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回答
展开全部
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a最长;b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且小肠中含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参与的酶:唾液淀粉酶,消化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消化过程:蛋白质、 氨基酸,参与的酶(胃液、胰液、肠液)脂肪的消化(小肠):消化过程: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胆汁(肝脏),参与的酶(肠液、胰液)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淋巴管 血液循环)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呼吸道和肺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系统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a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b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c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 胸廓扩大和缩小 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 形成压力差2) 体内气体的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顺着浓度低的方向流动。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 肺泡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3、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
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五点取样法)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如何判断:动脉(离心,流速快,逐渐分支,变细);静脉(向心,分支逐渐合并,变粗,流速慢)。毛细血管(壁薄,单层细胞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四腔、八“心眼”——血管)有四个腔: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 肺静脉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到毛细血管到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护理: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输血与血量
1) 血型的发现: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
2)血量:占体重的7~8%3)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五、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尿的形成与排出1)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
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和膀胱)肾脏:形成尿的场所;输尿管、尿道: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等物质,形成尿液尝试通过液体成分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
2、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方法: 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六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堆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中膜: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
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2、耳的结构和功能:外耳:耳廓 收集、传导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中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中枢 骨传导 有关的神经 (形成听觉)
3、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1)结构 细胞体、突起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轴突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髓鞘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多条神经纤维组成神经(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81)例如: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3)反射的类型简单的反射(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会消失,反射中枢在脊髓)复杂的反射(后天经学习获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枢在大脑)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4)、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七、人类活动队生物圈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森林遭到严重滥伐沙尘暴危害严重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何时还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环境污染: 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类型 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水污染:太湖水出现水花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噪音污染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维生素A: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 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缺乏时,佝偻病(如鸡胸、X形或O形腿等)、骨质疏松症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功能: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a最长;b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c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而且小肠中含有各种消化液。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参与的酶:唾液淀粉酶,消化过程:淀粉、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消化过程:蛋白质、 氨基酸,参与的酶(胃液、胰液、肠液)脂肪的消化(小肠):消化过程: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胆汁(肝脏),参与的酶(肠液、胰液)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淋巴管 血液循环)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大肠: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 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2)食品安全蔬菜瓜果必须清洗干净不吃有毒的食物(馊饭菜、发芽的马铃薯);买经检疫合格的食品;保持厨房和炊具的干净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道的组成:呼吸道和肺呼吸道:鼻腔 咽 喉 气管 支气管; 肺: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系统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气体
2)、肺
(1)位置:胸腔内,左右各一
(2)结构: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气体交换。
(3)功能:气体交换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a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b人在平静呼吸时,肋间外肌、膈肌、肋骨、胸骨、胸廓和肺的变化:c原理:呼吸肌收缩和舒张 胸廓扩大和缩小 肺被动地扩大和回缩 形成压力差2) 体内气体的交换:
(1)原理:气体的扩散作用, 顺着浓度低的方向流动。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 肺泡
(3)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 组织细胞
3、空气的质量与健康
1)空气的质量影响
人体健康 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
2)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五点取样法)
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 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特性: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
2、血流的管道—血管
1)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功能如何判断:动脉(离心,流速快,逐渐分支,变细);静脉(向心,分支逐渐合并,变粗,流速慢)。毛细血管(壁薄,单层细胞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四腔、八“心眼”——血管)有四个腔:左心室 主动脉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 肺静脉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保证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只朝向动脉开)心脏的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到毛细血管到肺循环:左心房、肺静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
(2)出血的初步护理: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输血与血量
1) 血型的发现: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
2)血量:占体重的7~8%3)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五、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尿的形成与排出1)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
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输尿管和膀胱)肾脏:形成尿的场所;输尿管、尿道:排尿的通道,膀胱:有贮尿的作用
3)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4)尿的形成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滤过,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
(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氨等物质,形成尿液尝试通过液体成分区别: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
2、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方法: 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建生态厕所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六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堆外界环境的感知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外膜: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中膜: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平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脉络膜:占中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内膜: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内容物: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附属结构:眼肌、眼睑、睫毛、结膜、泪器(泪腺、泪点、鼻泪管)
(2)
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2、耳的结构和功能:外耳:耳廓 收集、传导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中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 听觉中枢 骨传导 有关的神经 (形成听觉)
3、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2)神经元的结构、功能:(1)结构 细胞体、突起轴突:一条,长而分支少 ,树突: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轴突集结成束,外包上结缔组织膜,髓鞘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为神经末梢),多条神经纤维组成神经(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反。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81)例如: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中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3)反射的类型简单的反射(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会消失,反射中枢在脊髓)复杂的反射(后天经学习获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枢在大脑)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4)、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七、人类活动队生物圈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 ,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 森林遭到严重滥伐沙尘暴危害严重 ,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何时还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环境污染: 概念:指人们在生产或者生活中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类型 大气污染 温室效应和臭氧破坏水污染:太湖水出现水花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土壤污染:白色垃圾、工业废渣、噪音污染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展开全部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二、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第二节 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
参看教材第8到9页的图。
一、 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胚泡发育成胚胎。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经过40周左右从母体的阴道排出。新生儿诞生。
2、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废物从胎盘经母体排出。
第三节 青春期
一、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2、一些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3、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4、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第四节 计划生育
一、 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二、计划生育
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2、计划生育有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三、计划生育的意义。
1、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
2、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3、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 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二、糖类、脂肪、蛋白质
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
3、肥肉、大豆、花生等食物含有较多的脂肪。
4、奶、蛋、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三、水和无机盐
1、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2、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四、维生素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都很少。但其他营养物质不能代替它。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一、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1、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对食物只具有初步消化作用。
2、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以外,胃、小肠等器官中还有许多种消化酶。
3、胆汁也是一种消化酶,对脂肪能起乳化作用,有利于对脂肪的消化。
4、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两类:一是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一是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角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2、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这是与小肠的长度和内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一、 合理营养
1、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3、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
二、时刻注意食品安全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二、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2、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三、呼吸道的作用
1、具有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
2、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
2、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胸廓扩张吸气,收缩呼气。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气体在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肺泡。
2、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部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一、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二、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1、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2、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血液是幅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二、血浆
1、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
2、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三、血细胞
1、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3、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
4、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
5、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
6、红细胞因有血红蛋白而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7、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
8、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二、动脉
1、动脉是将血浆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2、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的速度快。
3、动脉最后变成了毛细血管。
三、毛细血管
1、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2、毛细血管的内径小,管壁薄,速度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四、静脉
1、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2、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的速度慢。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解剖图。
2、心脏的结构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4、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动脉血。
5、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一、血型的发现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德斯坦纳把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
二、同型输血
1、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2、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
三、血量和输血
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2、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3、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二、尿的形成
1、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2、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原尿大约150升。
3、原尿经肾小管后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三、尿的排出
1、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2、排尿的作用:一是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二是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一、一个成年人一年要排出约800千克的人粪尿。
二、人粪尿的价值
1、人粪尿属于农家肥。
2、人粪尿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够改良土壤和成本低等优点。
三、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1、人粪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
2、利用人粪尿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3、高温堆肥。
4、兴建生态厕所。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 眼和视觉
1、眼睛的成像原理和照像机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2、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3、人的瞳孔的大小根据外界环境光线的明暗可以自动调节。
二、近视及其预防
三、耳和听觉
1、耳是人的听觉器官。
2、人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
四、鼻、舌也是感觉器官。
五、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1、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2、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3、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二、神经元
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 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二、反射的定义: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
三、反射弧
1、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
2、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3、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
第四节 激素调节
一、内分泌腺分泌激素
1、睾丸、卵巢等都是内分泌腺。
2、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激素。
3、人体的内分泌腺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4、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少,作用大。
二、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概括地说,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一、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
二、含汞、银、镉的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废水,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三、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单元小结
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2、人作为一个个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男性和女性的生殖有很大的差别,共同担负着生殖的功能。
3、人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从人体与环境的关系来说,营养物质和氧气来自生物圈,体内的废物也要排放到周围环境中。从人体自身的结构和生理来说,人体靠消化系统吸收营养;靠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靠排泄系统排出尿素等废物;靠循环系统在体内运送这些物质。这些系统都有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的形态结构。
4、人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需要对外界刺激及时做出适当的反应;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也需要统一协调。这些都有赖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5、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是由于自身的生理活动,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显著。甚至影响到整个生物圈。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一、19世纪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二、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第二节 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
参看教材第8到9页的图。
一、 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胚泡发育成胚胎。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经过40周左右从母体的阴道排出。新生儿诞生。
2、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废物从胎盘经母体排出。
第三节 青春期
一、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2、一些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3、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4、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第四节 计划生育
一、 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二、计划生育
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2、计划生育有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三、计划生育的意义。
1、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个人来说,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
2、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3、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一、 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二、糖类、脂肪、蛋白质
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
3、肥肉、大豆、花生等食物含有较多的脂肪。
4、奶、蛋、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三、水和无机盐
1、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2、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四、维生素
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都很少。但其他营养物质不能代替它。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一、 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1、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对食物只具有初步消化作用。
2、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除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以外,胃、小肠等器官中还有许多种消化酶。
3、胆汁也是一种消化酶,对脂肪能起乳化作用,有利于对脂肪的消化。
4、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是一条很长的管道。消化腺分两类:一是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一是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角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2、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这是与小肠的长度和内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一、 合理营养
1、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3、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
二、时刻注意食品安全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一、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
二、呼吸系统的组成
1、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2、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
三、呼吸道的作用
1、具有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
2、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
2、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胸廓扩张吸气,收缩呼气。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气体在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肺泡。
2、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部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一、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
二、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
1、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2、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血液是幅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
二、血浆
1、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
2、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三、血细胞
1、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3、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
4、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
5、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
6、红细胞因有血红蛋白而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7、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
8、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二、动脉
1、动脉是将血浆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2、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的速度快。
3、动脉最后变成了毛细血管。
三、毛细血管
1、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
2、毛细血管的内径小,管壁薄,速度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
四、静脉
1、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2、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的速度慢。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解剖图。
2、心脏的结构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4、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动脉血。
5、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一、血型的发现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德斯坦纳把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
二、同型输血
1、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2、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
三、血量和输血
1、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2、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3、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
二、尿的形成
1、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2、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原尿大约150升。
3、原尿经肾小管后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三、尿的排出
1、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2、排尿的作用:一是起到排出废物的作用。二是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人粪尿的处理
一、一个成年人一年要排出约800千克的人粪尿。
二、人粪尿的价值
1、人粪尿属于农家肥。
2、人粪尿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够改良土壤和成本低等优点。
三、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1、人粪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和其他有害物质。
2、利用人粪尿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3、高温堆肥。
4、兴建生态厕所。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 眼和视觉
1、眼睛的成像原理和照像机成像原理是一样的。
2、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3、人的瞳孔的大小根据外界环境光线的明暗可以自动调节。
二、近视及其预防
三、耳和听觉
1、耳是人的听觉器官。
2、人耳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
四、鼻、舌也是感觉器官。
五、皮肤具有感受外界冷、热、痛、触、压等刺激的功能。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
1、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2、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3、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
二、神经元
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 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
第三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一、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二、反射的定义: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
三、反射弧
1、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完成的。
2、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是复杂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
3、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适当的反应。
第四节 激素调节
一、内分泌腺分泌激素
1、睾丸、卵巢等都是内分泌腺。
2、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激素。
3、人体的内分泌腺构成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4、人体内的激素含量少,作用大。
二、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概括地说,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一、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
二、含汞、银、镉的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废水,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三、控制废电池危害的根本措施是禁止生产和销售危害性大的电池。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单元小结
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2、人作为一个个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男性和女性的生殖有很大的差别,共同担负着生殖的功能。
3、人的生活离不开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要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从人体与环境的关系来说,营养物质和氧气来自生物圈,体内的废物也要排放到周围环境中。从人体自身的结构和生理来说,人体靠消化系统吸收营养;靠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靠排泄系统排出尿素等废物;靠循环系统在体内运送这些物质。这些系统都有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的形态结构。
4、人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需要对外界刺激及时做出适当的反应;人体内部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也需要统一协调。这些都有赖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5、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仅仅是由于自身的生理活动,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显著。甚至影响到整个生物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初一科学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科学入门
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答案 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 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等.可以这样说: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 我们身边.
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多观察 , 多思考, 多实验,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推动社会的进步,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 实验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做实验时, 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 规章制度,要注意安全. 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4. 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鸡蛋便会下沉 . 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
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 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 先要规定 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 然后选用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
6.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 较大的还有千米,较小的还有分米,厘米等 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 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
8. 量筒的使用方法: 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 和最小刻度. 量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
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 在水中,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10.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就是指今天的温度高或低_. 11.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
_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
1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 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 液体中,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时,眼睛应平视, 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纪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和估读值.
13.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用符号 kg 表示, 较大的单位有 吨, 较小的单位有克,毫克等.
14.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大小完全由物体本身 决定. 改变物体的形状, 温度,状态,位置和空间 都不会改变物体质量的大小.
15. 实验室里常用天平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常见的是托盘天平_.
16. 托盘天平的使用: (1)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 天平放水平. (2) 调平衡, 用平衡螺母 调节.
(3) 左盘放物体, 右盘放砝码, 先放大 砝码, 再加小砝码, 最后移游码_.
(4) 读数, 将盘内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5) 称量完毕, 用镊子 将砝码逐个放回 砝码盒内.
17. 在自然界,任何有 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如日晷就是根据 的原理发明的, 摆钟就是根据摆的 原理来工作的.(免做)
18. 科学探究的步骤是(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收集事实证据 (5)检验假设 (6)交流和评价. 第二章 观察生物
1. 生物和非生物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是否有生命生命是有生命的物体, 它具有 对刺激有反应,摄取营养, 繁殖后代,能生长 ,适应和影响环境,遗传和变异等特征.
2. 判断动、植物的主要依据: 一是生物体能否环境 , 二是是否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3.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脊椎骨 .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根本区别有: 种子 外有无果皮包被, 胚珠外有无子房包被.
4. 动物界中, 分布最广, 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 动物; 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 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
5. 植物界里, 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 植物, 最低等的植物是 藻类 植物. 被子植物 和裸子植物可用种子繁殖后代.
6.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表格无法显示,见邮箱)
7. 昆虫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头 , 胸 ,腹 三部分,头部有触角 ,眼和口器, 胸部一般长有二对翅, 三对足, 身体, 触角,和足都分节.
8. 具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植物是被子 植物,也称是绿色开花植物; 有根,茎,叶,种子, 无花,无果实的植物是裸子植物; 只有根,茎,叶的植物是蕨类植物; 只有茎,叶的植物是_苔藓植物; 生物体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直接构成的植物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等器官)。
9. 等级分类的七个等级是: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其中种是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
10. 放大镜的主要构造是透镜, 使用时应正对被观察物体. 放大镜能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11.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使用时操作步骤: A. 取放: 一手握镜臂, 一手托镜座,放在体前略偏左. B. 上镜: 从镜盒取出物镜装在转换台上, 取出目镜装在镜筒上.
C. 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 使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集光器,选取一个大小适宜的光圈, 左眼观察目镜, 用手转动反光镜, 当观察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对光完成.
D. 观察: 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 观察物对准通光孔的中央, 用压片夹压住装片. 眼看物镜, 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物镜和装片接近. 眼看目镜, 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 镜筒上升, 观察到模糊的物像时停止. 双手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象清晰为止.
E. 移像: 反向移动装片. (2)放大倍数: 目镜和物镜倍数的乘积. 12. 生物体的结构: 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生物整体
13.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 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微小, 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14.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细胞内有无细胞核.
15. 细胞的主要结构有细胞膜 , 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其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具保护作用的是细胞膜; 具有遗传物质的是细胞核, 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
16.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间的不同结构有细胞壁 ,液泡和叶绿体等, 其中细胞壁是动,植物细胞间的主要区别.
17. 组织: (1) 定义: 形态 相似, 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组织.
(2) 动物体内的四大组织是: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其中分布最广的组织是结缔组织.
(1) 植物体内的组织有: 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 等.
(2) 生物体生长的原因: 是细胞不断分裂. 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细胞在分裂时最显著的特点是出现染色体, 而产生不同组织的原因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18. 细菌和真菌: 统称微生物 . 细菌: 属_单细胞生物, 有球菌 , 杆菌和螺旋菌三种形态.
真菌:酵母菌的结构. 食用菌由地下的 和地上 组成. 食用菌食用部分是地上菌丝形成的 .(免做) 第三章 地球与宇宙
1.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 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km左右,仅差0.33%。
2.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经纬网将地球分为若干个部分,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 两半球,西经20°和东经160°将地球对分成东西两半球。
地图是用不同的符号、颜色等把缩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纸上表现出来,地图三要素是 图例、方向和比例尺。
3.太阳是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气体球体,他的直径约为地球的109倍多,表面温度约为6000℃,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4.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
5.星座是为便于认识恒星,把全天分成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称星座。较著名的区域有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 ,一年四季可见的星座有小熊座。
6.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 ,有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按一定轨道绕太阳公转而构成。日地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7.银河系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多个,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宇宙。
8. 月相(1)月球和地球一样不能 发光,太阳总是把半个月球照亮, 则我们看到的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 月相形成的原理: A.是月球不能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而发光.
B. 是由于日,地,月有规律地相对运动造成三者相对位置有规律的变化,使地球上看到月球的形态也有规律地变化.
(3) 当月相出现上弦月和下弦月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是垂直;当看到新月,满月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在在一条直线上.
(4) 新月出现在农历每月初一,满月(望)和月食出现在农历每月十五,十六,而初七,初八出现上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出现下弦月.
(5)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 为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11. 日食和月食
(1) 地球上某地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种现象称为日食.
(2) 日全食: 月球挡住了太阳表面全部 时,就发生了日全食. 日偏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表面一侧时,就发生了日偏食. 日环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表面中间部分 就发生了日环食.
(3) 日全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先后顺序是: 太阳被月球遮掩是从日轮的西缘开始,东缘结束.原因是: 月球自西向东的公转运动.
(4) 月球发生月食时并非全黑,而呈暗弱的古铜色,这是由于地球的反射光造成的.当海洋对月球时,月球呈 , 当陆地对月球时,月球呈 .(免做)
(5) 月球本身不发光,当日,地,月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月球又位于日,地的一侧,当月球被地球的影子逐渐遮掩,就发生了月食现象.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1。各种固体熔化的特点不同,可以将固体分为两类。一类叫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像硫代硫酸钠、明矾、金属、石膏、水晶等。另一类叫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像松香、玻璃、蜂蜡、橡胶、塑料等。
2。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之一,不同晶体熔点不同,冰熔点是0℃。硫代硫酸钠的的熔点是48℃。金属钨的熔点在金属中是最高的。非晶体没有熔点。
3。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一切液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界放热。
4. 液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它们都会吸收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的表面积大小,
液体的温度高低,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蒸发的应用是可以作致冷剂用于降低温度. 沸腾是只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的,并且沸点保持不变. 沸腾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沸点; 继续吸收热量.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5. 气体液化是液体汽化的逆过程,也叫凝结. 会放出热.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实际中我们看到的”白气” 等现象都是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6. 升华和凝华是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状态转变. 升华会吸热.
7.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分子又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间的空隙和分子的运动是物质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的现象, 但在气体中扩散的最快. 分子的扩散快慢还跟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
8. 一定条件下,物质在液体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不同的物质其溶解能力强弱不同, 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由物质的本身性质决定的, 还会随温度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9. 物质的酸碱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之一, 不同的物质酸碱性的_强弱也不同.用紫色石蕊试液以测定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用PH试纸可以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PH值的范围是0-14, PH值越低, 物质的酸性越强; PH值越高, 物质的碱性强.
测定的方法是: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 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从最接近的颜色来确定被测溶液的pH值.
10.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两种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别的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着物理变化的发生. 物质具有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
不知道有没有用,总之加油!
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答案 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 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等.可以这样说: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 我们身边.
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多观察 , 多思考, 多实验,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推动社会的进步,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 实验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做实验时, 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 规章制度,要注意安全. 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4. 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鸡蛋便会下沉 . 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
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 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 先要规定 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 然后选用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
6.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 较大的还有千米,较小的还有分米,厘米等 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 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
8. 量筒的使用方法: 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 和最小刻度. 量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
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 在水中,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
10.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就是指今天的温度高或低_. 11.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
_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
1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 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 液体中,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时,眼睛应平视, 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纪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和估读值.
13.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用符号 kg 表示, 较大的单位有 吨, 较小的单位有克,毫克等.
14.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大小完全由物体本身 决定. 改变物体的形状, 温度,状态,位置和空间 都不会改变物体质量的大小.
15. 实验室里常用天平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常见的是托盘天平_.
16. 托盘天平的使用: (1)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 天平放水平. (2) 调平衡, 用平衡螺母 调节.
(3) 左盘放物体, 右盘放砝码, 先放大 砝码, 再加小砝码, 最后移游码_.
(4) 读数, 将盘内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5) 称量完毕, 用镊子 将砝码逐个放回 砝码盒内.
17. 在自然界,任何有 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如日晷就是根据 的原理发明的, 摆钟就是根据摆的 原理来工作的.(免做)
18. 科学探究的步骤是(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收集事实证据 (5)检验假设 (6)交流和评价. 第二章 观察生物
1. 生物和非生物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是否有生命生命是有生命的物体, 它具有 对刺激有反应,摄取营养, 繁殖后代,能生长 ,适应和影响环境,遗传和变异等特征.
2. 判断动、植物的主要依据: 一是生物体能否环境 , 二是是否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3.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脊椎骨 .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根本区别有: 种子 外有无果皮包被, 胚珠外有无子房包被.
4. 动物界中, 分布最广, 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 动物; 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 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
5. 植物界里, 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 植物, 最低等的植物是 藻类 植物. 被子植物 和裸子植物可用种子繁殖后代.
6.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表格无法显示,见邮箱)
7. 昆虫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头 , 胸 ,腹 三部分,头部有触角 ,眼和口器, 胸部一般长有二对翅, 三对足, 身体, 触角,和足都分节.
8. 具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植物是被子 植物,也称是绿色开花植物; 有根,茎,叶,种子, 无花,无果实的植物是裸子植物; 只有根,茎,叶的植物是蕨类植物; 只有茎,叶的植物是_苔藓植物; 生物体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直接构成的植物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等器官)。
9. 等级分类的七个等级是: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 ,其中种是等级分类的基本单位.
10. 放大镜的主要构造是透镜, 使用时应正对被观察物体. 放大镜能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11.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使用时操作步骤: A. 取放: 一手握镜臂, 一手托镜座,放在体前略偏左. B. 上镜: 从镜盒取出物镜装在转换台上, 取出目镜装在镜筒上.
C. 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 使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集光器,选取一个大小适宜的光圈, 左眼观察目镜, 用手转动反光镜, 当观察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对光完成.
D. 观察: 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 观察物对准通光孔的中央, 用压片夹压住装片. 眼看物镜, 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物镜和装片接近. 眼看目镜, 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 镜筒上升, 观察到模糊的物像时停止. 双手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象清晰为止.
E. 移像: 反向移动装片. (2)放大倍数: 目镜和物镜倍数的乘积. 12. 生物体的结构: 细胞 →组织→器官→系统→生物整体
13.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 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微小, 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14.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在于细胞内有无细胞核.
15. 细胞的主要结构有细胞膜 , 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其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具保护作用的是细胞膜; 具有遗传物质的是细胞核, 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
16.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间的不同结构有细胞壁 ,液泡和叶绿体等, 其中细胞壁是动,植物细胞间的主要区别.
17. 组织: (1) 定义: 形态 相似, 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组织.
(2) 动物体内的四大组织是: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其中分布最广的组织是结缔组织.
(1) 植物体内的组织有: 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 等.
(2) 生物体生长的原因: 是细胞不断分裂. 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细胞在分裂时最显著的特点是出现染色体, 而产生不同组织的原因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18. 细菌和真菌: 统称微生物 . 细菌: 属_单细胞生物, 有球菌 , 杆菌和螺旋菌三种形态.
真菌:酵母菌的结构. 食用菌由地下的 和地上 组成. 食用菌食用部分是地上菌丝形成的 .(免做) 第三章 地球与宇宙
1.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6378 千米,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21km左右,仅差0.33%。
2.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经纬网将地球分为若干个部分,能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地理位置。赤道将地球分为南北 两半球,西经20°和东经160°将地球对分成东西两半球。
地图是用不同的符号、颜色等把缩小了的地理事物在纸上表现出来,地图三要素是 图例、方向和比例尺。
3.太阳是能自己发光发热的气体球体,他的直径约为地球的109倍多,表面温度约为6000℃,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4.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的半径是地球半径的四分之一。
5.星座是为便于认识恒星,把全天分成若干个区域,这些区域称星座。较著名的区域有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 ,一年四季可见的星座有小熊座。
6.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 ,有行星、小行星、卫星、彗星等天体按一定轨道绕太阳公转而构成。日地的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7.银河系像太阳这样的恒星有2000多亿多个,所有的星系构成了宇宙。
8. 月相(1)月球和地球一样不能 发光,太阳总是把半个月球照亮, 则我们看到的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 月相形成的原理: A.是月球不能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而发光.
B. 是由于日,地,月有规律地相对运动造成三者相对位置有规律的变化,使地球上看到月球的形态也有规律地变化.
(3) 当月相出现上弦月和下弦月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是垂直;当看到新月,满月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位置在在一条直线上.
(4) 新月出现在农历每月初一,满月(望)和月食出现在农历每月十五,十六,而初七,初八出现上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出现下弦月.
(5)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 为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个周期平均为29.53天,称为朔望月. 11. 日食和月食
(1) 地球上某地有时会看到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种现象称为日食.
(2) 日全食: 月球挡住了太阳表面全部 时,就发生了日全食. 日偏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表面一侧时,就发生了日偏食. 日环食是月球挡住了太阳表面中间部分 就发生了日环食.
(3) 日全食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先后顺序是: 太阳被月球遮掩是从日轮的西缘开始,东缘结束.原因是: 月球自西向东的公转运动.
(4) 月球发生月食时并非全黑,而呈暗弱的古铜色,这是由于地球的反射光造成的.当海洋对月球时,月球呈 , 当陆地对月球时,月球呈 .(免做)
(5) 月球本身不发光,当日,地,月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月球又位于日,地的一侧,当月球被地球的影子逐渐遮掩,就发生了月食现象.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1。各种固体熔化的特点不同,可以将固体分为两类。一类叫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像硫代硫酸钠、明矾、金属、石膏、水晶等。另一类叫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像松香、玻璃、蜂蜡、橡胶、塑料等。
2。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之一,不同晶体熔点不同,冰熔点是0℃。硫代硫酸钠的的熔点是48℃。金属钨的熔点在金属中是最高的。非晶体没有熔点。
3。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一切液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界放热。
4. 液体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 它们都会吸收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液体的表面积大小,
液体的温度高低,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蒸发的应用是可以作致冷剂用于降低温度. 沸腾是只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的,并且沸点保持不变. 沸腾的条件是: 温度达到沸点; 继续吸收热量.不同液体沸点不同.
5. 气体液化是液体汽化的逆过程,也叫凝结. 会放出热.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实际中我们看到的”白气” 等现象都是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6. 升华和凝华是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状态转变. 升华会吸热.
7.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分子又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间的空隙和分子的运动是物质发生扩散现象的原因,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的现象, 但在气体中扩散的最快. 分子的扩散快慢还跟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
8. 一定条件下,物质在液体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不同的物质其溶解能力强弱不同, 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由物质的本身性质决定的, 还会随温度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9. 物质的酸碱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之一, 不同的物质酸碱性的_强弱也不同.用紫色石蕊试液以测定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 用PH试纸可以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PH值的范围是0-14, PH值越低, 物质的酸性越强; PH值越高, 物质的碱性强.
测定的方法是: 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被测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 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从最接近的颜色来确定被测溶液的pH值.
10.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两种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别的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着物理变化的发生. 物质具有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
不知道有没有用,总之加油!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3-04-26
展开全部
把上面滴概念全部背下来,然后参考着发的练习册把上面的题看懂,弄会,考试的题和练习册的题应该差不多。加油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