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回答
展开全部
1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同时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睹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既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他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他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他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他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他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他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的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
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吧!
2绝知此事要躬行
雾里看花,你看不到花儿为了盛开流下的汗水;水中望月,你看不见它的皎洁之下的灰尘。世间的事情,全都是雾锁烟笼,想探求生命的真相,请以心为眼,躬行,探求。
昭君,一个人、一方冢、一生探求。
山如黛、沙如风。山还是那隐隐的青山,还是那沉淀着中华文明的青色,只是少了位从群山中走出来的佳人。沙还是意欲吞人的黄沙,还是那隔着中原与塞外的飞沙,只是多了位从中原走出来的佳人——昭君。人人都说塞外凄苦,那儿的人杀人如麻,但你不怕。没有亲身经历,道听途说,可信吗?于是你毅然踏上了出塞的马车,一路微笑,你要用行动向世人证明:世上的事,要亲身探看,方可相信。
事实证明,你赢了。塞外荒凉,但民风纯朴。你的躬行,为历史画上了最浓重的一笔。昭君,没有被表面迷住了双眼,你亲手用躬行打造了自己的未来。
真哉——绝知此事要躬行。
司马迁,踏遍千山万水,只为一个“真”字。
当飞雪和阴霾在东升西落的轮回中湮没成已逝的沧桑时,你便把执著的追求和生命的躬行铺垫成生命的厚程。一部《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岂可不尽不实,道听流言,司马迁深知,真相需要躬身以求。于是他拖着残缺之躯,踏遍千山万水,揭开了历史的面纱,终于《史记》成史家之绝唱!他把真相幻化成笔端流淌的华彩。用躬行呐喊出历史的宣言。
司马迁用他一生的躬行创下了万世不朽之篇章。史家绝唱当之无愧。壮哉,绝知此事要躬行。
苏东坡,高唱赤壁东风,潇洒成千堆雪。
坟岗茫茫,醉射天狼,杨花愁点五分,三分雄风浩荡,苏轼之才,自不必说,但让我五体投地的不是他的才华,而是那一句“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的得名多有说法,却没有一个人去躬身探求,除了他。
他没有被表象所迷惑,没有被前人所扰,只是默默地验证。好一个苏轼,只为他的躬行,我五体投地。苏轼的躬行,也许只是历史的插曲,但其人格由此可见。
伟哉,绝知此事要躬行!思绪纷飞,穿越千年的繁荣尘杂,我不由感叹,绝知此事要躬行。
仰望星星的人,总以为星星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才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面对世事,万不可被其表面所迷惑,需躬身亲试,方能得其真。世间的万象炫人心目,请借东海之水,洗尽迷幻假相,用躬行去探求生命的真相。
3窗棂边的栀子花
生命中我们常常忽略窗棂边的栀子花,而去徒然想象邻家花园中的花一定更为馥郁芬芳,就如同我们明明就住在一个星星上,却总以为夜空中的星辰如同宝石般晶莹透亮。漫漫人生中,我们不也总认为自己的生命总是坎坷荆棘不断,而别人的生命总充满花儿般的芬芳?!然而,没有谁可以拒绝痛苦,没有哪个生命不烙刻苦痛的伤痕。别人的微笑中也可能隐藏深深的痛楚,只是在寂静的暗夜,你未曾听过他呜咽的哭泣。
你是否羡慕过东坡的人生?是啊,他乐游赤壁,醉饮山林,写下光照千秋的激昂文字。然而,你是否看到他内心的累累伤痕?作为一个人,他肩负着出将入相,封妻荫子的期许,却接连惨遭贬谪。他的不平,他的郁闷,他的痛苦,他的无奈,你看到了吗?
是啊,你把苏轼生命中的伤痛忽略了,只看到了他的光环,看到了世人对他的敬重与赞扬,于是羡慕他的生命,于是恨自己生命的苍白乏味。你何时才懂得去欣赏自己,去嗅一下窗棂旁栀子花的芬芳?
你是否羡慕过陶渊明的人生?是啊,他归隐田园,品乡间淡酒,观风中寒菊,活得多么潇洒自在!然而,你是否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奈?他也有济事的抱负,却无从施展,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容不下这一铮铮的魏晋风骨,于是他在无尽的无奈中选择出世。他的无奈,他的焦灼,他的伤痛,你懂吗?
是啊,你未曾看到,你只顾嗅五柳先生舍前寒菊的芬芳,你只顾陶醉于南山的山水,于是你羡慕他们的生命,同时埋怨自己生命的焦灼与劳累。你何时才懂得正视自己生命的欢乐,嗅一下窗棂边栀子花的芬芳?
不要总认为自己的生命苦难重重,而别人的生命充满阳光,生命中的苦难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而在不顺的生命里你也会有欢乐的踪影。
正视自己的生命,欣赏自己的命运,纵然命途多舛也要淡然、坦然。历史的河流中,没有不受伤的船。
多希望明早醒来,你可以面带微笑,去嗅一嗅窗棂上的栀子花,人面与栀子花交相辉映,或许会构成这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
4相遇在梦想与现实的轨迹中
古往今来,人类生生世世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遥望苍穹,星空闪烁着,诉说着先人祈福的呢喃和虔诚的祷告;那梦想是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因为那是心中不灭的追求,是浮于现实的繁华与幻想。
学鸠的现实是“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溪流的现实是在石缝间浅吟低唱着“靡靡之音”;老马的现实是“眼前飘过一阵鞭影,我只低头瞧着脚下”。它们早已身陷于现实的泥潭而不能自拔,麻木的心灵早已放弃了拥有梦想遥望天边的权利。于是梦想的翅膀飘然远去,现实的枷锁架在脖颈。
收回遐想的思绪,我才发现梦想就是天边的星辰,永不熄灭地照亮匆匆的人生;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踏实而厚重地记录行路的足迹。
人,既不能活于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湎于现实的喧嚣中。在人生的道路中,应是左边种植梦想,右边种植真实,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寻着古人的来路,我听到了杜工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唤,这是忧国忧民的呐喊,是杜甫心中最大的梦想。收回目光,我听到了鲁迅先生仰望星空的感叹:“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先生“用笔救国”的梦想,他纵然对现实失望,但没有绝望,彷徨中的呐喊唤起了国人的奋起和努力。
追溯着世界的旅途,我看到了麦哲伦环游世界的梦想,他用广阔的胸怀迎接波澜壮阔的波涛,用梦想书写着生命的厚重与责任。纵使行程中的他遭到土著人的屠戮,现实的残酷却没有将他的梦想抹杀削弱。后人沿着他梦想的轨迹,走向世界。收回目光,我看到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丑陋而顽固的现实一次又一次打击着这位“追梦者”,但他的梦想凝集了所有黑人的正义和力量,现实,终于因他的执著而跪拜在这一伟大民族战士的脚下。
我又看到了徐本禹朴实无华的笑容,他没有像自己的同学一样追求花前月下、香车宝马,更没有因现实的残缺而逃遁,而是倾自己的梦想于偏远地区的支教之中。
他们,都是现实中坚强的追梦者!
寻着古往今来的道路,我探头仰望天边的星空。梦想与现实交轨在人的生命中,让我们用胸怀天地的壮志凌云拥抱梦想,用虚怀若谷的情怀书写现实中人生华美的篇章吧!
5眺望
人类在创世之初,就有贪婪的好奇,人们总是不断追寻,不断探索,遇到一座高山,就想翻过去看看山的另一面有什么,遇到一层薄纱,就想掀开来,瞅一眼隐藏的秘密,而在无尽的探索中,我们是否已经丢失了一些东西?直直的紧盯前方的双目,可曾在远处眺望过美丽?
牛顿在探索了一生之后,终于歇下脚步,他将精力转向了似乎与科学背道而驰的神学,人们都在叹息,人们都抛弃了他,然而,他真的失去了本真了吗?真的所谓精神失常了吗?不!我们不会相信这些只看重成果奖项的人的话,我知道,牛顿在穷其一生的科学研究之后,已经顿悟,宇宙之大,不会在乎人类自鸣得意的小智慧,越是深入的探索,越是能体会到造物的深奥与不可窥探,只有肤浅的人才会拿着一点点小发明高喊“我看清了世界”,牛顿探究上帝,更不是祈求通往天国的路,他只是在山脚下眺望山顶美丽的风光。
周敦颐有诗文:“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中国人关于距离美的含蓄表达。难道称不上经典吗?绝世的美人难道非要放大到毛孔可见才看得见美?五彩的油画难道必须被肢解为一块块的色斑才能体味?精妙的诗句一定要把一个字扩成一段话才能欣赏?这个世界已经够烦琐了,一定要将细节一一展现吗?
滚滚红尘,不尽的爱恨情愁,芸芸众生,谁能乘风归去?与其在世间滚打,不若畅饮山巅,共红日沉浮。南山下的名菊,映着一张沧桑而同样有花般笑容的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污浊的尘世,无尽的诱惑,金钱、爵位、声名这些海市蜃楼般的期盼,谁又能看得清呢?有时,回头不顾,在青山外眺望这似云似雾的一切,也是一种勇气。
人都会有追求,也都会有一探究竟的渴望,然而,有时努力追求的是一种残缺,而在远处眺望时,你收获的却是完美。
6朦胧之美
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清晰透明的美,但我们不能否认杏花烟雨,雾中水月也是一种美;江北高山,奇峰突兀是坚定透彻的美,但我们不能否认江南小桥,雾锁楼台也是一种美。生活也是如此,精确的数据,经典的公式是严谨之美,而深刻的散文,瑰丽的诗篇则体现着生活的朦胧之美。
诗人有云: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诚然,星星上的尘土展示的是荒凉与真实之美,然而关于星星月亮的美丽传说却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正是这些遐思与向往,正是这些朦胧的美丽唤起人们心中的向往,引导着人们飞向月球、飞向火星、飞向外太空,生活中的朦胧之美是生活进步的助推器。
朦胧之美还是传统的民族文化的源头。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造人,从嫦娥奔月到夸父追日,缤纷多彩的神话故事作为民族的瑰宝流传下来。这些,何尝不是在文明演化道路中前进的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朦胧的感知呢?即使在接受了物种起源和进化论的今天,信奉无神论的我们仍旧可在其中体会到想象与创造的瑰丽神奇。
朦胧之美更是灵感迸发的源泉。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广为传诵,那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更是深入人心。然而近年来,不少人却提出新解,将之解为江村桥和枫桥对着愁眠山,还不惜为此进行考证,结果将千古绝唱的动人意韵破坏的荡然无存。如果说探索月球是未知的神秘在召唤我们,是对朦胧之美的继承,那对《枫桥夜泊》“新解”所做的考证就完全是画蛇添足了。
当汨罗江畔的屈原吟出《天问》时,我想他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一个回答。问天何寿?问地何极?生何欢?死何苦?情为何物?苍生何辜?若是将这些疑问尽数回答,那这千古诗篇的韵味岂不是要荡然无存?!
生活的智者总会在如流的岁月中坐观红尘,拈花微笑。纵然失意如张继,悲苦如屈原仍能品出生活的朦胧意韵,我们又何苦去破坏呢?
懂得领略朦胧之美,才能懂得生活的真谛。
7 距离的眼睛
我没有去过太空,但我听说,从太空遥望地球,那是一颗美丽的天蓝色的星球,像一颗宝石,在摇曳着光辉,但从小就生活在地球的我,每天看看脚下的土地,工厂不停地排出的废气、污水,一切似乎没有了那份祥和和宁静。于是,我理解了距离产生美的意义。
一直不相信完美而又一直在追求完美的我们,有时太过于接近目标,以致于它那微小的裂痕都被我们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于是我们厌倦了这些不完美而去追求别的完美,人生也在这一次次放弃和追求中充实。之后,我明白了,真正的完美需要距离的修饰。
有一个画家,在他作画的时候,总是不时地后退几步来观察自己的作品。因好奇心的驱使,问他后退的原因,他的回答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的作品。哦!不失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我猛醒:作为人,了解不需要形影不离,喜爱需要有一定空间来彼此放松。
距离的存在使我大悟,原本优雅的山峰,欣赏其优雅,无需身临其境;原本汹涌的大海,要领略她的波涛,也不必登上海轮,你只要站在高高的岩石上,任海风吹乱发丝,任骄阳晒黑皮肤,任潮水拍打脚下的巨石。如果你还觉得不够,那么,让自己飞翔,化作一只苍鹰,你会看到蓝天、白浪、金色的沙滩、暗红的礁石。这时,你说你找到了通向美的道路,我衷心向你祝贺。
其实每个人都能看到美,感受美,只是有人太急于求成,把一切都抓取到眼前,以致无美可言,于是抱怨这个世界太不美。想一想吧,不是吗?有的人或抱得太紧,或看得太清,而世间本就没有完人,所以他们的一生充斥着孤独和失落。人与人就像两个运动的分子,只有拉开了距离才会相互吸引,只有距离才会使本就不完美的人看上去完美。
于是距离成了一双眼睛,她明亮、她迷离,她使世界因她而充满了美。彼此不要如此紧密,世界就会因充满了距离而美丽。
8给孟幻同学的一封信
孟幻同学,您好!
原本不想给你回信,但考虑到你一定在热切地期盼着收到我的只言片语,也考虑到有必要和你沟通思想,统一认识,于是写了下面的文字。
你说在你看到我的一瞬,便被我的清纯征服了。你认为清纯是一种美。你说那是我转学刚来到高二、三班的时候,老师领我走进教室,我穿着一件藕荷色的上衣,面带微笑,在同学们的注视中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这时的你好像是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清纯。以后的日子里,我说话的声调,我走路的姿态,我回答问题的方式,等等,你说都被你欣赏。你曾经想了好久,以和我交谈,但始终没有。因为你自卑。但你始终不愿意错过交我这个朋友,于是有了这封信。
我说,其实你对我不了解。正因为如此,远距离看我的你,才感觉我是你心中美的偶像。我粗心,我爱面子,我刚愎自用,我小肚鸡肠,我还有小女子共有的弱点——爱哭鼻子。我这么说,你可能会说我谦虚。不是的,你如果和我交往一个阶段,就会因为这些弱点接受不了我,会说:这人怎么会这样呢?我有好几个女朋友,都是因为我的这些缺点,由过去的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到现在的形如陌人。我一直在自省,努力改正这些弱点,可我不能够,也许需要时间吧!
说真的,收到你的信,青春年少的我也好一阵激动。竟有欣赏我的人啊!我不禁有些飘飘然了。于是,我开始关注你,关注你的穿着,你的言行,甚至你瞬间的表情,感觉你符合帅哥的标准。但我在自省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这同样是我远距离看你的结果,自己不能因为这远距离观看产生的美,在错误的季节犯一次幼稚的错误。
实际上,作为少男少女的我们,之所以很容易相互爱慕,除了生理发育方面的原因外,与我们的认识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实在不能把距离产生的美当作事物的本质。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也就会冷静了许多,客观了许多,也就会少盲动从事,从而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使自己的学习更上层楼。
你说呢?相信你收到我的信后,也会作一反思,同意我的观点。最后,送你一首小诗共勉。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这首诗的题目是《星星》,作者是我们所熟悉的写《小草在歌唱》的当代著名诗人雷抒雁。
李玫
2006年6月7日
9草色遥看近却无
古人看月亮,猜想那是“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人间仙境;但从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那刻起,婵娟的桂宫变成了一个处处坑洼的丑陋的球体。
仰望星空的人,总认为星星是宝石;但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和地球一样,有灰尘、石渣。
一块纤尘不染的白布或一块白壁无瑕的美玉,总是代表着完美和纯洁;但当放在显微镜下时,各种微小的细菌与细密的纹络尽收眼底。
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生活中,眼睛也可以欺骗你。
同一样事物,人们在脑中想象的和实际中存在的有很大差距。在很远的地方看与在很近的地方看,同样有不小的距离。记得有一年暑假,妈妈带我到内蒙古大草原旅游,导游遥指一片山头,说那里是电视剧《还珠格格》拍摄地,我和妈妈都很激动,那漫山如茵绿草和悠闲的马匹正是我们这种在都市樊笼里的人心驰神往的。我们顶着大太阳奔到那座山上,定睛一看不禁大失所望。远处看大片的绿草实际上只是三三两两的直立在贫瘠的土地上,俯身看草下土地,各种各样的昆虫清晰可见,那些马匹臀部还有厚厚的马粪,不断甩着尾巴驱赶成群的牛虻。这就是人间天堂?一座山上的草地与马匹,只隔着几百米远,便可以有如此大的不同,更何况那与地球相距几万里甚至几光年的月亮星星,以及比肉眼分辩率小一千倍的显微镜下的世界?
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同样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如果人们不能多角度多方面统筹看待问题,同样会闹出笑话。一家纺织公司新进了一种布,当拿到董事会桌子上时,桌子东边的人说它是红的,而西边的人说它是黄的。当桌子两边的人互换座位以后,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刚才都只是从一个角度只看到了布的一方面。其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多角度看问题的人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个角度看问题的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总是自己欺骗了自己。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为”固然不可,但“目见耳闻”不是全部。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想做一个智慧的人,就应当远观近看,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分析万事万物。惟有此,才能成为生活的智者。
10仰望星空
星星完美与否,在于它与人类之间的距离。
朋友之间亲近与否,在于两人之间的距离。
乌托邦的完美与否,在于它与俗世凡尘之间的距离。
就像雷抒雁的《星星》:“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又如朋友,看似亲密无间的朋友,可能早已心生缝隙,只有距离才能提供给两人可进可退的空间。有一点距离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恰似乌托邦,如果紧靠俗世凡尘,那么必将受到污染,那么完美中将会增加污点。
距离产生美。
女神因为神秘而美丽,超级跑车林宝坚尼亦是如此。高昂的价格,梦幻般的车身,神秘的身世,令无数人顶礼膜拜。意大利圣索塔小镇一年一度的跑车大游行,增加的不是人们对林宝坚尼的了解,而是他们对这个品牌的崇拜!
很多人向往着天堂,期盼着天堂会有一切美好的事物,但我们看看弥尔顿在《失乐园》中是怎么写的:撒旦对他的部下说:“只有保持一颗坚定不移的心,地狱也就如同天堂,何况,成为地狱的主宰远胜过沦为天堂的奴隶!”
是的,天堂就一定美好么?不一定。人眼中完美的天堂是因为我们对天堂的无知,这种无知亦是一种距离。
距离是一段可进可退的空间,亦是欣赏美好的桥梁。
伊甸园中的一丝不挂的夏娃想要缩短与渊博的距离,于是听信了蛇的怂恿,吃下了智慧果,心明眼亮,有了羞耻感,从此与亚当之间产生了隔阂,两人都藏在茂密的树林中,不再像以前那样坦诚相对。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无人能够改变,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完美是无止境的,所以何不与完美保持一段距离,在远处欣赏它呢?
就像美好的乌托邦夜空有彗星划过,留下一道美丽的轨迹。
还像好友之间客气的道谢,保持着礼貌。
更像我们仰望星空,将那宝石般的星星映入脑海!
精段赏析:
A建国初期,中华大地百废待兴。许多人企望一蹴而就,急功近利,于是有了“三年赶英,五年超美,十二年实现共产主义”这样不合实际的目标口号;于是有了大伐森林、大炼钢铁的激进场面;于是有了“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这样荒唐的“硕果”。结果浮躁的“大跃进”运动不仅没有大跃进,反而让中国经济走向了“大倒退”。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一个国家,只有求踏实、戒浮躁,才能走得更远。当我们每一次为海市蜃楼的奇景所倾倒感叹时,我们是否想过这空中楼阁其实也是人类靠自己的双手在另一个地方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呢?
当今社会浮躁之风盛行,能在“云端跳舞”成了众人趋之若鹜的目标。于是乎花钱发表论文者,抵押房屋炒股者,破坏环境换取GDP数据者……诸如此类,层出不穷。殊不知越是浮躁,反而离成功越远——君不见沽取虚名者成为丑闻笑谈,博弈求富者倾家荡产,急功近利者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踏实之风,犹如山巅松柏,风吹不动,雷打不惊;浮躁之气,如同墙头野草,风来则枯,雨淋则倒。
朋友,在云端跳舞,虽然曼妙,却易跌落;贴地面步行,虽然平淡,然而稳重。我们何不求踏实,戒浮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呢?
B哲学家维特要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多么贴切的比喻。贴在地面,则踏实,沉稳,具有现实感;立于云端,易浮躁,轻率,过于理想化。所谓步行,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稳健;云之跳舞,则手舞足蹈,放肆随意。贴地步行和云端跳舞,其实就是人生的两种态度,前者务实勤恳,后者恣情妄为。人生在世,多后者而缺前者,惰性使然。殊不知,前者虽苦,没有后者的光鲜诱人,却真正是经营一个成功人生需要的。
从李后主到李煜,他从云端落于地面,《玉树后庭花》的舞曲遥不可闻了,走这条人世最底层的被俘之路上,他且行且吟,“恰似一东春水向东流”的旅程上,播满了诗词的种子,开花结实,于是在去端跳舞的李后主和在地面行走的李煜被同时写入了史册,前者遗臭万年,后者流芳百世。因为治国的浮躁轻率,他亡国,而经生活的磨砺,他成熟了,稳健了,也成就了词圣的美誉。历史就以这样奇异的组合印证着现实稳健的重要性。
歌德说:“怀着最现实的目的去做最理想的事物,就是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他们因选择踏实前行,所以成功;又因成功而更要踏实前行。那你呢?
C无意中想起了海子,那个传说中始终愤世嫉俗的诗人。当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希腊窗体顶端神话一般的虚幻时,海子无言了。在他的眼睛里,整个世界,远看是伊甸园盛开的美丽花朵,近看才知这个世界给他的失望。大海留不住他,春天也留不住他,诗歌的翅膀折断了,只剩下山海关的铁轮隆隆而过,海子的灵魂伴随伸向远方的铁轨通向了天堂。有人问,到底是什么伤了他,伤了这个时代的诗人,人们也许不明白,因为自己置身这个世界,未曾远观它的美好。文人与世俗的距离永远太大,反差太大。在海子焚烧诗集的熊熊火焰里,盛开了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世界。这距离是悲剧,是文学女神的眼神。远望与近观的世界让海子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完成了本质上的蜕变。我想,仍然坚持远观世俗的海子永远幸福。
这就是距离的美感。永远置身在纷乱的世界,这让人类开始麻木,甚至开始淡忘远观时那种令人窒息的美感。当努力构建所谓的“美丽人生”时,人类是否忘记了那份遥远的守望,忘记了儿时曾经的天堂,忘记了古诗中月亮的眼泪,忘记了希腊神话里挥着翅膀的安琪儿?科学的发展放松了人类最后的一根敏锐的神经,一切诗意消失殆尽,只剩下世俗世界的繁华汩汩流淌。
看看天边的月,看看风流千古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守望那份曾经有着“蛮荒文明”年代属于人文精神的真实,看遥远带给我们的令人窒息的美,诗歌、散文、戏剧会滋润这个时代的麻木,遥远的美好让我们重新点燃希望的神话,精神之船重新起航。
守望遥远,守望天边只属于我们的永恒……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同时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睹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既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他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他却永远保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他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他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他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他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的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
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吧!
2绝知此事要躬行
雾里看花,你看不到花儿为了盛开流下的汗水;水中望月,你看不见它的皎洁之下的灰尘。世间的事情,全都是雾锁烟笼,想探求生命的真相,请以心为眼,躬行,探求。
昭君,一个人、一方冢、一生探求。
山如黛、沙如风。山还是那隐隐的青山,还是那沉淀着中华文明的青色,只是少了位从群山中走出来的佳人。沙还是意欲吞人的黄沙,还是那隔着中原与塞外的飞沙,只是多了位从中原走出来的佳人——昭君。人人都说塞外凄苦,那儿的人杀人如麻,但你不怕。没有亲身经历,道听途说,可信吗?于是你毅然踏上了出塞的马车,一路微笑,你要用行动向世人证明:世上的事,要亲身探看,方可相信。
事实证明,你赢了。塞外荒凉,但民风纯朴。你的躬行,为历史画上了最浓重的一笔。昭君,没有被表面迷住了双眼,你亲手用躬行打造了自己的未来。
真哉——绝知此事要躬行。
司马迁,踏遍千山万水,只为一个“真”字。
当飞雪和阴霾在东升西落的轮回中湮没成已逝的沧桑时,你便把执著的追求和生命的躬行铺垫成生命的厚程。一部《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岂可不尽不实,道听流言,司马迁深知,真相需要躬身以求。于是他拖着残缺之躯,踏遍千山万水,揭开了历史的面纱,终于《史记》成史家之绝唱!他把真相幻化成笔端流淌的华彩。用躬行呐喊出历史的宣言。
司马迁用他一生的躬行创下了万世不朽之篇章。史家绝唱当之无愧。壮哉,绝知此事要躬行。
苏东坡,高唱赤壁东风,潇洒成千堆雪。
坟岗茫茫,醉射天狼,杨花愁点五分,三分雄风浩荡,苏轼之才,自不必说,但让我五体投地的不是他的才华,而是那一句“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的得名多有说法,却没有一个人去躬身探求,除了他。
他没有被表象所迷惑,没有被前人所扰,只是默默地验证。好一个苏轼,只为他的躬行,我五体投地。苏轼的躬行,也许只是历史的插曲,但其人格由此可见。
伟哉,绝知此事要躬行!思绪纷飞,穿越千年的繁荣尘杂,我不由感叹,绝知此事要躬行。
仰望星星的人,总以为星星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才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面对世事,万不可被其表面所迷惑,需躬身亲试,方能得其真。世间的万象炫人心目,请借东海之水,洗尽迷幻假相,用躬行去探求生命的真相。
3窗棂边的栀子花
生命中我们常常忽略窗棂边的栀子花,而去徒然想象邻家花园中的花一定更为馥郁芬芳,就如同我们明明就住在一个星星上,却总以为夜空中的星辰如同宝石般晶莹透亮。漫漫人生中,我们不也总认为自己的生命总是坎坷荆棘不断,而别人的生命总充满花儿般的芬芳?!然而,没有谁可以拒绝痛苦,没有哪个生命不烙刻苦痛的伤痕。别人的微笑中也可能隐藏深深的痛楚,只是在寂静的暗夜,你未曾听过他呜咽的哭泣。
你是否羡慕过东坡的人生?是啊,他乐游赤壁,醉饮山林,写下光照千秋的激昂文字。然而,你是否看到他内心的累累伤痕?作为一个人,他肩负着出将入相,封妻荫子的期许,却接连惨遭贬谪。他的不平,他的郁闷,他的痛苦,他的无奈,你看到了吗?
是啊,你把苏轼生命中的伤痛忽略了,只看到了他的光环,看到了世人对他的敬重与赞扬,于是羡慕他的生命,于是恨自己生命的苍白乏味。你何时才懂得去欣赏自己,去嗅一下窗棂旁栀子花的芬芳?
你是否羡慕过陶渊明的人生?是啊,他归隐田园,品乡间淡酒,观风中寒菊,活得多么潇洒自在!然而,你是否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奈?他也有济事的抱负,却无从施展,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容不下这一铮铮的魏晋风骨,于是他在无尽的无奈中选择出世。他的无奈,他的焦灼,他的伤痛,你懂吗?
是啊,你未曾看到,你只顾嗅五柳先生舍前寒菊的芬芳,你只顾陶醉于南山的山水,于是你羡慕他们的生命,同时埋怨自己生命的焦灼与劳累。你何时才懂得正视自己生命的欢乐,嗅一下窗棂边栀子花的芬芳?
不要总认为自己的生命苦难重重,而别人的生命充满阳光,生命中的苦难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而在不顺的生命里你也会有欢乐的踪影。
正视自己的生命,欣赏自己的命运,纵然命途多舛也要淡然、坦然。历史的河流中,没有不受伤的船。
多希望明早醒来,你可以面带微笑,去嗅一嗅窗棂上的栀子花,人面与栀子花交相辉映,或许会构成这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
4相遇在梦想与现实的轨迹中
古往今来,人类生生世世在编织着梦想与希冀。遥望苍穹,星空闪烁着,诉说着先人祈福的呢喃和虔诚的祷告;那梦想是如此真实,又如此遥远,因为那是心中不灭的追求,是浮于现实的繁华与幻想。
学鸠的现实是“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溪流的现实是在石缝间浅吟低唱着“靡靡之音”;老马的现实是“眼前飘过一阵鞭影,我只低头瞧着脚下”。它们早已身陷于现实的泥潭而不能自拔,麻木的心灵早已放弃了拥有梦想遥望天边的权利。于是梦想的翅膀飘然远去,现实的枷锁架在脖颈。
收回遐想的思绪,我才发现梦想就是天边的星辰,永不熄灭地照亮匆匆的人生;现实就是脚下的土地,踏实而厚重地记录行路的足迹。
人,既不能活于华而不实的梦想里,也不要沉湎于现实的喧嚣中。在人生的道路中,应是左边种植梦想,右边种植真实,随时采撷,收获希望。
寻着古人的来路,我听到了杜工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唤,这是忧国忧民的呐喊,是杜甫心中最大的梦想。收回目光,我听到了鲁迅先生仰望星空的感叹:“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这是先生“用笔救国”的梦想,他纵然对现实失望,但没有绝望,彷徨中的呐喊唤起了国人的奋起和努力。
追溯着世界的旅途,我看到了麦哲伦环游世界的梦想,他用广阔的胸怀迎接波澜壮阔的波涛,用梦想书写着生命的厚重与责任。纵使行程中的他遭到土著人的屠戮,现实的残酷却没有将他的梦想抹杀削弱。后人沿着他梦想的轨迹,走向世界。收回目光,我看到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丑陋而顽固的现实一次又一次打击着这位“追梦者”,但他的梦想凝集了所有黑人的正义和力量,现实,终于因他的执著而跪拜在这一伟大民族战士的脚下。
我又看到了徐本禹朴实无华的笑容,他没有像自己的同学一样追求花前月下、香车宝马,更没有因现实的残缺而逃遁,而是倾自己的梦想于偏远地区的支教之中。
他们,都是现实中坚强的追梦者!
寻着古往今来的道路,我探头仰望天边的星空。梦想与现实交轨在人的生命中,让我们用胸怀天地的壮志凌云拥抱梦想,用虚怀若谷的情怀书写现实中人生华美的篇章吧!
5眺望
人类在创世之初,就有贪婪的好奇,人们总是不断追寻,不断探索,遇到一座高山,就想翻过去看看山的另一面有什么,遇到一层薄纱,就想掀开来,瞅一眼隐藏的秘密,而在无尽的探索中,我们是否已经丢失了一些东西?直直的紧盯前方的双目,可曾在远处眺望过美丽?
牛顿在探索了一生之后,终于歇下脚步,他将精力转向了似乎与科学背道而驰的神学,人们都在叹息,人们都抛弃了他,然而,他真的失去了本真了吗?真的所谓精神失常了吗?不!我们不会相信这些只看重成果奖项的人的话,我知道,牛顿在穷其一生的科学研究之后,已经顿悟,宇宙之大,不会在乎人类自鸣得意的小智慧,越是深入的探索,越是能体会到造物的深奥与不可窥探,只有肤浅的人才会拿着一点点小发明高喊“我看清了世界”,牛顿探究上帝,更不是祈求通往天国的路,他只是在山脚下眺望山顶美丽的风光。
周敦颐有诗文:“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是中国人关于距离美的含蓄表达。难道称不上经典吗?绝世的美人难道非要放大到毛孔可见才看得见美?五彩的油画难道必须被肢解为一块块的色斑才能体味?精妙的诗句一定要把一个字扩成一段话才能欣赏?这个世界已经够烦琐了,一定要将细节一一展现吗?
滚滚红尘,不尽的爱恨情愁,芸芸众生,谁能乘风归去?与其在世间滚打,不若畅饮山巅,共红日沉浮。南山下的名菊,映着一张沧桑而同样有花般笑容的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污浊的尘世,无尽的诱惑,金钱、爵位、声名这些海市蜃楼般的期盼,谁又能看得清呢?有时,回头不顾,在青山外眺望这似云似雾的一切,也是一种勇气。
人都会有追求,也都会有一探究竟的渴望,然而,有时努力追求的是一种残缺,而在远处眺望时,你收获的却是完美。
6朦胧之美
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是清晰透明的美,但我们不能否认杏花烟雨,雾中水月也是一种美;江北高山,奇峰突兀是坚定透彻的美,但我们不能否认江南小桥,雾锁楼台也是一种美。生活也是如此,精确的数据,经典的公式是严谨之美,而深刻的散文,瑰丽的诗篇则体现着生活的朦胧之美。
诗人有云: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诚然,星星上的尘土展示的是荒凉与真实之美,然而关于星星月亮的美丽传说却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正是这些遐思与向往,正是这些朦胧的美丽唤起人们心中的向往,引导着人们飞向月球、飞向火星、飞向外太空,生活中的朦胧之美是生活进步的助推器。
朦胧之美还是传统的民族文化的源头。中华文明史,上下五千年,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女娲造人,从嫦娥奔月到夸父追日,缤纷多彩的神话故事作为民族的瑰宝流传下来。这些,何尝不是在文明演化道路中前进的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朦胧的感知呢?即使在接受了物种起源和进化论的今天,信奉无神论的我们仍旧可在其中体会到想象与创造的瑰丽神奇。
朦胧之美更是灵感迸发的源泉。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广为传诵,那一句“江枫渔火对愁眠”更是深入人心。然而近年来,不少人却提出新解,将之解为江村桥和枫桥对着愁眠山,还不惜为此进行考证,结果将千古绝唱的动人意韵破坏的荡然无存。如果说探索月球是未知的神秘在召唤我们,是对朦胧之美的继承,那对《枫桥夜泊》“新解”所做的考证就完全是画蛇添足了。
当汨罗江畔的屈原吟出《天问》时,我想他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一个回答。问天何寿?问地何极?生何欢?死何苦?情为何物?苍生何辜?若是将这些疑问尽数回答,那这千古诗篇的韵味岂不是要荡然无存?!
生活的智者总会在如流的岁月中坐观红尘,拈花微笑。纵然失意如张继,悲苦如屈原仍能品出生活的朦胧意韵,我们又何苦去破坏呢?
懂得领略朦胧之美,才能懂得生活的真谛。
7 距离的眼睛
我没有去过太空,但我听说,从太空遥望地球,那是一颗美丽的天蓝色的星球,像一颗宝石,在摇曳着光辉,但从小就生活在地球的我,每天看看脚下的土地,工厂不停地排出的废气、污水,一切似乎没有了那份祥和和宁静。于是,我理解了距离产生美的意义。
一直不相信完美而又一直在追求完美的我们,有时太过于接近目标,以致于它那微小的裂痕都被我们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于是我们厌倦了这些不完美而去追求别的完美,人生也在这一次次放弃和追求中充实。之后,我明白了,真正的完美需要距离的修饰。
有一个画家,在他作画的时候,总是不时地后退几步来观察自己的作品。因好奇心的驱使,问他后退的原因,他的回答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的作品。哦!不失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我猛醒:作为人,了解不需要形影不离,喜爱需要有一定空间来彼此放松。
距离的存在使我大悟,原本优雅的山峰,欣赏其优雅,无需身临其境;原本汹涌的大海,要领略她的波涛,也不必登上海轮,你只要站在高高的岩石上,任海风吹乱发丝,任骄阳晒黑皮肤,任潮水拍打脚下的巨石。如果你还觉得不够,那么,让自己飞翔,化作一只苍鹰,你会看到蓝天、白浪、金色的沙滩、暗红的礁石。这时,你说你找到了通向美的道路,我衷心向你祝贺。
其实每个人都能看到美,感受美,只是有人太急于求成,把一切都抓取到眼前,以致无美可言,于是抱怨这个世界太不美。想一想吧,不是吗?有的人或抱得太紧,或看得太清,而世间本就没有完人,所以他们的一生充斥着孤独和失落。人与人就像两个运动的分子,只有拉开了距离才会相互吸引,只有距离才会使本就不完美的人看上去完美。
于是距离成了一双眼睛,她明亮、她迷离,她使世界因她而充满了美。彼此不要如此紧密,世界就会因充满了距离而美丽。
8给孟幻同学的一封信
孟幻同学,您好!
原本不想给你回信,但考虑到你一定在热切地期盼着收到我的只言片语,也考虑到有必要和你沟通思想,统一认识,于是写了下面的文字。
你说在你看到我的一瞬,便被我的清纯征服了。你认为清纯是一种美。你说那是我转学刚来到高二、三班的时候,老师领我走进教室,我穿着一件藕荷色的上衣,面带微笑,在同学们的注视中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这时的你好像是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清纯。以后的日子里,我说话的声调,我走路的姿态,我回答问题的方式,等等,你说都被你欣赏。你曾经想了好久,以和我交谈,但始终没有。因为你自卑。但你始终不愿意错过交我这个朋友,于是有了这封信。
我说,其实你对我不了解。正因为如此,远距离看我的你,才感觉我是你心中美的偶像。我粗心,我爱面子,我刚愎自用,我小肚鸡肠,我还有小女子共有的弱点——爱哭鼻子。我这么说,你可能会说我谦虚。不是的,你如果和我交往一个阶段,就会因为这些弱点接受不了我,会说:这人怎么会这样呢?我有好几个女朋友,都是因为我的这些缺点,由过去的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到现在的形如陌人。我一直在自省,努力改正这些弱点,可我不能够,也许需要时间吧!
说真的,收到你的信,青春年少的我也好一阵激动。竟有欣赏我的人啊!我不禁有些飘飘然了。于是,我开始关注你,关注你的穿着,你的言行,甚至你瞬间的表情,感觉你符合帅哥的标准。但我在自省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这同样是我远距离看你的结果,自己不能因为这远距离观看产生的美,在错误的季节犯一次幼稚的错误。
实际上,作为少男少女的我们,之所以很容易相互爱慕,除了生理发育方面的原因外,与我们的认识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实在不能把距离产生的美当作事物的本质。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也就会冷静了许多,客观了许多,也就会少盲动从事,从而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使自己的学习更上层楼。
你说呢?相信你收到我的信后,也会作一反思,同意我的观点。最后,送你一首小诗共勉。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这首诗的题目是《星星》,作者是我们所熟悉的写《小草在歌唱》的当代著名诗人雷抒雁。
李玫
2006年6月7日
9草色遥看近却无
古人看月亮,猜想那是“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人间仙境;但从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那刻起,婵娟的桂宫变成了一个处处坑洼的丑陋的球体。
仰望星空的人,总认为星星是宝石;但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和地球一样,有灰尘、石渣。
一块纤尘不染的白布或一块白壁无瑕的美玉,总是代表着完美和纯洁;但当放在显微镜下时,各种微小的细菌与细密的纹络尽收眼底。
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是生活中,眼睛也可以欺骗你。
同一样事物,人们在脑中想象的和实际中存在的有很大差距。在很远的地方看与在很近的地方看,同样有不小的距离。记得有一年暑假,妈妈带我到内蒙古大草原旅游,导游遥指一片山头,说那里是电视剧《还珠格格》拍摄地,我和妈妈都很激动,那漫山如茵绿草和悠闲的马匹正是我们这种在都市樊笼里的人心驰神往的。我们顶着大太阳奔到那座山上,定睛一看不禁大失所望。远处看大片的绿草实际上只是三三两两的直立在贫瘠的土地上,俯身看草下土地,各种各样的昆虫清晰可见,那些马匹臀部还有厚厚的马粪,不断甩着尾巴驱赶成群的牛虻。这就是人间天堂?一座山上的草地与马匹,只隔着几百米远,便可以有如此大的不同,更何况那与地球相距几万里甚至几光年的月亮星星,以及比肉眼分辩率小一千倍的显微镜下的世界?
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同样可以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如果人们不能多角度多方面统筹看待问题,同样会闹出笑话。一家纺织公司新进了一种布,当拿到董事会桌子上时,桌子东边的人说它是红的,而西边的人说它是黄的。当桌子两边的人互换座位以后,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刚才都只是从一个角度只看到了布的一方面。其实生活中何尝不是如此?多角度看问题的人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一个角度看问题的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总是自己欺骗了自己。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为”固然不可,但“目见耳闻”不是全部。人是有思想的芦苇,想做一个智慧的人,就应当远观近看,多角度多方位观察分析万事万物。惟有此,才能成为生活的智者。
10仰望星空
星星完美与否,在于它与人类之间的距离。
朋友之间亲近与否,在于两人之间的距离。
乌托邦的完美与否,在于它与俗世凡尘之间的距离。
就像雷抒雁的《星星》:“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又如朋友,看似亲密无间的朋友,可能早已心生缝隙,只有距离才能提供给两人可进可退的空间。有一点距离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恰似乌托邦,如果紧靠俗世凡尘,那么必将受到污染,那么完美中将会增加污点。
距离产生美。
女神因为神秘而美丽,超级跑车林宝坚尼亦是如此。高昂的价格,梦幻般的车身,神秘的身世,令无数人顶礼膜拜。意大利圣索塔小镇一年一度的跑车大游行,增加的不是人们对林宝坚尼的了解,而是他们对这个品牌的崇拜!
很多人向往着天堂,期盼着天堂会有一切美好的事物,但我们看看弥尔顿在《失乐园》中是怎么写的:撒旦对他的部下说:“只有保持一颗坚定不移的心,地狱也就如同天堂,何况,成为地狱的主宰远胜过沦为天堂的奴隶!”
是的,天堂就一定美好么?不一定。人眼中完美的天堂是因为我们对天堂的无知,这种无知亦是一种距离。
距离是一段可进可退的空间,亦是欣赏美好的桥梁。
伊甸园中的一丝不挂的夏娃想要缩短与渊博的距离,于是听信了蛇的怂恿,吃下了智慧果,心明眼亮,有了羞耻感,从此与亚当之间产生了隔阂,两人都藏在茂密的树林中,不再像以前那样坦诚相对。
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无人能够改变,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完美是无止境的,所以何不与完美保持一段距离,在远处欣赏它呢?
就像美好的乌托邦夜空有彗星划过,留下一道美丽的轨迹。
还像好友之间客气的道谢,保持着礼貌。
更像我们仰望星空,将那宝石般的星星映入脑海!
精段赏析:
A建国初期,中华大地百废待兴。许多人企望一蹴而就,急功近利,于是有了“三年赶英,五年超美,十二年实现共产主义”这样不合实际的目标口号;于是有了大伐森林、大炼钢铁的激进场面;于是有了“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这样荒唐的“硕果”。结果浮躁的“大跃进”运动不仅没有大跃进,反而让中国经济走向了“大倒退”。
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一个国家,只有求踏实、戒浮躁,才能走得更远。当我们每一次为海市蜃楼的奇景所倾倒感叹时,我们是否想过这空中楼阁其实也是人类靠自己的双手在另一个地方一砖一瓦建造起来的呢?
当今社会浮躁之风盛行,能在“云端跳舞”成了众人趋之若鹜的目标。于是乎花钱发表论文者,抵押房屋炒股者,破坏环境换取GDP数据者……诸如此类,层出不穷。殊不知越是浮躁,反而离成功越远——君不见沽取虚名者成为丑闻笑谈,博弈求富者倾家荡产,急功近利者受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
踏实之风,犹如山巅松柏,风吹不动,雷打不惊;浮躁之气,如同墙头野草,风来则枯,雨淋则倒。
朋友,在云端跳舞,虽然曼妙,却易跌落;贴地面步行,虽然平淡,然而稳重。我们何不求踏实,戒浮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呢?
B哲学家维特要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多么贴切的比喻。贴在地面,则踏实,沉稳,具有现实感;立于云端,易浮躁,轻率,过于理想化。所谓步行,一步一个脚印,坚实而稳健;云之跳舞,则手舞足蹈,放肆随意。贴地步行和云端跳舞,其实就是人生的两种态度,前者务实勤恳,后者恣情妄为。人生在世,多后者而缺前者,惰性使然。殊不知,前者虽苦,没有后者的光鲜诱人,却真正是经营一个成功人生需要的。
从李后主到李煜,他从云端落于地面,《玉树后庭花》的舞曲遥不可闻了,走这条人世最底层的被俘之路上,他且行且吟,“恰似一东春水向东流”的旅程上,播满了诗词的种子,开花结实,于是在去端跳舞的李后主和在地面行走的李煜被同时写入了史册,前者遗臭万年,后者流芳百世。因为治国的浮躁轻率,他亡国,而经生活的磨砺,他成熟了,稳健了,也成就了词圣的美誉。历史就以这样奇异的组合印证着现实稳健的重要性。
歌德说:“怀着最现实的目的去做最理想的事物,就是世界上最有意义的事。”他们因选择踏实前行,所以成功;又因成功而更要踏实前行。那你呢?
C无意中想起了海子,那个传说中始终愤世嫉俗的诗人。当他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成为希腊窗体顶端神话一般的虚幻时,海子无言了。在他的眼睛里,整个世界,远看是伊甸园盛开的美丽花朵,近看才知这个世界给他的失望。大海留不住他,春天也留不住他,诗歌的翅膀折断了,只剩下山海关的铁轮隆隆而过,海子的灵魂伴随伸向远方的铁轨通向了天堂。有人问,到底是什么伤了他,伤了这个时代的诗人,人们也许不明白,因为自己置身这个世界,未曾远观它的美好。文人与世俗的距离永远太大,反差太大。在海子焚烧诗集的熊熊火焰里,盛开了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世界。这距离是悲剧,是文学女神的眼神。远望与近观的世界让海子在天堂与地狱之间完成了本质上的蜕变。我想,仍然坚持远观世俗的海子永远幸福。
这就是距离的美感。永远置身在纷乱的世界,这让人类开始麻木,甚至开始淡忘远观时那种令人窒息的美感。当努力构建所谓的“美丽人生”时,人类是否忘记了那份遥远的守望,忘记了儿时曾经的天堂,忘记了古诗中月亮的眼泪,忘记了希腊神话里挥着翅膀的安琪儿?科学的发展放松了人类最后的一根敏锐的神经,一切诗意消失殆尽,只剩下世俗世界的繁华汩汩流淌。
看看天边的月,看看风流千古的“秦时明月汉时关”,守望那份曾经有着“蛮荒文明”年代属于人文精神的真实,看遥远带给我们的令人窒息的美,诗歌、散文、戏剧会滋润这个时代的麻木,遥远的美好让我们重新点燃希望的神话,精神之船重新起航。
守望遥远,守望天边只属于我们的永恒……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