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儿子争夺皇位的大致过程
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6-11
展开全部
康熙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位第六十一年,削平三藩、打败准噶尔贵族噶尔丹、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可谓功勋卓著。他解决了国家大事,却无法解决家庭内部之事。他的后半生一直为立太子之事痛苦不已。
康熙帝共有三十五个儿子,说明他有许多个可能继承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仅二十二岁的康熙帝早早地立一岁多的次子胤乃为太子。胤乃的母亲是康熙帝的孝诚皇后赫舍里氏,生下胤乃当天去世,康熙十分怜惜胤乃,亲自救他识字,每次外出围猎让他跟随身边,同时派汤斌和耿介两位大臣担任詹事府的詹事和少詹事,负责太子的教育和成长。但是,康熙帝没有想到,自己最宠信的大臣明珠与汤、耿二人不和,明珠经常在康熙面前进谗言,不到一年,耿介辞职、汤斌气死。明珠与胤乃不和,当然不希望胤乃掌权。
康熙帝的儿子大致分为三派,第一派的中心人物是皇二子胤乃,皇三子胤止在后支持。皇三于是荣妃马佳氏所生,本人没有即位的可能;第二派以皇四子胤真(后来的雍正皇帝)为首,皇十三子胤祥,皇十七子胤礼随同在后;第三派的核心人物是皇八子胤异,附从者有皇长子胤是、皇九子胤唐、皇十子胤我、皇十四子胤题。三派勾心斗角,实力最强的是第三派。
胤乃在诸王子中,算是不错的一个,他会满文、汉文,娴于骑财Q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胤乃留守北京处理庶务,井井有条。次年,康熙帝亲征宁夏,胤乃再次留守京都,却举止失措激怒了父亲。首先,他动手打了平郡王纳尔泰、贝勒海善、镇国公普奇;其次,抢了蒙古王公进贡的驼马;第三,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凌普勒索下人。事实上,皇帝和太子父子间早就出现了感情裂痕。康熙二十九年(1690),皇帝在亲征噶尔丹的旅途中得病,传太子到行在相见,谁知太子对父亲生病漠不关心、毫无忧戚之色,康熙帝颇感寒心,以后借故多次训斥了太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皇帝到口外围猎,途中皇十八子胤介生病,太子竟毫不关心弟弟的病情,并当面顶撞父亲,晚上透过父亲的毡包窥探里头的动静,竟使康熙帝说出这样的话:“朕不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惧不宁。”父子对立到这个地步,废太子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九月十六日,行围尚未结束,康熙帝召集诸王、大臣,历数太子罪状,宣布废太子之位,声泪俱下,最后昏倒在地。太子的亲信被处死。长子胤是受命看管废太子,回京后皇帝命令皇四子胤真同负看管之责。胤真当时仅为贝勒,次年封为雍亲王。康熙帝忧伤过度,于这年冬天大病一场。
皇八子胤异地位上升,他为人干练,与明珠关系不错,康熙命其代理内务府总管一职。太子之位虚悬,成为众皇子竞相追逐的目标,他们各显神通,皇长子找喇嘛诅咒胤乃发疯,直接向皇帝建议立皇八子为太子,若皇帝想处死废太子他愿负责处置。康熙勃然大怒,将长子关押起来,进而对皇八于产生怀疑。不久,他把皇八子革爵关押,附和皇八子的大臣勋贵或被革职或被处死。皇四子胤真的做法刚好相反,他在皇上面前为废太子讲好话,康熙帝称赞他“深知大义”。康熙帝患病期间,他又处处体贴,与众兄弟进呈药方,大获父亲好感。
为根绝诸子间的夺位之争,康熙帝释放了废太子和皇八子,恢复皇八孑的爵位,康熙四十八年(1709),再次立胤乃为太子。但他对长子的刻薄耿耿于怀,胤是一直被幽禁于家中,直到雍正十二年(1734)过世没有再获自由。太子胤乃虽然被废过一次,仍然没有学会谨慎,他为获罪的步军统领托合齐通风报信,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再次被废,被永远幽禁于咸安宫,以后提议复胤乃太子之位的官员均被处死。直到去世,康熙也未明确太子人选。
胤乃二度被废以后,势力上升最快的是皇十四于胤题,他是雍正帝的同母弟。康熙五十七年(1718),胤题被封抚远大将军,主持西北军务四年,康熙帝称赞他“有带兵才能”,被公认为太子的当然人选。与此同时,胤真与父亲关系也颇为融洽,时常奉父命祭祖陵,举行郊礼大典,偶尔处理政务也颇有章法。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康熙帝在畅春园斋戒期间,突生疾病。十二日晚,诸王子齐集畅春园。次日,康熙帝病逝。康熙死后,胤真的舅舅步军统领科隆多宜布遗诏,皇位继承人不是胤题而是胤真,惹起后人议论纷纷,传说雍正帝与科隆多串通一气,下毒谋杀老皇帝,篡改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
证诸史实,此事不可信,因为清朝宫廷的书写制度,满汉两种文字并用,绝不会只用汉文;并且,照惯例诸皇于应称皇第几子,如皇十四子,绝不会只写“十四子”,遗诏全文应为“皇位传于皇四子”,因此汉文也无法添改。
要解开康熙帝传位于皇四子的谜底,就必须从乾隆帝弘历身上寻找答案。弘历出生于康熙五十年,从小聪明伶俐,深得祖父宠爱,每次围猎,他都要带上这位孙儿。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见到乾隆帝的生母,连连称她是“有福之人”。因此,为了传位给心爱的孙子,而选择孩子的父亲为皇位继承人,顺理成章。
雍正即位后,不急于打击对立派,他封胤乃之子为郡王,封皇八子胤异为亲王。但当政权巩固以后,便着手处理皇位争夺战的遗留问题。皇十四子胤题回京奔丧,留驻康熙帝景陵所在地河北遵化,雍正三年(1725)被降为贝子,雍正四年(1726)被软禁,乾隆朝获释。皇九子胤唐派赴西北接管军务,却不给任何名义,如同充军。雍正三年被捕,次年被改名“塞思黑”,意为狗,在押解回京的途中突然死去。皇三子胤止先是被派去“守护景陵”,后被关押,死于狱中。皇十子胤我因“私自禳祷”罪关人大牢,直到乾隆继位才被释放。势力极大的皇八子胤异,雍正四年被赶出皇族,改名“阿其那”,意为猪,禁闭于宗人府,不久死在狱中。雍正帝对兄弟的打击报复有违孝悌之义,在当时已激起民间的强烈不满,吕留良的《大义觉迷录》引用社会上的诸多传闻,其中就有雍正毒杀父亲,阴谋篡改遗诏等内容。雍正继位遂成一谜。
雍正即位虽只有短短的十四年,一方面继承了父亲开创的基业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也为乾隆帝的统治打下了基础,史称“康乾盛世”,雍正也有不小的功劳。
康熙帝共有三十五个儿子,说明他有许多个可能继承人。康熙十四年(1675),年仅二十二岁的康熙帝早早地立一岁多的次子胤乃为太子。胤乃的母亲是康熙帝的孝诚皇后赫舍里氏,生下胤乃当天去世,康熙十分怜惜胤乃,亲自救他识字,每次外出围猎让他跟随身边,同时派汤斌和耿介两位大臣担任詹事府的詹事和少詹事,负责太子的教育和成长。但是,康熙帝没有想到,自己最宠信的大臣明珠与汤、耿二人不和,明珠经常在康熙面前进谗言,不到一年,耿介辞职、汤斌气死。明珠与胤乃不和,当然不希望胤乃掌权。
康熙帝的儿子大致分为三派,第一派的中心人物是皇二子胤乃,皇三子胤止在后支持。皇三于是荣妃马佳氏所生,本人没有即位的可能;第二派以皇四子胤真(后来的雍正皇帝)为首,皇十三子胤祥,皇十七子胤礼随同在后;第三派的核心人物是皇八子胤异,附从者有皇长子胤是、皇九子胤唐、皇十子胤我、皇十四子胤题。三派勾心斗角,实力最强的是第三派。
胤乃在诸王子中,算是不错的一个,他会满文、汉文,娴于骑财Q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胤乃留守北京处理庶务,井井有条。次年,康熙帝亲征宁夏,胤乃再次留守京都,却举止失措激怒了父亲。首先,他动手打了平郡王纳尔泰、贝勒海善、镇国公普奇;其次,抢了蒙古王公进贡的驼马;第三,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凌普勒索下人。事实上,皇帝和太子父子间早就出现了感情裂痕。康熙二十九年(1690),皇帝在亲征噶尔丹的旅途中得病,传太子到行在相见,谁知太子对父亲生病漠不关心、毫无忧戚之色,康熙帝颇感寒心,以后借故多次训斥了太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皇帝到口外围猎,途中皇十八子胤介生病,太子竟毫不关心弟弟的病情,并当面顶撞父亲,晚上透过父亲的毡包窥探里头的动静,竟使康熙帝说出这样的话:“朕不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惧不宁。”父子对立到这个地步,废太子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九月十六日,行围尚未结束,康熙帝召集诸王、大臣,历数太子罪状,宣布废太子之位,声泪俱下,最后昏倒在地。太子的亲信被处死。长子胤是受命看管废太子,回京后皇帝命令皇四子胤真同负看管之责。胤真当时仅为贝勒,次年封为雍亲王。康熙帝忧伤过度,于这年冬天大病一场。
皇八子胤异地位上升,他为人干练,与明珠关系不错,康熙命其代理内务府总管一职。太子之位虚悬,成为众皇子竞相追逐的目标,他们各显神通,皇长子找喇嘛诅咒胤乃发疯,直接向皇帝建议立皇八子为太子,若皇帝想处死废太子他愿负责处置。康熙勃然大怒,将长子关押起来,进而对皇八于产生怀疑。不久,他把皇八子革爵关押,附和皇八子的大臣勋贵或被革职或被处死。皇四子胤真的做法刚好相反,他在皇上面前为废太子讲好话,康熙帝称赞他“深知大义”。康熙帝患病期间,他又处处体贴,与众兄弟进呈药方,大获父亲好感。
为根绝诸子间的夺位之争,康熙帝释放了废太子和皇八子,恢复皇八孑的爵位,康熙四十八年(1709),再次立胤乃为太子。但他对长子的刻薄耿耿于怀,胤是一直被幽禁于家中,直到雍正十二年(1734)过世没有再获自由。太子胤乃虽然被废过一次,仍然没有学会谨慎,他为获罪的步军统领托合齐通风报信,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再次被废,被永远幽禁于咸安宫,以后提议复胤乃太子之位的官员均被处死。直到去世,康熙也未明确太子人选。
胤乃二度被废以后,势力上升最快的是皇十四于胤题,他是雍正帝的同母弟。康熙五十七年(1718),胤题被封抚远大将军,主持西北军务四年,康熙帝称赞他“有带兵才能”,被公认为太子的当然人选。与此同时,胤真与父亲关系也颇为融洽,时常奉父命祭祖陵,举行郊礼大典,偶尔处理政务也颇有章法。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康熙帝在畅春园斋戒期间,突生疾病。十二日晚,诸王子齐集畅春园。次日,康熙帝病逝。康熙死后,胤真的舅舅步军统领科隆多宜布遗诏,皇位继承人不是胤题而是胤真,惹起后人议论纷纷,传说雍正帝与科隆多串通一气,下毒谋杀老皇帝,篡改遗诏,把“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
证诸史实,此事不可信,因为清朝宫廷的书写制度,满汉两种文字并用,绝不会只用汉文;并且,照惯例诸皇于应称皇第几子,如皇十四子,绝不会只写“十四子”,遗诏全文应为“皇位传于皇四子”,因此汉文也无法添改。
要解开康熙帝传位于皇四子的谜底,就必须从乾隆帝弘历身上寻找答案。弘历出生于康熙五十年,从小聪明伶俐,深得祖父宠爱,每次围猎,他都要带上这位孙儿。康熙六十一年,康熙帝见到乾隆帝的生母,连连称她是“有福之人”。因此,为了传位给心爱的孙子,而选择孩子的父亲为皇位继承人,顺理成章。
雍正即位后,不急于打击对立派,他封胤乃之子为郡王,封皇八子胤异为亲王。但当政权巩固以后,便着手处理皇位争夺战的遗留问题。皇十四子胤题回京奔丧,留驻康熙帝景陵所在地河北遵化,雍正三年(1725)被降为贝子,雍正四年(1726)被软禁,乾隆朝获释。皇九子胤唐派赴西北接管军务,却不给任何名义,如同充军。雍正三年被捕,次年被改名“塞思黑”,意为狗,在押解回京的途中突然死去。皇三子胤止先是被派去“守护景陵”,后被关押,死于狱中。皇十子胤我因“私自禳祷”罪关人大牢,直到乾隆继位才被释放。势力极大的皇八子胤异,雍正四年被赶出皇族,改名“阿其那”,意为猪,禁闭于宗人府,不久死在狱中。雍正帝对兄弟的打击报复有违孝悌之义,在当时已激起民间的强烈不满,吕留良的《大义觉迷录》引用社会上的诸多传闻,其中就有雍正毒杀父亲,阴谋篡改遗诏等内容。雍正继位遂成一谜。
雍正即位虽只有短短的十四年,一方面继承了父亲开创的基业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也为乾隆帝的统治打下了基础,史称“康乾盛世”,雍正也有不小的功劳。
2013-04-30
展开全部
康熙驾崩以后, 第四皇子胤禛在激烈的皇位争夺中, 终於以胜利者的姿态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雍正皇帝.雍正嗣位, 长期来在民间有种种传说.有的说.康熙临死前曾手书遗诏, 传位`皇十四子', 而第四皇子串通舅舅隆科多等人, 把遗诏中的`十'字改成'於'字, 即了皇帝位;也有人说, 康熙临死前并没有立什么遗诏, 而是隆科多耍了手腕, 将康熙死前宣召十四子篡改成宣召四子;还有说, 康熙本来就以四子胤禛为继承人, 如此等等, 众说纷纭, 并由民间传说引申到学术领域作为一个学术课题进行研讨. 早在80 年前, 刘法曾根据某些史实, 确认雍正篡夺`其事亦必非无因'.(《清史纂要》) 30 年代初, 孟森分析大量材料, 同意刘法曾的看法, 认为康熙的意图`将来神器之所归者, 乃十四阿哥胤禵', 胤禛矫诏夺位实属事实. (《清世宗人承大统考实》) 但是金兆丰则认为胤禛是合法嗣位, 指出: `综官书考之……则皇位继承之事, 亦可大白於天下也.' (《清史大纲》) 由此在学术上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解放后, 雍正嗣位问题在港、台学术界仍有广泛的讨论, 而内地则因着力於经济史、农战史的研究, 使这个问题搁置了起来.近几年来, 随着对雍正评价的逐步深入, 对雍正嗣位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目前有以下几种看法. 有人认为, 雍正是谋父篡位.第一, 康熙心目中的皇位继承人是十四子胤禵, 这可以从康熙让胤禵在西陲主持军务一事看出.因为西征之役关系到中国半壁江山谁属和清朝今后安危的重大问题, 康熙必须认真地选择他所最信任, 最有能力的人充当大将军.对胤禵的任命是为了提高胤禵的威信, 使群臣倾心悦服, 也是康熙以新的方式选择、培训皇太子的决定性的环节.第二, 据意大利人马国贤目睹记载: 康熙驾崩之夕, 号呼之声, 不安之状, 无鸩毒之事, 亦必突然大变.由此可以推断雍正谋父篡位是有根据的.第三, 遗诏是隆科多独自宣布的, 完全可以将`十'字改为`於'字. 也有人认为, 历史上根本不存在雍正篡位的问题, 因为: 第一, 康熙遗诏是用满文写成, 用满语宣读的, 不可能篡改.第二, 隆科多与雍正原无深交, 何苦冒险矫诏拥立? 有关矫诏夺位的种种传闻, 无非出於政敌中伤.第三, 胤禵若真是康熙未来的皇储, 为何长期滞留边陲, 令人费解.第四, 根据《清圣祖实录》记载, 康熙病危前夕, 曾将几位皇子和大臣召至御榻前说: `四子胤禛, 人品贵重, 深肖朕躬, 必能克承大统, 著继朕登基, 即皇帝位.'康熙临死前曾命雍正代行郊祀大典, 可见`康熙想立的就是雍正'.有人还认为, 胤禛确是康熙晚年诸子夺嫡争储的斗争中夺得皇位的, 但是在这场皇子们争夺皇位的斗争中, 捷足先登不能算作`篡立'.帝王用何种手段即位, 以封建伦理的标准来衡量, 无疑是个尖锐的问题, 但是今天仍把它作褒贬历史人物的根据, 就不可取了, 重要的是看他即位后有无建树. 还有人认为, 康熙原本要在胤禛和胤禵两人中选择一个继承人, 而最终确定了胤禛, 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 确实说明他是康熙选择皇太子的候选人之一, 但还未最后选定, 否则为何让他长期滞留边陲? 而胤禛在康熙四十八年晋封为亲王后, 在皇子中的地位逐步提高, 先后22 次参予祭祀活动, 次数之多, 居众皇子之冠, 康熙还屡次让他参与政务, 赐给他圆明园和狮子园, 并常去他的花园内游玩, 这是对他的特殊恩遇.此外, 康熙十分喜爱胤禛之子弘历, 称赞其母是`有福之人', 由此可见, 雍正是后来居上的皇太子候选人.也有人认为, 康熙临终时本想传位於胤禵, 但他远在边疆, 若将他叫回再宣布诏书, 在空位阶段必定发生皇位纠纷, 不得已只好传位於雍正.总之, 雍正是如何嗣位的, 至今仍是一个悬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