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泰县发展的怎么样?
3个回答
2013-04-26
展开全部
永泰县
【经济社会概况】
全年全县生产总值33.01亿元,增长10.4%。财政总收入1.558亿元,增长22.1%,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0.82亿元,增长20.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69亿元,增长5.1%。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6.3亿元,增长1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74亿元,增长2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9亿元,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04亿元,增长9.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5.24万人。
工业经济。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千万元以上企业增加到21家,实现产值9.2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6%,增长43.1%。工业集中区集聚效应显现,“两区一走廊”集聚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37亿元,增长62%。服装鞋帽、烤鳗、工艺品、纺织、电力等五个行业,成为推动规模工业较快增长的重点行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5.72亿元,增长80.8%。水电业持续发展,完成水电建设投资9200万元,新建投产电站7座,新增装机容量4290千瓦;全年共完成发电量4.9亿千瓦时,发电产值9800万元。
旅游商贸业。天门山景区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并被列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千江月休闲农场被列入全省十大乡村游线路;赤壁景区着手申报国家4A级旅游区。全面启动“中国优秀旅游县”创建工作,开展全县旅游资源普查,旅游景区建设不断提升。青云山御温泉酒店实现对外营业;大樟溪休闲度假区部分景区开始对外试营业;樱花泉、慈心园项目建设正式启动。全年全县游客接待量突破70万人次,创产值1.36亿元,分别增长6.2%、16.2%。
新农村建设。编制《永泰县2006~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完成41个“双百工程村”的规划。有机梅、白云槟榔芋、芙蓉李、白色金针菇等4个标准化生产项目,被列入市级首批16个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项目。11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1亿元。粮食种植面积2.30万公顷,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达92%,粮食产量达13.17万吨。优化水果品种结构,新种“千年红”油桃、“春蜜一号”水蜜桃等名特优水果233.33公顷,基本形成“李梅为主、名优搭配”的生产新格局。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扩大铁观音、台茶2号等乌龙茶栽植面积100公顷,成为全市种植面积最大、发展最快的茶叶生产县。反季节蔬菜生产形势良好,新建蔬菜基地12个,在高山地区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完成造林面积0.27万公顷。完成建制村通达公路215公里,修复水利设施40处;完成25个行政村通水工程,新建650口农村户用沼气池。完成长庆溪流域山洪灾害防御试点工程建设,农村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加强。
改革开放。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稳步推进。撤并了县乡镇企业局,顺利启动县建筑工程公司改制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改革深化,全面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顺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顺利完成,成立了县信用合作联社。新签丰高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和福州工艺品有限公司两家外资企业,合同金额达28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达345万美元,增长202.6%;出口总值330万美元,增长63.4%。
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568元,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4110元,增长6.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1亿元,增长16.0%。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全县新增就业岗位303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3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16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800人。加大社会救助帮困力度,共下达各类救灾救济款210多万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4868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17万人。
社会事业。完成44个二期危改工程项目;投资527.1万元,完成131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县广电局被评为省“村村通”工作先进单位。实施省级科技项目3项、市级项目5项,通过验收3项;推荐一项专利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永泰芙蓉李”获福州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组队参加省第13届运动会,获得14金、2银、7铜的历史最好成绩。建成大洋、同安、葛岭3个卫生院门诊楼。乡镇农村药品直配面达100%,村级达95%。
来源:《2007福建年鉴》
【经济社会概况】
全年全县生产总值33.01亿元,增长10.4%。财政总收入1.558亿元,增长22.1%,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0.82亿元,增长20.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69亿元,增长5.1%。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16.3亿元,增长1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74亿元,增长2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9亿元,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04亿元,增长9.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5.24万人。
工业经济。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明显,千万元以上企业增加到21家,实现产值9.2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6%,增长43.1%。工业集中区集聚效应显现,“两区一走廊”集聚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37亿元,增长62%。服装鞋帽、烤鳗、工艺品、纺织、电力等五个行业,成为推动规模工业较快增长的重点行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5.72亿元,增长80.8%。水电业持续发展,完成水电建设投资9200万元,新建投产电站7座,新增装机容量4290千瓦;全年共完成发电量4.9亿千瓦时,发电产值9800万元。
旅游商贸业。天门山景区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并被列为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千江月休闲农场被列入全省十大乡村游线路;赤壁景区着手申报国家4A级旅游区。全面启动“中国优秀旅游县”创建工作,开展全县旅游资源普查,旅游景区建设不断提升。青云山御温泉酒店实现对外营业;大樟溪休闲度假区部分景区开始对外试营业;樱花泉、慈心园项目建设正式启动。全年全县游客接待量突破70万人次,创产值1.36亿元,分别增长6.2%、16.2%。
新农村建设。编制《永泰县2006~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完成41个“双百工程村”的规划。有机梅、白云槟榔芋、芙蓉李、白色金针菇等4个标准化生产项目,被列入市级首批16个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区项目。11家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1亿元。粮食种植面积2.30万公顷,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达92%,粮食产量达13.17万吨。优化水果品种结构,新种“千年红”油桃、“春蜜一号”水蜜桃等名特优水果233.33公顷,基本形成“李梅为主、名优搭配”的生产新格局。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扩大铁观音、台茶2号等乌龙茶栽植面积100公顷,成为全市种植面积最大、发展最快的茶叶生产县。反季节蔬菜生产形势良好,新建蔬菜基地12个,在高山地区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完成造林面积0.27万公顷。完成建制村通达公路215公里,修复水利设施40处;完成25个行政村通水工程,新建650口农村户用沼气池。完成长庆溪流域山洪灾害防御试点工程建设,农村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加强。
改革开放。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稳步推进。撤并了县乡镇企业局,顺利启动县建筑工程公司改制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改革深化,全面实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顺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顺利完成,成立了县信用合作联社。新签丰高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和福州工艺品有限公司两家外资企业,合同金额达28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达345万美元,增长202.6%;出口总值330万美元,增长63.4%。
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8568元,增长9.4%;农民人均纯收入4110元,增长6.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7.1亿元,增长16.0%。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全县新增就业岗位3030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3名;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16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800人。加大社会救助帮困力度,共下达各类救灾救济款210多万元。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4868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17万人。
社会事业。完成44个二期危改工程项目;投资527.1万元,完成131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县广电局被评为省“村村通”工作先进单位。实施省级科技项目3项、市级项目5项,通过验收3项;推荐一项专利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永泰芙蓉李”获福州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组队参加省第13届运动会,获得14金、2银、7铜的历史最好成绩。建成大洋、同安、葛岭3个卫生院门诊楼。乡镇农村药品直配面达100%,村级达95%。
来源:《2007福建年鉴》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