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23鲁迅《雪》的教案!火速需要!谢谢~

教案... 教案 展开
 我来答
百度网友b068375
2008-05-21 · TA获得超过249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3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5万
展开全部
雪 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qing4) 忙碌(lu4) 脂粉奁(Iian2)

灼灼(zhuo2) 嘻笑(xi1) 褪尽(tui4)

朔方(shuo4) 凛冽(lin3lie4)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溶。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营造了两种不同的情感氛围。本文文字精辟,蕴含丰富,需要细细品读。

教师借助多媒体电脑,演示江南的雪,北国的雪,让学生感受漫天..,《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初步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谈体会。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讨论、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段),描写江南的雪与雪野,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感情。

第二部分(4~6段),描写朔方的雪,表现了对冷酷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朗读课文第1至3段,思考如何划分两个层次?

明确:

第一层(第一自然段),描写充满生机的江南柔雪。

第二层(第二至第三自然段),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情景。

提问:第一自然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以饱蘸深情的彩笔,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江南雪景水彩画。作者从四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一是以暖国的雨和“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

二是直接写雪的质地、颜色,“滋润美艳”,犹如充满青春的壮健少女的皮肤。

三是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别细写了花的不同种类、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衬托雪的美丽。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自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

四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这一“飞”一“闹”煞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

提问: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 。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t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真切、传种、热闹、有趣。雪罗了人的生命。然而孩子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塑成的雪罗汉,由于寒夜的袭击,终于褪尽了胭脂,“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这里,通过雪罗汉被淡忘、消释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迅即消逝的惋惜、感慨与苦闷的心情,喊出了对黑暗现实的抗议。

六、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满怀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回忆江南雪冬的自然美景。虽是回忆,却是展望。虽是冬天,却已听到春天的脚步声。在苦寂中,作者回忆儿时的生活。因为儿童是人类的春天,写儿童不怕严冬,朝气蓬勃,更加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殷切期待与热烈呼唤。行文虽未免流露寂寞的心情,但却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朗读课文。

听写词语:博识、消释、褪尽、凛冽、嘻笑、朔方。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学生朗读第4至6段,思考:这部分可分为哪两个层次?

明确:

第二部分可概括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四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磅礴气势。

第二层(第五至六自然段),写朔方飞雪的精神。

提问:第四自然段,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飞雪的?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四自然段与上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出了江南和朔方冬景的不同特点,而且使文章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产生了内在联系。第四自然段开头用“但是”这个转折词巧妙地转到对朔方飞雪的描写,并表明朔方的飞雪和滋润美艳的江南柔雪截然不同。“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而且和它们相伴的是失去了生命力的枯草。在这里作者不仅如实地反映了朔方严冬的景

象,而且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在恶劣的环境下,朔方飞雪并不安于孤独凄凉的境遇,因此“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里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刚劲的笔力,描绘朔方飞雪磅礴的气势,我们从朔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斗争,作者借朔方飞雪奋飞的情景,抒发他那不畏艰险,渴望战斗的豪情。

提问: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最后两段,作者从雪与雨的关系上,进一步深化朔方飞雪蓬勃奋飞的意境,与篇首相呼应。严寒使雨死掉,“雨的精魂”变成雪,但雪不屈于严寒。“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这里包含的诗人的感情,是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鲁迅在孤独的心境中,以磅礴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同凛冽的严冬一样的社会勇猛奋战的激情。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虽流露孤军奋战的心绪与深受黑暗的重压之感,但主导思想是积极的、战斗的。

三、理解语句含义

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第1题,这里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雪花的娇艳明媚,同

时对“暖国的雨”提出问题,又为后文写朔方飞雪埋下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幸。

第2题,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第3题,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这个结尾耐人寻味。

四、学习文章写法

引导学生谈自己读了这篇散文诗后的体会,互相交流。

明确: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写法特点:①景物描写由点及面,由静到动,逐渐展开。②强烈的对比手法,使记忆中的江南雪野生气勃勃的景象衬托出空旷寂寞、荒凉寒冷的现实的北方雪野。

五、拓展训练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二段文字描述出来。没有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写想像作文。

学生完成之后,互相交流,教师加以评价。

六、小结

<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七、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三。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花堆堆堆藏房7
2008-05-21 · TA获得超过378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0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6 雪
鲁 迅

总课时 三
每课时有独自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目标:
1、巩固预习习惯,认真做好圈、点勾划批注。
2、联系时代背景,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并了解其含义。
重点: 预习并检查预习。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录音机, 教学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题式 关键词: 打雪仗 堆雪人 南方雪与北方雪的异同
二:板书课题: 雪 散文诗 鲁迅
三:揭示目标
四:布置预习 重点: 圈、划、批注
难点: 寻疑 (老师板书背景简介:《题<彷徨>》诗)
五:检查预习:
1. 字音 磬 粘结 龙眼核 妆奁 目光灼灼 朔方 凛冽 褪色
2. 解释 处子: 朔方: 滋润美艳: 精魂:
(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其找出来的生字词,再鼓励学生自愿到黑板上去解答。)
3. 背景简介(老师板书关键词再辅以讲述)
六:听录音机朗读(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
七:段落朗读(抽同学选段读)
八:小结: 朗读方法
九:作业布置:
1. 词语抄写3遍/个
2. 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

第二课时
目标:
1、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江南雪和朔方雪的情感律动。
2、在合作探讨中通过抓住江南雪和朔方雪的不同点来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在老师的点拔中激发我们敢于面对孤独而不屈的勇气。
重点: 在合作探讨中通过抓住江南雪和朔方雪的不同点来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 录音机, 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式 背诵《题<彷徨>》诗
二板书课题: 雪 散文诗 鲁迅
三揭示目标
四快速阅读课文,整理疑问。 (圈、划、批注,用?标识)
五阅读59-61页的材料,借助资料释疑解难。
六检查学习情况(合作学习)
1、江南飘着 的雪。 (让学生抓特点,凡学生所举,皆列其上,并练习朗读)
2、朔方纷飞着 的雪。 (让学生抓特点,凡学生所举,皆列其上,并练习朗读)
3、小结: 用一句古诗概括南北雪的特点。 (提示《咏雪》谢太傅寒雪内集)
4、深入: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为什么,写法探讨归结。
5、破难: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6、联系实际,点拔拥有朔方雪品质的同学,激励大家学习斗志。
(老师故作神秘之状,让大家猜班上有一位同学就如同朔方的雪一样孤独而不屈)
七:小结:学法,钱梦龙老师的三步学法(怎样学一篇课文)
八:作业布置
九:板书设计

雪 散文诗
鲁迅
江南飘舞着 滋润美艳 的雪
对 衬
比 托
朔方纷飞着 如粉如沙,绝不粘连 的雪
(内在美:孤独不屈,刚毅)
歌颂北方雪在孤独的境遇里不屈而刚毅。

第三课时
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增加语言的积累。
2、在练习中识别课文的联想与想象。
3、在作业练习中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重点:课文中想象与联想的运用。
难点: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识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练习式
1、课文中写了 雪和 的雪。
2、作者运用 的写作技巧。
3、表达作者 的思想感情。
二:板书课题
三:揭示目标
四:复习
1江南的雪 (特点)。
2朔方的雪 (特点)。

五:默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各题。
1、 默读第一自然段,用( ) 标出联想的句子,用【 】标出想象的句子。
2、 默读第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请鉴别哪段属于直接抒情,哪段属于间接抒情。
六:评讲作业(合作探讨):
1、完成并探讨想象与联想的区别,以《天上的街市》为例进行巩固。
2、探索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差异。(间接抒情::融情于景,融情于事。)
(引导部分同学辨析回答)

七:练习背诵(选精彩段背诵)
八:小结:想像与联想,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九: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雪 散文诗
鲁迅
江南飘舞着 滋润美艳 的雪
对 衬
比 托
朔方纷飞着 如粉如沙,绝不粘连 的雪
(内在美:孤独不屈,刚毅)
歌颂北方雪在孤独的境遇里不屈而刚毅。
江南的雪 滋润美艳 追求美好理想
朔方的雪 独立张扬 反抗冷酷现实

教后记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阵地。因此在首先用歌曲、影像导入激趣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根据音乐自行配乐朗读——师生与文本对话,从而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使其整体了解文本内容;学生与文本再次对话,找出最能展现两幅画面不同特点的句子进行分析,填写读书卡,理解两种雪景的不同特点。如果在分析中出现了难题,可让学生通过利用信息资料来解决问题。老师提供一些资料,引导学生链接生活,感悟人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