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子贡回答说,古代圣人讲的道,就留在人们中间,贤人认识了它的大处,不贤的人认识它的小处;他们身上都有古代圣人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论语·子张》)他随时随地向一切人学习,谁都可以是他的老师,所以说“何常师之有“,没有固定的老师.《论语》中不少记载,如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始我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我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子贡对孔子说,子贡自己只能“闻一而知二”,颜回却可以“闻一而知十”.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论语·公冶长》)
这些事情,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所以孔子发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感慨
这些事情,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所以孔子发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感慨
展开全部
虽然题目已经放好久了,但为了后来搜题的人,我来答下吧——答案是,因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4-21
展开全部
就是说每一个人都不是那么完美的,而遇到的人也许有的人拥有的正是你没有的东西,所以他就可以做你的老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呵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后面紧跟了一句话,来解释前面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看到贤善的人我们就学习他,看到不贤善的人,我们就检查自己身上有没有他那样的坏毛病,这样当然万事万物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相同意思的有:
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也;
《道德经》:善者不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资也
相同意思的有:
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也;
《道德经》:善者不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资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