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蜀有五虎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国也有五虎大将,乃张辽、徐晃、李典、于禁、乐进五人是也。此五人对曹魏前期和中期事业都有重大贡献,故被曹操封为五虎大将。
介绍:
张辽:张辽,字文远。雁门郡人(今山西人)。生于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卒于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张辽本是东汉聂壹之后,为免遭人忌恨而改姓张。张辽初从丁原为从事。张辽受何进令招兵回来后,何进已被宫人所杀。遂归董卓,后归吕布,任骑都尉。吕布被李、郭打败,张辽随吕布逃往徐州,任鲁国国相,时年二十八岁。曹操击灭吕布收降张辽,授予中郎将,封关内侯。后因张辽屡立战功而升为裨将军。曹操征张鲁时,张辽驻守合肥,与李典、乐进共同对抗孙权。大战逍遥津,是东吴闻风丧胆,小儿夜里都不敢啼哭。曹操故升为征东将军。曹丕继位后任前将军,封晋阳侯。张辽死于江都县,号刚侯。
李典:李典,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钜野)人。生于兴平二年(公元194年),卒于建安十四年(公元229年)。史载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曾任裨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继位后追号愍侯。
乐进:乐进,字文谦。阳平均为国(今河南清丰)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乐进身材矮小,短小精悍,为人忠勇。在随曹操攻吕布、战马超、击刘备、破袁绍等诸战役中立功无数。先后担任陷阵都尉、讨寇校尉、游击将军、右将军之职,封广昌亭侯。其子乐琳在魏国也多有战功。乐进去世后号威侯。
于禁:于禁,字文则。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市西南)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于禁初投鲍信,后投曹操,经王朗推荐为军司马,后任陷阵都尉。讨伐袁绍期间先后任裨将军、偏将军。夺取朱灵兵权后任左将军。于禁在关羽火烧七军之后投降关羽,随后被东吴俘获送返魏国。后来出使吴国之前,于禁去高陵拜曹操墓时,因看到自己投降的壁画,惭愧而死。死后号厉侯。
徐晃:徐晃,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人。生年不详,卒年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徐晃一生做事细心,初为河东小吏。随杨奉讨敌有功升为骑都尉,后封为都亭侯。。曹操讨伐杨奉时投降曹操,此后曾任裨将军、偏将军。魏文帝继位后任右将军,封禄乡侯,在上庸打败刘备后改封阳平侯。徐晃去世后号壮侯。
论五将之首:
若论魏国五虎将,小弟认为张辽乃五将之首。其余皆不如张辽。李典虽有长者之风,可惜各项能力皆不如张辽,加上三十八岁就以丧命,没有太大机会表现才能。乐进短小精悍,但不足与张辽相提并论,因为没有张辽的气质。于禁虽有治军之才,可惜嫉贤妒能,还投降敌人,比后期才降曹操的庞德还差。徐晃虽勇,但才智不比张辽。加上徐晃在汉中一役不听王平正确的意见,致使曹兵败退,影响军心。而张辽一生忠义,合肥之战若不是张辽与李典、乐进团结抗战,难以取胜。故张辽应为五将之首。
小弟今发此文,若有不圆之处,望诸公赐教。
【编辑评】:据陈寿《三国志》中的记载,魏国五子良将是张辽、徐晃、于禁、张郃、乐进。后人将魏国五子良将称魏国五虎将,为何作者提到的魏国五虎将既然是张辽、徐晃、于禁、李典、乐进?
据《三国志》所写,李典在曹营中战功彪炳,确是一名独当一面的大将,但是天嫉英才,英年早逝(享年仅30多岁)。再考虑一下魏国册封五子良将的时间(这里就假使魏国有策封过五子良将,并不是陈寿自己排名的吧),也应该是在曹操晚年的时候(至少在汉中战役失败之后),那时李典早已去死,难道是追封???
介绍:
张辽:张辽,字文远。雁门郡人(今山西人)。生于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卒于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张辽本是东汉聂壹之后,为免遭人忌恨而改姓张。张辽初从丁原为从事。张辽受何进令招兵回来后,何进已被宫人所杀。遂归董卓,后归吕布,任骑都尉。吕布被李、郭打败,张辽随吕布逃往徐州,任鲁国国相,时年二十八岁。曹操击灭吕布收降张辽,授予中郎将,封关内侯。后因张辽屡立战功而升为裨将军。曹操征张鲁时,张辽驻守合肥,与李典、乐进共同对抗孙权。大战逍遥津,是东吴闻风丧胆,小儿夜里都不敢啼哭。曹操故升为征东将军。曹丕继位后任前将军,封晋阳侯。张辽死于江都县,号刚侯。
李典:李典,字曼成。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钜野)人。生于兴平二年(公元194年),卒于建安十四年(公元229年)。史载李典深明大义,不与人争功,崇尚学习与高贵儒雅,尊重博学之士。在军中被称为长者。李典有长者之风,曾任裨将军。三十六岁去世。魏文帝继位后追号愍侯。
乐进:乐进,字文谦。阳平均为国(今河南清丰)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乐进身材矮小,短小精悍,为人忠勇。在随曹操攻吕布、战马超、击刘备、破袁绍等诸战役中立功无数。先后担任陷阵都尉、讨寇校尉、游击将军、右将军之职,封广昌亭侯。其子乐琳在魏国也多有战功。乐进去世后号威侯。
于禁:于禁,字文则。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市西南)人。生年不详,卒年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于禁初投鲍信,后投曹操,经王朗推荐为军司马,后任陷阵都尉。讨伐袁绍期间先后任裨将军、偏将军。夺取朱灵兵权后任左将军。于禁在关羽火烧七军之后投降关羽,随后被东吴俘获送返魏国。后来出使吴国之前,于禁去高陵拜曹操墓时,因看到自己投降的壁画,惭愧而死。死后号厉侯。
徐晃:徐晃,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人。生年不详,卒年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徐晃一生做事细心,初为河东小吏。随杨奉讨敌有功升为骑都尉,后封为都亭侯。。曹操讨伐杨奉时投降曹操,此后曾任裨将军、偏将军。魏文帝继位后任右将军,封禄乡侯,在上庸打败刘备后改封阳平侯。徐晃去世后号壮侯。
论五将之首:
若论魏国五虎将,小弟认为张辽乃五将之首。其余皆不如张辽。李典虽有长者之风,可惜各项能力皆不如张辽,加上三十八岁就以丧命,没有太大机会表现才能。乐进短小精悍,但不足与张辽相提并论,因为没有张辽的气质。于禁虽有治军之才,可惜嫉贤妒能,还投降敌人,比后期才降曹操的庞德还差。徐晃虽勇,但才智不比张辽。加上徐晃在汉中一役不听王平正确的意见,致使曹兵败退,影响军心。而张辽一生忠义,合肥之战若不是张辽与李典、乐进团结抗战,难以取胜。故张辽应为五将之首。
小弟今发此文,若有不圆之处,望诸公赐教。
【编辑评】:据陈寿《三国志》中的记载,魏国五子良将是张辽、徐晃、于禁、张郃、乐进。后人将魏国五子良将称魏国五虎将,为何作者提到的魏国五虎将既然是张辽、徐晃、于禁、李典、乐进?
据《三国志》所写,李典在曹营中战功彪炳,确是一名独当一面的大将,但是天嫉英才,英年早逝(享年仅30多岁)。再考虑一下魏国册封五子良将的时间(这里就假使魏国有策封过五子良将,并不是陈寿自己排名的吧),也应该是在曹操晚年的时候(至少在汉中战役失败之后),那时李典早已去死,难道是追封???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