认同。这些行动违反了威玛宪法与授权法案。该宪法规定由最高法院院长代理总统直下次选举,而授权法案特别规定希特勒不得利用任何方法侵夺总统职权,然而已无人能反对他。
纳粹德国
把军队和教会之外的所有政治社会机构都“纳粹化”。在执政期间,希特勒废止魏玛共和国,将德国改称为纳粹德国或德意志第三帝国;并解散国会,取缔其他一切政党和团体,迫害和屠杀天主教会、自由派别基督教会、民主党人、共产党人和犹太人,宣布纳粹党和纳粹德国合为一体,开始了一党专政的道路。在纳粹德国初期阶段,他的经济措施使得德国经济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阴影,也因此获得低下层民众的支持。希特勒承诺“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与面包”,而且他的承诺在纳粹德国初期(1933年——1938年)已实现了,从而使更多人拥护希特勒。对他不满的评论,一般是针对二战爆发后,他与德国的国策。
经济与文化
纳粹1933年,希特勒在一次集会上发表讲话,周围是其褐衫军行刑队。的政策鼓励妇女生育并留在家。在1934年9月的对国家社会主义妇女组织的演讲,希特勒认为“德国女性的世界是丈夫、家人、孩子以及家园。”希特勒监督了德国历史最大的建设工程,水坝、高速公路、铁路及其他。然而这些并未对于威玛时期的大量失业有具体成效,薪资略有减少,在二战前的生活费用增加了25%。 希特勒的政府赞助建立巨大宏伟的建筑,与国家首席建筑师施佩尔确立希特勒对德国古典文化的重新见解。1936年柏林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由希特勒开幕。希特勒也给予福斯金龟车一些设计点子。
大屠杀
其中大屠杀的希特勒的种族净化政策的基础来自法国戈比诺(Arthur de Gobineau)的优生学、种族主义及社会达尔文主义。生理残疾的儿童因此成为T-4行动最早的受害者。
1939年至1945年间,党卫队在傀儡政权及占领下的领土有系统的杀了1100万至1400万人,包含在集中营、犹太区的600万犹太人,除了毒气、许多死于饥饿与疾病,或死于过度劳动。除了犹太人外,还包括部份波兰人、吉普赛人、工会成员、共产党员、异议份子、抵抗组织、同性恋、肢体障碍者、智能障碍者、精神病患者及苏联战俘、耶和华见证人信徒及基督复临派信徒等。最大的屠杀中心是奥斯威肖恩集中营,据所知,希特勒从无巡视集中营及公开谈论屠杀的明确词语。
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是由纳粹领导高层希姆莱与海德里希在实行计划中扮演关键角色。虽无希特勒授权大屠杀的明确命令文件,但已有文件表示他批准了在波兰及苏联的别动队指示,且了解他们的行动。
为了使最终解决方案更有统合性的实行,在1942年1月20日柏林附近举行万湖会议,十五位主要官员举会,由海德里希与艾希曼领导。会议记录提供了大屠杀最明确的证据。
外交与扩军
1933年2月3日,与德国军方领导阶层会晤,希特勒提到“将征服东方的‘生存空间’并加以无情的‘德意志化’”作为其终极的对外目标。1933年3月,主要论述由时任外交部次长Bernhard Wilhelm von Bülow所提出,包含德奥合并、回复1914年时的边界、反对凡尔赛和约第五部分、拿回失去的殖民地及德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1930年代,在希特勒的“和平演说”,他强调政策的和平目标与有意在国际条约下运作。1933年首次内阁会议,希特勒使军费开支超出失业救济的花费。在1933年10月,希特勒决定退出国际联盟及世界裁军会议,外交部长纽赖特表示法国的国防需要将成为德国外交的主要绊脚石。 1935年3月,希特勒拒绝凡尔赛和约第五部分,将德国军队扩大至60万人(六倍于凡尔赛和约所定的数量),包括新成立的空军及扩增的海军。纵使英、法、以及国际联盟谴责,却无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1935年6月18日,英德海军协定的签署,允许德国海军的总吨位为英国海军的45%。希特勒说到“这是他生命最快乐一天”,他相信这是德英联盟的开始 。该协定签前并未知会法、意两国,又撇开国际联盟的运作,且明文签定破坏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
德奥合并
希特勒希特勒认为所有日耳曼民族应于共同一个国家的统治之下,而德奥合并也是希特勒向外扩张领土的第一步。
19世纪,德国尚未统一前所提出的大德意志因普奥两强相争及奥匈帝国为多民族国家难以实现,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也确定了德国必须要使奥地利保持独立。
1938年初,希特勒巩固了自己内部权力后,便准备对外实行长期性领土的扩张。奥地利总理库尔特·许士尼格迫于德国的压力,在1938年2月12日于德国贝希特斯加登与希特勒会面,被要求开放对政党的限制、给予完全的政党自由并释放被关的纳粹党员及让他们参与政府,否则将采取军事行动。许士尼格被迫答应并让奥地利纳粹党领袖阿图尔·赛斯-英夸特等人加入内阁。
许士尼格只剩以公民投票挽救危局,该公投投票年龄门槛设定为24岁以排除较赞同纳粹的年轻人。3月10日,希特勒宣称这是一场骗局且德国不会承认。3月11日,希特勒对许士尼格发布最后通牒,无论有无回应,希特勒已命令军队准备进入奥地利。许士尼格最后向国外求援,但英法皆无任何动作,当天晚上他辞了总理一职。最初奥地利总统威廉·米克拉斯拒绝任命赛斯-英夸特为新一任总理,但在维也纳的纳粹党人开始攻占且囚禁政府官员,米克拉斯只得任命赛斯-英夸特为总理。3月12日,德国军队跨越德奥边界,同月14日成功进入维也纳。隔日,希特勒进入维也纳受到奥地利人的欢迎,宣布“这个日耳曼人的古老土地成为德国最新的一部份”。
慕尼黑会议
在并慕尼黑会议吞同为德意志人的奥地利成功后,希特勒对准了以德裔为主的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在1938年3月3日,英国驻德大使与希特勒会谈表明英国主张以国际联合开发非洲殖民地换取德国承诺不发动战争以扩张领土,但希特勒对于东欧德国人的“生存空间”比联合开发更感兴趣,并认为德国在一战后所失去的非洲殖民地应回归德国而非联合开发,因而拒绝了英国的主张。希特勒对于英国企图以非洲领土强加德国在欧洲不利相当恼火。希特勒最后表明他宁可用20年等待前殖民地回归而不同意英国换取和平的条件并终止了此次会议。
1938年3月28、29日,希特勒在柏林密会了在苏台德区的德裔政党“家乡前线党”,同意Henlein以不被布拉格当局所实行的团苏台德区自治为理由换取德军的侵略。1938年4月,Henlein向匈牙利外交部长表明,“不管捷克政府同意与否,他会一直提出更高的要求…他认为只有从事破坏行动才能使捷克政府加速垮台。”有人认为,希特勒不觉得苏台德区的议题有什么重要性,只是为了有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借口希特勒计划在捷克边境建筑大量军事建物,鼓动苏台德人暴动,最后以家乡前线与捷克当局的纠纷作为侵略理由,以快速数天内的军事行动在其他国家介入前取得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要求德军尽可能在秋天到来前将德国西面国境的齐格菲防线完成,并将侵略行动选定在1938年9月底或10月初。
1938年4月,希特勒命令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开始谋划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在战争似乎即将爆发时,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开始向希特勒会谈苏台德区问题。1938年9月,英国、法国、德国与意大利在德国慕尼黑签定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领土苏台德区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德军不费任何力气越过了德捷边境,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赤裸的在德国大军之前。1939年3月,希特勒邀请捷克斯洛伐克总统伊米尔·哈克前往柏林会谈,希特勒刻意的拖延,终于在15日凌晨会见并告诉哈克德军几小时后将侵略捷克。清晨四时,哈克被迫将捷克交给希特勒治理。同日早上进军并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希特勒抵达布拉格。英国首相张伯伦大为吃惊并开始防止希特勒之后的扩张行为。
世界大战
轴心国的形成
1936年10月25日,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建立柏林-罗马轴心。1939年5月22日,签订为“钢铁条约”。意大利于1937年11月6日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与日本方面,于1936年11月25日日本与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1938年2月,希特勒必须解决远东外交困境,在中日交战中,选择持续与中国自1910年代建立的中德关系或与日本结合新联盟。
在当时的军队强烈支持与中华民国持续友好关系,中德关系获得外交部长康斯坦丁·冯·纽赖特与战争部长维尔纳·冯·勃洛姆堡(被称为“中国游说团”)的支持,他们试着利用外交政策使欧洲远离战争。
但在1938年初期,两人被希特勒解职,希特勒任命里宾特洛甫为新任外交部长,他支持与日本建立军事同盟,继而希特勒终止了中德关系,选择了军事上较现代化、较强大的日本。在之后的德国议会中,希特勒宣布承认日本所扶持的满洲国与声明放弃一战战败在太平洋所失去被日本取得的殖民地。希特勒命令终止德国一切对中国物资与人力的援助[69],而中国的蒋中正取消了中德经济协定以作为报复,德国失去了自中国而来军需原料,仅能从开放市场取得有限的货物。1940年9月24日德国柏林,希特勒、意大利外长加莱阿佐·齐亚诺及日本驻德大使来栖三郎签署三国同盟条约,象征二战轴心国的确立。
1941年希特勒于柏林接见日本外长松冈洋右。
初期
战前,希特勒为改善德波关系,签定《德波互不侵犯条约》,意图借此减弱法国与波兰的合作关系,甚至曾想拉波兰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以对抗苏联;但另一方面,希特勒又想收回一次大战德国所失去的领土(特别是分隔东普鲁士的波兰走廊及但泽自由市,希特勒曾说这是“凡尔赛条约中最丑恶的部份”),并利用德国民族主义“解放”这些领土。1938年,希特勒想在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之间建立公路,但遭波兰拒绝。在并吞捷克斯洛伐克后,波兰人怀疑希特勒的企图。另外在1939年3月31日英国反应德国并吞捷克斯洛伐克的行为,宣布英法将支持并保证波兰、比利时、罗马尼亚、希腊及土耳其的独立。4月6日,英国与波兰签定英波军事同盟,4月28日,希特勒废除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及英德海军协定。阿道夫·希特勒
1939年初,虽然希特勒已计划用军事行动来解决与波兰的领土纠纷,但为避免入侵波兰将苏联卷入战争并导致德国两线作战,8月23日,指派里宾特洛甫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会晤并签定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与苏联共谋瓜分东欧。而8月25日,波兰分别英国与法国签定共同防御、军事联盟。同时,希特勒命令党卫队首脑海因里希·希姆莱制造入侵波兰的借口,最后于9月1日发动战争,德军大量集中使用装甲部队和空军,很快的就击溃尚未动员完成的波军,此类迅速而获得胜利的战争形式被美国《时代杂志》记者称作“闪击战”。在发动进攻后的第3天,英、法两国对德宣战,此事完全出乎希特勒意料之外,当德军主力部队于东边战斗时,西线面对英法两军的部队仅有对方的一半,但盟军并未发动大规模攻势,仅法国发动萨尔攻势以作为支持波兰的象征性行动。在波兰战役结束后,约有半年时间无大规模的战事而这段时间被称为静坐战。
1939年10月,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与希特勒讨论将挪威拿下,作为海军基地的可能,也可借此与英国对抗,但陆、空对此不感兴趣,而希特勒则注目在陆上行动如低地三国。1939年12月,由于发生奥克拉马号事件,英国有可能抢先占领挪威、切断德国战争机械必备的铁矿矿源,于是希特勒下令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准备入侵挪威计划,并打败盟军占领该地。
1942年希特勒指挥作战计划。
1940年春,德军仅用6周时间打败英法联军,占领丹麦和挪威。希特勒原先希望在英法的默许下,快速完成侵略以恢复和平。希特勒打算先以西线为东线战事的先前步骤,以避免一战时德国两线作战。1939年10月10日,英国拒绝希特勒的求和,12日法国跟进。而德军开始准备作战计划,隔年5月开始进攻法国,并相继攻下荷兰、卢森堡和贝利时。6月4日,英军被迫从敦刻尔克向英国撤退。6月14日,巴黎沦陷。法国贝当元帅用广播向法国人民表明他将向德国提出停战协议。希特勒选择了1918年时德国向法国投降的贡比涅作协议的签署地,6月22日,法国与德国签订了《德法停战协定》,法国投降。
希特勒原本希望英国能够对其谈和,并允许它保留帝国,在宣称“理智的呼吁”下,丘吉尔断然拒绝谈和。希特勒才开始准备入侵英伦三岛的海狮行动,但英国所具有的海上优势过于强大,远非德国所及,必须先取得制空权才有可能,希特勒于是命令赫尔曼·戈林发动不列颠空战,但一直无法取得决定性战果,在一次偶然下,德军所投掷的炸弹炸到了英国市区,英军也施以报复性空袭,而后戈林的战略从消灭敌人战斗机的有生力量转为对英国境内包括伦敦、考文垂在内的各大城市进行轰炸,意图瓦解其作战意志,但因为空军损失惨重而失败。随着时间过去,英军的战斗机部队数量已达到高峰,加上秋季的到来使得海况不佳,德军已无实施入侵的可能,希特勒宣布海狮计划无限期推延。
战线扩大
盟友希特勒墨索里尼欲重建罗马帝国,故着眼于地中海的希腊与北非,1940年8月8日决定入侵英国保护的埃及,之后在盟军的罗盘行动遭受严重打击,1941年春,德国发动向日葵行动以援助意大利。另外在1940年10月在未告知德国情形下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事,并且在希腊-意大利战争受到挫败。11月4日,希特勒得知英军已进驻希腊所属的克里特岛及米科诺斯岛后,决定介入希腊战事以瓦解英国在地中海的势力。1941年3月27日,南斯拉夫王国亲德派政府被亲英派政变成功,希特勒召集紧急会议,于4月6日对希腊与南斯拉夫发动进攻,巴尔干战役的发生推迟了日后巴巴罗萨行动的发动时间。
1941年6月22日,300万德军在希特勒的授意下越过苏德边界进军苏联,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苏德战争。希特勒曾妄图在6-8周内打败苏联。战争开始时,德军连连获胜,并迅速深入苏联内部。1941年12月2日,德国入侵苏联达到了高峰,离莫斯科仅余24公里,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希特勒的闪击战术,之后苏联军队将德军击退超过320公里。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对日本宣战,四天后希特勒向美国宣战。
溃败
1942年底到1943年初,22个德军师团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全歼,同时,英国将领蒙哥马利在阿拉曼战役中也取得胜利。1943年,盟军登入意大利西西里岛,墨索里尼倒台被软禁,希特勒命令特种部队成功营救,并在北意大利扶持墨索里尼建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1943年夏天,苏德战局根本逆转,苏联发动了大反攻。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即“霸王行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同盟国军队很快在各个战场转入全面反攻,德军则节节败退。
希特童年勒生于奥地利因河畔勃布劳瑙的一个海关文职人员家庭,父亲“阿洛伊斯·希特勒”曾经当过鞋匠,后来才转为海关公务员。希特勒年幼随父亲加入天主教成为信徒,可是日后受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影响,曾立志要成为牧师。
希特勒的童年很不愉快。目前有历史学家指出,在小时候,希特勒曾遭到学校同学的虐待,这段“童年阴影”促使希特勒产生后来强烈的报复思想。他很爱他的家人。虽然他曾学习过绘画,但在中学时期他学习成绩非常差,尤其是法语,在他的所有学科中,只有绘画一门是“优”等。因此,他未毕业就退学了。他曾经两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但都被以“不适合绘画”为由被拒绝录取。他的父亲1895年退休,1903年1月3日去世,死于胸膜出血。紧接着母亲1907年12月21日死于乳癌。父母双亡之后,他的生活日益窘迫,之后因为奥匈帝国这个他憎恨多民族国家的征兵,他逃到慕尼黑,不得不流浪到维也纳街头行乞,靠卖画为生,有时被雇佣来扫雪、扛行李。
希特勒早在中学时就接触了狂热的民族主义思想,来到维也纳之后又阅读了大量宣传“种族优越”思想的书籍,这致使他更加地沉溺于这种思想中。他发誓要“为德国复兴而奋斗”。在1925年出版的自传《我的奋斗》中,他表露了他对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性的确信、对犹太民族的仇恨,并且为日后走上纳粹主义这道路埋下了伏笔。
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阿道夫·希特勒地利政府在战争爆发前要求在慕尼黑逗留的希特勒回国参军,希特勒返回奥匈帝国后故意装病没通过体检,之后返回巴伐利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爆发时,希特勒志愿参加了德国巴伐利亚预备步兵团第16团,在西线与英法联军作战,先后参与了第一次伊普雷斯战役、索姆河战役、阿拉斯战役与巴斯青达战役。1917年,他由“传令兵”晋升为上等兵,并因作战勇敢获得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和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前者在士兵和士官阶层中获得者相当稀少)。 曾与他在一个部队的士兵说他在军中不爱与人交谈,收到的信件寥寥无几。
希特勒在1916年索姆河战役时,大腿或腹股沟受了伤(因而有人认为他因此意外失去一粒睾丸)在1917年3月返回战场。1918年10月15日,希特勒遭芥子气攻击而短暂失明,在此养伤期间,德国向协约国宣布投降。他自诩英雄,他所在的阵地相对平静,只是多次死里逃生。
加入纳粹党
战后,由于德国陆军一方面要避免共产思想在军队中蔓延,一方面又对如雨后春笋成立的各种新政党颇有兴趣,于是成立了一个调查局。希特勒因为这个调查局符合他的反共理念而应征并获得录用。在慕尼黑大学,他对被遣返战俘的演说,其演说才能让教授与战俘们同样地留下深刻印象。
1919年,在执行任务旁听德国工人党(即后来的纳粹党)会议的时候,希特勒起身痛斥一个鼓吹巴伐利亚分离运动者是中了犹太人“要把德国分裂成两个国家”的奸计,德国工人党主席安东·德莱克斯对此演说印象深刻并邀请了希特勒入党。不久后希特勒成为主席团委员,3年后即1921年出任党魁,并正式将党名更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并雇佣了一批打手成立了纳粹冲锋队。
啤酒馆政变
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获得更多的支持后,他决定利用鲁登道夫的影响力发动政变,仿效意大利法西斯党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炮制出征柏林。希特勒与鲁登道夫得到巴伐利亚邦总理冯·卡尔(Gustav Ritter von Kahr)与军队及警察的主要人物的暗中支持,当时有份政治海报上写说:鲁登道夫、希特勒及巴伐利亚军警高层谋划建立新政府。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与冲锋队突袭了由冯·卡尔在慕尼黑最大的啤酒馆主办的公众会议,希特勒宣布他将与鲁登道夫成立一新政府并以枪要胁冯·卡尔及当地军事机构共同摧毁柏林当局。冯卡尔撤回他的支持并趁机逃离并开始反抗希特勒。隔日,希特勒与他的支持者至啤酒馆示威游行至巴伐利亚邦战争部以推翻巴伐利亚政府作为出征柏林的开始,但警方驱遂了他们,在此当中,16名纳粹党员死亡。
希特勒逃离至恩斯特·汉夫丹格的家并考虑自杀,他很快以叛国罪被捕,阿尔弗雷德·罗森堡因而成为临时的党领导人。在审判过程中,希特勒的演讲使他的人气升高,转变成为举国皆知的人物。1924年4月1日,希特勒被判5年有期徒刑在兰兹堡监狱服刑。在服刑期间受到狱警友善的对待及收到许多仰慕者的信件。1924年12月12日巴伐利亚邦最高法院的指令驳回检察官对希特勒提早获释的抗议,使希特勒获得假释并在隔日出狱。包含重审的时间,希特勒仅服刑约一年的时间。
纳粹党重建
自纳粹标志希特勒释放以来,在德国的政经情形已有了改善,阻碍了希特勒煸动暴动夺权的机会。即使啤酒馆暴动让希特勒受到举国的关注,但纳粹党的主要根据地仍一直在慕尼黑。
纳粹党及其他相关组织因啤酒馆暴动的关系被在巴伐利亚邦被禁止,希特勒以日后只用合法手段取得政治权力说服巴伐利亚总理Heinrich Held解除对纳粹党的禁令。虽然禁令在1925年2月16日被解除,因为希特勒激动的演说却对公共演讲有了新的禁令,自希特勒公开演讲被禁后,他任命了1924年被选为国会议员的格里哥·斯特拉瑟(Gregor Strasser)为党的组织机构部长(Reichsorganisationsleiter),授权他在德国北部组织新的党部,其弟奥托·斯特拉瑟及约瑟夫·戈培尔的加入,主导另一条路线,在党纲内强调社会主义元素,这使得Arbeitsgemeinschaft der Gauleiter Nord-West成为党内的反对派,影响到了希特勒的威信,但1926年的巴姆堡会议(Bamberg Conference)中被希特勒斗垮,在此之中,戈培尔加入希特勒的一方。 在此次党内危机之后,希特勒更加集中党的权力于己身,并确立了领袖原则(Führerprinzip)为党的基本原则。
布吕宁时期
希特勒的政治生命转折点,经济大恐慌致命的打击了1930年的德国。使得纳粹党在国会的席次在1928年5月的12席,至1930年9月获得107席,成为国会的第二大党。在获得了国会的前所未有的支持下,1932年希特勒打算参选总统。同年1月27日的杜塞尔多夫,希特勒在工业家俱乐部的演讲获得德国大多数有影响力的工业家广泛的支持。虽然希特勒自1913年离开奥地利,但他至今仍未是德国公民,也因此无法参选。
同年2月,有纳粹党参与的布朗斯威克邦政府任命希特勒为非主要的行政官员并因此在1932年2月25日取得布朗斯威克邦的公民权,在之后几天,其它邦也给予他公民权,如此一来便自动拥有了德国公民权并能让他参选总统。在两轮选举中,希特勒皆得到约35%的第二高票,但都败给总统保罗·冯·兴登堡,虽然竞选失败,但其实仍有其它替代路线可以获得政治权力。
与天主教关系
1931年希特勒参加德国选举,由于宣扬仇恨主张而被天主教逐出教会,教皇下令天主教徒不得投票给希特勒。至此希特勒与天主教(及其主要大党中央党)决裂。在基督教会的支持下,他后来上台即取缔天主教,统一成为德国教会,为此赢得了不少仇恨天主教的路德宗原教旨基督教会支持,使其可全面控制德国的宗教思想,为日后之政权打下基础。
帕彭与施莱谢尔时期
1932年6月,总统兴登堡任命保守右派的帕彭为新一任总理,但帕彭在国会仅获得德国国家人民党的支持,但1932年7月的德国国会选举,纳粹党获得230个席次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帕彭知道内阁继续执政必须得到纳粹党的支持,因而企图说服希特勒答应接受副总理此职位,希特勒认为自己适合总理一职,但遭到兴登堡的拒绝。
而后对帕彭内阁的不信任案获得84%国会议员的支持。11月国会重新选举,纳粹流失了部份选票但仍为德国国会第一大党。
帕彭建议兴登堡解散国会无限期推迟国会选举,起初兴登堡答应了他,但之后失去施莱谢尔与军方的支持,而兴登堡改由施莱谢尔接任总理。施莱谢尔想利用格里哥·斯特拉瑟来分裂纳粹党,但并不成功。随后,施莱谢尔又遭逢倒阁危机,建议兴登堡动用紧急命令以解散国会、推迟国会选举,但兴登堡并没答应。
成为总理
帕彭为了向政敌施莱谢尔报仇,而与德国国家人民党党魁阿尔弗雷德·胡根贝格、亚尔马·沙赫特和福特兹·梯森等德国企业家共同筹划一个阴谋,他们经济上资助了负荷庞大选举花费而在破产边缘的纳粹党,企业家积极向兴登堡说服任命希特勒为总理。最后,兴登堡勉强同意任命希特勒为总理,由纳粹党与国家人民党共组联合内阁。帕彭为副总理、胡根贝格为经济部长,威廉·弗利克为内政部长及戈林为不管部部长等。1933年1月30日于兴登堡总统办公室,希特勒以简单的仪式宣誓成为德国总理。
长刀之夜与兴登堡逝世
阿道夫希特勒 - 汽车模型展希特勒无法控制冲锋队在街头的暴力——这影响了希特勒的权力,故欲除去冲锋队及其领导者恩斯特·罗姆。他还想挑起国防军高层对冲锋队的害怕及厌恶,特别是在罗姆企图把国防军纳入其领导的冲锋队之下之后。最后,希特勒的清算,以消除攻击其政权的政敌,特别是忠于副总理帕彭的人马。在1934年6月30至7月2日进行清算,期间至少有85人死于清算,虽然最后的死亡人数已几百个。超过一千的反对者被逮捕,大部分参与行动的是党卫队及盖世太保,此次行动使国防军加强并巩固对希特勒的支持。1934年8月2日,总统保罗·冯·兴登堡病逝,紧接着并未举办总统选举,取而代之的是由希特勒内阁通过一项法案宣布总统职权暂时中止并将该权力转授予总理,使希特勒成为元首兼帝国总理。希特勒也成为德国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德国所有官兵向希特勒宣誓。
在8月中的公民投票,这些行动获84.64%的选民认同。这些行动违反了威玛宪法与授权法案。该宪法规定由最高法院院长代理总统直下次选举,而授权法案特别规定希特勒不得利用任何方法侵夺总统职权,然而已无人能反对他。
纳粹德国
把军队和教会之外的所有政治社会机构都“纳粹化”。在执政期间,希特勒废止魏玛共和国,将德国改称为纳粹德国或德意志第三帝国;并解散国会,取缔其他一切政党和团体,迫害和屠杀天主教会、自由派别基督教会、民主党人、共产党人和犹太人,宣布纳粹党和纳粹德国合为一体,开始了一党专政的道路。在纳粹德国初期阶段,他的经济措施使得德国经济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阴影,也因此获得低下层民众的支持。希特勒承诺“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与面包”,而且他的承诺在纳粹德国初期(1933年——1938年)已实现了,从而使更多人拥护希特勒。对他不满的评论,一般是针对二战爆发后,他与德国的国策。
经济与文化
纳粹1933年,希特勒在一次集会上发表讲话,周围是其褐衫军行刑队。的政策鼓励妇女生育并留在家。在1934年9月的对国家社会主义妇女组织的演讲,希特勒认为“德国女性的世界是丈夫、家人、孩子以及家园。”希特勒监督了德国历史最大的建设工程,水坝、高速公路、铁路及其他。然而这些并未对于威玛时期的大量失业有具体成效,薪资略有减少,在二战前的生活费用增加了25%。 希特勒的政府赞助建立巨大宏伟的建筑,与国家首席建筑师施佩尔确立希特勒对德国古典文化的重新见解。1936年柏林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由希特勒开幕。希特勒也给予福斯金龟车一些设计点子。
大屠杀
其中大屠杀的希特勒的种族净化政策的基础来自法国戈比诺(Arthur de Gobineau)的优生学、种族主义及社会达尔文主义。生理残疾的儿童因此成为T-4行动最早的受害者。
1939年至1945年间,党卫队在傀儡政权及占领下的领土有系统的杀了1100万至1400万人,包含在集中营、犹太区的600万犹太人,除了毒气、许多死于饥饿与疾病,或死于过度劳动。除了犹太人外,还包括部份波兰人、吉普赛人、工会成员、共产党员、异议份子、抵抗组织、同性恋、肢体障碍者、智能障碍者、精神病患者及苏联战俘、耶和华见证人信徒及基督复临派信徒等。最大的屠杀中心是奥斯威肖恩集中营,据所知,希特勒从无巡视集中营及公开谈论屠杀的明确词语。
犹太人问题最终解决方案是由纳粹领导高层希姆莱与海德里希在实行计划中扮演关键角色。虽无希特勒授权大屠杀的明确命令文件,但已有文件表示他批准了在波兰及苏联的别动队指示,且了解他们的行动。
为了使最终解决方案更有统合性的实行,在1942年1月20日柏林附近举行万湖会议,十五位主要官员举会,由海德里希与艾希曼领导。会议记录提供了大屠杀最明确的证据。
外交与扩军
1933年2月3日,与德国军方领导阶层会晤,希特勒提到“将征服东方的‘生存空间’并加以无情的‘德意志化’”作为其终极的对外目标。1933年3月,主要论述由时任外交部次长Bernhard Wilhelm von Bülow所提出,包含德奥合并、回复1914年时的边界、反对凡尔赛和约第五部分、拿回失去的殖民地及德国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1930年代,在希特勒的“和平演说”,他强调政策的和平目标与有意在国际条约下运作。1933年首次内阁会议,希特勒使军费开支超出失业救济的花费。在1933年10月,希特勒决定退出国际联盟及世界裁军会议,外交部长纽赖特表示法国的国防需要将成为德国外交的主要绊脚石。 1935年3月,希特勒拒绝凡尔赛和约第五部分,将德国军队扩大至60万人(六倍于凡尔赛和约所定的数量),包括新成立的空军及扩增的海军。纵使英、法、以及国际联盟谴责,却无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1935年6月18日,英德海军协定的签署,允许德国海军的总吨位为英国海军的45%。希特勒说到“这是他生命最快乐一天”,他相信这是德英联盟的开始 。该协定签前并未知会法、意两国,又撇开国际联盟的运作,且明文签定破坏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
德奥合并
希特勒希特勒认为所有日耳曼民族应于共同一个国家的统治之下,而德奥合并也是希特勒向外扩张领土的第一步。
19世纪,德国尚未统一前所提出的大德意志因普奥两强相争及奥匈帝国为多民族国家难以实现,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也确定了德国必须要使奥地利保持独立。
1938年初,希特勒巩固了自己内部权力后,便准备对外实行长期性领土的扩张。奥地利总理库尔特·许士尼格迫于德国的压力,在1938年2月12日于德国贝希特斯加登与希特勒会面,被要求开放对政党的限制、给予完全的政党自由并释放被关的纳粹党员及让他们参与政府,否则将采取军事行动。许士尼格被迫答应并让奥地利纳粹党领袖阿图尔·赛斯-英夸特等人加入内阁。
许士尼格只剩以公民投票挽救危局,该公投投票年龄门槛设定为24岁以排除较赞同纳粹的年轻人。3月10日,希特勒宣称这是一场骗局且德国不会承认。3月11日,希特勒对许士尼格发布最后通牒,无论有无回应,希特勒已命令军队准备进入奥地利。许士尼格最后向国外求援,但英法皆无任何动作,当天晚上他辞了总理一职。最初奥地利总统威廉·米克拉斯拒绝任命赛斯-英夸特为新一任总理,但在维也纳的纳粹党人开始攻占且囚禁政府官员,米克拉斯只得任命赛斯-英夸特为总理。3月12日,德国军队跨越德奥边界,同月14日成功进入维也纳。隔日,希特勒进入维也纳受到奥地利人的欢迎,宣布“这个日耳曼人的古老土地成为德国最新的一部份”。
慕尼黑会议
在并慕尼黑会议吞同为德意志人的奥地利成功后,希特勒对准了以德裔为主的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在1938年3月3日,英国驻德大使与希特勒会谈表明英国主张以国际联合开发非洲殖民地换取德国承诺不发动战争以扩张领土,但希特勒对于东欧德国人的“生存空间”比联合开发更感兴趣,并认为德国在一战后所失去的非洲殖民地应回归德国而非联合开发,因而拒绝了英国的主张。希特勒对于英国企图以非洲领土强加德国在欧洲不利相当恼火。希特勒最后表明他宁可用20年等待前殖民地回归而不同意英国换取和平的条件并终止了此次会议。
1938年3月28、29日,希特勒在柏林密会了在苏台德区的德裔政党“家乡前线党”,同意Henlein以不被布拉格当局所实行的团苏台德区自治为理由换取德军的侵略。1938年4月,Henlein向匈牙利外交部长表明,“不管捷克政府同意与否,他会一直提出更高的要求…他认为只有从事破坏行动才能使捷克政府加速垮台。”有人认为,希特勒不觉得苏台德区的议题有什么重要性,只是为了有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借口希特勒计划在捷克边境建筑大量军事建物,鼓动苏台德人暴动,最后以家乡前线与捷克当局的纠纷作为侵略理由,以快速数天内的军事行动在其他国家介入前取得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要求德军尽可能在秋天到来前将德国西面国境的齐格菲防线完成,并将侵略行动选定在1938年9月底或10月初。
1938年4月,希特勒命令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开始谋划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在战争似乎即将爆发时,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开始向希特勒会谈苏台德区问题。1938年9月,英国、法国、德国与意大利在德国慕尼黑签定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领土苏台德区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德军不费任何力气越过了德捷边境,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赤裸的在德国大军之前。1939年3月,希特勒邀请捷克斯洛伐克总统伊米尔·哈克前往柏林会谈,希特勒刻意的拖延,终于在15日凌晨会见并告诉哈克德军几小时后将侵略捷克。清晨四时,哈克被迫将捷克交给希特勒治理。同日早上进军并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希特勒抵达布拉格。英国首相张伯伦大为吃惊并开始防止希特勒之后的扩张行为。
世界大战
轴心国的形成
1936年10月25日,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建立柏林-罗马轴心。1939年5月22日,签订为“钢铁条约”。意大利于1937年11月6日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与日本方面,于1936年11月25日日本与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1938年2月,希特勒必须解决远东外交困境,在中日交战中,选择持续与中国自1910年代建立的中德关系或与日本结合新联盟。
在当时的军队强烈支持与中华民国持续友好关系,中德关系获得外交部长康斯坦丁·冯·纽赖特与战争部长维尔纳·冯·勃洛姆堡(被称为“中国游说团”)的支持,他们试着利用外交政策使欧洲远离战争。
但在1938年初期,两人被希特勒解职,希特勒任命里宾特洛甫为新任外交部长,他支持与日本建立军事同盟,继而希特勒终止了中德关系,选择了军事上较现代化、较强大的日本。在之后的德国议会中,希特勒宣布承认日本所扶持的满洲国与声明放弃一战战败在太平洋所失去被日本取得的殖民地。希特勒命令终止德国一切对中国物资与人力的援助[69],而中国的蒋中正取消了中德经济协定以作为报复,德国失去了自中国而来军需原料,仅能从开放市场取得有限的货物。1940年9月24日德国柏林,希特勒、意大利外长加莱阿佐·齐亚诺及日本驻德大使来栖三郎签署三国同盟条约,象征二战轴心国的确立。
1941年希特勒于柏林接见日本外长松冈洋右。
初期
战前,希特勒为改善德波关系,签定《德波互不侵犯条约》,意图借此减弱法国与波兰的合作关系,甚至曾想拉波兰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以对抗苏联;但另一方面,希特勒又想收回一次大战德国所失去的领土(特别是分隔东普鲁士的波兰走廊及但泽自由市,希特勒曾说这是“凡尔赛条约中最丑恶的部份”),并利用德国民族主义“解放”这些领土。1938年,希特勒想在德国本土与东普鲁士之间建立公路,但遭波兰拒绝。在并吞捷克斯洛伐克后,波兰人怀疑希特勒的企图。另外在1939年3月31日英国反应德国并吞捷克斯洛伐克的行为,宣布英法将支持并保证波兰、比利时、罗马尼亚、希腊及土耳其的独立。4月6日,英国与波兰签定英波军事同盟,4月28日,希特勒废除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及英德海军协定。阿道夫·希特勒
1939年初,虽然希特勒已计划用军事行动来解决与波兰的领土纠纷,但为避免入侵波兰将苏联卷入战争并导致德国两线作战,8月23日,指派里宾特洛甫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会晤并签定德苏互不侵犯条约,与苏联共谋瓜分东欧。而8月25日,波兰分别英国与法国签定共同防御、军事联盟。同时,希特勒命令党卫队首脑海因里希·希姆莱制造入侵波兰的借口,最后于9月1日发动战争,德军大量集中使用装甲部队和空军,很快的就击溃尚未动员完成的波军,此类迅速而获得胜利的战争形式被美国《时代杂志》记者称作“闪击战”。在发动进攻后的第3天,英、法两国对德宣战,此事完全出乎希特勒意料之外,当德军主力部队于东边战斗时,西线面对英法两军的部队仅有对方的一半,但盟军并未发动大规模攻势,仅法国发动萨尔攻势以作为支持波兰的象征性行动。在波兰战役结束后,约有半年时间无大规模的战事而这段时间被称为静坐战。
1939年10月,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与希特勒讨论将挪威拿下,作为海军基地的可能,也可借此与英国对抗,但陆、空对此不感兴趣,而希特勒则注目在陆上行动如低地三国。1939年12月,由于发生奥克拉马号事件,英国有可能抢先占领挪威、切断德国战争机械必备的铁矿矿源,于是希特勒下令国防军最高统帅部准备入侵挪威计划,并打败盟军占领该地。
1942年希特勒指挥作战计划。
1940年春,德军仅用6周时间打败英法联军,占领丹麦和挪威。希特勒原先希望在英法的默许下,快速完成侵略以恢复和平。希特勒打算先以西线为东线战事的先前步骤,以避免一战时德国两线作战。1939年10月10日,英国拒绝希特勒的求和,12日法国跟进。而德军开始准备作战计划,隔年5月开始进攻法国,并相继攻下荷兰、卢森堡和贝利时。6月4日,英军被迫从敦刻尔克向英国撤退。6月14日,巴黎沦陷。法国贝当元帅用广播向法国人民表明他将向德国提出停战协议。希特勒选择了1918年时德国向法国投降的贡比涅作协议的签署地,6月22日,法国与德国签订了《德法停战协定》,法国投降。
希特勒原本希望英国能够对其谈和,并允许它保留帝国,在宣称“理智的呼吁”下,丘吉尔断然拒绝谈和。希特勒才开始准备入侵英伦三岛的海狮行动,但英国所具有的海上优势过于强大,远非德国所及,必须先取得制空权才有可能,希特勒于是命令赫尔曼·戈林发动不列颠空战,但一直无法取得决定性战果,在一次偶然下,德军所投掷的炸弹炸到了英国市区,英军也施以报复性空袭,而后戈林的战略从消灭敌人战斗机的有生力量转为对英国境内包括伦敦、考文垂在内的各大城市进行轰炸,意图瓦解其作战意志,但因为空军损失惨重而失败。随着时间过去,英军的战斗机部队数量已达到高峰,加上秋季的到来使得海况不佳,德军已无实施入侵的可能,希特勒宣布海狮计划无限期推延。
战线扩大
盟友希特勒墨索里尼欲重建罗马帝国,故着眼于地中海的希腊与北非,1940年8月8日决定入侵英国保护的埃及,之后在盟军的罗盘行动遭受严重打击,1941年春,德国发动向日葵行动以援助意大利。另外在1940年10月在未告知德国情形下发动了对希腊的战事,并且在希腊-意大利战争受到挫败。11月4日,希特勒得知英军已进驻希腊所属的克里特岛及米科诺斯岛后,决定介入希腊战事以瓦解英国在地中海的势力。1941年3月27日,南斯拉夫王国亲德派政府被亲英派政变成功,希特勒召集紧急会议,于4月6日对希腊与南斯拉夫发动进攻,巴尔干战役的发生推迟了日后巴巴罗萨行动的发动时间。
1941年6月22日,300万德军在希特勒的授意下越过苏德边界进军苏联,发动了规模空前的苏德战争。希特勒曾妄图在6-8周内打败苏联。战争开始时,德军连连获胜,并迅速深入苏联内部。1941年12月2日,德国入侵苏联达到了高峰,离莫斯科仅余24公里,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希特勒的闪击战术,之后苏联军队将德军击退超过320公里。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对日本宣战,四天后希特勒向美国宣战。
溃败
1942年底到1943年初,22个德军师团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全歼,同时,英国将领蒙哥马利在阿拉曼战役中也取得胜利。1943年,盟军登入意大利西西里岛,墨索里尼倒台被软禁,希特勒命令特种部队成功营救,并在北意大利扶持墨索里尼建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1943年夏天,苏德战局根本逆转,苏联发动了大反攻。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即“霸王行动”,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同盟国军队很快在各个战场转入全面反攻,德军则节节败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