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瑞昌剪纸、瑞昌竹编、湖口草龙、修水全丰花灯和星子金星砚,以及技艺精湛的九江三声腔、湖口青阳腔、星子西河戏、武宁打鼓歌和德安潘公戏,这些都是九江文化内涵的珍贵记录和历史见证。
瑞昌剪纸
瑞昌剪纸是一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瑞昌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极大地影响了瑞昌剪纸的风格:既有南方的阴柔之丽,精巧秀美,又具北方的阳刚之美,古朴豪放。
瑞昌竹编
瑞昌竹编技艺是历史久远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九江市发掘的商周古铜矿冶遗址(距今3300多年)中出土了完好的,用来运送矿石的竹筐。千百年来,瑞昌的竹编工艺经过无数代艺人的传承和发展变革,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竹编艺术制品享誉海内外。
湖口草龙
湖口草龙俗称谷龙,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习俗。
修水全丰花灯
全丰花灯是江西修水全丰镇一项介于灯、戏、舞之间的艺术表演活动,主要特色是灯队表演,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春节期间,乡村各路花灯云集,从初一发灯一直唱到元宵,跑东家窜西家,通宵演唱。此外,民间节日、做寿、上梁、婚嫁,都请来花灯热闹一番。
星子金星砚
星子金星砚又称金星宋砚。是江西省九江市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属于历史名砚。金星石主产地星子县横塘镇驼岭山下有宋村,自古以采石制砚为业。
九江三声腔
流传了千余年的九江(三声腔)山歌给后人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又有代代民间艺人不断充实完善,使得九江(三声腔)山歌歌词在文学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它丰富的想象力,真挚的情感,淳朴的语言,深刻的寓意,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湖口青阳腔
青阳腔是在明代嘉靖(1522~1566)年间因弋阳腔流入安徽青阳后,与当地流传的戏曲声腔、地方语音、民间音乐、宗教音乐等结合而成。于嘉(靖)、隆(庆)、万(历)(1522~1610)年间进入湖口流传至今。
星子西河戏
星子西河戏又称"弹腔戏",俗名"星子大戏",形成于清朝咸丰年间,因其产生地星子县地属赣江下游的西河流域故名"西河戏",流行于赣北星子、德安、九江、都昌等县,尤其在星子县农村有着广泛群众基础,几乎村村有戏团、人人会哼唱。2008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武宁打鼓歌
武宁打鼓歌是江西九江武宁县的汉族传统曲艺。当地素有打鼓歌之乡的美誉,虽然该县各种汉族民俗艺术异彩纷呈,而其中最为耀眼的却是被称为武宁打鼓歌的民间艺术。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的武宁打鼓歌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极为少见的汉族传统艺术瑰宝,在当地流传了两百多年。
德安潘公戏
德安潘公戏(布帐傩)源于唐末宋初,以“请神”、“驱鬼”、“捉蛇”、“寻医”、“关公打大刀”、“竖杨树桩”、“单、双杠翻杠”、“倒立表演”、“拜天拜地”等表演形式,于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分白天游春和晚上表演两项,演出内容主要是祈神保佑、驱鬼逐魔、消祸灭灾、保佑合家平安、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增延福寿,并杂有农事生活、四季时调娱乐,亦有一定的宗教礼仪、杂技表演色彩。
还有吗
我要所有
九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添13项
发布时间:2011-07-21 08:53:04 来源:九江新闻网-浔阳晚报
九江新闻网讯(记者 包四华)7月20日,记者从市文化部门获悉,我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7月13日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本次共新添13项市级瑰宝,主要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技艺、民俗等五个方面。
本次入闱的民间文学有4项:石钟山的传说(湖口县)、沉枭阳浮都昌的传说(都昌县)、陶渊明民间传说(德安县)、鹤问湖的传说(九江县);传统音乐2项:建昌锣鼓(永修县)、德安农事歌(德安县);传统舞蹈2项:摆元舞(湖口县)、一龙九柱(九江县);传统戏剧1项:德安南河戏(德安县);传统技艺2项:九江清真梁义隆发饼制作技艺(浔阳区)、九江封缸酒制作技艺(浔阳区);民俗2项:范镇河灯节(瑞昌市)、湖口粑俗(湖口县)。
1、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2、为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化,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并制定“国家 + 省 + 市 + 县”共4级的保护体系。
3、九江市入选江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德安潘公戏(布帐傩)、青阳腔、武宁打鼓歌(锄山鼓)、瑞昌剪纸、金星砚制作技艺、瑞昌竹编技艺、湖口草龙制作技艺、全丰花灯、东林寺净土宗。【其中青阳腔、金星砚制作技艺、全丰花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江市入选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九江山歌、武宁采茶戏、瑞昌采茶戏、西河戏、修水宁河戏、九江采茶戏、一圣仙娘花灯、义门陈、湖口粑俗。
九江市入选江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德安八景传说、浔阳八景传说、都昌老爷庙传说、 彭泽小姑与彭郎传说、九江秧号、永修吴城排工号子、瑞昌秧号 、都昌打岔伞、永修丫丫戏、德安西河大戏、武宁戏社火、都昌鼓书、永修杨氏弹花技艺、九江桂花茶饼制作技艺、 星子镌石技艺、湖口豆豉制作技艺、修水哨子制作技艺 、修水贡砚制作技艺、九江王万和中医药疗法、彭泽板龙。
九江市入选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九江丝弦锣鼓、永修建昌锣鼓、九江文曲戏 、德安南河戏、庐山云雾茶制作技艺、 九江封缸酒酿制技艺、瑞昌范镇河灯节。
文化
遗产,不能不提青阳腔、金星砚和全丰花灯这“吉祥三宝”,他们是我市成功申报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那次全省总共申报了62个项目,有19个获得通过,其中九江就占了3个。
青阳腔最早本诞生于安徽青阳,明代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传入湖口。湖口历来是文人荟萃之地、戏曲盛行之地,青阳腔一经传入便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并与本地流传的弹腔戏、饶河戏、文曲戏、采茶戏、黄梅戏和木偶戏等,相互吸收借鉴,促进了湖口戏曲艺术的丰富和发展。陶金林科长认为,这正是九江商贾云集,本地文化与外来文化充分交融的一个例证。青阳腔在湖口生根开花,长久流传,而在它的故乡安徽青阳,如今反而失传了。
星子金星砚,又名“金星宋砚”。金星石主产地星子县横塘镇驼领山宋村,自古以采石制砚为业,民间相传第一方砚出自晋陶渊明之手。星子城内有“砚池街”,当地艺人制作的金星砚两度参加国际性展览并获奖。金星石本身色彩和文理变化就具有天然美,传统金星砚的造型与图饰因取材于当地物产、山水和人文传说而极具地域性,风格古朴大方,是中国民间艺术瑰宝。
全丰花灯是修水县全丰镇特产,它发源于全丰镇,辐射全县各乡村。当地人称为“下半本戏”的花灯,不仅与当地流行的“上半本戏(宁河戏)”迥然不同,独立存在,而且与外地民歌小曲也有别。全丰花灯一般在喜庆活动上出现,除春节之外,每逢民间节日、做寿、上课、结婚和嫁女,老百姓也都会请来花灯热闹一番。春节当然是做热闹的,乡村各路花灯云集,从初一发灯一直唱到元宵,跑东家窜西家,通宵达旦。节日花灯上的演出,首先要选灯贴通知对方;出发时,书有“庆祝**娱乐花灯”的牌头开道,一路上彩灯高照,锣鼓喧天。花灯活跃在偏乡僻壤,随时随地可演,为山区群众所喜闻乐见。目前,全丰镇有20多支花灯队,均有锣鼓、服装、道具等设备。龙泉段1200多人当中70%会唱花灯,有为叫曹泽民的老艺人更是孙三代都唱花灯。
二、 品类丰富
九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丰富,形式多样,涉及很广的领域。拿戏曲类项目来说,九江的民间戏曲十分发达,有影响的除湖口青阳腔外,还有修水宁河戏,星子西河戏,武宁、瑞昌和九江县三地的采茶戏,永修的丫戏,以及弹腔、饶河戏和文曲戏等地方戏,这些戏种至今尚在民间广为流传;民间美术和手工技艺,除了星子金星砚,还有瑞昌剪纸、瑞昌竹编技艺和湖口草龙等等;民歌系列也多,德安山歌、城门山歌、九江三声腔山歌。。。。。不胜枚举。灯彩同样极为丰富,全丰花灯、一圣仙娘花灯。。。。。。。算起来至少有几十个。6月份“文化遗产日”当天,我市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有都昌渔鼓、武宁打鼓歌、龙灯、采莲船、绝活蛇舞、鼻子吹唢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民间艺术让市民们大饱眼福。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