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展开全部
您好。一般来说,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只要是上了年纪的,在他执政的后期一般都会出问题,唐玄宗是中国历史上的十二位年纪上七十岁的帝王之一,其他十一位有:汉武帝(穷兵黩武,晚年被江充迷惑,骨肉相残)、吴大帝孙权(后期政局也不稳)、梁武帝(后期出了侯景之乱)、唐高祖(晚景凄凉)、武则天(大肆妄佛)、钱鏐(割据政权的皇帝)、辽道宗耶律洪基(为人昏庸,忠奸莫辨)、宋高宗(逃跑皇帝一个)、元世祖忽必烈(推行四等人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大兴文字狱的始作俑者)、乾隆(后期出了白莲教起义)等等。所以说,唐玄宗晚年出了安史之乱也是正常的。毕竟在帝制时代,皇帝个人素质的好坏与国家命运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虽然不是完全决定,那就成了英雄史观了),而一个人到了晚年难免会“昏庸”(就是判断力下降了),这和他青年时代是没法比的。我相信当时一定还有忠臣的(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就是一个例子),可他当时由于年纪大了,判断力下降,难辨忠奸,错用奸臣,致使有了安史之乱。
2013-04-21
展开全部
心态不好呗,哪个皇帝初期不想当个明君,哪个皇帝一开始就想把国家搞垮,但初期愈加的勤政爱民,后期一般愈加的昏庸,皇帝也是人,哦,你们需要我的时候让我怎么怎么着,我天天受到各种挫折后还有那么多人想杀我,要是你你怎么想,其实很少有皇帝意识到这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为人民服务是必须的,杀人也是必须的,很多人转不过弯来,就晚节不保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大唐真正走向衰亡的根本原因不是李隆基的晚年昏庸,而是土地兼并!这是历代君王都无法改变或者说不敢触碰的雷区。因为这会触犯很多关陇大族的根本利益,少了这些大族的支持,皇帝江山宝座就坐不稳。
天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没了土地变成流民,府兵制也就败坏,没人愿意当兵了。而当时,大唐周边强敌环伺,如契丹、回纥、吐蕃,还有个跟大唐国力不相上下的大食在安西中亚一带和大唐争夺河中地区,导致大唐边军强而关内军弱,各大节度使拥兵自重,不太服从朝廷旨意。
李隆基晚年宠幸杨贵妃,重用杨家子弟,杨国忠平庸之辈都能做右相成百官之首!不问朝务,全都交给政事堂处置。
百姓疾苦不闻不问,杨国忠报喜不报忧,最后更是逼迫的安禄山造反,虽然安禄山要有不臣之心,但杨国忠却大大推动了这一进程!
安禄山讨好李隆基,贿赂政事堂及后宫宠妃,得了三镇节度使,坐拥20万大军反叛朝廷,关内无兵,8万禁军中看不中用抵挡不住,只能调边军:安西军、朔方军、陇右军回中原平叛,致使胡人:回纥、吐蕃、契丹、大食侵占安西、陇右、朔方及中亚河中地区,大唐虽平定了安史之乱,却也国力重创,无力收复失地,丢失了牧马之地再无骑兵,之后的两宋才会孱弱如斯,无法抗拒草原部落南侵。
归根究底,贵族的贪婪之心,土地兼并,导致府兵制败坏,中原再无可用之兵,给了异族可乘之机,这就是大唐真正衰亡的根本原因!
天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没了土地变成流民,府兵制也就败坏,没人愿意当兵了。而当时,大唐周边强敌环伺,如契丹、回纥、吐蕃,还有个跟大唐国力不相上下的大食在安西中亚一带和大唐争夺河中地区,导致大唐边军强而关内军弱,各大节度使拥兵自重,不太服从朝廷旨意。
李隆基晚年宠幸杨贵妃,重用杨家子弟,杨国忠平庸之辈都能做右相成百官之首!不问朝务,全都交给政事堂处置。
百姓疾苦不闻不问,杨国忠报喜不报忧,最后更是逼迫的安禄山造反,虽然安禄山要有不臣之心,但杨国忠却大大推动了这一进程!
安禄山讨好李隆基,贿赂政事堂及后宫宠妃,得了三镇节度使,坐拥20万大军反叛朝廷,关内无兵,8万禁军中看不中用抵挡不住,只能调边军:安西军、朔方军、陇右军回中原平叛,致使胡人:回纥、吐蕃、契丹、大食侵占安西、陇右、朔方及中亚河中地区,大唐虽平定了安史之乱,却也国力重创,无力收复失地,丢失了牧马之地再无骑兵,之后的两宋才会孱弱如斯,无法抗拒草原部落南侵。
归根究底,贵族的贪婪之心,土地兼并,导致府兵制败坏,中原再无可用之兵,给了异族可乘之机,这就是大唐真正衰亡的根本原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